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寿彝先生著《马端临的史学思想》一文(《学步集》),分《杜佑、郑樵史学传统的发展》、《马端临史论的科学因素》、《马端临史论的人民性》三大节阐述。因为《通考》是一部巨大的著作,不便在这一篇文章里进行全面性的讨论,兹且就《通考》人民性的一个问题,提出一些极不成熟的看法来和白先生商榷。白先生说:“马端临的史论”,“表达出一定的人民性”,“有高贵的民族正义感”,“在没人敢大声儿咳嗽的元代”,“敢于作对现实的抗议”。这种说法,我尚不便同意。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因编撰《全唐五代词》(中华书局1999年12月版)的需要,刘尊明先生将其相当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唐五代词的发生、发展等理论和史实问题的探讨上,有系统地撰写了一系列相关论文,发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文献》等刊物上,这部《唐五代词史论稿》(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10月版,以下简称刘著)就是在相关论文的基础上加工、整理、拓展而成的。刘著的内容与精神,与《全唐五代词》互相发明,相得益彰,其价值与意义不容忽视。全书由“发生史论”、“发展史论”、“作家述论”、“学术史论…  相似文献   

3.
刘学铫先生是台湾学术界卓有成就的学者之一 ,在中国民族史和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方面成果突出 ,先后出版了《成吉思汗传略》、《蒙古论丛》、《匈奴史论》、《鲜卑史论》、《淡水河边谈国史》、《西藏论文集》和《北亚游牧民族双轨政制》等专著 ,发表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论文。 2 0 0 1年 ,他的新著《五胡史论》又由台湾南天书局出版发行。通读全书 ,觉得有如下几点值得向读者介绍。一、内容丰富 ,重点突出。匈奴、鲜卑、氐、羯、羌等胡族曾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扮演过重要角色 ,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五胡史论》对“五胡”的历史意义、胡族的…  相似文献   

4.
台湾民族史研究专家刘学铫教授是一位勤奋、博学和多思的学者,自20世纪70年代出版《土尔扈特源流考证与校补》以来,先后出版了《成吉思汗传略》、《蒙古论丛》、《匈奴史论》、《藏族源流蠡测》、《西藏论文集》、《鲜卑史论》、《北亚草原民族双轨政制》、《淡水河边谈国史》、《北亚游牧民族双轨政制》、《五胡史论》和《清季民初中蒙关系》等专著,发表了一些有独到见解的论文。2005年,他的新著《历代胡族王朝之民族政策》又由台湾知书房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对“十六国”、北朝、辽金元及清朝时期的民族政策都列有专章,分别探讨,内容非常…  相似文献   

5.
东晋袁宏,史称“一时文宗”,其史学巨著《后汉纪》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其中史论部分约占全书的十二分之一,仿《汉纪》形式,引玄入史,不拘一格,创立了较为灵活的史论写法,具有立论抽象概括、论证严密透彻、感情洋溢、语言朴实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汉书》是我国史学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堪称为我国史学史上一块璀璨的里程碑.本文所说的“《汉书》史论”包括《汉书》各纪、表、志、传的序、赞、论及《叙传》,其内容大多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这些史论比起单纯的历史记载来,在表现史家思想和情感方面,更直接,更真实.它不仅是《汉书》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且还是我们深入研究《汉书》思想的一个门户和捷径.《汉书》史论的评史方法,有三个优点,可为后代的典范.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20世纪的初期和中叶,林纾和嵇文甫分别撰有《评选船山史论》和《王船山史论选评》,一则为学生揣摩练习作文而作,一则为批判而撷取其思想精华而作。面对共同的对象《读通鉴论》,在船山所论秦至南北朝时段的史事内,两者选评的对象仅有一论重合。本文尝试就两者的撰述旨趣、内容、批评视角和各自所反映的时代特征之异作初步的梳理。  相似文献   

8.
地域性文学史的撰写和研究大略兴起于上个世纪的中叶.研究山东文学的通史有乔力、少群主编的《山东文学通史》,分体文学史有李伯齐等主编的《山东分体文学史》,史论有李伯齐著《山东文学史论》,都于本世纪初先后出版.通史著作全面地考察了历代山东文学的发展状况,而分体文学史则在于呈现山东不同文体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史论体例致力于对山东文学的总体评价.周潇女士的《明代山东文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6月版)一书,则是首部山东地域文学史的断代之作,其面世无疑具有标志性意义和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补释二则     
拙作《释德》刊后(见本刊第四期):李泽厚研究员来函补充曰,“曾疑‘德’原指氏族习惯法规,今如加上共同遵循则豁然矣,‘循’——功能要求,转而为‘德’——名词实体。” 案,此说极确。据此似可解决“德”之古义这一难题矣。甲骨文及周初金文叶德字均书作“值”(参看郭沫若《文史论集·周初四德器》一文)。德乃“循”之本宁。所谓“德行”实即“循行”。循即顺(见《说文》),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区域文学研究的新创获——《东北现代文学史论》专家笔谈高擎洲彭定安徐翔王向峰张大明钟林斌孙绍振由张毓茂任主编、高翔任副主编的《东北现代文学史论》一书,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东北现代文学研究”的最终成果,1996年8月由沈阳出版社出版后...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1993年田本相主编的《中国现代比较戏剧史》(以下简称《现史》)被认为是运用比较方法研究中国现代戏剧(话剧)的一部富有开拓意义的力作①,那么时隔16年之后由胡星亮独立完成的《当代中外比较戏剧史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以下简称《史论》)则是一部具  相似文献   

12.
由陈辽、曹惠民教授主编的《百年中华文学史论》(以下简称《史论》,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9月)代表了现代文学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也表明了大陆关于百年文学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史论》大胆创新,提出了不少新颖独到的见解。在大陆文学史发展分期问题上,著者提出了“百年中国  相似文献   

13.
《明清民国佛教思想史论》略评程恭让《明清民国佛教思想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11月出版,编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韩秉方研究员,著者则是台湾当代著名佛教学者江灿腾先生。本书包含江灿腾先生的九篇佛学论文。其中,《明初道衍的反排佛论...  相似文献   

14.
夏志清是海外著名的华人学者,其英文代表作《中国现代小说史》和《中国古典小说》在国内外学界颇有影响,且都属于中国小说研究,值得综合考察。围绕“历史眼光”、“美学构想”和“现代阐释”三个方面,探讨夏志清中国小说史论研究的特色与局限,有望为中国本土的小说研究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5.
史论结合的新著─—《羌族文学史》简介李璞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重点科研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丛书》家族成员、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七·五”重点科研项目:《羌族文学史》近日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它填补了文学史的一页空白,对提高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  相似文献   

16.
郭象是魏晋时代重要的哲学家,现存研究他的思想的重要著作是他的《庄子注》。对他的哲学体系的分析目前有着不同的看法。冯友兰先生认为郭象的“祟有”思想是唯物主义(《中国哲学史论文集》第27页、66页)。《中国思想通史》的作者则认为郭象在“迹”之后虚构了一个“所以迹”的物自体,因此他的哲学是唯心主义的(该书第3卷第230--233页)。这两种说法都有一些根据,但也都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须待讨论。前者似乎只是看到郭象哲学思想的特点的现象;而后者则似乎忽视了郭象哲学思想的特点。本文试图就郭象  相似文献   

17.
在通行的中华书局点校本《苏轼文集》卷六十五“史评”类中,收有《历代世变》一文(原文略)。据现存资料,此文早在南宋编刻《三苏先生文粹》时已收载,明代毛九苞重编《东坡先生外集》、茅维编《苏文忠公全集》时亦加著录,袁黄、王世贞所编的历史教科书《纲鉴合编》,也在卷首《读纲鉴法》中载录此文,且与程颐、朱熹等理学名儒的读史方法并列。近年有学者分析苏轼史论,还特加征引,说其“将苏轼深湛的史学功力表露无遗”(张元《苏轼的史论》,载《宋史研究集》第二十五辑,台北国立编译馆1995年编印)。可是,此文真是苏轼所作吗?试辨之如下:剖…  相似文献   

18.
《通鉴》史论是《通鉴》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学者都从分析史论入手来研究《通鉴》和司马光的思想,但是,这样的研究往往有意无意地过分强调《通鉴》史论的附属性,未能充分地估价史论在《通鉴》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未能注意把握这些史论总体上的基本特征,深入地探讨赋于这些基本特征的历史条件和作者的主观因素。笔者的几点看法,乃一得之愚,来必能拾遗补阙,谨此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9.
“勤学务实,巧思求新”——评李衡眉著《昭穆制度研究》王仁厚著名历史学家、前《历史研究》主编田居俭先生在为李衡眉教授的《中国古代婚姻史论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一书所作的“序”中说,李衡眉“是一位值得称道的具有个性特色的学者”,在学术上,“他...  相似文献   

20.
杨福泉研究员的《纳西族文化史论》一书最近已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洋洋45万余字的学术新著,是作者30年来致力于纳西历史文化研究之集大成者。该书由8个部分组成:1·纳西族社会与历史概述;2·纳西东巴教文化发展史论;3·纳西社会的佛教、道教文化史论;4·纳西族哲学史论;5·纳西族艺术史论;6·清代“改土归流”与纳西族的文化变迁;7·纳西族哲学史个案研究;8·从丽江古城看历史上的纳汉文化交融。书前专设“导论”,附录有“主要参考书目”,洋洋洒洒蔚成大观。我认为该书在以下几个方面都强烈地表现了所独有的特色。一、总体把握纳西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