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洋务运动主要人物刘铭传,在首任台湾巡抚的六年(1885—1891年)时间里,他的“重商”思想言论、措施行动,对于推行清政府及其洋务派的“求富”政策,发展台湾地方经济,起了积极的作用。评议刘铭传“重商”,可以从区域的角度,认识洋务派人物及其主持下的洋务活动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刘铭传“重商”,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刘铭传与台湾煤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法战争后,刘铭传总结1840年至1884年四十余年的历史经验教训,得出了“台湾为东南七省门户,各国无不垂涎,一有衅端,辄欲攘为根据”的结论①。因此,他于1885年上奏,诚恳地向清政府请求免去他福建巡抚的职务,以便专心筹划台湾海防及建设事务。当年,清廷下诏台湾建省,刘铭传首任巡抚。就任后,刘铭传广施“新政”,兴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奠定了台湾近代化的基础。而基隆煤矿是近代企业中重要一家。本文拟就刘铭传与台湾基隆煤矿的关系作一简论,求教于方家学者。一、刘铭传抚台前的台湾矿务台湾盛产煤,“煤为矿产大家,台湾多有,而…  相似文献   

3.
本文拟根据新发现的《刘氏宗谱》,对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身世和家世上几个问题进行考辨。一、刘铭传的生卒时间。关于刘铭传的生年,国内外各种有关专著和专论均说是一八三六年,这是正确的。《刘氏宗谱》也明确记载:“讳铭传,字省三,生于道光丙申年七月二  相似文献   

4.
胡适的父亲胡传,是清朝继台湾首任巡抚安徽籍人刘铭传之后,又一位安徽籍人奉命赴台湾任知州和统领。并献身于台湾。  相似文献   

5.
戴逸 《学术界》2006,(1):254-259
刘铭传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将领,有远见的政治家,台湾近代化建设的奠基人。他为维护祖国领土的统一和完整,为保卫台湾和建设台湾,对国家和民族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他身上,爱祖国和爱台湾得到了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6.
刘铭传(公元1836-1896年),字省三,安徽肥西县刘老圩人.1884年,清廷任他为钦差大臣,督办台湾军务,使法国侵略军占领台湾的企图遭到失败.他从1885年至1891年担任台湾巡抚期间,制定和推行"台湾产业近代开发计划",促使台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生和发展,这在近代台湾史上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可以说,他是台湾资本主义开发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7.
刘铭传在台湾的国防建设是台湾近代化道路上重要的一步。他在台湾办防的具体举措,一方面是他国防思想的实践,另一方面又折射着他的国防思想。他的国防思想代表了时代的进步潮流。  相似文献   

8.
孟东平 《学术界》2002,(5):273-275
《御制碑文》是清廷为表彰刘铭传的功绩而撰文勒石 ,碑纵 1 79厘米 ,横 83厘米。碑藏安徽省博物馆 ,是刘铭传后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捐献的。桐城陈澹然编订的《刘壮肃公奏议》(刻本 )、黄山书社出版的《刘铭传文集》(1 997年版 ) ,均未见著录。碑石断裂 ,碑文字迹多处漫漶。现据其拓片的照片辨识 ,错误难免。朕惟人臣抒报国之忱 ,名垂罔替。当代著饰终之典 ,恩锡攸隆 ,载溯鸿勋 ,用光□碣耳。前福建台湾巡抚刘铭传 ,性秉刚方 ,质兼忠勇。初倡团练 ,旋历戎旃 ,羁虎穴于江阴 ,扫狼烽于沪上。军功累积 ,勇号先加。未几 ,破虏□城 ,晋头衔一品。…  相似文献   

9.
建省前的本任实缺台湾道刘,是台湾近代史上的有争议人物。台湾史学家连横称他为“有经国之才”的能更,在所著《台湾通史》中为其作专传,其他章节中记述刘激的政绩亦甚多。对于刘在中法战争期间被督办台湾事务的福建巡抚刘铭传参劾,革职籍产,流放黑龙江,最后死于成所的结局,认为“士论冤之”①。1985年,台湾史学家许雪姬先生发表了长篇论文《二刘之争与晚清台湾政局》为刘作了全面的辩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事实上,刘在中法战争中的表现十分杰出,在防成上,法船始终无法在南部越雷池一步,在外交方面,除尽力保护外商,屡获好评…  相似文献   

10.
海峡两岸纪念刘铭传逝世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方英1995年11月7日至10日,由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大学、安徽省海外文化交流协会、安徽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安徽省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安徽省台属联谊会、安徽省刘铭传研究基金会等单位联合发起主办的“海峡两...  相似文献   

11.
清同治十三年三月二十二日,日本人入侵台湾南部的琅,发动"牡丹社之役"。清廷以船政大臣沈葆桢为钦差大臣办理台湾等处海防,《中日台湾事件专约》签订后沈葆桢又奉旨负责善后工作。沈葆桢奏准建闽台水陆电线,用西方的技术在安平、旗后等地建设了新式的炮台,筹建了军装局、火药局等,开启了台湾地区的近代化进程,成为台湾近代化的肇基者、播种者,被尊为"台湾近代化之父"。近些年台湾地区的分离主义者,以扭曲的"台独史观"书写历史,颂扬日本占领台湾的50年间的近代化建设,淡化、贬低沈葆桢等在台湾开启的近代化建设与贡献。本文旨在"求真存真,正本清源",批驳"殖民统治有功论"。  相似文献   

12.
刘铭传是中国近代史上淮军的重要将领、台湾省第一任巡抚。但我国目前出版的有关重要书刊在说明其籍贯和卒年时,出现了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序言台湾资本海外投资始于1959年对马来西亚的投资,自此之后,东南亚地区一直是台湾资本海外投资的主要投资地区之一。1959—1979年期间东南亚地区是台湾资本海外投资的首位投资地区,1980—1985年期间则是仅次于美国而退居第二位投资地区;但自1986年以后,台湾中小企业大量地向东南亚地区、中国大陆转移出口工业生产基地,东南亚地区和中国大陆成为了台湾资本海外投资的首要投资地区。本文拟探讨:(1)东南亚地区在台湾资本的世界海外投资中地位的变化趋势及其经济背景;(2)1987—1996年期间东南亚…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 台湾的航空工业创建较晚,20世纪50—60年代才开始进入初创阶段。1969年3月和7月台湾分别成立了航空工业发展中心和中山科学研究院,揭开了台湾航空工业的序幕。此后,台湾先后引进美国战斗机、教练机,特别是通过购买许可证和设备,生产F-5E/F战斗机和研制生产AT-3教练机,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为台湾航空工业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1995年11月7日至10日,由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大学、安徽省海外文化交流协会、安徽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安徽省文史资料研讨委员会、安徽省台属联谊会、安徽省刘铭伟研究基金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海峡两岸纪念刘铭传逝世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合肥召开,这是安徽省社会科学界首次举办的有海峡两岸学者参加的大规模、高规格的学术会议。与会代表航人,其中省外知名学者23位,台、港、澳学者、记者24位。共提交论文48篇,并进行了三次分组讨论与两场热烈的大会交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综述。一、刘铭传与抗法保台关…  相似文献   

16.
陈水扁自2000年上台六年来,年年都有谋求“台独”或“去中国化”,以“切香肠”方式“谋独”动作不断,一开始还有些偷偷摸摸,遮遮掩掩,后来便越来越明目张胆。2000年11月台“外交部”密令各驻外“大使馆”、办事处,停止使用“国徽”,以梅花代替;2001年12月,台“新闻局”公布新的局徽,取代原先具有的中国版图的旧局徽;2002年2月,为驻外机构“正名”,不用“中华民国”字眼,改名为台湾代表处;2003年9月,护照上加注“台湾”。  相似文献   

17.
一、"古装主旋律"电视剧的概念界定 近几年,"主旋律"电视剧不断尝试与不同叙事模式嫁接融合,形成了多种易于复制的作品类型.有一类作品,以1999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之际播出的44集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及此后陆续推出的《康熙帝国》《天下粮仓》《甘肃米案》《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汉武大帝》《施琅大将军》为代表,以我国古代为书写背景,以政绩卓著的先皇明君和忠心为国的诤臣奇士为故事主角,以人物传记和历史大事为线索,以争夺权力、惩治贪官、改革弊政、保卫疆土为主要情节,以"历史正剧"为宣传点,笔者将这一类电视剧作品称为"古装主旋律"电视剧.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主旋律”电视剧不断尝试与不同叙事模式嫁接融合,形成了多种易于复制的作品类型。有一类作品,以1999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之际播出的44集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及此后陆续推出的《康熙帝国》《天下粮仓》《甘肃米案》《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汉武大帝》《施琅大将军》为代表,以我国古代为书写背景。以政绩卓著的先皇明君和忠心为国的诤臣奇士为故事主角,以人物传记和历史大事为线索,以争夺权力、惩治贪官、改革弊政、保卫疆土为主要情节。以“历史正剧”为宣传点,笔者将这一类电视剧作品称为“古装主旋律”电视剧。  相似文献   

19.
(一) “沙龙时代”第一阶段——台湾美术展览会奠立的“沙龙”典范台湾的美术家学习西欧绘画技法,从事油画及水彩画的创作,据可查资料是从刘锦堂(又名王悦之,1895——1937年)于1915年留学日本,进东京美术学校修习油画时开始的。1918年(待考)他的一幅风景画入选东京文部省美术展览会(简称“文展”,1919年改组为帝国美术院展览会,简称“帝展”),这幅作品可能就是台湾美术家在亚洲画坛展示出来的第一件作品。继刘锦堂之后,有雕刻家黄土水(1895——1930年)及画家张秋海(后来从事工艺美术教学,  相似文献   

20.
在台湾文学史上,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的台湾近代文学以诗歌(包括民歌和旧体诗词)为主,而发端于新文化运动的台湾现代文学获得了全面发展,以小说成就最大。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至台湾光复期间的台湾现代文学史上,大多数有影响的作家,以写小说为主。二十年代前期,台湾新文学运动主要是思想舆论上的破旧立新,为新文学创作开拓了道路,文学创作大多处于萌芽状态。据钟肇政、叶石涛主编的《光复前台湾文学全集》(1979年出版)介绍,由追风(原名谢木春)创作,1922年发表于《台湾民报》上的《她要往何处去—一结苦恼的姐妹们》,是用日文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