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关于元末农民起义军早期将领赵均用之死,史载为续继祖所杀,六百余年来均无异辞,似成定论。据我查证,实是讹传,兹叙拙见如下: (一)赵均用非续继祖所杀赵均用,原名赵君用,淮北肖县(今安徽风阳)人。元末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五月,红巾军领袖刘福通在颍上起义,各地纷起响应。当年八月,赵均用联合芝麻李、彭大在淮北起事,仅八人就一举夺取徐州,队伍迅速发展至近万人,共推芝麻李为首领,活动在淮  相似文献   

2.
近检唐圭璋先生编《全金元词》一书,偶见其“张可久”条下小传云:“可久字伯远,号小山,庆元(今浙江省鄞县)人。……至正初,年七十余,尚为昆山幕僚。”笔者遂查孙楷第先生著《元曲家考略》,方知上说源于此书。孙先生据元人李祁《云阳集》卷四“跋贺元忠遗墨卷后”一文,考出“至正初小山年七十余。”(《元曲家考略》“张小山”条。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出版)假定张可久至正初年七十五岁,则可推出可久约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一二七○年)。新编《辞海》即依此说。  相似文献   

3.
韩林儿、刘福通是元末农民起义军中东系红巾军的重要首领。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五月,韩林儿、刘福通首义于颍州(安徽阜阳)。登高一呼,四方云集。徐寿辉、邹普胜、芝麻李、彭莹玉、郭子兴,明玉珍、朱元璋等相率响应,从而给大元帝国的统治敲响了丧钟。至正十五年(1355),韩林儿称帝于亳州(安徽亳县),号小明王,建国号宋,纪元用龙凤。十二月,元军围亳州,韩林儿遁走安丰(安徽寿县)。至  相似文献   

4.
今天江苏的政区在唐代分别属于河南道的徐州、泗州、(治今宿迁县)、海州(治今东海县),淮南道的扬州、楚州(治今淮安市),江南道的升州(治今南京市)、润州(治今镇江市)、常州、苏州,计9州40县。它位于长江、淮河下游,是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的前沿阵地。那么,在唐代经济重心迅速南移过程中,江苏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究竟怎样?本文拟就此作一初步探讨。一、州县级别与人口数量  相似文献   

5.
<正> 山东省龙口市第二次徐福研讨会于9月10日至12日在东莱宾馆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北京、上海、河南、江苏、安徽、辽宁、山东等省市及海外专家学者共八十余人。会议就徐福故里、徐福东渡、徐福研究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认真的讨论。关于徐福故里问题,学术界有三种看法:一是江苏赣榆说,二是山东黄县(今龙口)说,三是琅蚜(今胶南市)说。与会人员经过认真讨论,一致认为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徐福为齐人是可信的。问题是对齐人的含义人们有不同的看法,一为秦齐郡,二是战国齐国,三是齐地。如果是齐郡,  相似文献   

6.
江苏光复与程德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一次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在这次革命运动中,江苏(包括今上海市属松江、青浦、嘉定、宝山、崇明等县)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高举民主、共和的大旗,向封建反动势力展开了猛烈的冲击,在较短的时期内光复了江苏全省。江苏光复中表现为和平和武力两种形式,以往有人将和平光复说成是程德全“扮演”的“骗局”;对举义反正,宣布独立的原江苏巡抚后来成为江苏都督的程德全,说成是“假装革命”,“用反革命两面手法”窃取都督职权的人。我们不同意这些看法,故撰此文,以求教于史学界。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2001,(4)
李鲁歌在《学术交流》2 0 0 1年第 2期撰文《曹雪芹祖籍问题新说》指出 ,2 0世纪红学界争论时间最长的就是曹雪芹祖籍问题 ,争论了半个世纪以上。曹姓人的最早祖先 ,据有文献可考者为轩辕黄帝 ,据《史记》、《三国志》及其注等资料 ,轩辕之后裔有两支均为曹姓之始。“宋枢密武惠王”指的是北宋名将曹彬 ,《宋史·曹彬传》说他是真定灵春人 ,即今河北灵寿县人 ,由上可知 :曹雪芹的祖籍追溯到北宋时应是灵寿 (今属河北 ) ,到明末曹宝时应是沈阳 (今属辽宁 )。在红学界 ,胡适在 1 92 1年发表的曹雪芹祖籍“沈阳说” ,周汝昌的“丰润说” ,刘世…  相似文献   

8.
李觏,字泰伯,北宋建昌南城(今江西省南城县)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卒于宋仁宗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南城位于旴江边,故学者称李觏为旴江先生。李觏是我国北宋中期一位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倾向的  相似文献   

9.
《琵琶记》作者高明(字则诚)卒年,今存三说。宗典编《柯九思史料》,吴海林、李延沛编《中国历史人物辞典》都认为高明卒于约1380年。不知其所据。概以推测,故置匆论。湛之依据清代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所收《题<晨起>诗卷》一文,认为“高明是在明朝建立前九年的至正十九年(1359)逝世的”。此说一出,影响颇大,为游国思、王起等《中国文学史》,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中国文学史》,张庚、郭汉城主编《中国  相似文献   

10.
<正> 唐初统治者鉴于隋王朝速亡的教训,十分重视总结历代兴亡成败的经验,注意历史著述的编纂,从而促进了官、私修史的发展。私家著述大量涌现,如李延寿的《面史》、《北史》,杜佑的《通典》等,其中尤以刘知几的《史通》最为著名。刘知几(661—721年)是唐代杰出的史学家和进步思想家。本名子玄,彭城(今徐州)人。十七岁前,已遍读群史,二十岁登进士第,后在朝廷内任史官三十多年,“掌知国史”,  相似文献   

11.
《全清词·顺康卷》蒋楛小传云:蒋楛字荆名,江苏山阳(今淮阴)人。生于明崇祯元年(1628),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尚在世。与杜首昌等友善,唱酬甚多。有《天涯诗余钞》。(《全清词·顺康卷》,第5154页)按蒋楛为江苏山阳(今淮阴)人,误。现存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丘如升刻本《天涯诗钞》序云:吴郡蒋荆名先生,自号天涯布衣,名家硕彦也。遭时多难,隐而躬耕之不逢年,饥驱出疆,留寓吾淮将三十年矣。明言蒋楛为吴郡人,留寓山阳。清长洲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  相似文献   

12.
王粲的籍贯,今人主要有两说:一说在河南修武,如李宝均《曹氏父子和建安文学》(78年10月第1版)、郭预衡《中国散文史》上册(86年5月第1版)等;一说在今山东邹县西南,如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78年12月第2版)、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79年7月再版)等。两说都有影响,以致有人不加分辨,将两说并存,如吴云、唐绍忠《王粲集注·前言》(84年3月第1版)、曹大中  相似文献   

13.
关于明代著名军事家戚继光的卒世日期,今有四说,即: 甲、1587年12月28日说。见谢承仁、宁可著《戚继光》(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谢承仁著《戚继光》(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乙、1587年12月29日说。见王业猷著《戚继光》(中华书局1980年版)、虞斐明著《戚继光》(江苏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相似文献   

14.
韦应物的七律《寄李儋元锡》为历代选本必选之诗,但是对李儋、元锡是何许人,是一人?抑或是二人?迄今没有人搞清楚。兹举三例,均是注解《寄李儋元锡》的。(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中国社科院文研所《唐诗选上》的注解说:“李儋,字元锡。”(二)、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年版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的  相似文献   

15.
“返老还童”是古今学者都感兴趣的课题。前苏联科学家曾做了一个试验,即“人可活到200岁的长寿法”:选45—89岁的25人,长期注射人胎盘(中医称为紫河车)血清,经过11年的试验,结果发现受试者的衰老现象停止了,部分人比注射胎盘血清前还要显得年轻。我国明代《扶寿精方》载:一妇年近六十,衰惫日侵,自制紫河车丸常吃,寿至九十岁,强健如壮(三十岁时)。当然,一般来讲,真正使人返老还童是不可能的,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调养,确能使人的外貌年轻、精力回复。如《清宫遗闻》记载:慈禧“年七十余,望之如四十许人,鬓无一茎白者”。这与慈禧晚年常吃八仙糕有关。老年人常吃以下食物可望“回春”。 芝麻 含叶酸、卵磷脂、维生素E等。汉代鲁女常以芝麻为食,八十岁仍如少女模样。晋代医药学家葛洪说,吃芝麻“一年身面光泽,二年白发还黑,三年齿落更生”。宋代华山道士丁少微常吃芝麻,“年百余岁,康强如壮年”。现代研究,芝麻确有抗衰老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芝麻油中的亚油酸,还有美容功效。  相似文献   

16.
清朝末年,嘉应(今广东梅州)才女叶碧华,与翰林李载熙之子李舫蓉结为夫妻,两人感情甚好。叶早年患了不治之症,不幸早逝,留下一个幼子。临终前,她给丈夫、儿子写了一副对联。联曰: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二年第二次代表大会调整后的名单)理事长:刘裕生付理事长:孙领陈志方顾松年薛金鳌常务理事(10人):刘裕生孙领陈志方顾松年薛金鳌陈本烟李世琦 顾丽清谢松龄潘承德周海粟理事(以姓氏笔划为序)(49人):王法乾王焕纬石英石询如刘裕生刘增 刘光玉史梅金孙领孙惠彬汪荫元严英龙何良友邹国忠 李长年李世琦李曾涛李授章陈祖龄陈志方陈本熠胡擎峰 郑厉志周海粟顾松年顾丽清顾坚顾焕章施玉麟陆庆良 杨柳五张妙龄该能训程榴珍谢松龄谢孟华稽爱芝潘承德 景火保蔡德敏 待定:①十个市农委’(徐州、连云港、淮阴、盐城、扬州、镇江 常州、无锡市)各…  相似文献   

18.
“江边不见海棠花,两岸垂杨集暮鸦。路上客寻秦氏邸,桥头谁是祝生家。雨声怕向愁边听,风景还堪醉里夸。驷马尚期他日过,题诗聊且记年华。”这是明人黄衷写的《海棠祠》诗。海棠祠,原为淮海书院,在横州(今广西横县)城西海棠桥附近。这是后人为纪念宋代著名词人秦观而建立的祠堂。秦观(1049—1100),字太虛,改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二十九岁时,他谒苏轼于彭城(今江苏徐州),苏轼看到他写的《黄鹤楼赋》极为称赞,“以为有屈(原)宋(玉)才”(见《宋史》本传)。三十九岁中进士。不久,任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年又由于苏轼的推荐调回京都(今河南开封),任太常博士,迁秘书省正  相似文献   

19.
太平天国后期将领,纪王黄金爱,自1863年12月,与英国人呤唎离无锡赴上海等地采办兵船后,便无音讯。直至今天,在研究太平天国运动人物时,仍是一大质疑。黄金爱,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部将,1861年(咸丰十一年)4月与吴定彩等从安徽天长、江苏六合一带往援安庆。次月,随陈玉成至桐城联系救兵,失利。后封纪王。1863年(同治二年)3月,随李秀成自天京(南京)至安徽巢县,拟攻安庆,入湖北,迫敌从天京撤兵。4月进围无为石涧埠,寻撤围转攻庐江、六安、浙江寿州(今寿县)。6月经天长、  相似文献   

20.
僧一行(张遂)是我国唐代卓越的天文学家。关于他的籍贯,目前有三种说法: 一、河北省巨鹿县人。这一说见1965年版《辞海》和1979年版《辞海》。《辞海》“一行”条下解释说:“唐高僧,天文学家。俗姓张,名遂,巨鹿(令属河北)人。”二、山东省昌乐县人。此说见《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第四册(中华书局1965年11月第一版)。该书选编《旧唐书·一行传》:“僧一行,姓张氏,先名遂,魏州昌乐人。”编者在注释中称:“魏州昌乐:魏州亦称魏郡,领十县。昌乐是魏州十县之一,今山东省昌乐县。”三、河南省南乐县人。这一说见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编《中国古代科学家》:“一行本姓张,名遂。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县)人。”拙作《河南古代科学家》(河南人民出版社1978年12月出版)亦持此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