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学转化,即作家如何将生活演绎为艺术形象,以创造客观上显示出形式在内容里、内容在形式里的艺术形式,这是一个可以用来照亮小说现象诸多层面的探测角度。艺术转化是贯穿形式和内容的小说美学的基本问题。决定作家美学转化的性格的,大致有三个条件:一是作家的主体性格,即他的气  相似文献   

2.
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的人物从来没有在现代主义小说中消失 ,消失的只是传统人物观推崇的推动人物行动的性格逻辑。在现代主义小说与现实主义小说的比照中 ,可见出以表现“主观”意旨为主的现代主义小说叙述背离性格逻辑的必然性 ;将现代主义小说与浪漫主义小说做以比照 ,则强调了现代主义小说表现“主观”意旨的特殊之处 ,进而证明了现代主义小说叙述背离性格逻辑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小说人物的文化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人物是人类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结果,是人类创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过程中的形象投射,因而在小说人物身上必然烙下人类文化的痕迹。我们凭借小说人物可以对自身及文化进行反思,基于这样的认识,对新时期小说人物进行文化学的考察,其意义在于,通过对构成了一种为生产形式或生命活动形式所制约的生命表现形式的文化的体认,获得深刻的对该社会经济、政治的理解,还在于通过文化反思获得对民族心理,性格的文化层次上的理解,达到重构民族精神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4.
刘荣林 《云梦学刊》2007,28(5):101-104
小说的质在要素是因果关系。它有一个衍变和异化过程,即:性格因果命运因果宿命因果非理性因果的发展脉络。现实主义小说更多的是情节的性格因果和命运因果关系。而神话小说及一些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在性格因果、命运因果的基础上,更多地表现为宿命因果。如今现代派、后现代派小说和我国先锋小说则出现了小说情节的非理性因果,然而非理性因果却呈弱化趋势。作家们都在向传统的性格因果和命运因果关系回归。  相似文献   

5.
庞守英 《东岳论丛》2003,24(5):104-107
近年来悲剧小说在相对平静的文坛上荡起了涟漪。首先,性格悲剧占据了醒目的位置。性格与愿望的冲突,性格与环境的冲突,都容易使矛盾激化,酿成悲剧。其次是命运悲剧。主要由出乎意料之外的偶然性因素所导致,创造的是一个为现代科学无法证实的神秘世界和审美意境。再次是生存悲剧。在生存的物质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之后,形而上的精神与情感的困惑是酿成生存悲剧的主要原因。悲剧小说给人的感觉是沉重的、压抑的,但是悲剧小说对人类自身的净化、对社会问题的反思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6.
王卫平 《社会科学战线》2007,148(4):115-118
小说创作的真正难点是人物描写,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从总体上说,是处在"人物性格化的展示阶段",塑造出一批各类知识分子的典型。在人物塑造的方法上,由于描写的侧重点不同,分别形成了性格小说、情感小说、心理小说。其中,性格小说是主体,也是最有成绩的。中国现代作家在书写知识分子、塑造其形象时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与缺憾。  相似文献   

7.
尽管在一个广义的概念中,小说和散文处于文学的“共同体”——不象诗歌那样追求媒介(语言)的张力和音乐性,而是更多地把获得内容的美作为自己的追求——然而,它们仍然有着显而易见的区别:在艺术生成过程中,小说形象的自身固有逻辑起主导作用,创作主体的情感必须通过小说形式的艺术想象,如同盐溶解于水那样溶化在性格、情节和人物关系中,即使是那些缺乏事件叙述的心理小说,作者的经验也只有化作人物的心理经验,才能呈显在人们面前。因此,小说家感兴趣的往往是对性格有影响的事件或行动(那怕自然环境的  相似文献   

8.
蒋子丹对现代主义小说的探索,主要表现在对"荒诞"小说的形式纠结与自我释放的审美结构之中。从刚开始写作时对于形式的困惑到后来形式的释放,蒋子丹逐渐在形式上超越模仿而呈现出创作的自我风格,在对小说形式的探索与实验中写出了自我对于人生的感悟与理解。  相似文献   

9.
张永军 《阴山学刊》2006,19(4):16-21
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在体式上可以分为“性格”小说、“人物命运”类小说、“写意”小说、“散文化”的长篇小说。“性格”小说,“人物命运”小说以对某一人物性格的充分展现为结构重点,小说的各组织部分从不同的方面塑造这一人物性格而形成整体的组织关系,人物作为小说叙事内容的展开中心而存在,“写意小说”对于古诗文传统有着明显的继承,“散文化”的长篇小说则出现了一种“絮语化”的倾向。每一种体式都体现了他创作思想、文学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李新 《东岳论丛》2003,24(6):102-105
张爱玲和王安忆都写了世俗的上海。世俗的日常生活在张爱玲小说里是享乐主义的,在王安忆小说里是有历史感的。张爱玲和王安忆都写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张爱玲直指人生的虚无,是反英雄的,王安忆则写出人性的温暖和人性的希望,小人物也有英雄性格。她们的小说的人物命运都以悲剧结束,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感来自乱世以及由此产生的她对人性及人生的虚无绝望,王安忆小说的悲剧感来自她以积极的理性对耽于日常生活的人物命运进行关照,更多的是性格悲剧。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文学史上,诗化小说的存在是一种事实.它代表了抒情小说的实绩,与写实类小说互补互促,推动了现代小说的发展.诗化小说反映生活更自由,强化了小说的美感,推动了小说文体的变革.它的不足主要在于,小说的质的规定性往往被"化"掉,作品人物形象性格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12.
蒋益 《船山学刊》2002,(1):49-52,55
沈从文的小说之所以被称为乡土抒情诗,乃是因为他的小说的主体是湘西小说,他的创作观念中有着梦牵魂萦的湘西情结。他不仅仅是以湘西为参照座标反衬出都市生活的恶浊,更重要的是,他是把具有秀丽的自然景色,淳朴的乡风民俗和醇厚的人性的湘西作为一种人生形式的象征。他歌之咏之,实际上是在张扬他的理想的人生形式,他希望这种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能被现代人所利用,从而达到重塑民族性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正> 一性格塑造的成功是小说进入成熟的标志。性格塑造的渐具规模,则标志着小说的走向成熟。我国的文言短篇小说,几乎一开始就注意到性格塑造了,虽然那是简括的、粗糙的,单线条的,带着明显的草创痕迹。早期的志怪小说如《搜神记》,在某些篇中已作着这种可喜的尝试,《李寄斩蛇》所塑造的少女李寄的性格就已十分鲜明。在九女已入蛇口之后,人人避之唯恐不及,李寄不顾父母的反对,应募冒死前往,表现了其性格中勇的—面;当深入险地,诱蛇出洞,铲除元凶,又表现了其性格中智的一面,同时也进一步表现了勇.继而见九女髑髅,叹曰:“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更表现了一个强者的感喟。至此,一个光辉性格的塑造达于完成.在志怪小说中,这是常常被  相似文献   

14.
李新亮 《兰州学刊》2010,(10):146-149
现代小说与传统小说的重大区别是更加关注小说形式的探索。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手法成为现代小说形式实验的重要手段。音乐作为与文学相邻的艺术形式,这就给小说与音乐的联姻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持。现代小说主要通过借鉴音乐节奏、音乐曲式和音乐旋律来实现小说文本的音乐性,具体地说,音乐节奏体现在小说语言的声音层面,音乐曲式体现在小说的结构安排上,音乐旋律则主要体现在小说的意境营造上。现代小说的音乐性是小说文体形式的一次重要变革,它扭转了长期以来小说作为散文体仅注重文学语言的语义层面而轻视语音层面的创作实践,丰富了小说语言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5.
彭静 《理论界》2010,(10):141-142
张恨水小说对都市民俗的描写,汇入到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当中,共同为展现风土人情作出了特殊贡献,他把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民俗事象与小说故事情节的敷衍、环境氛围的营造及典型人物性格的刻划,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6.
论后新时期小说叙述者的凸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小说到了80年代中期以后,许多小说家对小说的形式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实验。特别是当小说叙事学的概念得到注重后,作家对小说形式的实验则突出表现为对小说叙述形式的改造。因此,小说的叙述者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非常突出的一点就是叙述者在作品中的凸现,即...  相似文献   

17.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杰出的作家,他一生写了许多作品.在他创作成熟期写的一系列“性格与环境小说”中,塑造了一组前所未有的悲剧主人公形象.这些悲剧主人公命途多舛的一生,透露出哈代对人生特有的一种生命悲剧意识:“人的正常本能和欲望最终不可避免地导致悲惨结局”,“人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本身就是极大的悲哀”.哈代这种生命悲剧意识犹如一个乐章的主旋律,在他的“性格与环境小说”中次第展开,反复迥荡,不断加强,成为哈代小说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8.
先锋小说自从 80年代后期出现在文坛上就一直受到评论界的关注 ,学者们将先锋小说的创作与80年代中国的文化状况联系起来 ,对先锋小说作出了多方面的深刻评价。阅读先锋小说 ,我们会强烈地感到其形式的地位。在传统小说中 ,形式仅只作为内容的表达方式而存在 ,占主导地位的是写什么 ,而不是怎么写。而在先锋小说中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已发生较大的变化 ,内容作为完成了的形式而退居次要地位 ,先锋小说家更关心怎么写的问题 ,因此叙事策略作为重要的因素被极大地凸现出来 ,从而将读者的兴趣引向了对叙事技巧及其意义的关注。一、叙事时间的处…  相似文献   

19.
黄翠兰 《南方论刊》2010,(12):90-91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出现在十九世纪,但在叙述形式方面却是超越时代的。该小说采用了双重倒叙方式,并以第一人称的多视角转换,革新了小说的叙述形式。本文主要通过对《呼啸山庄》叙述策略的研究,探索小说在叙述手法方面的实验性与创新处。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8,(4):104-110
时间作为现代小说叙事艺术的重要一维,对现代小说的内容、形式、结构等均具有重要影响。中国现代小说在其从传统向现代的历史转型过程中,蕴含独特时间形式与审美意义。从现代小说时间观念变革新方向、文本时间设置与叙事功能、时间形式的叙事意义等方面,可以透视出现代小说家们在其文学实践中的时间艺术策略与小说文本的独特审美旨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