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一件瑰丽的艺术珍品,《牛虻》是无愧置身于琳琅满目的世界名著之列的。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于它成功地塑造了牛虻这样一位可敬、可亲、可信的革命家的艺术形象。伏尼契是通过什么样的艺术手段成功地塑造了这一形象的呢?  相似文献   

2.
曹禺的话剧创作以精湛的艺术形象反映生活 ,展现深刻的社会和时代内涵 ,标志着“五四”以来中国话剧创作划时代的重大成就。本文试图从人物塑造的矛盾性、发展性、差异性、合理性和生动性等方面对《雷雨》中几位主要人物形象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3.
公元14世纪,我国元代著名戏曲家郑廷玉创作了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讽刺喜剧《看钱奴》,塑造了虚伪、刻薄、吝啬的“看钱奴”贾仁的形象。300多年后,在法国杰出喜剧作家莫里哀的笔下,也出现了以贪婪、无情、吝啬著称的阿巴公——讽刺喜剧《悭吝人》的主人公——这个典型的“悭吝人”。东方的“看钱奴”,西方的“悭百人”遥遥相对,而又惊人相似;仔细品味,虽异曲同工,但也同中有异。本文试图以《看钱奴》和《悭吝人》为例对中西古典戏剧作粗略的比较,透过戏剧文学现象,在横向比较中,以初步探讨中西古典  相似文献   

4.
产生于战国初期,距今大约二千三百多年的《左传》,不仅是一部反映我国春秋时代社会面貌的完整的历史著作,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史料,而且也是我国古典语言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对以后文学语言的发展,特别是对叙事教文语言艺术的运用和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今天,我们认真具体地分析《左传》语言的艺术特色,了解我国文学语言发展的历史渊源,借鉴前人成功的经验,这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文学史中,悭吝人的文学形象在批评家的视阈里,总是被彻底批判和完全否定,尤其是中国的文学批评史。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维观念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如今再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悭吝人文学形象,却不难发现其身上的某些可取之处甚至是闪光点,尤其是中国文学中的悭吝人形象。以新的思维和视角,对中外文学作品中悭吝人形象进行重新解读,无论对文学批评,还是对当下的社会现实以及未来人生,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资治通鉴》(下简称《通鉴》)作为贯通古今的编年体史书,是中国史学界的一大创作。虽然司马光作《通鉴》在体例上多从荀悦《汉纪》,但编年体最早创自《春秋》,因此,笔者认为,《通鉴》和《春秋》存在一定的相承关系。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书写了纷繁多元的死亡意象和死亡焦虑下的人生在世,将世人百态和他们的命运轨迹呈现出来,映射出多元的生死观,体现出对生命终极问题的追问与关怀。死亡焦虑是《红楼梦》人物行为的深层动因。探究人物设置背后的死亡意识,有助于全面把握《红楼梦》的审美特征与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8.
歌剧中的人物关系是一种性格关系,"是由于情感、性格、志趣、欲望、利益、地位等差异或对立而形成的戏剧冲突的有机组合.歌剧中人物关系的实质是戏剧冲突"在歌剧<浮士德>中,以玛格丽特的悲剧为核心,人物关系主要有三类,1、浮士德与梅菲斯特的关系,2、玛格丽特与浮士德的关系,3、玛格丽特与梅菲斯特及其他人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悭吝人是古代戏曲文学中非常独特的一类人物形象。从元杂剧《看钱奴》中的贾仁到清代戏剧《借靴》中的刘二,漫长的戏曲史很多作品对此都有所观照。他们既有共同点,又各有自己的特色。他们的性格成因复杂多样,既是被讽刺的对象,又是作家“教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打破了传统的写法,在叙述人的设置上,将单一的、集体化的小说叙述人,发展成为一个多元的、多层次的、个性化的、立体化的系统,其独具匠心的叙述人设置艺术,可概括为四点:"说书人"、"曹雪芹"、"石头"之间的相互置换、交叉叠合与各有侧重;"二度叙述人"之间的相互印证、相互指涉和相互渲染;"石头自叙"向说书人和"人物视角"浓淡相宜的转换;叙述人在叙述时又不断被叙述,构成最可靠和最不可靠叙述的双重声音。当《红楼梦》叙述的主旋律响起的时候,不同和声构成的多声部、立体声的乐章,使小说摇曳多姿,意味盎然。  相似文献   

11.
12.
《战国策》既是一部历史名著,又是一部散文杰作。全书三十三卷,分东周策(一卷)、西周策(一卷)、秦策(五卷)、齐策(六卷)、楚策(四卷)、赵策(四卷)、魏策(四卷)、韩策(三卷)、燕策(三卷)、宋卫策(一卷)、中山策(一卷),共十二国策,四百九十七章。《战国策》的成书、作者和最后编订者,有关《战国策》版本情况,《战国策》的内容、时代背景和思想倾向,《战国策》的文学成就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周立波短篇小说集》,共收入作家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所写的短篇小说三十余篇。其中,有五篇是描写二十年代在上海英国租界的牢狱中生活和斗争的作品,有六篇是描写延安时期生活及解放以后工人生活的作品,还有一篇是文化大革命后作家的新作。除这十几篇作品外,其它二十余篇,都是描写我国农村合作化时期湖南劳动农民的新的生活风貌的作品。这些作品与作家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山乡巨变》一样,塑造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翻了身,做了主人的劳动农民的形象。它们标志着作家短篇小说创作道路上新的显著的发展。 在这一组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中,作家以满腔热忱、深切热爱的心情,从农业合作  相似文献   

15.
徐联的长篇小说《流浪女》(获成都市1988年度“金芙蓉文学奖”长篇小说一等奖),观其名,并非诗意的。借读者的知解力,可以毫不费力地归纳出它讲述的是文学史上有过的卖艺女子、坎坷人生、红颜薄命的故事。 也许这书名,就如同作者本人的风格一样朴实无华。但是,作为小说家的徐联,在《流  相似文献   

16.
王独清,陕西蒲城人,是创造社早期的成员:以诗歌闻名于世。《暗云》是其唯一的小说集,一九三一年在上海由光明书局印行,一九三四年即被国民党政府查禁,因之流传不广,所知者不多。  相似文献   

17.
关于《九歌》的表演历来见解多有分歧。李延陵在《天津师院学报》八○年第一期“关于九歌的商榷”文章中认为,湘君、云中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都是‘独脚舞剧’。象戏剧《双下山》、《哥俩好》一样:舞台上(祭坛上)始终都只有一个扮神的巫或觋,以“巫或神在舞台上改变方位、更动舞姿、调换声音”来分巫和神的歌舞。(见该文附录)实际上,《九歌》的表演并不是这样。  相似文献   

18.
《社戏》是鲁迅早期的作品。小说节选部份通过“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赞美了劳动人民的善良、质朴、无私的高尚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封建教育的憎恶。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宝库中,《春秋左氏传》是一分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不特是一部体大思精的史学典籍,而且也是富有价值的文学著作。“左氏”的文学成就博得了很多人的赞誉。范宁说它“艳而富”,刘大櫆称它“情韵并美,文彩照耀”,林纾则赞为“文章之圣”。这些称道,都是指“左氏”的文学特色而言的。《左传》的作者是一位学识渊博而又富有文学修养的语言大师。他凭着非凡的艺术才能,驾驭着浩繁的文史资料,在严格尊重史实的原则下,不仅描写历史人物的表现手法十分  相似文献   

20.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代表了我国古代文言小说创作的最高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虽用文言写成,但却植根于民间文学的土壤,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几百年来,在地方戏曲和民间说唱文学中,《聊斋》故事始终是我国观众最喜爱的题材之一,以至人们在街头巷尾相聚闲谈时,“说聊斋”也成了一时的风气.《聊斋》何以会有如此长久的生命力?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除了那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构思、曲折的情节以及生动的形象吸引着读者之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这就是它高超的语言艺术.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