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这几年,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推动,县域政治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从县域行政区划这一层次上来看,研究中国当代县政发展,是政治学中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我们在进行县政问题的调查中,感到县域政治作为相对独立的区域性的社会政治生活,有许多特点和发展规律,需要从其发展战略理论的高度上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现存唯一的明代县衙,叶县县衙是明代县级政权衙门的实物标本。其空间布局、建筑细节体现着明代的等级精神;在各项制度较为成熟的明代,县衙成为基层权力运作的静态凝结,反映了明代县级权力的日常运作过程;其虚受堂和思补斋的设置以及楹联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对"贤人之治"的一致期盼与政治期许。  相似文献   

3.
这几年,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推动,县域政治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从县域行政区划这一层次上来看,研究中国当代县政发展,是政治学中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我们在进行县政问题的调查中,感到县域政治作为相对独立的区域性的社会政治生活,有许多特点和发展规律,需要从其发展战略理论的高度上进行探索。一任何社会的政治如果从其运动形态和变化过程来看,政治都有其发展的特征。但是,“政  相似文献   

4.
根据出土的金石、简牍文字,结合文献记载,可知汉代县域的监察制度既有郡监察县的上级监察部分,也有县令长仿效郡域督邮监察方式而进行的县域监控体制。由于汉代县一级官员是由中央任命,而乡、里一级官员都由乡里产生,二者代表的利益存在一定冲突;尤其是啬夫、亭长级官员被郡守用为督邮,转而监察本县时,会激起本县令长及其僚佐的极大反感。由于汉代县级长官的任命、去职都不如后世严格,其权力又无所不统,按理来说回旋的空间应该很大,但在当时的回避制、禁锢制等时代背景下,导致县域监察成为汉代地方监察体制中冲突最激烈的一环,任命的无序及擅自弃职等成为汉代县级长官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江苏省泗阳县的权力阳光运行、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风尚引领等"三项工程"实践为例,研究了从空间纵向看,作为国家政权的基础,县域政治具有政治行政化的特点;从空间横向看,作为政权联系社会的结点,县域政治运作中必须引入群众参与、监督,从而表现出治理的特点;再从空间纵横交错的角度看,自下而上的管理创新其目标指向在于落实上级的指示要求,其功能结果则会引发自上而下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最后提出从政治行政化走向善治的县域治理,为马克思关于国家与社会统一之思想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办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交叉领域,媒介社会学似乎时刻都需要界定自身。“同心圆”意象有助于把握媒介社会学的知识和学术状况,激发理论、方法与议题层面的对话。传播学百科和社会学手册中对媒介社会学的概括,构成了有趣的对照,也揭示出媒介研究视角和社会学视角下“媒介社会学”的内在差异和张力。在媒介社会学的理论资源中,既有“思想”也有“学术”,但重要的并非所谓“思想与学术之争”,或者在二者之间选边站,而是如何从“思想”中找回活生生的“学术”,持续不断地叩问思想或经典及其背后的假设,进而探讨媒介的社会逻辑与社会的媒介逻辑的交错。  相似文献   

7.
县域经济研究已经成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但是县域社会却没有被社会学所关注,更没有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事实上县域社会作为基层社会,大大丰富了传统的社区概念,县域社会研究弥补了传统社区研究的不足.因此,县域社会研究是中国社会学有待开发的富矿.这里仅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和分析,期待有更多的研究成果涌现.  相似文献   

8.
工程活动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作为社会基本活动方式与社会基本细胞的工程活动与工程共同体理所当然并势所必然地应该成为社会学研究的首要对象和基本内容。“工程共同体”是工程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应该依照“微观-中观-宏观”的分析框架研究工程社会学问题。工程活动是经济维度、技术维度、社会维度、伦理维度、管理维度、心理维度、政治维度等多因素的高度集成,目前,包括工程哲学、工程社会学等在内的跨学科“工程研究”(engineering studies)正在兴起。工程社会学已经从社会学的“空白区”走到了学术地图的“边缘区”,应该尽快将其推进到社会学学术地图的“中心区”。  相似文献   

9.
论唐代县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县制沿革中,唐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阶段。本文通过对唐县县域分等、县衙机构的设置、唐政府对县令的管理以及对县政工作的检查考核等有关史事的清理分析,对唐代县制建设状况作出粗浅论述。文章指出,唐代县制的发展,保证了唐王朝地方区域社会的长治久安,同时也为唐以后地方县政体制的改革,提供了历史的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学理论发展出发,认为现在已具备了建立一门作为"转型学"分支学科的"中国转型社会学"或社会转型学的条件,指出建立这一学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科意义.文章继而对"中国转型社会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进行了学术梳理和定位,还对"中国转型社会学"的研究与发展的技术、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作了学理分析和前景展望.最后,提出了中国社会学家应抓住转型期社会创新所提供的学术创新的机会,发挥社会学家的想像力与社会观察力,以实现社会学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试析毛泽东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毛泽东有关农村发展的战略思想;在分析战略思想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的基础上,阐述和评价了毛泽东农村发展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绩效;指出尽管在这一问题上有过失误,但毛泽东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思想为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发展道路的选择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祝天智 《东方论坛》2006,5(1):84-88,104
学界对孙中山宪政理论的内涵及其国民党对它的背离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研究,但对于孙中山的宪政理论对国民党的影响却缺少深入的探讨.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孙中山的宪政理论是国民党统治的最重要的合法性来源;另一方面,孙中山的宪政理论又是对国民党的有效制约,其中的民主成分为民主力量争取宪政民主提供了武器.对于孙中山的宪政理论,国民党既不肯也不敢抛弃,但也不愿实行,而是采取武力压制、不断开宪政支票和不断拖延相结合的办法,这使其陷入了越来越严重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对早期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及其代表性著作,一个相当常见的评价是"模仿",这是很不客观的.是否模仿,事关早期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性质问题,所以有必要彻底厘清.<新著国语文法>一书作者自己的表述、学者们的相关论述、特别是书中主要内容所反映的实际情况,证明此书是"借鉴"而不是"模仿".推而广之,整个早期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性质也是借鉴而不是模仿.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回顾毛泽东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历史过程,评述了毛泽东求真务实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方法,对确立党的思想路线的重大影响和作用;论证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是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同错误的思想路线的长期斗争中逐渐形成的;阐释了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难,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更难也更重要.  相似文献   

15.
战后宪法发展出现立宪经济化趋势,这在多国宪法中都有所体现,人们对此多给予积极评价,我国亦如此。对立宪经济化的评价应当从宪政实践去考察,否则,难免有主观武断之嫌。这不但无益宪法实施,对立宪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我国目前的立宪设计应当以对这一现象的正确评价为基础。这使宪法被赋予了同普通经济法一样的直接干预经济,推动经济发展的功能,但对经济立宪的期望和立宪现实是否恰当,却是值得我们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6.
谈军工文化先进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工文化之所以先进,根本上在于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于它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推动了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于它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核心价值观,符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于它的创新性,符合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于它振奋了民族精神、培育了社会主义新人;在于它丰富和发展企业文化;在于它引领和推动了国防工业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地方高等农林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高等农业教育,努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地方高等农林院校应当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突出以“农林”为主的的学科布局、形成独具农林优势的的办学特色、确立面向地方“三农”的服务定位、拥有优质的办学资源和办学条件、重视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坚持改革与创新,走符合地方高等农林院校实际的可持续发展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表征的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征因其在认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而日益受到重视。表征的本体性和构造性对于认识表征具有重要意义。表征是作为认知对象的替代物而存在的,是可在思维中被加工的形式,其物质承担者是大脑神经系统,但目前对其所做的有意义的说明主要是在心理层面上。通过对知觉表征、自然语言表征和科学知识表征三个系统的讨论,可以看到构造方式对表征系统功能的重要影响,以及作为一个表征系统所必备的一些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对陪都外国记者既倚重,又掣肘,结果自然是“瓜”、“豆”俱获,其虚弱本质暴露无遗。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在剖析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体育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不断探索和总结体育产业自身运动的规律和特点,进而探讨我国体育产业如何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和规划,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加以规范引导,使体育产业真正成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国际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