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小凤 《湖南社会科学》2004,(5):122-122,125
成语不只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材料 ,而且是一种文化。任何一种语言的成语 ,都是其文化的沉淀和结晶。本文从英、汉成语各自的特点出发 ,对比分析其特点及翻译上的异同。一、英、汉成语的不同点英语中的idiom和汉语中所讲的成语无论从其内涵还是外延来讲 ,都不能绝对划等号。idiom是指那些相沿习用的固定短语 ,包括俗语、谚语、格言等等 ,所以翻译成习语、熟语似乎更合适 ;而汉语成语结构形式非常凝固 ,绝大多数为四言形式 ,它不包括俗语、谚语、格言等。由此可见 ,英语idiom的外延大于汉语成语 ,具体来说 ,其差异主要表现为 :1 结构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2.
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及其交际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亦是记载文化的符号系统,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谚语作为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亦承载着传递文化的作用。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作为两种不同语言的瑰宝,亦表现出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对于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应当精准的翻译和应用,加强彼此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英语谚语的民族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谚语是民间文学的一个宝库。它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每个民族都有为本民族所喜闻乐道的谚语。同一思想内容的谚语,由于各民族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有不同的说法。著名的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Bacon)说过:“一个民族的天才、机智和精神表现在它的谚语之中。”英语谚语是英语文化宝库中绚丽多彩的瑰宝。英谚措辞简练,内容精辟,寓意深刻,韵味隽永,既闪烁着思想智慧的光辉,也闪耀着语言艺术的光彩。它说明的事理,总结的规律,以英国民族为立足点,与使用英语的各民族的特定的历史、经济、文化、生…  相似文献   

4.
王增文 《理论界》2007,(7):137-138
伴随着跨文化交际的是不同语言的接触。语言接触必然会带来语言的相互借用。然而,语言的吸收同化功能,即各种语言对外来词语吸收、消化的能力,存在着很大差异。这种语言间的吸收同化功能差异主要受历史、文化与民族文化心理等非语言因素的影响。英语民族的“开放型”民族心理在语言上表现为主张语言上的“自由贸易”。而汉语民族由于受长期封建制度及闭关自守主义的影响,形成了“保守型”民族心理。英汉两种语言在外来词上所表现的不同的吸收同化功能即是两种文化发展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5.
谚语同文学作品、诗歌一样是语言的精华,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精华所在,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民族文化特色。中英谚语具有一定的共性,同时又有各自的特性。从跨文化的视角去解读中英谚语的文化背景、文化内涵及精神形象,有助于提高英语阅读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能够反映出文化的各个侧面。谚语作为语言的组成部分,折射出不同民族的价值观。本文以《牛津英语谚语词典》为语料,阐述英语谚语所体现的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重点分析了自助观念、个人利益、隐私观念、自由竞争及拜金主义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秦汉至明清时期汉民族以其发达的农业经济和文化影响着不同时期的西域各少数民族,民汉民族之间彼此接近、相互凝聚、相互学习,极大地促进了民汉语言的接触,主要表现在:(1)汉语文在西域广泛传播,许多少数民族上层通晓汉语文,下层间通汉语;(2)民汉双语翻译蓬勃发展;(3)民汉语言互相影响、互相借用.  相似文献   

8.
朝鲜谚语是朝鲜民族用智慧把长期的生活经验,凝聚于完美的语言表现当中的产物,反应了民族本身的鲜明的文化个性,并且最直接、最敏感地反映着该民族的文化价值,现从谚语和亲属关系这个层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9.
语言记载着民族的物质与精神的历史 ,是民族文化的地质层。在语言的社会环境中研究语言 ,才能揭示语言的变化发展及其社会文化的根源。谚语是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化精华所在 ,是一定社会价值观的体现。本文探讨西方谚语与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这把钥匙 ,了解西方精神文化、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诸方面  相似文献   

10.
英汉句式结构存在很大差异:英语句子的基本结构是“主语 谓语”,呈“树式”结构;而汉语句子则是“主题 述题”,呈“竹式”结构。汉式结构使大学生的英语习作出现一句多个动词、主谓不一致、缺少主语等错误表达,故提高大学生对英汉句式结构差异的认识、强化英语句子意识是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金钱”概念在各个不同民族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能在各民族的谚语种得到体现。比较英语、俄语关于金钱概念的谚语,发现两语言中金钱谚语的主题类型、表达方式和联想联系存在差异,折射出两个民族对金钱概念的认识以及对其态度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青海汉语方言谚语是老百姓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有着很强的地方文化特色。文章以青海汉语方言谚语为材料,分析了别具特色的青海农业文化、牧业文化和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3.
委婉语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对英语委婉语和汉语委婉语的相同部分和差异部分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  相似文献   

14.
谚语是反映民族文化特点的语言单位。在翻译内嵌形象的谚语时,要充分尊重语言的民族文化特点,采取适当的翻译技巧处理不同的形象。要忠实于原文、忠实于现实、忠实于读者,使译文读者得到的概念和感受等于原文读者得到的概念和感受,尽可能地缩小两种语言读者在理解上的差距;进而指出对英语谚语及其翻译的研究,有利于我们了解英汉两种不同语言和文化,更好地服务于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5.
英语谚语是英语和英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英语教学的好材料,通过谚语教学使学生吸取其精华,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根本目的。本文主要从谚语分类和谚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德育教育等几方面的影响来论述英语谚语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学生在学习英语谚语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探讨了英语谚语的来源和特点 ,说明英语谚语主要来源于民间传说、著名作品以及其他语言 ,说明英语谚语具有民族性、意识形态品质、艺术品质以及增强其表达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杨欣欣 《中州学刊》2006,(5):297-298
由于价值观和民族心理的不同,政治制度、风俗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语言本身的特异性,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的语义对应上存在着很大差异。英汉语义的不对应关系可以分为部分不对应和完全不对应两种,对英汉语义的不对应关系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语言始终与文化同步发展、变化。成语明显地反映出一个民族从古到今的文化状况,无论是地理、气候、历史、经济、政治、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都可在成语中得到反映。而不同文化之间会显现不同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差异反映到语言层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本文从文化的几个主要方面来比较、探讨中、英成语差异。一、比喻的不同成语是语言的精华,是多种修辞,特别是比喻手段的集中表现。由于各种文化因素的影响,英汉比喻中喻体的选择往往表现出差异。汉语说“吹牛”,英语却说talkhorse,是…  相似文献   

19.
中西思维差异与汉英语言特点之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民族的语言特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但它并不是导致民族思维差异的深层原因。本文以英、汉两种语言为例,从语法规则、文字形体以及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等三方面对此问题作了探讨。从语法上讲,一方面,某种语言中的词汇意义在另一种语言中可以用语法意义来表达,反之亦然,因此,汉语缺乏英语严谨的语法形态并不等于失去了严谨表达同一概念的能力;另一方面,语义关系不一定具有相应的语法形式,所以思维规律和语法规律并非始终一致,汉英不同的语法特点也不能始终反映不同的思维方式,更不是导致中西思维差异的深层原因。就文字形体而言,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都具有语言属性,它们与形象思维和理性思维亦无必然的因应关系。而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中,起支配作用的是思维,语言对思维的影响虽然很大,但其作用并不是决定性的。故民族思维差异的成因应该着重在语言之外寻求  相似文献   

20.
汉语和英语中所体现出的文化思维的差异主要有思维方式的特点及差异,思维习惯的差异及信息组织方式的差异。跨文化交际既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汉英思维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有很大影响,具体体现为对口头交际、书面信息交流的影响和对商业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