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软权力理论与中国和平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软权力”概念以来,随着全球信 息社会的发展,软权力在国际关系领域的作用日益增强。软权力在美国的对外政策实践中既有 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这一概念对中国和平崛起具有显著的借鉴意义,它正越来越成 为衡量和评估中国国际地位的重要指标。如何在增强硬力量的同时,加快软权力增长的步伐, 决定着中国提升国际地位和和平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的扩展与全球海洋问题的频发等现实因素推动了全球海洋治理的产生,治理理论与全球治理理论则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来源。全球海洋治理是由目标、规制、主体、客体等四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其实现方式主要包括主权国家合作方式、国际政府组织主导方式、国际非政府组织补充方式以及国际规制的强制作用方式。当前,全球海洋治理的实现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作为一个重要的海洋大国,中国应在权力、能力与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加以应对和完善,以提升我国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7,(1):9-15
在世界权力运行范式由硬权力向软权力过渡的大背景下,话语创新是提升中国国际话语质量的关键环节,是中国国际话语权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划分世界话语权格局的重要因素,在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中发挥中枢神经作用。深刻把握中国国际话语创新的科学内涵,正确处理话语主体创新、话语内容创新和话语传播创新三位一体的关系,在话语权建设中既融合多元话语主体,汇聚话语创新的力量源泉,又强化话语理论研究,夯实话语创新的内容之基,培养复合专业人才,畅通话语创新的传播渠道,才能有效提高中国国际话语的创新能力,推动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权力、利益和道德思想,共同构成了经典现实主义代表人物汉斯·摩根索的国家间政治理论庞大体系。在现实客观存在的世界中,国家间政治的实质在于国家对权力的追求,权力以利益为基础和目标,国家利益是权力斗争的中心和本质。为实现国际社会的最终和平,必须对国家无限追求权力与利益加以限制,争取实现对由国家所组成的国际社会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陈和香 《探求》2014,(3):21-26
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是世界上公认的国际战略大师,他们的反霸维和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都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作为我国外交的主要任务之一,并强调中国永不称霸.他们这一深邃的思想,是毛泽东邓小平国际战略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当前流行的“中国威胁论”的有力驳斥,有助于更好地贯彻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中重申,我国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党中央继十七大以后,对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再次确认。从2004年4月博鳌论坛胡锦涛总书记首次提出和平发展道路的官方表述,到2005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完整定义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至今,和平发展道路已经成为我国新时期明确的国际战略选择。本文以和平发展国际战略题目为核心,择要梳理学术界对相关理论前沿问题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5,(12):28-31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与综合实力的显著增强,为了弥强中国价值和中国理念的有效性,扩大对外文化影响力成为构筑国家利益体系的又一重要维度。为了有效发挥对外文化的软实力与影响力,提升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成为主要手段。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关于该课题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勾勒出提升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研究的新取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分析世界格局理论的发展历程,指出它是随着国际斗争态势的发展而发展的。接着,作者阐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特征及其崩溃的原因。文章还阐述海湾危机和海湾战争前后大国为争夺建立世界新格局的主导权所作的战略决策和采取的战略步骤,以及它们提出的旨在谋求世界格局中权力结构再调整,以达到各自利益的种种主张。最后,作者强调在形成新的世界格局的过程中,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也引起了世人瞩目。和平崛起的要旨在于解决国内问题,增强综合国力;对外要求保持和平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东亚安全合作要求各国摒弃以实力抗衡谋求安全优势的旧式思维,通过加强各领域合作扩大共同利益,共同提高应对威胁和挑战的能力与效率。积极参与东亚安全合作, 和平解决东亚热点问题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必要条件,也是天然要求。和平崛起与东亚安全合作是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国际政治不仅仅是大国的权力游戏,小国也能“引领”大国.本文试图超越现实主义理论框架并提出一个新概念——“软领导”,来分析新加坡在东盟中的生存逻辑,并将小国新加坡之所以能引领东盟发展归因于新加坡的软领导力.基于对“软领导”这一全新概念的剖析,以“大国”为何围着“小国”转这一问题意识为导向,从说服、议程、示范和交流等四个方面,勾勒小国新加坡引领东盟发展的途径与方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也引起了世人瞩目.和平崛起的要旨在于解决国内问题,增强综合国力;对外要求保持和平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东亚安全合作要求各国摒弃以实力抗衡谋求安全优势的旧式思维,通过加强各领域合作扩大共同利益,共同提高应对威胁和挑战的能力与效率.积极参与东亚安全合作,和平解决东亚热点问题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必要条件,也是天然要求.和平崛起与东亚安全合作是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战略边疆指的是一国影响力所能实际控制的战略空间。在国际政治中,战略边疆具有特殊的效能,例如维护国家战略通道安全、拓展国家海外利益等。本文认为,中国在和平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也应该高举发展、和平、合作的旗帜,依据国家实力、利益分布等因素构造自己的战略边疆。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与日俱增,其国家软实力建设也引起国内外政学两界的高度关注。西方政学两界从多个维度试图分析中国软实力建设的成就、不足、发展走向与目标。他们的研究一方面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参考价值,但另一方面中国软实力建设又要避免陷入西方软实力理论及其评价标准的陷阱。基于软实力理论、中国现实国情与国际局势变化等综合因素考量,中国软实力建设可能需要在重视硬实力建设的基础上,着眼于公民、社会组织、执政党、政府等软实力建设主体的能力提升以及国家发展模式与大国形象塑造等基点,围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的说服力、吸引力与影响力这一核心路径,全面增强和提升中国的国家软实力。  相似文献   

14.
深海、极地、太空、网络等新战略空间的安全活动表现出许多新特点和复杂性,使传统国际关系理论面临解释困境。特别是围绕新战略空间究竟具有何种政治意义,出现了日益明显和激烈的学术分歧。新战略空间安全实践背后隐含着多重不同的行为逻辑,要理解其缘由就应当首先把握新战略空间与国际体系的相互关系。为此,本文尝试构建一种国际体系与新战略空间安全互动发展的理论框架,以阐释新战略空间安全从环境特征、权力机制到实践逻辑的社会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新战略空间与国际体系发生着持续的互动,前者一方面受到体系结构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国际体系的构成要素。这一分析框架试图为维护新战略空间安全和国际体系的和平稳定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权力"是罗伯特·基欧汉国际政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与现实主义的"权力"理论不同,罗伯特·基欧汉的"权力"思想不是建立在无政府状态的"均势"基础上,而是以相互依赖为分析框架,罗伯特·基欧汉的"权力"思想既包括了"硬权力",也包括了"软权力";既包括了有形的物质力量,也包括无形的非物质力量;基欧汉的"权力"思想,揭示了"权力"的最终目的是国家的经济利益。因此,罗伯特·基欧汉的"权力"思想是对现实主义"权力"理论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持续快速崛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利益挑战、认同挑战和影响力挑战。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发展出"共同发展、共执命运、共享尊严"理念作为处理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指导思想,并以正确义利观与伙伴关系建构破解利益挑战,以对发展中国家"战略再保证"网络建设化解认同挑战,探索能力—权力转换机制消解影响力挑战,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迈向新的台阶。展望未来,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理念和实践必将随着中国自身、发展中国家和国际体系的发展而与时俱进,推动中国特色发展中国家外交理论和实践迈入新时代。  相似文献   

17.
国家对外战略与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维持增进本国的对外影响力。国家的外部利益决定了国家必定努力追求对外影响力。在近代国际关系中 ,西方列强主要依靠赤裸裸的军事征服和殖民扩张来扩大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和控制。 2 0世纪 6 0年代以来 ,大批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趋势使得依靠传统的军事手段来扩大国家对外影响力的做法受到制约。随着世界相互依存的加深和战争的破坏性日益加剧、世界主题的转换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 ,各国政治家和国际关系理论学者日益重视树立国家威望 ,塑造国家形象 ,增强国家的软权力 ,从非军事角度来扩大国家的对外影响力。本文借助传统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的两个基本概念 ,来探讨运用非军事手段的内容和方式以及我国如何维持扩大自己的对外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环境安全研究主要有问题解决理论与环境安全批判两个研究范式。前者认为环境安全与资源枯竭、发展畸形、气候变化等都存在一定联系,但环境冲突的因果链较长,而且环境冲突与国家间战争存在明显界限。世界各国正在努力调整国家战略以缓解环境问题带来的冲突,同时国际社会努力构建后威斯特伐利亚治理机制实现国际环境和平。环境安全批判研究却提出不同意见。他们对传统安全的适应范围与解决路径提出质疑,并认为国际社会在资源枯竭的情况下也不会发生冲突。因为新技术、替代能源、国际贸易等的发展使国际社会可以通过技术或贸易满足能源需求进而避免冲突。环境安全批判研究对国家行为体的主导作用进行论争,提出"去国家中心化"的思路,并试图通过环境安全新话语提升国家权力。批判研究对气候变化的安全问题也提出质疑。环境安全批判学者对气候变化成因,影响范围与解决途径进行了全面批判。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际关系理论出现了“关系转向”,国内外学者向西方主流理论仅从资源维度理解权力发起挑战,将权力的内涵扩展至关系维度。不同于西方的因果性关系,中国学者从中国本土文化出发,以阴阳关系为元关系,从情感性关系角度理解权力,提出了关系性权力。作为关系性权力的符号影响力可以为东盟中心地位的构建与存续提供学理解释。符号影响力的定义是:资源弱势方通过关系网络中的符号(如机制、规范、话语等)对作用国进行的软性且有限的约束,促使作用国重新评估利益得失,逐步接受并认可这种影响,做出改变行为形成符号认同的一种关系性权力,而符号认同又为符号影响力提供了新的动力。中国应继续支持东盟发挥符号影响力,推动其外溢至双边乃至全球层面。  相似文献   

20.
软权力竞争: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的文化安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约瑟夫@奈在他1990年出版的<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和<软权力>一文中首次提出"软权力"的概念.软权力一般包括价值标准,尤其是西方的自由、民主和人权;市场经济,特别是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体制;西方文明,指文化、宗教的影响.在冷战体制下,国际政治斗争主要集中于政治、军事和意识形态层面,而使文化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处于潜在的隐性状态.冷战后,伴随冷战时期处于潜伏和生成状态的许多因素开始跃居国际政治的前沿,文化作为国际政治中无形的"软权力",其争夺构成了当今国际政治中的一个独特的景观.全球化形势下,面对西方无孔不入的文化扩张和渗透、面对西方的卫星轰炸和信息霸权,我国的文化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挑战.应对挑战,必须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弘扬先进文化,从战略高度来制定文化安全目标,从体制高度审视文化安全机制,从观念高度增强文化安全意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这样才能确保我国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