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见 《中华魂》2014,(17):62-62
阿蒙,指三时期东吴将领吕蒙。据《三国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记载,吕蒙从小聪慧,但年轻时不好读书,知识贫乏,他15岁就当兵打仗,以骁勇善战著称,得到孙权喜爱。有一天孙权劝他读书长点学问。他同答说“军机事务都穷于应付,哪有时间读书?”孙权听后不悦说:“我难道是让你穷经皓旨去当博士吗?只是要读点历史罢了”他以自己为例,说“我自统领江尔以来,读了历史和诸家兵书大有收获。你很聪明,难道可以不读?”他听了孙权的劝告,发奋读书,几年后,大有长逃,议事时能旁征博引.很有见地,让人信服。一次,“鲁肃周瑜,过蒙言义,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一介武夫终下成为自学成才、富有文韬武略一代将领,令人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2.
战胜大灰狼     
对兵法韬略研究甚深的毛泽东曾说过:“《老子》是一部兵书”。我们都知道,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他没有带过兵,更没有打过仗,甚至连服过兵役的记载都没有,其著作《老子》中与用兵有关的论述也是寥寥数语。那么,毛泽东为何说《老子》是一部兵书呢?  相似文献   

3.
在《圣经》中文译本诞生的过程 中,在包括《诗经》、《书经》、《春秋》、 《左传》等“中国经典”英文版的诞生 过程中,他功不可没。 他开启了华人办报的先河,林语 堂先生称他为“中国记者之父”。 王韬( 1828— 1897年),原名畹,后因上书太平军逃亡,始改名韬。王韬自幼天资聪颖,但是又十分自负,从小就养成了一派落拓不羁的“名士气”。 1845年,他以第一名入县学。次年去金陵应试落第后,他就“屏括帖(八股)而弗事,弃诸生(秀才)而不为”。鸦片战争后,晚清帝国自我欣赏的封闭世界再也无法延续了, 1848年王…  相似文献   

4.
孙子兵法被称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兵学圣典”,其成书以来,特别是近现代,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世纪初,日本学者首先将《孙子兵法》的内容应用到管理,拓展了这一古代兵书的应用领域。把孙子兵法应用于管理,关键是要深刻了解《孙子兵法》的精髓,从战略思想上深刻理解《孙子兵法》的同时,去分析战争与经济活动的异同,使《孙子兵法》的应用更加符合管理规律,为现代化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孙武     
孙武(生卒年不详),字长卿,春秋时齐国人,后到吴国做将军。孙武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军事理论家和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之一。他很善于用兵,不断总结作战经验,著有兵书十三篇,后称为《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兵书。伟大领袖毛主席对《孙子兵法》中的一些论述给予很高的评价。毛主席指出:“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因此,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孙子兵法》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威望,在世界上,已有多种外文译本,被推崇为“东方兵学的鼻祖”、“兵学经典”和“世界古代第一部兵书”。  相似文献   

6.
说“趾”     
一提到“趾”字,人们自然会想到脚的前端:脚趾。但是,“趾”字用来表示脚趾,不过是近代才定下来的。在古代,“趾”字基本上一直是表示“脚”的。说“基本上”,是因为在古代文献中也可以找到“趾”指脚趾的例子,例如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云:“鸨似雁而大,无后趾。”宋人朱熹《诗集传》:“鸨,鸟名,似雁而大,无后趾。”这两例中的“趾”字,显然是指“脚趾”。因为,众所周知,鸟无前后脚可言。又,唐人孔颖达《毛诗  相似文献   

7.
<正> 《指物论》是以主、客问辩的形式,以指、物关系为中心来阐述世界构成问题的一篇论文。它意在证明主方提出的“物莫非指、而指非指”这一论题的正确性。《指物论》中“指”和“物”是相关联而又相区别的两个范畴。“物”的含义,我们根据《名实论》的“天地与其所产者、物也”一句对“物”所作的规定,可以理解为包括天地在内的万物。在《公孙龙子》书中,“物”,一方面可以作为万物的统称,另一方面又可指具体的物体。不论在什么意义上使用“物”,它都是指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而“指”在《公孙龙子》书中只见于《指物论》一篇,由于无法找出其  相似文献   

8.
鲍照《芜城赋》中“孤蓬自振,惊砂坐飞”的“自振”、“坐飞”何解?李善《《文选》注云:“无故而飞曰坐飞。”张相《诗词曲语汇释》谓“无故而飞,犹云自然飞也,坐亦自也,坐与自为互文。”其余如上文所举各注家,大抵袭用李、张之说,只《古代散文选》释“自振”为“自己飘转”,《历代散文选》释“自振”为“无风而飞”。  相似文献   

9.
《围城》不像古代小说那样,明显引用他书材料,但是这并不表明《围城》没有使用他书的材料.其实钱钟书先生《围城》中大量的名言隽句都是借用古代经史子集或外国典籍中的材料加以生发的,只不过由于作家的艺术手法非常高妙,让人不易察觉罢了.《围城》的本事大致是采用“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化用而成.  相似文献   

10.
西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八○年第一期登载有徐洪火的《释“五马”》一文.经过他的查证文献资料和考核出土文物,认为目前流行的汉乐府《陌上桑》“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的注译——“五马,五匹马,汉代太守驾车用五匹马”;“‘五马’,指太守所乘的车马”,不合乎历史事实.断定“古代无驾五马之说”,《陌上桑》诗中的“五马”不是表实的数  相似文献   

11.
“氓”的身份问题,是研究孟子思想和中国古代历史分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1962年史学界曾展开过讨论。杨荣国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一书中曾提出“氓”的身份是奴隶,以后李荫农同志在《学术研究》(广州)1962年第3期《关于孟子的阶级划分论》一文中,提出与杨荣国相反的意见,认为“氓”的身份是自由民,是指从别国迁来侨居的自由民,这个意见发表后,《学术研究》1962年第4期又发表彭殷雒同志《论“民”“氓”“野人”草莽之臣的阶级地位及孟子政治思想》一文,认为“氓”是周族奴隶主统治下殷族奴隶,他们愚拙无知又被刺目而盲。《诗经·氓》诗中,“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是工商食官的商业奴隶,所抱的布是奴隶主阶级的,并非他自己所有。同时又有  相似文献   

12.
“王顾左右而言他”出于《孟子·梁惠王下》。此句中的“他”字是代词,作动词“言”的宾语,当“别的”讲。为什么“他”字在古代是旁指代词,而不是第三人称代词?在什么时期才变为第三人称代词,?今天“他”字还有什么用场……本文分九个小题进行研讨,先看——一、语场析义见旁指①“王顾左右而言他”出现的语场(语言环境或所在的前后文句)是: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冶,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的谋略,是我国古代智慧的结晶!我们伟大的祖国,已有四千多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它闪烁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卷帙浩繁、智谋丰富的中国古代兵书,便是我们祖祖辈辈智慧的体现。而我国兵书之多,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据说共有一千三百多种,留存到今天的还有四、五百种之多。传说兵书起源于黄帝,在西周时已有《军志》、《军政》两书,这说明我国兵法源远流长。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古代兵法有《武经七书》,即《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黄石公三略》、《尉缭子》、《司马法》、《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以及影响较大的《孙膑兵法》、  相似文献   

14.
《苏秦始将连横》是《战国策》中的名篇。文中有这么一段话:“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学术界对这句话中的“秦”字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指的是秦国,如刘忆苎在《战国策选讲》里解释道:“他(指苏秦)既不满意家人的态度,但又不敢怨恨他们,而把造成这种情况的罪过归于秦国不采用他的建议,以致不能‘衣  相似文献   

15.
孔子论述《诗》的价值作用,有著名的“兴观群怨”之说,并旁及事父事君和多识鸟兽草木之名等.孔子的政治抱负使其《诗》学以“群”为终极指向.孔子试图以《诗》来促进君子人格的生成,使其《诗》学带着强烈和同社会、国家的政治意义.《诗》之可以能“群”是建立在《诗》的文学性基础之上的,其中《周南》、《召南》因其在《诗》中的特殊地位而尤具典范意义.《诗》的隐喻特点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赋《诗》断章奠定了前提条件.孔子以对《诗》的整理、研究、使用,建构了其以文学性为基石的政治《诗》学,为古代绵延不息的“诗学”导夫先路.  相似文献   

16.
戒“盈”     
“盈”的原意是指满或溢。我们的擅长以形象事物讲抽象道理的先哲,常常以“盈”来比喻自满、自大、自我膨胀等心态和行为,并且谆谆告诫人们要戒“盈”。 古代著名典籍《易经》中就有多处讲到要戒“盈”、倡谦,例如:“人道恶盈而好谦”,“盈,不可久也”,“明大者不可以盈”,“有大而能谦,必豫”。它非常赞赏“谦谦君子,卑以自牧”,甚至认为“谦。德之柄也”,意思是说,谦虚才是道德的抓手。其它古代典籍对此也多有警辟之论,例如《左传》上说“盈必毀,天之道也”,不容量疑,振聋发聩。至于《尚书》上所说的“满招损,谦受益”,更是妇孺皆知。  相似文献   

17.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子兵法》中一个极重要的命题。古今中外,许多军事家、军事理论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对此都十分重视。《管子》、《六韬》、《吕氏春秋》、《后汉书》等许多古代著作都有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现代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英国的亨利·利德尔·哈特(1895—1970),在他的《战略论》一书的扉页就引用了孙子兵法》的“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一名句,认为最完美的战略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他的“间接路线”战略很大程度上是受孙武这一思想影响的。德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  相似文献   

18.
唐人秦韬玉《贫女》诗中的“苦恨年年压金钱,为他人作嫁衣裳”的诗句,被人们看做是编辑工作的写照。多少年来,编辑同仁在责任感和史命感的促使下,任劳任怨,精益求精,使全国一千多家学报成为  相似文献   

19.
所谓“国故”是指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整理国故”的提倡始于新潮社的毛子水。他在1919年5月《新潮》上发表《国故和科学的精神》,批判守旧派以“抱残守缺”的态度保存国粹、挽救国学,首倡以“科学的精神”整理国故。胡适虽不是整理国故的最早提倡者,但却是积极鼓吹、实践者。毛文发表不久,他写了《论国故学——答毛子水》,对毛文加以纠偏的同时,提出自己的看法:“整理国故的必要,实在很多。”“发明一个字的古义,与发现一颗恒星,都是一大功绩”。后来,胡适创办《努力周报》和《国学季刊》,积极提倡整理国故,还曾应清华同学之请,开列《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  相似文献   

20.
在浩繁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不乏以右为尊(尚右)的记载,例如: ①《礼记·王制》:“殷人养国老于右学。”注云:“右学,太学也,在西郊。” [案]:据《礼记·王制》:“养庶老于虞痒。”可见“国老”指贵族,“庶老”指平民出身的贤才,“虞痒”则是周代的小学。“右学”指太学,仍以“右”为尊。 ②《史记·平津侯传》:“守成尚文,遭遇右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