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对象问题,在国内存在着两种较大的意见分歧。一种意见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科学。另一种意见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  相似文献   

2.
长时期以来,在学术界,有人认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只是第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团体,而不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我们认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具备了无产阶级政党最基本的条件,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我们了解政党的本质和特征、“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基本特点,以及明确“共产主义者同盟”  相似文献   

3.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那末,什么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呢?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各有不同。我认为,还是马克思自己讲得最好。他曾经明确地指出,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就是要消灭一切阶级”。 为什么说消灭一切阶级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呢?因为阶级的存在仅仅是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是同私有制的出现和存在分不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是资产阶级生存的基础,是资产阶级进行剥削和压迫的根本条件,也是无产阶级被压迫和被剥削的根本原因。因此,消灭资产阶级的私有制,消灭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从而消灭资产阶级和任何剥削阶级,进而消灭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就成为无产阶  相似文献   

4.
一九七九年,我在《武汉师范学院学报》第一期上发表的《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对象问题》一文,阐述了自己对当时理论界有关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对象问题的几种观点的不同看法,特别是对“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的论断表示了异议,提示了“科学社会主义县关于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政治规律的科学”的论断。时隔七年之后,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又获得了新的发展,我在科学社会主义教学的实践中,对该门学科也有了新的认识,回头再看看自己当时的论断,深感有不够全面和不够  相似文献   

5.
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问题的争论,不在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方面,而在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方面。这个争论不是现在才发生的,但是,现在争论的有两个主要问题,一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是否存在着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如果说存在着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那么,是有时发生的,还是经常存在的?为了作出回答,常常涉及另一个问题: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有没有关于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的论述。本文拟就这两个问题谈一些初步的认识。一、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的研究对象在政治经济学中,正确地确定研究对象,是一  相似文献   

6.
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实际冲突在工人阶级头脑中的反映,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强大的思想武器。这些都是人们熟知的,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再强调的基本常识,同时也是他们的学说同以往那些以“全人类利益的体现者”自居的社会主义流派的根本区别之一。例如,1847年6月思格斯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说:“共产主义不是关于奴隶、农奴或者手工业者解放的学说,而只是关于无产者解放的学说。”同年10月,他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明确指出:“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10页)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思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进一步阐述了科学社会主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一个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极好教材。 国家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从国家的起源、性质、任务、作用、国家机关的管理职能以及国家消亡等各个方面,作过很多的论述。他们认为,不论哪个阶级的国家都有维持和组织生产的职能。1853年,马克思在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的思想史上,乌托邦主义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这种思潮经过十六世纪——十八世纪的产生和发展,在十九世纪头二、三十年达到全盛并开始走向没落。它们曾经作为无产阶级的“象征、表现和先声”,科学社会主义正是从这些“思想材料”出发的。研究乌托邦主义的演变,有助于我们搞清楚共产主义思想的来龙去脉。现在,仅就早期的乌托邦主义与无产阶级先驱的历史关系,讲点粗浅的、极不成熟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前 言 初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同志都要问: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它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为什么要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弄清这些问题,对于学好科学社会主义是必要的。为此,我们先讲一讲这几个问题。 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呢?简单地说,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阶级斗争规律的学说。它阐明了“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卷第 193页) “科学社会主义”一词是马克思为了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立而使用的。自从人类社会进入了阶…  相似文献   

10.
无产阶级解放(即人的解放)斗争的目的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它是一个由一般目的、中介目的及实现条件和手段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的动态系统。一般目的与中介目的是密不可分的整体系统.舍此无以谈一般目的;一般目的、中介目的与实现条件和手段也是密不可分的,前者规范和指导后者的选择和走向,后者确证前者的现实合理性和可行性,并丰富其内涵;中介目的还具有向实现条件和手段转化的绝对性,使目的系统诸要素与实现条件和手段系统诸要素之间的界限具有相对性。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对象的认识的不断丰富和深化的漫长过程,也反映了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目的问题的复杂性。通过上述对“一般目的”在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体系中的定位,初步明晰了建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体系的一种新思路,即“目的──条件和手段系统论”。本文还初步探讨了按这一思路建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体系应首先解决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雷云 《中华魂》2014,(7):4-9
科学社会主义又称科学共产主义。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利益在理论上的集中表现和概括,其任务是阐明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性质和条件,使无产阶级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自觉奋斗。201 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  相似文献   

12.
在国内外学术界关于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问题的讨论中,持不同观点的学者,往往都以列宁几篇直接出现“贫困化”字样文章中的某些论断,作为理论根据。我认为,这种研究方法很容易造成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容易把列宁关于无产阶级贫困问题的思想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贫困问题的理论(以下简称马恩贫困理论)割裂开来,从而忽视对某些马恩已经解决,  相似文献   

13.
钱杏村在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以普罗文学批评家著称,他是无产阶级现实主义和所谓“力的文学”的热情鼓吹者.“无产阶级现实主义”在中国常被称为“新写实主义”.该术语在苏联并未流行、却成了日本与中国文学中的重要口号.要揭示钱杏村的“无产阶级现实主义”的特征和本质,就势必涉及其理论来源问题、并对其最重要的原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和平发展时期,在经济上有较快的发展,由于工人阶级的长期斗争,迫使资产阶级及其政府作出某些让步,工人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确实有了一定的改善。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的卫道士们便借此大作文章,胡说:工人的生活水平和资产阶级的生活水平正在接近,“既没有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化,也没有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化了”。妄图否定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攻击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过时”了。加上前一段我们理直气壮地宣传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不够,对  相似文献   

15.
围绕“无产阶级贫困化”问题的论争,如果从伯恩斯坦发表《社会主义的前提》一书算起,已进行了将近一个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贫困问题的理论(以下简称马恩贫困理论)是一个具有丰富内容的整体,“相对绝对贫困化”仅是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提出不断革命作为无产阶级的战斗口号已经一百三十多年了。在此期间,世界无产阶级遵照马克思不断革命的策略口号,经历了伟大的革命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本文主要试谈马克思不断革命思想的本意和运用不断革命解决革命任务的范围、条件和内容。  相似文献   

17.
列宁对“无产阶级文化派”的批判主要集中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在文化的指导思想方面,批判无产阶级文化派立足于马赫主义错误哲学立场,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对无产阶级文化的指导地位;二是在文化的组织领导方面,批判无产阶级文化派脱离党的领导的危险倾向,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掌握无产阶级文化的领导权;三是在对待人类文化遗产方面,批判无产阶级文化派的“历史虚无主义”,强调无产阶级文化发展必须遵循文化自身规律,批判地继承一切文化遗产;四是在文化创造的依靠力量方面,批判无产阶级文化派的“狭隘宗派主义”,强调无产阶级文化创造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晚年在<(美国工人阶级状况)1892年德文第二版序言>和<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中,通过对19世纪末资本主义新变化和新发展的分析,揭示了"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新变化.对恩格斯晚年在这两部文献中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新认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九二五年一月召开的中困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解决了无产阶级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地位问题。“四大”通过的《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指出:“越是上层阶级越富于妥协性。最受压迫而最有集合力的无产阶级是最有革命性的阶级”,因此“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如何实现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呢?该议决案指出:农民“是中国革命运动中的重要成份,并且他们因利害关系,天然是工人阶级之同盟者。”《对于农民运动的议决案》还指出:“中国共产党与工人阶级要领导中国革命至于成功,必须尽可能地系统地鼓动并组  相似文献   

20.
中共四大《对于宣传工作之议决案》中提出的“无产阶级的文化”是早期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历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概念。中共四大对宣传工作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对当时革命实践的总结与反思以及共产国际关于“布尔什维克化”的阐释,构成了“无产阶级的文化”在中共四大议案中呈现的重要历史背景。从中共四大的整体语境可知,“无产阶级的文化”以确立文化领导权为核心,从外而内地建构起一套较为完整的文化体系,彰显了中共文化领导权意识的自觉。“无产阶级的文化”的概念建构尽管不甚成熟,但其“从革命思考文化”的精神内核既彰显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底色,也显示出鲜明的中国特色。“无产阶级的文化”的长期遮蔽状态,映射出学界在探讨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过程中对政策话语的影响机制缺乏足够重视,应当在政策话语、理论话语和创作话语交织的多元网络中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