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解读欧盟中欧新成员的对外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欧的所谓“新欧洲”国家在加入欧盟后基本初步完成了融入西方的战略目标,其地缘政治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些国家在积极参与欧洲一体化的同时,力图在欧美矛盾中立足欧盟又维持同美国的紧密关系;在东部则主张把东欧纳入欧洲一体化进程,发展欧盟同俄罗斯的经济和政治合作,防范俄罗斯的军事威胁。  相似文献   

2.
解构欧洲     
作为一个话语元素,“欧洲”似乎是一个不容置疑的概念。但是,如果对欧洲历史进行追述,通过对欧洲政治和文化现实进行剖析,我们就会发现,所谓“欧洲”其实是一个相当模糊的能指。欧盟的政治和经济一体化已经进行了多年,但在这个政治和经济的现实框架之外,欧洲历史和欧洲文化的嬗变却决定了“欧洲”自身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既反映在欧洲的地缘政治格局当中,也反映在欧洲的文化认同当中。  相似文献   

3.
作为欧盟的第三支柱,欧盟司法与内务合作进程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正式启动,但这一机制的擢升却有着深刻的历史与现实动因。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取得的巨大成就基础之上,维护欧洲整体利益和应对新安全形势的现实考虑使得欧盟必须在司法与内务合作领域迈出切实有效的步伐,冷战的结束以及欧盟的扩大为此项议程的实践提供了契机,而来自欧洲民众和市民社会的支持又为这一进程的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正是在这诸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欧盟司法与内务合作应运而生,从而构成了整个欧洲一体化进程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思想"的精髓:"莫斯科即第三罗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思想是俄罗斯民族精神的象征,它在俄罗斯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起着决定性作用。研究它对研究俄罗斯的政治、历史、哲学、文化、外交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在理论阐述俄罗斯思想的含义、内容及其核心的基础上演绎出其精髓乃“莫斯科即第三罗马”思想并通过对“莫斯科即第三罗马”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历史和现实影响的探讨归纳出其俄罗斯思想之精髓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虽然欧洲一体化始于能源部门,但由于欧盟政体的多层次性及其各成员国间现实利益差异等内部因素的制约,同时受到美国、俄罗斯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欧盟共同能源政策还未实现。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国际能源形势,欧盟共同能源政策的实现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欧盟对内需要通过制度平衡,调和成员国个体利益与欧盟共同利益的矛盾;对外需要倡导共同能源外交,力争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  相似文献   

6.
通过概述新"丝绸之路"计划的由来和新"丝绸之路"的路线,论述中亚各国在构筑新"丝绸之路"方面的进展,分析美国、欧盟、俄罗斯、土耳其、伊朗和中国等国际力量在中亚新"丝绸之路"外交中的作用,本文认为:新"丝绸之路"改善了中亚各国的对外交通,促进了中亚各国的对外经贸联系,也促进了中亚国家间的一体化及其全面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美欧通过构筑新"丝绸之路"削弱了俄罗斯对中亚各国的控制,巩固了中亚地缘政治多元化的现实。美国、欧盟、俄罗斯、土耳其和伊朗等国际力量在新"丝绸之路"等领域展开的外交争夺,增加了中亚地缘政治形势的不稳定性。新"丝绸之路"加速了中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建。  相似文献   

7.
论欧洲传统文明的统一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冷战"因素曾被视为欧洲走向一体化的重要条件,但冷战结束后欧洲一体化的强劲步伐表明,欧洲统一的动力有着更为深层的背景;透过繁纷复杂的现实表象,沉潜在历史海洋深层的地理、结构和文化要素,是塑造欧洲文明统一特性的持久性力量。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波兰对俄罗斯的外交政策表现为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既要疏俄、防俄、抑俄,防范霸权式的俄罗斯东山再起,又要改善对俄关系,并与俄罗斯建立起比较正常和稳定的双边关系。波兰的对俄政策是由其国家利益所决定的,是安全因素、经济因素尤其是波兰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历史因素和冷战后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以及欧洲地缘政治版图的变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以预见,随着欧盟政治一体化的深化和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以及独立安全防务政策的加强,波兰对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将更多受欧盟对俄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漫长中世纪欧洲的典型特征是基督教文化上的统一和政治上的分裂。文章通过对中世纪欧洲认同形成历史的梳理,指出中世纪的基督教文明是“欧洲观念”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形成欧洲认同的基础,并以此为视角分析欧盟东扩过程中基督教文化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加洛林文艺复兴是在中世纪欧洲"黑暗时代"出现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查理大帝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的文化政策不仅导致了基督教文化的初步定型,而且对希腊、罗马等古典文化典籍的收集整理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作为一种造就了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体系奠基和初步成型的加洛林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中世纪初期的历史时代里,起到了在没有文化的条件下建立中世纪文明和形成后来欧洲文化学术传统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俄罗斯对欧经济战略有三种模式可以选择:“一体化模式”、“战略伙伴模式”、“联系国模式”。三种模式的战略目标分别是最终加入欧盟、维持战略伙伴关系、成为欧盟的联系国。根据俄欧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未来俄罗斯很有可能选择“联系国模式”。  相似文献   

12.
关于俄美“新对抗”根源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俄美围绕东欧导弹防御系统的激烈争斗显示,俄美关系的互动模式已经从原来既争斗又合作的温和态势向"对抗性"的争斗态势悄然发生转变;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变本加厉的"挤俄"战略,俄罗斯国力的日益壮大,俄美在社会发展模式和"民主"价值理念上的分歧以及能源因素则是俄美"新对抗"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3.
欧盟东扩实际上是西欧或核心欧洲抓住冷战结束的有利时机,在欧洲乃至欧亚大陆谋求最大安全利益的战略举措:对内制约德国,实现周边安全;对外挤压俄罗斯、制衡美国,以实现欧洲大陆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4.
罗蒂是西方哲学客观主义传统的掘墓人。他站在元哲学的高度以实用主义为武器对传统哲学进行了激烈的批判 ,粉碎了人心的“镜式”本质 ,打破了“心———身”问题的迷梦 ,摧毁了客观性的基础 ,宣扬“协同性”的原则。基于此的“后哲学文化”理论 ,就是要将传统哲学消解在文化之中。但是客观性与协同性是人类认识和描绘世界和自身的两个方面 ,罗蒂的厚此薄彼不免使自己陷入矛盾之中。而且其“后哲学文化”实质上就是对话。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格局日益单极化的今天 ,这种对话难脱“文化殖民主义”的干系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在对东方落后国家,尤其是对俄国农村公社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实现这种"跨越"的原因在于俄国农村公社的土地公有制,"跨越"必须通过社会革命的方式,"跨越"的条件是西欧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榜样作用以及利用西方资本主义提供的"一切积极成果"。中国的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这一思想指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美国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对欧洲安全与防务政策的发展有着诸多深远的影响。对美国导弹防御计划的不同反应,直接造成了欧盟内部的分裂,影响了中东欧新入盟国家的安全与防务选择;该计划刺激俄罗斯对欧洲态度进一步趋向强硬,使欧俄关系出现新的不稳定因素;欧洲在安全与防务领域重新陷入严重依赖美国的境地。东欧反导计划从根本上阻碍了欧盟安全防务一体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2014 的俄乌冲突与2006 年和2009 年的两次天然气纠纷大不相同。此次冲突引起国际社会广泛的关注,背 后隐藏着美国、俄罗斯、欧盟各国围绕地缘政治和能源展开的激烈博弈。由于乌克兰西连欧盟,东连俄罗斯,是欧盟各 国从俄罗斯进口油气资源的必经之地,在地缘政治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能源在乌克兰危机中更凸显出重要的 筹码作用。在此次危机中,俄罗斯采取油气出口多元化战略,减少对乌克兰的过境依赖;欧盟加快能源进口多样化步 伐;美国也试图以能源为武器,增加干预乌克兰危机的筹码,挤占俄罗斯在欧洲的能源市场份额。通过乌克兰危机中 的能源博弈,可以从一个侧面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乌克兰危机中的大国博弈和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8.
传统中国社会为一身份社会、伦理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从当代法律解释学这一视域出发,结合传统中国社会之特质,传统中国具备不同于西法意义的“礼法”文化当属自然。传统中国人的“天人合一”、“一多相融”本体论哲学决定了传统中国法文化是“礼法”同体法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