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写作,作为高等院校文科的一门基础课,现在似乎有点儿振兴的势头。早几年,取消写作课的议论,写作是一门过渡性质课程的议论,已经不再听说了。不仅在文科学校设置这门课程的意见比较一致,理、工科学校也有开设这门课程的呼声。写作学科的形势,真可谓大好了。写作学科这种兴旺的局面,当然与广大  相似文献   

2.
读了钟山同志题为《大学文科写作课是不是一门学科?》的文章(载《四平师院学报》1979年第3期),很受启发。这篇文章把多年来大学文科写作课教师十分关注而又分歧甚大的一个问题提出来了。的确,“写作”这门课究竟是什么性质的课程?怎样开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目前的学科设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有没有必要改革一下?这些问题是应该各抒己见,认真地讨论的。这里,我谈点肤浅看法,以表引玉之意。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有人指出,目前高校写作课陷入了怪圈:一方面,这门学科一改“文革”前的冷落地位,成为绝大多数高校中文专业的必修科目,而且又极其迅速地获得了文科其他专业以及财经、农医、理工专业乃至社会上诸多部门的青睐,越来越多的人希图通过这门课的聆听一蹴而就地闯过写作关。与此同时,写作教材的著述也如雨后春笋,据云已出版三百多种,其众采纷呈之状,实是高校任何一门课程难以望其项背的;另一方面,在高校成千上万的写作课堂上,以及种种五花八门的社会性写作速成培训班里,又有几个听课者不是以一种“不过尔尔”、“收获廖廖”的心情,怀着热切期  相似文献   

4.
写作课是研究文章写作规律的学科,是高等学校的一门基础课。近年来,不仅文科院校开,理工科院校也增设了写作教学的内容。业大,电大把写作课列为重要的基础课。写作课己成了成人自学考试必考科目。至于社会上对写作的需要就更为广泛了。可以说,写作是生活中人们经常都用得着的重要技能。  相似文献   

5.
写作课是高等院校中文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在新形势下,面临着改革与发展。目前大多数的院校只把这门课程当作一门普通的独立课程来开设,它的教学任务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这是不符合这门课规律的。写作课是一门基础课,它与其它专业和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身有独特的教学规律,唯有树立“大写作”的观念,才能展现它独特的魅力。在写作课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系统的写作观念、建立开放的写作体系、建立合理的科学评价体系、利用教学环节树立学生的成就感、善于借助“外力”构建“大写作”。  相似文献   

6.
贵院学报第三期《争鸣篇》专栏中发表了钟山同志的《大学文科写作课是不是一门学科?》,读了很受启发。但也有些不同的想法,借争鸣专栏鸣放一下,抱有与钟山同志一样的期望,“以引起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写作课现状目前各师范院校中文专业大多开设了写作课,但据不完全统计,从目的要求到教材、教法均不统一。这种状况,反映出本来应该是一门有严密的科学性、完整的系统性而独立存在的写作课,由于未能总结和掌握它的内在规律,未能制订一整套科学的讲授法则、练习方式,致使写作课的教学长期陷入盲目性,事倍功半。甚至危及写作课作为一门学科独立存在的价值。目前的写作课一般开一至三个学期,课时不算少。但效果如何?稍作调查便不难发现,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大多原本基础就好,问其原因多是受益于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报刊上关于如何改革高等学校的教育体制和结构问题,发表了许多有益的意见,但在学科和教材改革方面,却谈得较少。本文想就大学文科的基础课,即写作课如何适应“四化”要求的改革问题,谈一点浅陋之见。现阶段大学文科的写作课教学很难适应“四化”要求随着国家“四化”的进程,我国目前大学文理科分家、各行其是的局面,必须改变,这已成为大家公认的事实。  相似文献   

9.
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的写作课,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不仅担负着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任务,还要担负着培养学生将来到中学从事作文教学能力的任务。这“双重”教学任务,是师范院校写作课所独有的。即是说其他文科院校的写作课,只有前者而没有后者的任务。中学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其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与提高中学生的读和写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文学“元理论”,即文学学科理论,是一门以文学研究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文学反恩性学科。在我国高等院校文学专业适当地开设文学“元理论”课程,可以优化文学课的课程结构,提高各门文学课的教学效率,并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文学能力的发展。开设文学“元理论”课程,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模式:其一,在原有各门文学课课程之外,开设独立的文学“元理论”课程;其二,在原有每门文学课程中增补文学“元理论”的内容;其三,在作品选读课中增加反思性的内容,并进而与写作课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而在高等院校文科各系普遍开设的写作课,基本上是一门实践课。这种性质决定了这门课的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应当有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但是,目前的写作课的教学情况与课程性质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如不及时解决这个矛盾,不进行必要的改革,写作课就会形同虚设,达不到开课的预期目的。先说写作教材。目前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是教育部推荐的《写作基础知识》、《写作教程》这两本教材。其他学校自编的教材和推荐的教材属于同一  相似文献   

12.
写作课,作为高等院校中文系的一门传统课程,在文化大革命后呈现出完全崭新的面貌。几年来,从事写作教学活动的师生,在毛主席要“改造文科大学”的伟大号令下,大胆摸索,认真实践,改变了过去那种忽视政治思想教育、轻视写作实践、脱离现实斗争生活等弊病,在教材编写和教学工作中都做出了很大成绩。老课程注入了新精神,使原来的写作课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四平师院学报》关于大学文科《写作》课去留问题的讨论,实属必要。它不仅关系到《写作》课本身的建设和发展,而且也关系到高等院校中文系的培养目标和基本任务。 我们认为,大学文科开设《写作》课,绝非应急之举、权宜之计,而是为培养中国语言文学专门人材所必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我们不同意谈笑同志认为  相似文献   

14.
关于写作课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素娥 《南都学坛》2000,20(2):104-105
写作课是大学文科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 ,改革写作课的教学内容 ,探索新颖活泼的教学方法 ,对于提高教学的质量 ,转变教学的职能有重要意义。具体从课程目标的重新定位、教学内容的除旧布新、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等几个方面 ,提出了新的思考与设想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写作学科十年来的兴盛发展,高校的写作课终于从“取消论”、“补课论”的困境中走了出来,在现实生活、现代科学中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认识了自己的价值。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写作这门学科与社会生活、与其它学科的紧密联系。近十年来,在高校写作课重现生机、写作学科理论长足进展的基础上,相继出版了十几种写作教材(不包括各种文体专论),使寂静多时的写作教学领域呈现出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这无疑把多年来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16.
写作课是高校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写作能力不论对于文科大学生或理工科大学生,不论从事研究工作或业务工作以及其它方面工作的人们都是不可缺少的。所以,高校的写作课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最近,我先后读了高振远同志《淡淡写作教学改革的设想》(《高教战线》)1984年第二期)与潘新和同志《写作教学改革管见》(《高教战线》1984年第八期)这两篇文章觉得它们都富有改革精神,对我都很有启发。他们的意见虽然有分歧,但在写作课需要改革这一点上却是一致的。我认为高振远同志的意见更切合当前高校写作教学改革的实际、更切实可行、更富有建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废除满堂灌,代之以新的、启发式的教育法,已经在其它各学科中普遍展开,那么,写作课就是最有条件开展改革的课程之一。因为写作课不单单是一门理论课,它还是一门技艺性的课,一门练习课,一门动手的课。写作课的教学,应以练习为主,少讲,或者不讲一些写作教材上已经屡屡介绍过的诸如“材料组织”,“突出主题”,“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等,代之以学生自己动手去“材料组织”,“突出主题”,“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老师则相机讲解一些理论问题。即以学生之作为靶心,讲学生立时之需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写作课是中文系专业基础课。提高写作课的教学质量是当前中文系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写作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实践课。它与其他知识性的课程有明显的自身特点,即除传授写作基础知识外,它还有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任务。阅读、写作能力不能靠教师“传导”来造就,而主要要靠学生自己的“实践”来培养、提高和完善的。因此,如何加强写作课的“实践”性,是写作课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写作是中文系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和综合实践课,它有很强的理论性、知识性,又有明显的技术性、实践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写作是一门应用学科。写作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为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基础,为将来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和其他工作以及专业深造、科学研究打下基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坚持以“发表”为中心,开展写作教学活动,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它的全部运动在于个人成果的社会化。对高校学生来说,“发表”的含义除了经过投稿的渠道,刊登在正式出版的报纸、杂志和书籍…  相似文献   

20.
“苏联模式”与1950年代的现代文学史写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是现当代文学学科史研究的一部分,回顾了1950年代现代文学正式纳入各大学的教学计划,由潜学科提升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过程,重点评析了当时以教材形式出现的三部最有代表性的文学史,探讨了由时代所制约的文学史“生产方式”和“苏联模式”对文学史写作的影响,以及文学史在特定社会主义文化需求中的消费情况,由此返观现代文学研究的一段学术史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