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定名词主语句关键在于句首名词之无定,这是个指称问题。指称范畴由无指、有指、类指三大类构成一个圆圈式系统,有指包括无定、限定,限定有程度差异。无定主语句与限定主语句构成一个连续体。主语的限定性强,话题性就强,小句表主题判断,是主题句,反之则弱;无定主语全无话题性,小句表非主题判断。系统地看,指称和述谓都有个别与类的对立,二者之间正相关。另一方面,无定主语句与存现句及"有"字主语之间具有内在的相关性。汉语存现句由存现移位而形成一个非主题结构"V 存现物",但句首处所词同时占据话题位置,整个小句仍是主题句。英语的存现句则属非主题句。动词"有"在存现句中语法化为弱限定标记;从小句信息结构的系统看,"有" NP充当主语的小句更接近无定主语句。  相似文献   

2.
从语法角度看,差异在于:主谓语的一致关系,英语为屈折语,主谓语要在数上一致,汉语则不存在主谓语人称及数的一致问题;主谓语的依存关系,英语句子中心词为动词,汉语句中可不用动词,但有形容词谓语句、非动词性谓语句及名词谓语句。从语义上讲,英汉的主语都分为施事主语、受事主语及当事主语,但英语中一些受事主语在汉语中为施事主语,汉语有主谓谓语句而英语没有。英汉中的主谓词序均为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但英语多倒装形式  相似文献   

3.
引言数量名主语句是由“数量词+名词”构成的短语充当句子主语的一种句式,多数人称之为“无定主语”句或“无定NP主语句”①。这种句式在汉语中大量存在,是一种常见的带有普遍性句法格式,它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很值得研究。我们已经撰...  相似文献   

4.
在已有研究文献中,汉语"无定名词主语句"是指"一量名"名词性成分作主语的句子,其特点是主语无定。一些学者认为,形容词谓语是用来描写某个对象的,在"无定名词主语句"中,对象无定,无从描写,所以该句式没有形容词谓语句。同构推演的症结是,在生活中多以刻意联系、灵感为表征,强调论辩色彩排斥理性。将起于感性、终于感性的同构推演引入推导研究——同构假设,使其起于感性、导向理性,具有方法论意义。用同构推演的方法分析"无定名词主语句"在特定语言领域内的语言创新情况,发现在谜语、新闻标题中这类句式的谓语可为描写性形容词;在图画说明句中"一量名"形式的主语具有特指性。不同于以往对某一语言特区语法突破现象的研究,本研究是围绕"无定名词主语句"这一句法语义问题探究它在几个特定语言领域内的语言创新现象,对丰富"语言特区"语法突破的内涵作一尝试。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数理逻辑的方法分析现代汉语中一种比较特殊的句型-小句谓语句,以建立可加演算的语义模型,从而为汉语句型的语义形式化提供支持。文章根据该句型前后主语之间的逻辑特征分为领属关系双主语句、共指关系双主语句、陈述关系双主语句、施受关系双主语句、施与关系双主语句、时间地点双主语句等六类,逐一考察了它们的逻辑特征,并提供了对应的逻辑形式。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中有这样一些句子,如“我们一起床就做早操”,“你愿意去就去”等,一般的语法书上把类似于这样的句子叫紧缩句,而我们把这类句子归入了单句中,并称之为紧缩谓语句。紧缩谓语句是以单句的形式表达复句意义关系的一种句子。从结构上看,它只有一个主语,谓语虽然明显是两部分,可是其结合得很紧(称之为紧缩短语)且陈述句首主  相似文献   

7.
由各类动词和动词性词组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动词谓语句(在过去的语法著作中还称为动作句、叙述句、动句等)。汉、维语中的动词谓语句都是最复杂、最活跃、使用频率最高的句式,是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由于汉、维语动词的语法特点差异很大,所以动词谓语句的差别也很大,除了有一般句式以外,还有特殊的或者说复杂的句式。一、汉语动词谓语句的特点一般地说,动词谓语句中,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从意义上讲,主语跟谓语有各种不同关系,如施事关系,受事关系;或是谓语陈述的对象,  相似文献   

8.
大主语或小主语是“的”字结构的主谓谓语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主语是“的”字结构时,多为VP受事;小主语是“的”字结构时,多从属于大主语。小主语从属大主语是主谓谓语句各类语义结构中最为典型的一类,而“的”字结构充任小主语最能体现这种关系。小谓语如果也是主谓结构,就形成层层包孕、外延渐小的语义关系及其变化;汉语里不少语义系列也具有外延越来越小的特点,所不同的是这些语义系列各项是并列关系,而大小主语之间没有直接的句法关系  相似文献   

9.
大主语是“的”字结构时,多为 VP 受事;小主语是“的”字结构时,多从属于大主语。小主语从属大主语是主谓谓语句各类语义结构中最为典型的一类,而“的”字结构充任小主语最能体现这种关系。小谓语如果也是主谓结构,就形成层层包孕、外延渐小的语义关系及其变化;汉语里不少语义系列也具有外延越来越小的特点,所不同的是这些语义系列各项是并列关系,而大小主语之间没有直接的句法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一五人者,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1)这句子是单句的名词谓语句,“者……者也”是它的基本结构形式。文言的名词谓语句用“者”字引进主语或名词谓语的,一般情况是主语用“者”,谓语就不用“者”,谓语用“者”,主语就不用“者”。本句却是主语、谓语里都用“者”  相似文献   

11.
汉语和英语在句法上面一个显著差异表现在汉语是注重话题的语言,而英语是注重主语的语言。汉译英要重视主语的选择,因为英语主语对全句具有全面密切的关系,它是谓语讨论或描写、叙述的对象。英译汉要重视话题的选择,因为话题是一个语篇概念,它可以而且经常将其语义管辖范围扩展到多个子句。  相似文献   

12.
领属关系主谓谓语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领属关系主谓谓语句是主谓谓语句中的典型句式,大小主语间仅仅是语义上的隶属关系,而不是结构上的偏正关系.大主语常常是说话的起点,小主语则往往是表达的重点.主谓谓语句本身的语法、语义及语用特征是区别它与其他相似句式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典型比较句指由“比”或“than”引导的比较句。由于英汉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 ,两种语言中的典型比较句存在明显差异。本文从典型比较句的比较项到结论项对其句法结构和语义关系进行分析 ,指出其差异的原因在于两种语言的类型不同 ,英语典型比较句是主语——谓语句 ,而汉语典型比较句是话题——说明句。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上世纪50年代汉语主宾问题大讨论的回顾,借鉴近年来语法研究的新成果,并运用当代语言学的新理论,对汉语的主宾问题作出重新的审视和认识.文章认为:(一)以往学者以施受关系确认主语、宾语,主张施事即主语,受事即宾语的观点,既不符合语言事实,又混淆了句法、语义两个性质不同的层面.(二)一般情况下,施事等主体格占据主语的位置,受事等客体格占据宾语的位置,这是句法位置对语义成分的优先选择,是句法成分和语义成分的常规配位.在常规配位结构中的主语和宾语,是典型的主语、典型的宾语,典型的主语和宾语都是无标记的.  相似文献   

15.
汉语文言中的缀补性判断谓语句,是汉语语法书里所不常提到的一种句型.它既不属于一般的单句范围内的判断谓语句,也不属于联合、偏正两大类复句中所属的任何一种句类.相形之下,它便成了文言中的一个较为特殊的句型.  相似文献   

16.
英汉思维差异与英语无灵主语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语无灵主语句是英语中独特的语言现象,它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东西方在思维方式方面存在的差异。英语无灵主语句根据其主语的语义,大致可以分为四类,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的"概念隐喻"和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是无灵主语句生成的理论基础。在翻译英语无灵主语句时,要根据汉语的特点,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恰如其分的变通。  相似文献   

17.
连谓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词性词语连用,连用的两部分构成一个整体,共同陈述一个主语。在意义上每个谓词都能与同一主语发生主谓关系,在内容上表达同一层意思,连谓句具有表意上的灵活性以及结构上的模糊性。文章在分析连谓句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语义和句法,通过列举大量例句,提出汉语连谓句的四种具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主谓谓语句是汉语特有的语法现象 ,也是语法学界一直争议的话题。什么是主谓谓语句 ,这一句式的范围、结构、内部语义关系以及与之相关句式的区别 ,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以《孟子》为语料 ,试就《孟子》里主谓谓语句进行语义关系的分析 ,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9.
Talmy的注意力分布系统理论提出句子的句法结构对读者注意力分布产生影响。在探讨主谓句句首主语对注意力争夺的基础上,提出主语具有焦点性,在中英文旅游文本中,汉语原语语义重新整理,将语序调整为英语的主谓句的表达方式,以便于译文读者能够快速准确地把注意力焦点投放于焦点信息。  相似文献   

20.
小主语是动词性的主谓谓语句与主谓主语句的同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谓谓语句中有一小类是作谓语的主谓短语的主语是由动词性词语充当的,这类由动词性词语充当小主语的句子与由主谓短语充当主语的主谓主语句相似。本文就这两类相似的句子进行分析并试图说明它们的异同。分析的结果,我们认为“NP+VP2+VP2”这一格式应视其具体情况分别属于主谓谓语句、主谓主语句和跨主谓谓语句与主谓主语句兼构句三种句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