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校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是当前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对高校人事分配制度现状及进一步深化改革进行了分析,并为改革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促进人事分配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成为当今的一大公害.要建设全面小康,就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治理环境,保护环境是建设全面小康的基础与前提.  相似文献   

3.
分配制度改革的激励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转变观念深化高校分配制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劳动工资理论为依据 ,从劳动所具有的潜在形态、流动形态和物化形态出发 ,分析了高等学校工资分配制度存在的一些弊端 ,提出了高等学校“以岗定资、效率优先、优劳优酬”的分配制度改革思路 ,通过改革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 ,充分调动科教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激活公立医院发展改革保持持久活力的关键所在--搞好分配制度改革.就这一医院改革的重点与难点,作者在理论上作了详细探讨;从现行分配模式及背景资料分析着手,考虑知识密集、脑力与体力结合、高技术、高风险等显著特点,提出分配上需要充分体现劳动价值创造及效率,需要依赖更多的客观公正指标去评价科室、人才的价值和贡献,建立现代医院绩效考核(岗位重要性量化、自身任务量化、业绩量化)与津贴(甚至整个薪酬)相匹配的系统,并简述了具体实施办法.旨在营造各类人才汇聚、竞相干事业的运行机制,达到业务人才心情舒畅、创新肯干、施展才华,管理人才精通管理、勤于管理、敢于管理,进而造福更广大的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6.
分配机制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进行分配制度的改革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促进企业经营活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族贸易与全面小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数民族地区进入小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标志。民族贸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民族贸易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只有按照这些要求,进一步发展民族贸易,才能发挥民族贸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8.
与武汉市相比,杭州、青岛两市在基本小康建设和全面小康建设初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国家基本小康16项指标和人民生活质量24项指标的比较框架下,武汉市目前在经济总量、城乡分化、生态环境和人才竞争上与杭、青两市还存在着较大差距;鉴于杭州以优化环境立市、青岛以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品牌立市,武汉则应针对自身特点,重点解决"三农"问题、实施品牌战略、营造区位优势以及加强城市软硬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9.
10.
与武汉市相比,杭州、青岛两市在基本小康建设和全面小康建设初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国家基本小康16项指标和人民生活质量24项指标的比较框架下,武汉市目前在经济总量、城乡分化、生态环境和人才竞争上与杭、青两市还存在着较大差距;鉴于杭州以优化环境立市、青岛以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品牌立市,武汉则应针对自身特点,重点解决“三农”问题、实施品牌战略、营造区位优势以及加强城市软硬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质,借鉴国际上的通行标准并结合现实国情,建立了由16个指标组成的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而民族经济发展则是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的基础;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的滞后性决定了它必然成为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民族地区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必须紧紧抓住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实用技术推广与人才培训以及基层组织建设等几个重点.  相似文献   

13.
苏联东欧剧变提出了社会主义可否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文分析了要研究可持续的社会主义和不可持续的社会主义的原因,探讨了什么是可持续的社会主义和什么是不可持续的社会主义,强调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社会主义科学的研究。文章最后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为可持续社会主义打下牢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发展、改革、稳定三者之间内在关系的论述 ,力图说明它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辩证统一性和极端重要性 ,旨在引起人们对此关系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是我们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时期。党的十七大对于全面小康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突破与发展,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继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方向。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工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多民族聚居的西部地区的发展至为关键。而维护和发展西部多元文化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立未来20年的奋斗目标,它是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是现代化建设所必经的特定阶段,也是实现伟大中华民族复兴的奠基工程。  相似文献   

18.
农民增收趋缓及城乡收入差别的不合理拉大 ,已经对社会公平和效率的实现 ,对社会安定及扩大内需等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道极其重要的待解难题。破解这道难题 ,必须高屋建瓴 ,站在消除城乡隔离、对立、分离和不公平格局的高度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繁荣农村经济 ,加快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为了消除长期以来人们对"小康"的误解和轻视,文章力图回到"小康"思想的源头--<礼记·礼运>,考察古代"小康"思想的横向结构与纵向逻辑,并以此为鉴,阐明当前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是一个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内容的有机整体,而且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发展过程,从而展现"小康"思想的当代意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全面小康的角度重新审视了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运用分工理论的现有成果,以分工的演进为主线,探讨了民族地区全面小康之路上最重要的问题——经济发展问题。本文认为,高昂的交易成本、落后的技术条件、匮乏的人力支持使得民族地区区域内的分工难以开展,区际间的分工也无法深入,从而造成了民族地区区域经济的封闭性和自给性,形成了该地区低级化的经济结构特征,这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源所在。所以,提高民族地区分工和专业化水平,促进分工经济的发展,就成为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