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软件技术人才为适应行业技术快速发展的需求,当固定岗位上的技术水平不能满足其技术增长的需要时,便会通过岗位变换或企业间的流动来获得软件技术的进步,进而形成理想的人才流动路经.这种流动从短期来看对于原企业具有负面的影响,但是从行业发展的长远来看,这种人才流动对于从业人员的整体技术能力的提高和技术的发展是有利的.技术进步能够给企业带来收益,并且随着该项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增大,就会不断产生新的岗位,导致技术人才的技术能力在岗位的转换中不断地提高,推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岩 《社会科学论坛》2007,(14):111-114
企业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创业、成长、成熟、衰退四个阶段.在从企业孕育到衰退的过程中,企业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企业发展的每个阶段,企业家所显现的素质及其承担的主要角色由于每个阶段的特征不同而有所差别.本文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从企业各个不同阶段的特点出发分析了企业家在企业不同阶段所显现出的特征素质,提出了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企业家成长轨迹.  相似文献   

3.
企业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创业、成长、成熟、衰退四个阶段。在从企业孕育到衰退的过程中,企业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企业发展的每个阶段,企业家所显现的素质及其承担的主要角色由于每个阶段的特征不同而有所差别。本文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从企业各个不同阶段的特点出发分析了企业家在企业不同阶段所显现出的特征素质,提出了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企业家成长轨迹。  相似文献   

4.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技术进步一直被视为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和完成工业化转型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反全球化潮流以及经济减速的背景下,决定技术进步的驱动力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即技术进步不再简单地取决于以往粗放型的资本投入,而是更多来源于发展中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结合中国和印度的增长经验,通过技术进步的四个阶段的要素提升转化,发展中国家的能力成长对于基础性创新向次级创新升级具有关键性作用,这也为经济转型国家制定符合其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是一件事关全局的大事,对于正确贯彻民族政策,发展民族进步事业,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稳定,加快民族地区改革开发和经济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少数民族干部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本文就如何大批地、迅速地培养和促进少数民族干部成长,提出一些思考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知识性组织随着知识经济和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而逐渐引起理论界和实践领域的重视,成为当前组织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知识性组织具有与传统组织形式不同的成长逻辑,注重变化、突出创造性成为知识性组织的主要特征,而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转化能力是知识性组织不断完善自身功能、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驱动力量。  相似文献   

7.
产业成长的动力机制与产业成长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运用系统论思维,探讨了产业成长的动力机制及其成长模式,构建了产业成长的NIIP模型,这个模型把产业成长放在一个综合的环境中,通过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完成产业的成长。产业成长的模式大体分为三类:强制型、自组织型和引导型模式,每种模式有其应用环境和条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在成长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规模过大、机构臃肿、效益不高.如何解释,找出合理的机制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成长,成为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由于古典与新古典的局限性.在对待企业成长问题上,我们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新古典经济理论框架中,要走出理论局限性,力求解释企业成长的诸多现实问题.而以科斯、威廉姆森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为我们提供了交易成本这一分析工具,利用它来揭示企业成长的根源、界限、成长方向,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从而更加现实地解释国有企业成长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社会经济制度的研究,力图阐明中国企业家成长的基本规律。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及传统意义上的所有制性质决定一个社会企业家的基本人格和基本思维方式。社会一般的经济制度包括市场制度、分配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和财税制度影响着企业家的性格形成,企业的管理、组织和产权构成形成了企业家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0.
成长的快乐     
爸爸妈妈经常说:宝贝,你是泡在蜜罐里的孩子.是的,我从小就是一个幸福的孩子,在幸福中成长.我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爸爸妈妈都是医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知识分子,家庭和睦,没有纷争,沐浴在和煦的阳光里,无忧无虑,健康、快乐地成长!一句话,就是一直都很High!  相似文献   

11.
技术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进而新技术的实际应用是实现技术进步的关键一环.本文从技术特征和资产可逆性的角度,在局部均衡的分析框架内,考察了企业的技术选择和新技术采用行为.分析表明,企业进入时的技术选择和进入后的新技术采用取决于不同技术的效率、固定资产及其可逆性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低效率的旧技术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高效率的新技术对经济主体而言则没有诱惑力;同时,一定的技术进步激励政策可能会由于技术采用方面的"阿弗奇一约翰逊效应"而产生与政策初始愿望相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命周期的资源产业转型与科技创新互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资源产业转型周期性及差异性分析,构建基于生命周期的资源型产业转型与科技创新的互动模型.在资源产业转型过程中,科技创新为产业转型提供动力,反之,产业转型又会对科技创新产生拉动效应.在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产业转型的模式和路径存在着差异,对科技创新产生的需求及拉动效应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表明,克服金融危机从根本上要依赖于科技创新。目前,过度竞争和行政垄断并存的市场结构严重制约了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要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必须消除市场结构缺陷。因此,积极抑制行政性垄断、规范企业竞争行为、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提高企业的科研开发规模、完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产业组织政策,是实现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市场结构优化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4.
军民结合技术创新的制度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军民结合的国家创新体系要求我们深入理解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关系.在社会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制度环境比较成熟时,技术创新比制度创新更为重要,对于社会变动比较剧烈的时期,特别是我国正处于新旧体制转轨时期,制度创新更为迫切.应该通过一系列与军民有机联结相适应的竞争性市场制度和激励性产权制度的变革推动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5.
特色农产品竞争优势培育的技术创新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色农产品竞争优势培育的核心是技术创新,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整合优势资源,是特色农产品竞争优势培育的有效路径,其中健全和完善产业园区创新机制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论产业生命周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产业发展和提升的关键是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技术进步方式不一样使产业生命周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发生技术突变,技术进步在原来的技术范式下演进时,产业成长呈现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等几个阶段;当有新的技术范式出现时,产业发展呈现为行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调整期和振兴期五个阶段。技术先进国与技术后进国产业成长周期有很大差别,在技术进步方式不同条件下,产业发展的机遇、优势和风险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从人的基本需求和人性假设人手,系统分析科技进步的影响因素、组织体系和动力机制,结合我国科技进步动力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为此类问题的研究开辟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总结津京沪三大直辖市科技创新之法制保障的经验及不足后,对我国核心大型城市的科技立法和法制保障提出了若干研究性建议:完善科技财政法律制度和科技税收法律制度;创建风险投资法律制度和科技服务中介体系;加强产、学、研联动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突出提升企业内部研发创新能力,打造科技"小巨人"。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本、R&D与经济增长及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技术流动所决定的内生技术经济增长机制将对经济增长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实证检验,我国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呈现负相关关系,这说明相对于庞大的人口规模而言,我国人力资本整体水平还是比较低的。此外,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存在许多现实问题,高级人才多集中于外资企业和政府机构,在分配结构上出现两极分化,而且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因此,根据对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路径和未来趋势的分析和判断,必须从提高教育水平、重视人力资本积累,增加科研投入、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等方面加强政策导向,推动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20.
TFP、技术选择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对有关TFP及近年来一些学者对东亚以及中国地区全要素生产率(TFP)估计和技术路径选择的讨论进行回顾和总结的基础上,从基础数据和新古典理论模型出发,估算了长三角地区1978-2003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分析了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1]变动趋势与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同时,结合资本-劳动与产出-劳动比率的变化考察了长三角地区的技术选择情况,并尝试在以上研究基础之上,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