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30年古代文论界围绕"象"范畴的研究主要从九个方面展开:"象"范畴的发展演变史,"象"的思维方式及审美特征,"象"在创作构思中的作用与表现,"象"的分类及其后世影响,"象"在哲学命题中的地位与功用,"象"的子范畴辨析",象"与"image"的中西对比,意象与意境的探讨,《庄子》散文的"象"言说分析。虽取得部分成就,但在某些方面诸如"象"范畴在先秦的泛化及其内涵、外延,"象"交织、渗透所形成的范畴群落,"象"在诸子和史传散文中的运用,"象"进入文论层面成为元范畴后的内涵与外延、渗透与跨越,"象"所体现出的中国文论范畴之民族特征等,都有待进一步开拓和深入。  相似文献   

2.
"气"是中国古代文论的元范畴之一。从魏晋到唐宋,"气"由哲学范畴向文论范畴衍变,在文学理论批评中充分展开。文"气"范畴涵盖了文学的本源、创作主体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及创作主体气质才性、精神意志对创作客体的投射贯注,从而形成创作客体的审美特质等诸多方面。文"气"范畴自确立始便开始了审美泛化的历程,形成以气为核心的范畴群,任何关涉创作主体、创作客体的性质、特征、关系、变化的文学现象,都可以衍生出林林总总、"气"象万千的气范畴,泛化无穷,具有着无限延展性、包容性、浑融性、模糊性。  相似文献   

3.
至20世纪90年代初,彝族文论的整理研究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众多论者对于其中的概念、范畴界定不严,使用混乱。本文从“味”出发,将其与汉族文论当中的“味”相对比,从侧面考察了彝族文论当中范畴、概念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古代文论范畴研究是古代文论研究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自80年代以来,文论范畴研究成为古代文论研究的热点,但由于研究者对方法论的忽视,古代文论范畴研究尽管成果不少,却未取得实质性突破.本文从目前范畴研究中归纳出五种方法论,就这五种方法论的优长及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文气"说的分析,谈到了五种方法论的综合运用的效果,最后,笔者强调除综合上述五种方法论之外,古代文论范畴的研究还应紧密结合文学实际.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日古代文论的重要范畴,"情"与"人情"在字源与语义上相通相连,但同时在各自的思想史与文论史上的作用地位也有很大差异。日本对"情"采取了顺其自然的态度,具有"人情主义"倾向;中国对"情"的抑制时松时紧,但总体上具有"抑情主义"倾向。日本的"人情"一直保持着汉语"人情"的原初本义,专指人的自然感情,而没有汉语"人情"概念所含有的人际往来、人情世故的复杂含义。以江户时代本居宣长为代表的日本文论家,极力抽掉"情"或"人情"的社会性、俗世性、道德性的内涵,使其作为超越世俗道德的含义单纯的审美概念。  相似文献   

6.
“趣”在我国古代文论范畴系统中处于核心位置,在范畴系统构架中起着支柱作用。它作为古文论审美范畴的演变发展历史可概括为:唐前为衍化期,宋代为成型期,金元为承传期,明代为盛兴期,清代为深化期。“趣”作为古文论审美范畴,涵纳了100多种以“趣”的基本语义为立足点的审美语汇,构建出了一个内在庞大的网络系统,充分显示出了筋络相连、血脉潜贯的古文论范畴特征。  相似文献   

7.
8.
“趣”作为我国古代文论审美范畴,它对当代文学创作、文论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具体表现为:一、启示文学创作要不断焕发主体灵性,张扬生命自由;二、启示文学创作要不断求新求变,加强艺术表现力;三、启示正确看待文学的社会作用,以审美为文学的价值之所在;四、启示倡导文学审美的多样化,反对单一的文学批评取向;五、启示反对庸俗的文学之趣,追求健康的文学趣味;六、启示文学批评要亲近文学现象,抛却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以“天人合一”为例证 ,旨在阐述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必须作一种全方位的审察。既可以采用文化之维 ,以见出其精神意蕴 ,也可以运用逻辑演绎 ,以寻绎其基本模式 ;既可以采用我注六经 ,以见出历史本真 ,又可以使用六经注我 ,以领悟其现代的启示。通过这种多种角度的整合与建构 ,我们可以透视中国古代文论的整体风貌。这样对于当前呼声日隆的“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 ,无疑具有一种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10.
"气"作为中国文化和哲学精神本源范畴,一直贯穿于中国文化和哲学史的始终。可以说,"气"既是哲学范畴也是诗学范畴。"气"既是文学的,又是美学的,更是文化的。"气"在从哲学范畴向美学范畴的转化过程中,其生命美学特质得到了充分彰显。  相似文献   

11.
气、象、味是中国古代文论最基本的元范畴,气、象、味三者的相互交融、衍生又衍化出无数的子范畴与范畴群,从而构成中国古代文论的梯级范畴网络,体现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对文学的特征、规律、本质联系的全面把握."象"主要涉及文学的反映对象及创作客体的性质特征,<文心雕龙>是"象"范畴确立和衍化过程中的关键性环节,对中国古代文学文学形象及文学意境的创造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对意境理论的建构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由于受到“天人合一”这一传统哲学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蕴藏着难解难分的生态情结,其核心是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存,而这也正是当今生态危机重压下全球性的诉求。  相似文献   

13.
"诚"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伦理、哲学和审美范畴,它是天道与人道沟通的纽带,是天人合一的本然状态和心灵交融的最高境界。中国古典美学以诚为美的实质就是以至诚为美,就是追求自由之源、自然之真、本然之善和中和之美。揭橥至诚的审美理路,厘清其文论流变规律,研究至诚之美的丰富文化内涵,不失为当下文论建设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课题主要围绕三个问题讨论:一、为什么要提出"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二、何谓"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三、怎样实行"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随着这三个基本问题的探讨和深入,中国古代文论和当代文论的研究都进行到了一个新的理论深度,并将继续向广度、深度拓展。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下理论界对西方理论产生的疏离感和对文论范式之确定性的普遍忧虑,建立中国本土文论显得十分必要。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不仅仅是简单追求现代性的问题,更是确立中西文论“体”与“用”的关系问题,而关键是在以中国古代文论为基点的同时使西方文学研究方法中国化、本土化,应当对其进行“化用”。另外,中国古代文论的体系性和纯粹性必然会对当下文论的泛文化研究模式起到很好的规约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多年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中存在着两大误区,即漠视古文论独特的存在方式,失察古文论迥然相异的宗旨。而只有走出误区,还原古文论历史语境,才能开掘其现代价值,使其真正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创造的智慧源泉。中国古代文论的思想内核是"道"。"道"能够洗礼当今文人的人性和品格,能够使古代文论智慧参与现代社会的文化建构。  相似文献   

17.
有关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及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讨论虽有它的现实及学术意义,但由于回避了文学理论的生长点和文学理论的学科前提等重要问题,最后陷入了理论上的自相矛盾和悖反,不可能找到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了中国古代心理学史范畴研究的历程,认为必须首先确立范畴研究的原则才能建立符合逻辑的中国古代心理学史的范畴体系。提出研究中国古代心理学史范畴的六条原则:1、存在性原则,2、可鉴性原则,3、一致性原则,4、可阐释性原则,5、可应用性原则,6、系统性原则。  相似文献   

19.
20.
80年代以来,在"方法热"、"方法"观念的影响和启示下,古代文论研究界对中国文学批评方法的研究,对古代文论研究方法的反思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由古今问题所引申而来的"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将古代文论研究推向了对历史的纵深和未来的走向的思考.对方法的反思体现了这一时期古代文论学科强烈的自省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