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 ,有关艺术审美的问题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困惑。以生活感受为基础 ,从作为审美客体的艺术作品以及作为审美主体的艺术受众两方面 ,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可以揭示对待艺术审美时应该具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艺术作为人类的文化形态之一,始终把创造和实现审美价值来满足人的审美需要,作为自己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功能。艺术的审美功能主要包括审美认知功能、审美教育功能和审美娱乐功能。  相似文献   

3.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审美与艺术逐渐分道扬镳。审美无法解决当下的艺术问题,艺术也不再需要借助审美来获得认同。审美向日常生活与环境投怀,艺术向去形式的观念送抱,它们各自走向不同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艺术作为一种价值本体,其审美表现方式是感性直观性和情感评价性。其中的感性直观性作为一种结构性存在,是艺术世界及其意义生成之机杼;情感评价作为区别于情感性的一种新概括,意味着艺术的规定性不在于是言情还是叙事,而在于其情其事只有经过个性情感评价的滤网才能成为艺术的内容,才能体现为审美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宗白华认为,艺术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技能。“技能”与技能的“审美价值”这两点是判定艺术、非艺术的根本依据,缺一不可。具有审美价值的技能就是艺术,是艺术就存在技能与技能的审美价值这两个要素,二者互为充分必要条件。而审美即“精神界的快乐”是艺术之所以是艺术的质的特征。技能需要在一定的对象中体现出来,没有对象作为载体存在,我们就不能发现抽象的技能,这种对象可以是具体的物化的,也可以没有固化而只是一过程。是否有悠久价值不是判断艺术非艺术的标准。笔者认为,对艺术概念的理解长期存在的误区有:把艺术品等同于艺术,否认审美价值为判定技能为“艺术”的唯一依据,没有认识到艺术实质是一种特殊的技能。  相似文献   

6.
艺术作为人的存在方式的重要呈现,其中所内蕴的时空问题集中表征了审美言说的特殊性。艺术时空问题在中国现代美学中有丰富呈现,尤以宗白华的时空观念为典型。宗白华以“时间率领空间”概括中国传统时空思维,把哲学上的空间时间化视作艺术时空的基础,艺术的时空表达也就成为这一哲学命题的表现形式。空间的时间化命题通过艺术的造景与意象安排形象化地表现出来,构成了中国审美经验论的独特话语,这一点异于也高于其生命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7.
情感:审美文化学的重新阐释李林情感是艺术的根本属性。因此,艺术理论和美学理论都将情感作为自己重要的研究对象。近代美学从心理学和审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情感问题,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这是令人鼓舞的。然而,理论研究切忌固步自封,而应努力开拓进取,独辟蹊径。本...  相似文献   

8.
通过整理、分析国内现有的关于建筑艺术与戏曲艺术审美共通性的研究,发现该领域的学术研究总体上还不丰富,已有的研究集中于二者作为审美客体之间的共通性:艺术发展的相互推动,艺术创作的联动相通,艺术境界的共通追求,以及从声学方面对建筑和戏曲共通关系的分析。关于主体的审美追求、审美情感、审美体验等方面的共通性还较少涉及,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数码艺术从构造方式来看,是技术性的,但从其可视化的表现形式来看,则是艺术性的。作为技术与美学、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数码艺术家将其非凡的想象力与数字技术相结合,为人们呈现了一个非物质和艺术化的数字虚拟世界,也改变了传统的创造观念和审美趣味,其审美与价值取向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唐代艺术实践的高度繁荣,促使当时的美学研究从本体玄辩而转入对审美实践的情理把握,因此围绕审美鉴赏活动的基本问题,当时的美学家们见仁见智地发表了各自不同的看法。本文选取了唐代美学和艺术实践中对审美鉴赏者心理修养这一问题的看法,主要从鉴赏者的审美能力、审美心境和审美鉴赏的心理方法三方面进行了评析.唐代审美鉴赏理论的发展,表现了中国美学的高度自醒。  相似文献   

11.
审美价值是对审美活动的评价,是在审美主客体的关系中产生的.因此研究审美价值的构成形式对于理解审美价值的本质是非常必要的.作者认为,审美价值是由作为客体人的审美价值、作为自然事物的审美价值、艺术的审美价值三者构成的,三者统一于主体的审美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2.
从产生过程、引起美感的因素、情感表现形式和欣赏活动中意识的作用等四个方面,论述了艺术作为一种审美对象,艺术欣赏作为一种审美现象,与现实生活中一般美的事物和审美现象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分支,在审美泛滥的今天如何定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前人已对享乐主义的思潮进行过批判,从而质疑艺术教育的价值和功能;再则,现今日常生活的审美泛化,艺术本质的丧失,更令艺术教育步履维艰.寻找艺术教育危机的根源和解决的出路在于:廓清一般快感和艺术审美快感之间的界限;调整哲学与艺术-美学由来已久的紧张关系;促进艺术哲学向文化哲学的转换.只有以审美的理性原则来反思审美泛化的表层和深层的原因才能见到曙光.  相似文献   

14.
从《判断力批判》的整体结构出发,探讨了康德艺术观的基本问题,指出:康德哲学的核心是人的问题,作为解决审美问题的判断力批判是从纯粹理性到实践理性过渡的桥梁。《判断力批判》从对审美的先天条件探讨引出艺术问题即审美创造的探讨。康德从分析艺术的本质入手,提出了艺术的自由原则和创造原则,并通过对美的艺术的论述,指出了天才的本质特征,进而确立了想像力在艺术创造中的基础地位。康德的这一艺术理论,对西方艺术观跳出古典的模仿说向近代浪漫艺术和现代艺术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本身有多元的社会意义及作用,包括运动、社交、求偶、祭祀、礼仪等,同时它更是一种用来表现人类主体的内在审美情感的艺术形式。本文将舞蹈与音乐、绘画、戏剧、雕塑等艺术形式进行对比研究,目的在于能够更好地把握舞蹈艺术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16.
现代陶艺作为传统陶瓷的派生物,是一种孕育着新的精神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的现代艺术方式。与传统陶瓷相比,现代陶艺摒弃了实用功能,推翻了传统审美,以精神至上的理念熔铸于陶体,以个性化、多元化的造型语言来证明陶艺家的艺术主张,是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等学校公共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学生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方面的作用,是其他艺术门类所无法取代的,而贯穿于整个音乐课教学过程中的审美理念更是实现其作用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通过优美的乐音来表达感觉心灵状态的艺术。音乐审美感觉作为认知和把握审美对象的基本方式,在音乐欣赏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良好的审美感觉是认识和理解音乐的基础,没有审美感觉,就不可能感受音乐的美。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的审美功能,是通过对中国画欣赏来实现的,而中国画的欣赏,又是对中国画艺术价值判断和批评的一个必要前提,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这篇小文,仅是笔者作为一个艺术教育工作者在多年的实践中,从一个侧面思考的结果──试图通过中国画欣赏过程的剖析,以中国画的独特审美属性为经线,来浅探一下中国画欣赏的特点和规律;并把这种欣赏与高等艺术教学的实践联系起来,即从二者的结合上,聊陈自己对当前中国画欣赏教学中某些问题的一孔之见.一、中国画欣赏的基本特征艺术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它包括审美主、客体两方面的因素.所谓审美…  相似文献   

20.
美学重建首先面对的一个问题是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当今的中西方美学界可谓共同出现了一种"审美"转向。在美学对象问题上,如果说从古希腊至今的西方美学经历了一种从美,到(纯)审美,到艺术,再到(泛)审美的演变,那么建国以来至今的国内美学研究,则经历了一种从美与艺术到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的美和艺术,再到以审美活动为主导的审美论的更为错综复杂的历程。我们的美学重建也正是以审美活动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起点。坚持以审美活动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可以防止那种预成论的美学观,可以使美学研究更具有包容性,也可以更好地克服美学研究上的主客分离的二元论。但美学的重建工作并不能仅靠转向审美"活动"来完成,而且还需要对"审美"概念本身进行反思和重塑,以期重构一种更具整合性的、能对各种审美活动包括自然生态审美、日常生活审美、身体审美、艺术审美等,既具有解释性,又具有批评性、构成性的美学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