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年龄是影响时距认知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时间认知的信息加工模型,通过对时距估计和时距辨别两种任务条件下的有关年龄差异研究的回顾,发现虽然相关的研究结果没有确定的结论,但年老被试在时距加工的准确性和变异性上与年轻被试存在显著的差异.由于研究中所采用的时距长度、任务不同,内部时钟频率、注意和记忆都可能导致时距认知上的年龄差异.现代脑成像技术可为研究时距认知年龄差异的机制提供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体验认知认为在概念思维过程中,人们的感觉运动经验发挥着重要作用,概念思维是由具体的感知觉运动信息的表征所构成。实验表明被试在对表示温度的词语(冷、热)进行的时距判断过程中,被试倾向于高估表示热的词语呈现时间和低估表示冷的词语呈现时间。这表明被试可能通过对相同或类似的环境和活动状态所进行的心理模拟,导致内部时钟频率的变化,从而产生了主客观时距的估计偏差。因此体验认知对时间知觉过程确实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已有的研究从不同作业类型下的干扰效应和相关的理论解释两个方面对时距估计干扰效应进行了剖析 ,未来的研究应以分段 /综合模型为基础进行探讨 ,时距加工的认知神经研究促进了人们对时间信息加工实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时间复制任务中是否存在编码方式(连续编码和中断编码)和中断位置效应,实验1和2分别考察编码阶段有无中断和中断位置对时间复制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1 700 ms靶时距而言,两种编码方式条件下的时间复制成绩无显著差异;对于2 300 ms靶时距而言,中断编码任务条件下显著较连续编码任务条件下时间复制长度短.而且,不管对1 700 ms还是2 300 ms靶时距而言,随着中断位置越靠后,时间复制长度都越短.这说明,编码中断及中断位置对时间复制有显著影响,时间复制任务中存在中断位置效应.  相似文献   

5.
已有研究发现计时训练能够提高时间知觉能力。本研究采用时间两分法任务对1秒以上及以下两种范围的时间知觉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秒以下的短时距任务中,音乐组被试的主观相等点和韦伯率显著小于控制组被试,差别阈限没有表现出差异;在1秒以上的长时距任务中,两组被试仅在韦伯率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主观相等点和差别阈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不同的时间估计长度、时间估计方法是否基于共同的加工机制一直是时间认知研究中的一个焦点.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因素分析方法来探讨时间估计长度和估计方法是否存在共同的加工机制.采用复制法和产生法对2s、5s和8s的目标时间进行估计,并对时间估计的准确性和变异性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时间估计的准确性还是变异性的分析结果都出现两个与估计方法有关的因素,一个与复制法有关,另一个与产生法有关.结合相关研究的结果,本研究认为可能存在时间估计的方法效应,但对时间估计的长度效应还应该进行更深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借助经典博弈游戏——最后通谍博弈和独裁者博弈,考查不同年代出生人群的决策行为和价值取向差异。结果发现,老年组被试和青年组被试分配给博弈对方的份额有显著差异,老年组分配给对方更多,在作为回应者时,老年人的拒绝比例也显著低于年轻人;性别差异并不显著。在控制了学历因素后,笔者认为老年人比青年人更倾向于均等的分配方式,更多是由于其公平的价值取向,而非认知能力所致。  相似文献   

8.
对43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综合探讨自我价值感、心理控制源和A型人格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1)自我价值感、心理控制源、A型人格与时间管理倾向存在显著的相关;(2)自我价值感、心理控制源和A型人格对时间管理倾向构成显著或极显著的回归效应;(3)心理控制源存在以自我价值感为中介变量的对时间管理倾向的显著的间接效应,A型人格以心理控制源和自我价值感为中介变量对时间管理倾向产生显著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边缘农民”生存状态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缘农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颇为独特的社会阶层。其又可进一步分为两个亚社会阶层:(1)生存状态令人欣慰的“边缘农民A”;(2)生存状态令人揪心的“边缘农民B”。本文着重探究了“边缘农民”尤其是“边缘农民B”产生的社会机理,并依据中国农民在现代化进程沐浴更多的社会公正之光这一宗旨,设计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选取30名熟练英语的大学生为被试,记录被试在汉-英和英-汉两种呈现顺序下对英汉隐喻双语句子判断任务的反应时,探索英汉隐喻双语句子的加工机制.结果发现:(1)英汉隐喻双语句子的认知加工符合标准模式,即字面义与隐喻义的加工方式不同,这表现了英汉文化认知的一致性;(2)由于汉语的优势性,英汉隐喻双语句子的认知存在跨语言的不对称性,其认知受呈现顺序的影响,汉英顺序反应时显著大于英汉顺序反应时;(3)英汉隐喻双语句子的语义通达机制符合修订的层次模型.  相似文献   

11.
以广州及珠三角地区十余所高校学生群体为样本,探讨高校学生人格特性和其对外界环境的认知如何影响创业态度。实证研究发现:人格特性对创业环境的认知产生正向影响;创业环境和创业态度有显著的相关性;人格特性对创业态度需通过创业环境传导,二者没有直接影响联系。所得结论能很好解释现阶段高校学生创业持续性和成功率极低的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激发高校学生创业态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通过介绍人格与认知研究的新进展,探讨了人格、能力与认知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人格特质与认知操作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新视野。在认知操作或成就水平的预测中,人格至少与能力同等重要;概念与情境的界定、人格与智力的关系、人格特质的测试工具以及变量的控制等问题成为人格与认知关系研究的关键,只有在双向考察的基础上才能完整地理解人格特质与认知操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言学在摆脱了行为主义理论束缚,发生了以信息加工为基底、以认知者的心智活动为主体的研究转向之后,继而又发生了以体验哲学为哲学基础、以主观与客观相结合为研究方法、以感知体验与认知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的二次转向。由此,认知者的生物性、社会性及主观能动性等被纳入其研究视野。而作为认知主体的"人",因其自身的心智体验、文化背景、思想、动机、兴趣以及理解的灵活性等,则表现出了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本文对语言认知个性化生成因素的理论探索,旨在揭示语言个性化认知的意义,并初步搭建语言个性化认知的理论架构。  相似文献   

14.
电影产业是文化产业中的支柱产业,而作为电影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影衍生品,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并成为电影产业利润的重要来源,但电影衍生品在中国的开发还远远不够。通过对电影受众的调查发现,不同性格特质的受众对电影衍生品产品层次属性的偏好度是不同的。根据斯普兰格的性格特质理论,结合科特勒的产品层次属性理论,发现理论型性格特质受众对电影衍生品的整体产品属性偏爱度更高,经济型性格特质受众对电影衍生品的核心产品属性偏好度更高,审美型性格特质受众对电影衍生品的形式产品属性偏好度更高,社会型性格特质受众对电影衍生品的外延产品服务附加属性偏好度更高,权力型性格特质受众对电影衍生品产品层次属性偏好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明确了不同性格特质受众的偏好度,就可以为电影衍生品的开发与精准营销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个性特征对比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卡特尔16PF人格测试量表对中北大学349名本科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试图通过不同层面的大学生个性特征的调查研究,为今后在高校开展更有针对性的个性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以不断发展大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之形成健康和协调的个性,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研究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个性特征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个性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中学生人格偏常发生率以及性别差异,对中学生正常人格特质和人格偏常特质进行调查研究,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和大五人格问卷简版(CBF-PI-B)对扬州?常州和合肥地区3所中学1 350名高一年级学生展开调查?结果:①中学生10种人格障碍的阳性发生率为3.6%~41.1%,最高为强迫型是41.1%,最低为反社会型是3.6%;某些人格障碍分型阳性发生率存在性别差异?②大五人格5个维度中,在神经质?宜人性和开放性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③大五人格特质与PDQ-4中人格障碍各分型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中学生存在一定比例的人格偏常问题,男女存在差异?中学生大五人格5个维度与PDQ-4中各人格障碍分型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成就动机对自信与A型行为关系的解释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检验成就动机能否解释自信与Type A的相关,确定自信与Type A相关的性质,采用总体自信问卷、中国人A型量表和成就动机量表为工具,对自信与Type A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自信确实与Type A存在先前研究发现的正相关,但与其敌意因子呈负相关;控制成就动机成分后,自信与Type A的正相关关系消失,而与敌意因子的负相关关系不受影响.自信与Type A的关系体现了自信的成就动机功能,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 33名少数民族优秀毕业生的人格调查发现 :首先 ,优秀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与其他大学生相比存在显著差异 ,主要表现为 :做事有恒心、责任心强 ;冒险敢为、少有顾虑 ;沉着、有自信 ;自律性强 ;紧张性低。其二 ,性别差异对少数民族优秀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不显著。其三 ,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良好的家庭气氛和父母榜样的力量 ;教师的榜样作用 ;个人的自我实践与教育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