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元14世纪,我国元代著名戏曲家郑廷玉创作了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讽刺喜剧《看钱奴》,塑造了虚伪、刻薄、吝啬的“看钱奴”贾仁的形象。300多年后,在法国杰出喜剧作家莫里哀的笔下,也出现了以贪婪、无情、吝啬著称的阿巴公——讽刺喜剧《悭吝人》的主人公——这个典型的“悭吝人”。东方的“看钱奴”,西方的“悭百人”遥遥相对,而又惊人相似;仔细品味,虽异曲同工,但也同中有异。本文试图以《看钱奴》和《悭吝人》为例对中西古典戏剧作粗略的比较,透过戏剧文学现象,在横向比较中,以初步探讨中西古典  相似文献   

2.
欧洲文学中的四大吝啬鬼钟露鑫莎士比亚《戚尼期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公,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和果戈理《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这四位著名的人物形象,虽出自不同年代、不同国度和不同作家之手,然而他们对金钱与财力的病态贪婪...  相似文献   

3.
法国喜剧家莫里哀笔下的阿巴公,这个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吝啬鬼典型形象,早已为我国人民所熟悉。元杂剧作家郑廷玉的《看钱奴买冤家债主》的主人公贾仁,也是一个吝啬鬼典型形象,就其吝啬程度以及剧作通过这一形象对社会黑暗的揭露批判而言,贾仁不仅毫不逊色于阿巴公,而且可说是更胜一筹。然而人们对贾仁却相当陌生。同是喜剧作品中的吝啬鬼典型形象,他们的差异何在?各自具有怎样的典型意义?为什么阿巴公名扬四海而贾仁即便在本国也默默无闻?这就是本文试图通过对这样两个人物的比较分析而进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欧洲的剧坛上,有着这样两个著名的吝啬鬼的典型形象:一个是极其贪欲的吝啬鬼,歹毒的高利贷者,而且又是由于受污辱而自暴自弃,极力反抗的犹太人;一个是以贪婪和吝啬为绝对情欲的守财奴,吝啬鬼的形象。这就是世界著名戏剧艺术大师莎士比亚和莫利哀在他们的喜剧《威尼斯商人》和《吝啬鬼》中刻划的两个吝啬鬼的形象——夏洛克和阿巴贡。莎士比亚和莫利哀虽然处在异时、异地,但他们的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各自所刻划的两个形象,既有共同点,又有相异之处。既反映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阶级本质,又表现了夏洛  相似文献   

5.
文学作品标题的译法大有讲究,值得认真对待,好好探讨。一篇文章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标题,译得好的标题鲜明、生动、醒目,一下子就把读者吸引住了。而且,读完作品以后可以从标题中获得一个总的概念,以加深对作品内容的印象。如“L'Avare”译为《吝啬鬼》,就十分贴切。而译为《悭吝人》呢,却不够理想。因为“悭吝”一词,过于冷僻,不通俗。特别是“悭”字,一般人都很陌生。再者,阿巴公视财若命,爱钱胜过一切,是一个没有人味的人,一个丧失了  相似文献   

6.
法国著名戏剧家莫里哀的《吝啬鬼》一剧,塑造了阿尔巴贡这个富有典型意义的吝啬鬼形象。本文剖析了阿尔巴贡的“贪财”与“吝啬”的双重特点,有力揭示了资产阶级极端自私自利、爱财如命的本质和资产阶级发展初期的本质特征,展示了莫里哀描写性格的喜剧特色。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塑造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极大地丰富了世界艺术人物画廊。他笔下的人物都具有多面性、复杂性和发展变化的特点。正如普希金所说:“莎士比亚所创造的人物,不象莫里哀那样,是一种热情和某一种恶行的典型,而是活生生的、具有多种热情、多种恶行的人物,环境在观众面前把他们多方面的多种多样的性格发展了。莫里哀的悭吝人只是悭吝而已;莎士比亚的夏洛克却是悭吝、机灵、复仇心重、热爱子女、而目锐敏多智。”普希金的这段话正是在说明莎士比亚在塑造  相似文献   

8.
上帝创造了我,……他对我并没有隐瞒我的使命。我的出世,全不是为了要在文学史上划出一个时期来。我的职务还要简单而切近:就是要各人都思索,而不是我独自首先来思索. ——果戈理九圬岂烦拟,一笔能写生。——吴敬梓在中外文学作品中,吝啬鬼形象可谓不胜枚举,最著名的有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威尼斯商人》),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悭吝人》又译作《吝啬鬼》),巴尔扎克笔  相似文献   

9.
(一) 在欧洲文学史上,反封建的文学占有一席重要位置。它发端于文艺复兴时期,体现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展。几百年来,为世界文库留下一批杰作,给文学画廊增添了很多典型形象;当然,也同时为后人提供了文学如何进行反封建斗争的创作经验。在此,仅就其中的讽刺文学进行一些探讨。 这一部分作品,在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有意大利薄伽丘的《十日谈》、法国拉伯雷的《巨人传》、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英国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和莎士比亚前期的喜剧;到了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时期有法国莫里哀的喜剧;在十八世纪启  相似文献   

10.
元代著名曲作家马致远所作套数〔船涉调·耍孩儿〕《借马》,久享盛名,但其主要人物形象马主人,向来被看作是“吝啬者”、“悭吝人”,对此,本文作者认为,马主人是一个“马癖”形象,具有癖物者共有的“善解物性”的本质特征。有癖之人对所癖之物往往有痴迷的热爱和执著的追求,因而他们往往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癖者是文化精英中的一个群体,对文化的发展有推动作用。马致远塑造的马癖,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首出的崭新形象,具有开山作用,对《聊斋志异)等作品的类似形象的塑造,有深远的影响,从而开拓了文学题材创作新的领域,应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的绝大多数喜剧,既不同于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漫画喜剧,也不同于十七世纪古典主义喜剧家莫里哀的讽刺喜剧,而是一种被人们称之为“抒情喜剧”或“浪漫喜剧”的作品。它的特点,不仅取决于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它所反映的社会内容,而且取决于莎士比亚的思想和艺术风格。但是,莎士比亚并非一开始就体现了自己特有的喜剧风格,而是经历了一个阶段的创作实践之后,才走上了“抒情喜剧”的创作道路的。那么,他的第一步在哪里呢?在我看来,这“第一步”就在《维洛那二绅士》的创作上。正是在这个剧本身上,莎士比亚所独有的喜剧风格开始萌芽并显露出来。虽然这一风格特色,还有待于莎士比亚以后的喜剧作品去充实、完善和提高,但是它的“面目”已经呈现得十分清晰、明朗;甚至可以说,正是《维洛那二绅士》所体现的风格特色,照亮了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莫里哀笔下的阿巴公、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果戈理笔下的泼留稀金以及吴敬梓笔下的严监生 ,堪称吝啬鬼的著名典型。他们生长在不同国度、时代和社会环境中 ,既有突出的共性 ,也有鲜明的个性。为此 ,本文进行了深入的比较论析  相似文献   

13.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英国伟大的资产阶级剧作家莎士比亚的早期悲剧作品。它一上演,就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近四百年过去了,它一直是莎士比亚最负盛誉的戏剧之一,也是欧洲舞台上演出次数最多的戏剧之一。本文试图结合这个剧本产生的时代,就它的思想和艺术谈一点粗浅体会,不当之处,望予指正。  相似文献   

14.
莫里哀(1622-1673)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大师.在欧洲戏剧史上,他的名字和莎士比亚一样响亮.莫里哀遵循古典主义美学原则,辛勤笔耕,创作了一大批脸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其中尤以《骗子》[1]最负盛名,这是莫里哀思想上和创作上成熟时期的代表作,“被认作古典主义性格喜剧的范例“[2]《骗子》是一出五幕喜剧,剧情很简单,写一个骗子伪装成虔诚的教徒,混进资产阶级奥尔贡家里,以“良心导师”的身份,施市教义,暗底里却干着诱骗主人妻女、夺取主人财产的勾当.最后五行败露,被国王捉拿归案,其主题是及虚伪,反宗教.《骗子})…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莎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一直是莎评学者们笔下的热点人物。他们挥毫泼墨,浓笔艳彩给夏洛克勾画了一幅又一幅的肖像。有的把他画成“贪婪狠毒的守财奴”;有的将他描为“爱钱如命的吝啬鬼”;有的给他冠以“贪婪、吝啬、奸诈而狠毒的资产阶级的典型”的名号,等等。总之,夏洛克乃是一个地道的“反面人物”,是令人深恶痛绝的“敌人”。这种结论似乎已“盖棺论定”。由此,连夏洛克这个名字也成了“敲诈勒索、冷酷无情的人”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6.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代表莎士比亚思想和艺术的最高成就。剧本真实地反映社会人生,并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也从侧面体现莎士比亚的戏剧观。“镜子”说和“对照”原则可以说是莎士比亚戏剧观的核心内容,其中有对古典戏剧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更挑战“三一律”,对后世的戏剧理论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是莎士比亚后期最重要的作品,是他最伟大的悲剧之一。十九世纪英国的著名批评家柯勒律治称它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中最优秀的一部”;他甚至认为这部剧作所显示出的巨大魅力简直可以和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媲美。英国二十世纪莎评家L.G.  相似文献   

18.
在最近三十年中,心理学和历史学日益受人欢迎,但并不能说这是一种新的趋向。历史学家巴思斯(H.E.Barnes)早在1919年就在《美国心理学杂志》上发表了《心理学与史学》一文。在二十年代中期时,有关艺术家的个案研究已相当流行,到了三十年代时,便盛极一时。其中有对陀斯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莫里哀、乔治桑(George Sand)、歌德、尼采、布朗宁、卢梭和莎士比亚等人的研究,也有对凯撒、林肯、拿破仑、达尔文、亚历山大大帝、路德等人的研  相似文献   

19.
<正> 《伪君子》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作家莫里哀创作高峰时期的重要作品。历代不少名家对它都给予过很高的评价。伏尔泰写道,《伪君子》“暴露了伪善行为的一切丑恶,起过许多良好的作用”;普希金认为“《伪君子》是不朽的,他是喜剧天才最强烈的紧张劳动的果实”;别林斯基也写道:“一个能够在伪善的社会面前狠狠地击中虚伪这条多头毒蛇的人,就是伟大的人物!《伪君子》的创作者是不会被忘记的!”(一) 《伪君子》的创作和演出,经历过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1664年至1669年间,为了这个喜剧的演出,莫里哀和反动势力作了五年的斗争。1664年5月,《伪君子》在王宫初次演出,第二天,巴黎大主教和王太后就迫使国王下令禁演。莫里哀多次请求路易十  相似文献   

20.
《晚霞消失的时候》第一部(<春》中写南珊与李淮平在公园初次相遇。发生了一场关于莎士比亚的争论。李说,莎士比亚作为资产阶级作家,他的情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没落情绪。因之“不能过于欣尝他,而应该分析他,认识他,批判他!”南则认为莎士比亚处于资产阶级萌芽时期,根本不存在没落的问题。李强调“无产阶级的情调总和资产阶级的不同。”南则断然回答:“对莎士比亚不能这样分,恩格斯说过,资产阶级的伟大人物并不仅仅属于他自己的阶级,他们属于整个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