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跨国移民对东亚尤其是中、日、韩三国现代化具有重要影响:为中、日、韩三国提供了物质和人力资本,其商业网络促进了中、日、韩三国市场的扩大,并对中、日、韩三国政治结构的分化整合及文化结构产生了影响,进而促进了社会的开放性和多元性.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各国间经济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增强,移民尤其是移民后裔越来越快地融入当地社会,在与他国公民交往和沟通的过程中建立起日益友好的民间联系;东亚各国的联系将会日益密切,东亚一体化终将会实现,而东亚也将在东亚各国人民互通有无、互相补益、互相协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类的力量,成功实现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国际移民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移民的“输出”和接纳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生产与劳动力市场国际化的明显体现。当代国际移民主要流向以发达国家为主体的经合组织国家,并对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移民问题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国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多维度、多层次的研究,中国学者为了科学地解释中国移民问题,一方面用国际移民理论来阐释国内的人口流动现象;另一方面从基本国情出发,努力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移民理论.解读这些理论可以发现,开展移民问题研究一般都从描述移民的基本概况入手,厘定移民、移民社会和移民理论三个基本范畴.在此基础上所创设的中国移民理论体系不仅有助于探索中国移民活动的具体规律和解决中国移民发展进程中的实际问题,而且有助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移民模式和促进中国移民学学科的建设,从而实现移民理论建构与移民实践服务相结合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4.
5.
冷战后,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和欧洲仍是移民的重要目的国,但是冷战后格局的变化和国际政治新特点的出现,为国际移民活动提供了新的动因。国际移民在促进接纳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移民接纳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还对国家间关系造成重大影响。在全球化与移民问题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为减少和消除移民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国际社会需加强合作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移民研究是当前国际学术界的热点。在有关国际移民的分析中,世界体系的不平等、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以及移民的社会网络等概念框架已进入移民理论的核心,成为国际移民研究的主流范式,但是这些研究忽视了移民输入国的宏观政策对于移民取向、规模和社会融入的影响。因此,应当把移民政策作为国际移民研究的中心,以制度主义为切入口,一方面以一种历史-比较的视角处理移民输入国的移民政策的演变轨迹以及各个国家移民政策的相似或差异;另一方面考察移民准入政策及其相关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移民进入目的地国并且实现社会融入等的限制,以及移民与制度环境在互动过程中的各种因果关系,进而建构出移民政策的分析维度。  相似文献   

7.
移民问题对国际伦理具有显著的塑造作用,移民伦理是国际伦理的重要内容,深受关注的世界主义移民伦理观是全球移民正义的主要学理基础。道德排斥和移民者的个体权利与共同体权利之间的应然关系是移民伦理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世界主义移民伦理具有多种不同的思考面向和阐释方式:功利主义的世界主义认为无论是常规移民还是非常规移民通常都在后果主义层面上增进福祉总量;自由主义的世界主义认为共同体的边界并非道德鸿沟,不具备道德排斥意义。欧洲移民危机引发人们对移民伦理的多元思考和对重大移民事件的伦理探究。有限世界主义的移民伦理适当承认边界的道德排斥意义,主张在移民问题上利益与道义的同步实现,是欧洲移民危机得以充分缓解和最终化解的重要选择,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增加了可供镜鉴的理论素材和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8.
国际移民及其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移民数量持续增加。国际移民的形成原因错综复杂,它是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发达国家内部经济体制问题、移民网络以及西方国家移民政策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国际移民对国际政治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国际移民有利于促进世界各民族的相互了解,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也对民族国家管理控制其领土事务的权威、能力提出了挑战;并形成多元文化及多重认同,对接受国的社会及政治稳定造成危害;还进一步加剧了南北双方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环境的恶化和国际关系的紧张。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形象在一国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国都非常重视国家形象的建构和传播.除国际传播和对外宣传之外,参与并且在一国的国家形象构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还应当包括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参与者--国际移民.他们既是国家形象的载体,又是国家形象的传播途径和建构手段之一.无论是从影响的力度、渠道还是轨迹来看,国际移民对国家形象的影响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当代国际移民理论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代国际移民的迅猛增长,使得国际移民理论研究成为当今重要的理论热点之一,至今已经发展出较为成熟的四个主要理论,即新古典经济平衡理论、历史———结构主义理论、双重劳动市场理论和移民系统理论。这些理论有助于我们了解国际移民发生、持续、发展与生存的机制与途径,而其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使当代国际移民研究出现了进一步完善理论形态、改进研究手段与方法和拓展研究对象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清末国内外环境出现的重大变化,清王朝自觉或不自觉地学习西方一些先进制度,其中包括西方近代的邮政制度。清末开始的邮政国有化的推行和管理邮政事务专门机构的出现,推动了中国邮政近代化进程。到民国时期,实现了邮政统一,并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2.
已经历现代性洗礼的西方发达国家纷纷质疑现代性,这为正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我国乡村提供了前车之鉴。西方现当代对现代性所追求的主体性、同一性和消费主义的种种质疑,体现了现代性自身所具有的局限性。我国乡村现代性的构建应该突破这些局限,建设和谐乡村,保持乡村特色,引导农民追求和向往非物质化生存状态,以收获更具可持续发展意义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60年是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新中国的建立开创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新局面,提供了现代化发展所必需的有效政府这个政治前提.毛泽东时代在低起点上通过国家动员发展体制进行了艰难的现代化创业,虽然发展绩效不如人意,但还是取得了不俗的现代化发展成就,为邓小平时代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20世纪70年代末,以邓小平为首的新现代化领导集体,进行了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创新,闯出了一条独特的政府主导型现代化发展道路,开创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新纪元.新中国60年的现代化发展告诉我们: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一个有效政府,中国的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走自己的路,社会主义观念和制度必须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4.
从现代化的视角考察,辛亥革命与此前的戊戌变法、立宪运动有着重要的内在联系,是自戊戌变法开始的近代中国政治变革进程演进的结果。甲午战争之后,国人认识到进行制度变革的迫切,维新变法之呼声高涨,遂有1898年的维新变法之举。戊戌变法虽遭守旧势力的镇压而失败,但经过庚子之变,清王朝已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于是"清末新政"及"预备立宪"相继上演。但清王朝对将会危及其统治特权的"预备立宪"敷衍、拖延。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自戊戌变法开始的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进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5.
全面深化改革时期中国梦的提出,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吹响了新号角。为更好地完成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党必须要充分重视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持续有效地开展党内的反腐治理,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从而为不断实现自身建设和治理的现代化"铸魂"、"强体"、"增用"。这样方可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铸造更强有力的领导力量,实现中国梦才能有各项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近年开展的大规模网络直播教学为未来课堂教学形态转向提供了全新可能.网络直播教学具有三个主要特征,即技术要素成为线上教学的支配性方面、时空特征从师生共时在场转向缺场隐匿,学习约束力量从显性外部规约转向隐性内在自觉.同时,网络直播教学也带来一系列挑战,如技术要求更高、带来健康风险、技术中心主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教师和教...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复兴意识的增强、信仰的失落和儒家思想对中国伦理的深刻影响,引发了当今中国的尊孔读经潮和所谓的"儒学复兴"潮。探讨儒家思想与中国社会现代性改造的关系变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学界对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评说迥然殊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着眼点落在了儒家思想的不同组成部分上。以农本经济为基础的儒家政治伦理,在经济层面上不利于现代市场经济的建设;在政治层面上,不利于现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在思想文化层面,其思维方式对科学文化的发展有阻碍作用。但儒家思想中所包含的以"仁"为核心的人道博爱精神、重视个人修养的道德观念和好学精神,具有普适价值,可以实现其现代转化。研究儒家思想,应当具备世界眼光、全球视野。  相似文献   

18.
论政治现代化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价值取向。政治现代化、民主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关键。而只有大力培育公民社会,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更为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不断增强国家自主性及国家的执政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建设,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才能最终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根据二次现代化理论,构建了工业现代化水平评价的模型,在此基础上对131个国家40年(1970-2010)的工业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价,得出如下结果:世界各国工业40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家在世界工业体系中的位置基本稳定,各国工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阶段性和不平衡性,中国目前处于工业初等发达水平,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现代化。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中国工业政策,应对新产业革命形势下中国面临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20.
南海仲裁迫使中国政府意识到,超出国家主权的国际组织正在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重要力量,这也显示出国际道德在战后国际社会的重要性。中国政府应当从中吸取教训:一方面必须加快培养熟悉国际法、了解世界规则的人才;另一方面必须加大国内开放力度,转变国家治理体系,增强社会活力,维护各类不同的理论、思想独立存在的空间,从而构建符合国际道德的新型国家—国民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