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王建民 《文史哲》2006,3(1):147-149
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法面世以后,有关现实社会主义的本质、价值及其发展道路的研讨,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对于现实社会主义的这些讨论,无疑有益于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不断深化。与此同时,这些讨论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问题,如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与价值目标如何统一的问题,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的关系问题,等等。在此背景下,本刊组织了这组笔谈。四位学者围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的这些新的认识问题,分别从不同角度展开话题。相信这组笔谈会对现实社会主义的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包心鉴 《文史哲》2006,3(1):150-152
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法面世以后,有关现实社会主义的本质、价值及其发展道路的研讨,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对于现实社会主义的这些讨论,无疑有益于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不断深化。与此同时,这些讨论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问题,如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与价值目标如何统一的问题,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的关系问题,等等。在此背景下,本刊组织了这组笔谈。四位学者围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的这些新的认识问题,分别从不同角度展开话题。相信这组笔谈会对现实社会主义的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奚广庆 《文史哲》2006,3(1):145-147
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法面世以后,有关现实社会主义的本质、价值及其发展道路的研讨,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对于现实社会主义的这些讨论,无疑有益于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不断深化。与此同时,这些讨论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问题,如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与价值目标如何统一的问题,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的关系问题,等等。在此背景下,本刊组织了这组笔谈。四位学者围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的这些新的认识问题,分别从不同角度展开话题。相信这组笔谈会对现实社会主义的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先进社会生产力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回答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 ,最终都将聚焦于基础理论研究的创新。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受到学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如果说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创立的这一理论 ,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 ,那么 ,今天我们以马克思的科学精神 ,深化与发展这一理论 ,其根本目的亦在于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性。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理论命题 ,为我们立足国情、立足当代 ,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指明了广阔前景。本刊今年第 7期曾以“劳动价值论的深化与发展”为题编发过一组笔谈 ,引起读者的关注 ;从本期起我们将开设“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研究”专栏 ,欢迎大家来稿共同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5.
深化劳动价值认识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 :“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意味着一场重要的理论创新的来临。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基石。伴随着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 ,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和新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劳动的内容和社会财富积累的方式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 ,联系变化了的实际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 ,科学地回答新的历史阶段提出的一系列新问题 ,创造出适应时代需要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形式 ,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 ,本刊特就“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问题组织了笔谈 ,请国内一些知名经济学家就此问题从不同角度发表见解。希望通过大家的切磋讨论 ,能把这一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6.
生产劳动、价值总量与劳动价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 :“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意味着一场重要的理论创新的来临。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基石。伴随着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 ,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和新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劳动的内容和社会财富积累的方式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 ,联系变化了的实际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 ,科学地回答新的历史阶段提出的一系列新问题 ,创造出适应时代需要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形式 ,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 ,本刊特就“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问题组织了笔谈 ,请国内一些知名经济学家就此问题从不同角度发表见解。希望通过大家的切磋讨论 ,能把这一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 :“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意味着一场重要的理论创新的来临。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基石。伴随着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 ,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和新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劳动的内容和社会财富积累的方式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 ,联系变化了的实际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 ,科学地回答新的历史阶段提出的一系列新问题 ,创造出适应时代需要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形式 ,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 ,本刊特就“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问题组织了笔谈 ,请国内一些知名经济学家就此问题从不同角度发表见解。希望通过大家的切磋讨论 ,能把这一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 :“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意味着一场重要的理论创新的来临。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基石。伴随着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 ,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和新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劳动的内容和社会财富积累的方式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 ,联系变化了的实际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 ,科学地回答新的历史阶段提出的一系列新问题 ,创造出适应时代需要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形式 ,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 ,本刊特就“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问题组织了笔谈 ,请国内一些知名经济学家就此问题从不同角度发表见解。希望通过大家的切磋讨论 ,能把这一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9.
先进社会生产力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 :“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意味着一场重要的理论创新的来临。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基石。伴随着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 ,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和新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劳动的内容和社会财富积累的方式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 ,联系变化了的实际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 ,科学地回答新的历史阶段提出的一系列新问题 ,创造出适应时代需要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形式 ,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 ,本刊特就“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问题组织了笔谈 ,请国内一些知名经济学家就此问题从不同角度发表见解。希望通过大家的切磋讨论 ,能把这一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0.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否存在剥削和剥削阶级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 :“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意味着一场重要的理论创新的来临。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基石。伴随着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 ,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和新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劳动的内容和社会财富积累的方式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 ,联系变化了的实际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 ,科学地回答新的历史阶段提出的一系列新问题 ,创造出适应时代需要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形式 ,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 ,本刊特就“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问题组织了笔谈 ,请国内一些知名经济学家就此问题从不同角度发表见解。希望通过大家的切磋讨论 ,能把这一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1.
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的探讨由来已久,总体而论,存在“复归论”和“超越论”两种观点。就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建设现代化的今天来说,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超越或者复归来一概而论,既要看到两者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前后相继性,又要看到它们在具体内容上的历史继承性,更要看到两者所独具的个性。这样,才能全面看待历史问题,在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苏联解体后,在俄罗斯有关社会主义的研讨并没有停止,一些理论工作者对社会主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为此,以当代俄罗斯颇具影响力的左翼学者斯拉文社会主义观为例,对当代俄罗斯社会主义思想加以研究。斯拉文首先对马克思社会理想进行了阐述,指出马克思社会理想是人道主义的体现,是“真正历史”的开始,具有现实性。斯拉文批判了资本主义给俄罗斯带来的消极后果,包括经济发展落后、社会创新力不足、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就业和教育问题突出等。斯拉文在批判现实的基础上对俄罗斯未来社会主义进行了展望,从所有制关系、科技、生态及国际关系等方面阐释了未来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着重指出未来社会主义应当充分体现“自由”这一属性,还应当凸显“民主”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式,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实践形态。它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有着重大区别,具有强大的现实优越性。一方面,它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从国内外实际出发论证了一国独立自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选择并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而优越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另一方面,它既创新了人类社会发展模式,又从东西方文化的对比中阐释了世界文明发展样态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在分析当前西方国家发展内外困境的同时,牢固树立了“人本”、“和谐”的执政理念,为世界各国文明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因而优越于西方社会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逐渐走向新常态。新常态以“两个逻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新回答为理论核心。“两个逻辑”的新概括,是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深刻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的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回答。“两个逻辑”的新概括,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提升到新水平,由构成性认识到总体性认识,由外延性认识到内涵性认识,由特征性认识到本质性认识。只有坚持“两个逻辑”辩证统一,我们才能不断破解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如何确保长治久安、如何筑牢精神家园、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等重大时代课题。在破解这些难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升级版。  相似文献   

15.
李大钊社会主义思想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是为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方向,开辟中国革命新时代的伟大先驱。他在短暂的革命历程中所构建的社会主义思想在今天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他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并为之而献身的牺牲精神,他认识和研究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态度,他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中国革命规律的艰辛探索等,对新时期人们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都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肖东波 《阴山学刊》2004,17(4):19-22
邓小平对小康社会的描述以及党的第三代领导对全面小康社会的界定,都是围绕着社会主义社会总体框架来进行的。小康社会的最大特点和最为成功之处,就在于它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完美结合,在一定程度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西方经济学范式运动呈现出的规律性经验为借鉴,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原创性贡献,能科学全面地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内在特质与理论贡献。从经济学范式运动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在“综合”“交汇”“交叉”已有经济学范式的基础上,整体建构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体框架,不但改变了西方经济学范式在理论界的主导地位,而且将当代经济学理论推向全新高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性、实践性、历史性、世界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成功地指导了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各项事业建设,可是建国才3年多,新中国就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个理论被放弃,导致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形态的匆匆中断。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断的原因,理论界有不少探讨,这些原因主要可以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大类。客观原因主要有新民主主义理论或实践本身的特点、国家实行工业化战略的需要、国内环境的变化、国际环境的压力;主观原因主要是毛泽东个人认识的变化、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模糊,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向往。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在深刻分析社会的一般本质和科学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现实区别的基础上,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只有从人的本质出发,透过社会的本质,才能科学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深刻内涵,也才能准确把握这一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以此更好的指导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20.
以发展伦理学的理论为参照,"正义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首要价值"实质上包涵多重涵义和意义:一是第一次明确地将"正义"认定并确立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推进、深化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二是形成了一种新的"发展观",不只是笼统的"以人为本",而是将其明确化为发展的根本价值目标和衡量指标;三是表现出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所推崇的新的社会治理和"善治"理念的前瞻,以及果敢引入的理论胆略和实践气魄。这一论断的深意在于,立足中国社会新一轮"关注民生,实行利益分享式改革,重视发展成果的共享"模式,将"正义"确立为和谐社会之最高的公共价值理性信念,这一信念必然是"公民权利"本位的,是普遍幸福主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