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正义是西方伦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在现代社会中,正义观被普遍理解为权利平等。制度正义包括制度本身正义和制度运行正义。医疗救助制度作为保障平等享有基本人权的再分配制度,其正义性有着丰富的内涵与理论依据。然而医疗救助制度正义性在设计与运行中存在诸多阻隔因素。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不断提高医疗救助的公平与效率,才能提高医疗救助制度的正义性。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兼具对市场经济制度下的社会生活进行规范和对资本的逻辑进行批判的双重功能,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创造性的制度实验相一致的当代中国正义理论建构的基础和核心。由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未考虑过如何为市场经济制度的正义性进行规范和辩护,所以,建构当代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便需要对两个问题作出回答:第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从其产生之初就以否定市场经济制度和批判资本的逻辑为目标的理论,是否可能包含关于市场经济制度之正义性的正义理论?第二,如果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以科学认知的方式揭示社会历史之本质与规律的科学,其中是否可能包含作为规范理论的正义理论?  相似文献   

3.
法理学视野中的程序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在法理学视野中,正义是人们追求的崇高理想,它包括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而程序正义就是实现这一理想的手段和过程.认为理解程序正义必须认识程序、法律程序及其特征;程序正义的内涵与三种分类;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关系,即程序正义决定实体正义、程序正义相当于实体正义、实体正义决定程序正义;程序的正义性标准就在于是否体现其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党和国家在发展的新阶段所做出的一个制度安排,其正义与否关系到制度实施的绩效。作为一种“社会基本善”,基本公共服务与罗尔斯的正义第二原则存在着内在的契合。基本公共服务体现了对社会最不利者的关照,在链式联系中,这种稍度安排又促进了社会其他成员福利的增加。落实这种符合正义性的制度,政府理应承担其职责,通过各种制度安排,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发展观的价值研究中正义性问题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主要体现为代际间的发展正义观。可持续发展观正义性已受到挑战与得到重新审视。科学发展观是对可持续发展观的价值突破与升华:时空耦合是科学发展观追求的理想状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终极理想,自由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6.
把正义纳入刑事诉讼,是刑事诉讼的本质要求,也是刑事诉讼自身价值的体现。社会主义刑事诉讼的正义性,建立在广泛的人民性的基础之上,体现了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与社会发展客观必然性的有机统一,实现了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有机结合。衡量刑事诉讼正义性的标准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刑事诉讼过程和终结对人权保护的程度;二是刑事诉讼对社会利益的保护程度;三是刑事诉讼过程的公平性和对案件事实认定的真实性以及处理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7.
公共决策既是社会公共权威运用公共权力对社会资源进行权威性分配的政治过程,也是一种社会价值的分配过程.公共决策的正义性主要包括决策动机正义、决策程序正义和决策结果正义.依据我国公共行政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完善公共决策的制度基础,提高公共决策的科技含量,强化公共决策的监督机制,是实现公共决策正义性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时期政府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低效率、寻租行为以及权力市场化等现象,因此在制定相应公共政策时坚持正义性原则应是其基本价值追求.正义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包括分配的正义和纠正的正义.正义性原则应体现在制定公共政策的主体参与层、基本程序,以及代表利益诉求三方面.  相似文献   

9.
正义与科学,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价值取向。从制度层面来看,政治文明要求制度的设计和安排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充分体现政治公平和政治正确;从政治运作层面来看,政治文明要求政治发展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并通过法治实现政治的正义性与科学性。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原则,则是其价值取向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0.
从《资本论》的人道观看,低碳经济是人类应然且必然的选择,但是经济活动的碳放量并非越低越好,更不是无碳最好,而且低碳经济未必就是人道的经济。从《资本论》的自由观看,经济活动碳放量的高低变化反映了人类自由不断实现的过程,发展现代社会的低碳经济,科技发展是关键,量力而行是基本原则。从《资本论》的正义论看,资本主义制度下高碳经济的高速发展从根本上讲不是源于其制度的正义性而是源于其制度的不正义性。《资本论》对高碳经济的正义审视仍未过时,对建设我国低碳经济的制度保障也不乏现实的启示性。  相似文献   

11.
公平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实现人权的基本需要,也是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制度化的城乡二元对立是造成实践中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否公的制度原因。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否公必须从公平制度入手。文章力图在平等性和差别性相结合的公平.则指导下,从确立公平合理的低保标准、构建公平理性的法律和经济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公平正义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重要时期。围绕如何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安徽省已经开始在部分地区进行了社会救助管理城乡一体化实践。在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的同时,也发现了漏洞和不足,尤其是城乡低保制度的失衡问题突出。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城乡低保一体化建设,要结合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分阶段分步骤,逐步实现。要在探索建立城乡低保一体化架构、完善运行机制、加强过程控制、加强财政保障机制建设、城乡低保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进行全面系统的顶层设计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1978年以来,中国初步建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救助制度、五保供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社会救助覆盖面不断扩大、救助力度不断增强、法律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然而,中国新型社会救助还存在救助理念滞后、二元分割现象明显、责任分担机制不合理、待遇调整机制不科学、对象瞄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研究认为:新型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方向是确立积极的社会救助理念、统筹城乡社会救助发展、完善瞄准机制、建立合理的待遇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4.
陕西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是明确建立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重点保障失地农民和农民工两类非农产业就业群体权益,健全小城镇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大社保制度,完善小城镇户籍制度、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及社保资金筹集管理机制四大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5.
农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保障民族地区农村牧区各类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权益的一项社会救助制度。该制度自建立以来取得显著成效,并为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制度的初步性和独特性,其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以内蒙古赤峰市建立和完善农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分析这一制度在运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从科学制定农牧区“低保”标准、合理界定农牧区“低保”对象、加强基层工作队伍建设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低保”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制度,被认为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后一张安全网”。统筹城乡低保制度有其必要性,它是维护社会公正、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协调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需要,是降低制度运行成本、规范农村低保制度的需要,也是完善目前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统筹城乡低保制度也有其可能性,它无论从经济基础、政治基础还是实践基础来看都是可行的。而实现统筹城乡低保制度建设,就要做到城乡低保认识观念的统一、城乡低保政府责任的统一、城乡低保资金筹集的统一和城乡低保管理机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社会保障研究——以德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州市已初步建立起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与城市相比还比较薄弱,需进一步完善。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序接轨,是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必将极大地促进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农村人口的基数大、农村与城市的生活水平差距较大等影响,户籍制度改革将继续深化,按一定的目标和步骤,坚持推进城镇化、以人为本、政策配套等原则,积极探索城乡统一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实现人口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以高等教育服务的地域为标准,可以划分为农村高等教育和城市高等教育。农村高等教育是以服务农村为目的,统筹利用城乡各类教育资源,通过多种方式方法,主要对农村人口实施的中等教育后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教育。农村高等教育体系是以新农村建设、教育公平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理念为指导,以普通高等院校为依托,以地市高等院校(主要是电大)为龙头,以县级社区学院为主体,完全面向农村社区(县市、乡镇)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解决农村人口全面发展问题的,由中央政府提供政策和部分资金支持、地方政府统筹下的农科教等部门共同实施的,由县市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高等教育等多种教育统筹整合的,采取多种教育手段和方式实施的,能够提供多种多次便利学习机会和满足学习者多方面多层次学习需求的经济高效的高等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救助的主要部分,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养老制度一并成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三大基石。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存在诸多问题:立法空白、政策缺失、保障对象不确定、保障标准偏低、保障资金难以保证以及社会认识有偏差。为此建议:根据我国国情,建立科学合理的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关的法律体系;科学规划,构建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的农村救助体系;规范保障对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建立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待遇合理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资金筹措机制;建立定期对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的检讨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