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旧体诗词十八首>在<诗刊>1957年1月号正式发表之前,从1937年至1956年,已有10首毛泽东诗词先后在不同报刊、书籍上非正式发表过.这些诗词,或发表过一次,或发表过多次;或为作者未定稿、或为定稿;或有误字,或无误字;或纯诗词发表,或诗词兼注释、评论发表.本文就1957年前毛泽东诗词的发表与研究概况予以梳理、述评.  相似文献   

2.
1996年9月,由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的《毛泽东诗词集》一书,是目前收集毛泽东诗词创作最多的一个本子。此书解题扼要、注释简明,深受读者欢迎。但是由于此书编集卒促,有些处理未必符合作者本意,注释亦有误注和漏注现象。今以札记数则仅供治毛泽东诗词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理想主义的视角对毛泽东诗词进行了解读,从毛泽东诗词中撷取精彩段句来分析其传达的个人理想、民族国家理想和人类大同理想,以之作为解读研究毛泽东诗词之心得。  相似文献   

4.
南宋朱熹《诗集传》是《诗经》注释史上第三座里程碑,其注释语言大量使用判断句,形式多样,语义关系复杂。文章从《诗集传》判断句的形式、构成成分及语义关系三方面展开共时描写。同时,与汉代的《毛传郑笺》和现代的《诗经注析》中的判断句进行历时对比,以揭示判断句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5.
南宋朱熹《诗集传》是《诗经》注释史上第三座里程碑,其注释语言大量使用判断句,形式多样,语义关系复杂。文章从《诗集传》判断句的形式、构成成分及语义关系三方面展开共时描写。同时,与汉代的《毛传郑笺》和现代的《诗经注析》中的判断句进行历时对比,以揭示判断句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6.
战斗性语言是毛泽东诗词中的重要特色之一,与中国古典诗词美学特征一起,为毛泽东诗词增添了无穷的美学魅力。在翻译过程中,忽略两者中的任何一方都会削弱或歪曲毛泽东诗词的形式美与意境美。本文以翻译美学为理论基础,以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为例,通过对不同英译本的比较,以此来探析毛泽东诗词中战斗性语言之英译问题。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一九六一年写的《七律·答友人》一诗、形象绚丽壮美,境界深远宏阔,想象奇特,感情浓挚,令人有味之无极、百读不厌之感。这首诗发表后,一些诗人、学者,热情为之撰文,或论析,或评赏,或诠释,其中固不少精采的议论,对于包括我在内的众多的毛泽东诗词爱好者,加深对诗的理解,欣赏,给予了很多教益。但是,也有些评释.现在看来,似乎还可以进1步切磋。以对诗的前四句“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有千衣”的品析为例来说吧: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贺新郎·读史>,是读史词中的"千古一篇",毛泽东是读史词作者中的"千古一人".之所以如此,是与他对其诗词反复修改分不开的.特别是对词中的"如问何时猜得"一句中的"如问"还是"为问"一语,引发出了六种注释与阐释.其实,经过细心品味分析,"为问何时猜得"当是更为精当之句.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阐释毛泽东诗词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生动描写,剖析毛泽东诗词所出的光辉思想,从而说明崇高之美是毛泽东诗词最突出、最鲜明的美好风格。  相似文献   

10.
《左氏会笺》的注释体例颇为丰富,本文择其要者,归纳为以下几条:疏而破注、广征博引、发凡起例、注语详赡,进行具体的分析阐释,旨在明其注述之方,通其治《左传》之门径。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诗词在海外的翻译和评价历来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海外掀起了毛泽东诗词译介的高潮。其译介形式主要有:毛泽东诗词英译单行本,毛泽东研究专著中收录的毛泽东诗词,诗词选集中收录的毛泽东诗词,传记作家的毛泽东传记中涉及到的毛泽东诗词。这些译诗尽可能向原诗靠拢,尽量减少误译,最大程度地向西方读者介绍毛泽东诗词、中国革命的历史和中国文化,同时也为日后毛泽东诗词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研究尤其是毛泽东诗词研究关涉的基础概念。然而,关于“毛泽东诗词”概念的外延至今仍存争论,未有定论。是否为“毛泽东本人”所作、是否为毛泽东“原创”、能否算作“诗词”、初稿和过程稿是否纳入、未经毛泽东定稿或同意发表的作品如何看待,是评判特定作品是否属于“毛泽东诗词”所要考虑的五个主要问题。对“毛泽东诗词”概念外延的理解是否准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能否基于毛泽东诗词开展客观严谨的学理研究,能否在新时代进一步推动毛泽东诗词的正面传播、阐释和运用。  相似文献   

13.
复兴诗词浅议杨伟群由于中央领导的部署,在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的活动中,充分动员文艺界和传媒,向全国人民,向世界华人,宣扬毛泽东诗词,影响颇大。毛泽东诗词堪称大雅之作,乃复兴诗词的伟大先驱和旗帜。它使我们有如在诗词领域的天安门广场,看到指引通往诗词复...  相似文献   

14.
我将毛泽东诗词确定为学术研究的基本课题 ,是在上世纪 80年代之初。此前 ,我对毛泽东生前亲自校订定稿的 42首诗词 ,作了相当认真、深入的阅读与钻研 ,对研究这些诗词的文章、论述、笺释 ,也尽可能找来读了。我确实认识到 ,毛泽东诗词内蕴异常丰富深刻 ,艺术成就非常之高。柳亚子推崇毛泽东为我国千古第一词人 ,论定《沁园春·雪》为我国千古第一词作 ,郭沫若咏赞毛泽东“经纶外 ,诗词余事 ,泰山北斗” ,都是言之符实的 ,是不可移易之论。中国诗词 ,有悠久的历史 ,有过极其辉煌的发展时期 ,逮及近、现代 ,虽未断流 ,但那景况确也明显地日渐…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已发表的诗词虽然只有四、五十首,但其气势之雄伟,内容之博大,喻理之精深,远远超过古代豪放派诗人。毛泽东诗词的风格,正如郭沫若所评:“气度雍容格调高。开生面,是堂堂大雅,谢绝妖娆。”(《沁园春(和毛主席韵)》)这种风格的形成,与毛泽东“用典”方面的继承与创新分不开。本文从四方面比较毛泽东与古代诗人“用典”的异同,以探求其“用典”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左氏会笺》是一部汇释《左传》的重要著作,其注释体例很有特点,笔者已撰文作过些讨论,文章拟继续归纳出以下几条:观文为说、未闻阙疑、辨析考索、经史结合,加以阐扬,旨在明其注述之方,通其治《左传》之门径。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诗人四位一体角色在古今中外历史上绝无仅有,其诗词创作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盖出于此。毛泽东的人格特点转化为诗格,决定了他的诗词总体美学特征是崇高之中的和谐,其意境可用壮丽一词概括之。毛泽东在儒、道、屈、禅传统美学之后开辟了新天地,就在于对战斗精神的追求上  相似文献   

18.
论毛泽东诗词的审美风格李春燕(大连管理干部学院基础部)与古今诗人、词人相比较,毛泽东的诗词在人格与山水、创造与诗韵、超越与审美境界之间架设了审美转化的桥梁。其审美机制是创造者超越创造之外,观照创造的审美境界,即超越自己,来观照其所创造的审美之境,这是...  相似文献   

19.
“女桑”一词最初见于《诗经·豳风·七月》,对其含义,历来注释不一,具有代表性的是毛传,郑笺,《朱熹集传》,郭璞注,《辞源》,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结合诗文内容来看,“女桑”应释为“柔长的小桑枝”,其中“女”字合有“小”、“嫩”、“柔”、“弱”等义。在后世典籍中,“女桑”已变成“小桑树”之义,但这已经不是《诗经》中“女桑”的最初含义了。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诗词作为人生感悟的结晶,诗思来自于岁月的底层和历史深处,时间因素极其突出,将年华如水,生命有限的体验,置于广阔的社会现实之中。作为一名革命者和建设者,毛泽东是驾驭时间的典范,其高尚的时间观念值得人们学习,他善于从过去的事情中吸取教训,善于总结历史经验,这在其诗词中有充分的体现。总结过去,岁月峥嵘,立足现在,奋力登攀,展望未来,玉宇澄清,毛泽东诗词时间之链给我们无穷无尽思想上的启示和情感上的熏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