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宋代有诗、词、文作品传世的作者共16775人。超过一半的作者都是孤篇存世,存诗文词1-9首(篇)的低产作者占八九成,中产作者有一成多。诗文存量在501首以上的高产作者有157人,其中陆游诗作最多,达9242首,苏轼的文章量居首,有4837篇。从地域分布来看,浙江的作者最多,其次是福建、江西,这三省的作者占天下之半,可见其文风之盛,也见出作者分布的不均衡。从南北对比来看,南方占绝对优势,北方10省市的作者总数不如浙江一省的人多。作者的版图分布,呈两片一带一点型。从作品量的贡献来看,词文的创作量都是江西第一、浙江第二,诗作量则是浙江称雄。宋代诗文七成多的作品是由浙江、江西、四川、福建、江苏五省的作者创作的。从地市级作者分布看,福建南平市的作者数高居第一,福州第二,杭州第三。数据表明,进士人数与诗文词作者人数呈高度正相关,进士多的地区,作者亦多、文风亦盛。从阶段性变化来看,元祐时期,宋代诗文词全面进入高峰期,数据印证了元祐文学的辉煌和南宋中兴时期文学的“中兴”。宋代诗词文作者和作品的统计数据,细化了对宋代文学发展进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较好地反映作者青年时代生活片断的作品,这首小词语言生动活泼,节奏轻快自由,令人百读不厌。但对这首小词的解释及思想内容的概括尚多分歧。有的选本把这首词的内容和意义归纳为:“通过‘沉醉’、‘误入’、‘争渡’一连串生动的描写,把少女的秋日嬉游写得酣畅淋漓,引人入胜,表现了作者性格中豪放的一面。”笔者以为,这一归纳未能全面正确地反映出作品的主题与积极的思想内容。先看《如梦令》词:  相似文献   

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这首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由此可见作者辛弃疾将自身亲身体验夜行黄沙道中的所见所听所闻的所感通过诗的语言表达出来。诗歌是人类强烈情感导致的一种特殊认知活动的表达方式,而语言正是人类认知的结果,诗歌是人们特殊概念化过程的结果和表达,诗歌是人类认知世界(精神)体验的一种表达方式。由此看来,诗歌也是基于认知体验的过程;同时提出:认知诗学这一全新解读方法也可对本土作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苏轼的《渔父》四首与自张志和以来渔父词的传统写法不同,抒发悲悯情怀是这组作品抒情上的主要特色。从体裁看,《渔父》四首实为诗而非词。考诸苏轼贬黄州期间心态,本组作品采用类于词的长短句形式,实与作者当时不敢作诗的处境有关。同时,这组词又真实反映着苏轼居黄期间的思想与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5.
时代之子与时代之声--也谈岳飞的《满江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飞的<满江红>词,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民族感情,是当时的时代最强音.但是,在英雄的身后,围绕着这首词,却发生过激烈的论争.近年来,有人以为这首词"并不能算作上乘之作",提出了新的指责.作者以为,词是时代的产物;岳飞的作品只有放在他所生活的那一时代里加以认识、评价,才能得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刘禹锡的《竹枝》、《浪淘沙》、《杨柳枝》等几组作品向为人所喜爱,但因为还处在雏型阶段,且皆是齐言而非长短句,因此是诗是词至今众说纷纭。这三组词共三十二首,占了刘禹锡词的大部分,这些作品身份不能判明于刘在词史上的地位颇有影响。不仅如此,不弄清这个问题,也影响着对早期词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过去研究和解读古代文学作品 ,常常运用传统的研究方法 ,而本文则力图运用新的思维方式 ,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阐释具体的词作。文章从结构主义的角度 ,探讨了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蕈秋》一词的内蕴 ,认为这首词的艺术魅力不仅表现在词的语义内容方面 ,词的内收型的结构在生成寂寞、孤独、相思、伤感等情绪方面 ,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辉煌的一页.毛泽东诗词中最能代表作者艺术水平的当推两首《沁园春》.《沁园春·长沙》借景抒情、忆昔抒情,是毛泽东青年时代诗歌作品中的佳作.《沁园春·雪》写景咏史、境界宏大,是毛泽东诗词作品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首词.从两首《沁园春》可以窥见毛泽东诗词作品的艺术风格,堪称毛泽东诗词作品的"双璧".  相似文献   

9.
《全清词·顺康卷》第15册郑景会词有《浣溪沙》《美人香》《生查子》与第20册所收女词人黄幼藻的三首同调词相同,应是最早收录这三首词的《众香词》的编选者把郑景会这三首词误为黄幼藻所作而选入.因为黄幼藻只有诗集《柳絮编》而没有词作,清初王端淑编选的专选明代女性词的《名媛诗纬初编诗余集二卷》和周铭专选历代闺秀词的《林下词选》(卷六至卷九为明词),都没有选入黄幼藻的词,卓回编选《古今词汇二编》和朱彝尊、王昶编辑《明词综》也没有选录黄幼藻的词.虽然《众香词》的刊刻要比郑景会《柳烟词》早五年,但在《众香词》刊刻之前的十年,郑景会就广泛邀请词坛名流品题其词集,如果他抄袭了这三首词,很容易被词坛名流发现.从这三首词的词题、词序以及内容、语句和意境来看,也符合郑景会词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在《俄藏黑水城文献》(汉文部分)第五册中,保留着手写的《大圣乐》等九调十首词,这笔可贵的文献资料是为元佚词,从作品内容判断,作者当为修仙悟道之山人隐者抑或是仕途失意的落泊文人;其词格式有与《词谱》不相合者,为词律研究者提供了新的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构式角度看英语语句理解、改进及对二语习得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oldberg的构式语法理论提出了一直未被人们重视的构式意义认知现实性的问题,使我们对英语语句的理解机制有了新认识.构式是形式、意义和功能的统一体,论元结构在构式意义及英语语句理解中起了关键作用.当然,Goldberg构式语法也存在一些不足.在借鉴Iwata模式基础上,笔者认为若能将动词的动态性意义与构式意义相结合会更加符合认知规律、有助于语句理解.同时笔者也讨论了构式研究对二语习得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悼亡诗是一类用以寄托对亡者思念的特殊诗歌形式,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西晋潘岳的《悼亡诗》(三首)开悼亡诗先河,对后世悼亡诗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笔者通过对潘岳的《悼亡诗》(三首)赏析,分析其悼亡诗在意象选择、取材的角度、艺术手法和诗歌的形式等方面的写作特点,进而探讨《悼亡诗》对后世悼亡诗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作为俄语简单句的三种基本类型之一,存在句具有自身的结构和语义特征.本文着重论述了存在句的三种句法结构类型:完全结构存在句、简略结构存在句和称名结构存在句,旨在解决使用存在句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立足于宋元以来的语言应用实际情况,从语言、文学等方面就《窦娥冤》中“赛卢医”一词现有的新、旧两种训解观点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考释.对新解提出三点商榷意见,肯定了旧解的妥当并作了进一步的阐发,以期达到对戏剧词语及文本的准确解读,进而启发对相关近代汉语词汇的训释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网络语言越来越被语言学研究所青睐。本文选取了大学论坛上三则征友帖为研究对象,进而从幽默和语用顺应性的角度对其进行了阐述,试图解释校园网络流行语言的语用意义、产生的原因,并且预测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该文在简要梳理唐代告身学术研究史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唐代西域告身,指出目前仅知八件出土唐代西域告身。日本学者从公文类别出发,分之为制授、奏授、令书样、版授四种类型。该文从内容出发,分之为官告、勋告和命妇告三种类型。另外,根据现有的资料和勋告的特点,作者认为还可以复原三件唐代西域勋告。此外,该文对官告与勋告格式用语的区别及其原因、告身涉及的一些史实与制度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诗经》篇什的命名在先秦典籍中颇具特色。本文分三层加以探讨:一、《诗经》305篇中不一样的题目只有295个。其中有8个题目管了18首诗。(同题诗篇的内容有无异同,可以研讨。)二、295个题目中,有290个是从篇名句中选用字样的,(其余5个从诗篇外取名。)选用有其位次上独特的惯例。三、着重论析篇名选字的定律与原委,并且阐述其跟《楚辞》、《论语》、《孟子》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科技英语的句法特点及其翻译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科技英语的句法结构,归纳出三个特点长句多、主要成分不表达重要意思、大量使用被动语态;并就其特点提出了各自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9.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诗《登乐游原》的最后两句历来争议颇多。对字面意义的不同理解影响了人们对诗歌内涵的不同解读。在总结了学术界对这两句诗的几种主要观点后,从"只是"一词的意义着手,分析了全唐诗中所有的"只是",总结出了该词在唐代的九个义项。再结合李商隐的生平、经历和思想对诗歌内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近三十年现代汉语祈使及祈使句研究的总面貌可概括为:两大派别、三个领域。两大派别即传统研究和言语行为理论的研究,三个领域即祈使和祈使句的性质和语气研究、功能和结构类型研究、使用和习得研究。该项研究,现在迫切需要对基本问题和根本问题加以澄清,在研究方法上则需要对传统方法进行突破——既要关注语言的形式和结构层面,又要考虑语境对语言意义和功能的影响,将静态和动态因素结合起来进行全面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