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都邺城略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邺城在军事、地理上的重要地位 古都邺城在河北省临漳县西南35里的三台村,西距京广铁路讲武城车站8里。这座历史名城现在虽然是孤台荒冷、断垣裸露,在绿沙黄浪之中经受风雨剥蚀,但它却持有特殊的辉煌历史。 黄初三年(公元222年)魏文帝曹丕定都洛阳后,因邺城为王业本基,谯县为先人本国,许昌为汉之所居,长安为西京遗迹,所以与洛阳共列为五都。以后邺城又相继成为后赵、冉魏、前燕、北齐等王朝的都城,于是邺城成了与邯郸的战国时期赵王城、易县的战国时期燕国下都在河北境内的三大古都。  相似文献   

2.
张广智 《殷都学刊》2008,29(3):156-156
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安阳不仅是中原地区远古人类最早生活栖息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安阳有旧石器时期的小南海文化,又有仰韶时期的后岗文化和龙山时期的大司空文化。是殷商王朝的都城,又是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都城。安阳既有灿烂的殷商文化,又有影响深远的“建安文学”,具有祖庭意义的佛教文化及胡汉文化融合后多元的邺城文化。  相似文献   

3.
安阳殷代王室墓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单介绍一下1934—1935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河南安阳发掘的殷代王室墓地的情况。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王室大墓,第二部分是同一墓地中的小墓。 王室大墓 中国古籍及中央研究院连续进行的15次考古发掘已证实,河南安阳小屯村是殷代后期(公元前1400—1122年)的都城所在地,  相似文献   

4.
春秋秦汉邺城古址考辨邹逸麟春秋至秦汉时期的邺城,传统的说法都认为就是曹魏以后的邺都,即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城。近年来张之同志提出新说,他认为东汉末年以前的邺城不在今临漳县境的古邺城,而是在安阳市西北七里、安阳河北岸。为了与这种说法相一致,他又提出西门...  相似文献   

5.
邺城出土的瓦当,从春秋战国至南北朝各时期都有发现。瓦当是建筑遗址中最具标志性的遗物,瓦当图案和文字的变化,往往跟这些城邑的兴衰同时发展演进,也跟同时期的哲学思想,宗教信仰和文学美术的发展相适应,作为都城文化更具有时代特色。邺城瓦当对研究邺城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6.
论曹操重建邺城的原因王迎喜(河南安阳师专政史系)古邺城①大约始于春秋时期,为“齐桓公所筑”。汉朝曾在邺城设魏郡。曹操是继齐桓公之后大规模兴建邺城的,据记载,“作都始于曹操”,“北城宫室建自曹魏”②。从曹操起,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后赵、冉魏、前燕,南北朝时...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原城市及其发展水平,主要是通过都城规划布局与都城制度反映出来的。曹魏建立五都之制,是中国古代都城史上的一个创举,其中邺城的都城布局对后世影响甚大。北魏洛阳无论在都城规划、城市布局等方面均体现出承传、变异、创新的特点,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以"村"为代表的新型聚落形态遍布于中原大地,成为除了城镇之外在乡村中最清晰可辨的实体。村的形成存在着两条不同的路径:一是从聚落到村落的演变,这是社会常态下的自然演变路径;二是从屯田、坞壁到村落的演变,这是社会动乱状态下的非自然演变路径。魏晋南北朝时期上述两个路径既互相交叉,又各有其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安阳殷墟,商代后期的都城遗址,日本奈良平城宫遗址是自公元710年至784年迁都长冈京之前70余年间的都城所在地。笔者曾赴日本奈良对遗址遗迹展示、文物模型陈列、宣传导游设施等重点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考察。本文根据考察的内容和安阳殷墟近几年来中报过程中的体会,对两个都城遗址保护和展示的形式、方法、特点进行了分析、对比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江达煌 《殷都学刊》2012,(3):113-118
河南安阳西高穴"曹操墓"的发现,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与争论。本文从历史和考古的角度,力挺曹操及"曹操墓"。希望和呼吁能正确评价曹操的历史功过,弘扬"邺城及曹操文化",更好地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更好地提升河南与河北、安阳与邯郸这两省、两市的历史文化品位,造福两省、两市的广大人民。  相似文献   

10.
砚台,根据所用原料不同分为石砚、瓦砚、陶砚、砖砚、玉砚,橡皮砚等。石砚以广东的“端砚”和安徽的“歙砚”最为著名,然而古邺城历史悠久的铜雀瓦砚亦实属稀世之品。邺是中国历史上的古都之一,先后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在邺城建都。邺城铜雀瓦砚正是邺城朝代更迭,建筑物时修时毁,得以流芳后世的产物。王安石有诗称道:“吹尽西陵歌舞尘,当时屋瓦始称珍”。  相似文献   

11.
邺与中世纪东亚都城城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润珍 《河北学刊》2006,26(5):105-114
邺是公元3—6世纪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都城之一,其城由南、北二城构成,坐北朝南,布局规整,形制呈横或纵长方形。宫城位于都城北部中央,以宫城主建筑为基点设一南北中轴线,宫城、郭城相套呈“回”字形,主要建筑围绕基本点沿中线左右对称布置。城内街路纵横交叉,形成棋盘状街区,每一街区即一里坊,坊市位于宫城南之中线两侧,城门名按方位、四时命设,其设计规划反映出建造者的“天象”意识,力求“天、地、人”完美和谐。这一城制初具于东汉后期,经曹魏、后赵、东魏、北齐不断改进,最终在邺南城的制度中得到总结。邺城城制开启了隋唐都城制度,影响及于明清之北京;并于公元六七世纪传播至朝鲜半岛和日本,对平壤城、开城、汉城、藤原京、平城京等起了重要影响。东亚各国古都城制沿承因革,形成各自的城制系统,又因其共性,构成中世纪东亚都城城制系统,而这一系统的源头均在邺。  相似文献   

12.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除西晋的短期统一外,中国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南北裂土而治。而在北方,有统一,也有分裂,各方势力争战不已,朝代递嬗无常。在这种特殊条件下,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还是有一定联系的。如北方的邺城和洛阳,都是曾数度成为国都的巨邑。先后在洛阳建都的有曹魏、西晋和北魏,在邺城建都的有后赵、冉魏、前燕和东魏、北齐。两地不仅是政治、经济中心,也成为一方的文化中心。那么,这两大文化中心在这一历史时期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史学界对此问津很少,本文拟就其都城建制及儒学、佛学方面作以探讨,望方家学者有以正之。  相似文献   

13.
辽代都城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对辽代都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京的朝向、上京"城分南北"的原因、中京城的历史功能、辽代都城对中原都城制度的仿效等相关问题上,并出现了不同的见解及其争论,有必要综合既有的意见,对各问题加以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4.
漫长的中国史上,曾作过都城的城市很多:但同为都城,持续时间及重要性相差甚远。其中至关重要的,按历史顺序,是西安、洛阳、南京、开封、杭州、北京(也有加上安阳而成“七大古都”的)。而“重中之重”,毫无疑问,前期是西安,后期是北京。这就很容易理解,我们之谈论“都市想像与文化记忆”,为何首选这两座城市。  相似文献   

15.
洛阳汉魏故城是东汉、曹魏、西晋和北魏四朝的都城。由于距今时代久远,人们对其形制布局的认识若明若暗。根据近年汉魏洛阳城宫城太极殿、阊阖门等遗址考古发掘材料,结合相关文献记载,可以看出它所开创的单一宫城"建中立极""五门三朝"等制度开启了都城布局和宫室制度的新时代,说明北魏洛阳城宫城形制对隋唐以降历代都城规划的影响及在中国古代都城建设史上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漫长的中国史上,曾作过都城的城市很多:但同为都城,持续时间及重要性相差甚远.其中至关重要的,按历史顺序,是西安、洛阳、南京、开封、杭州、北京(也有加上安阳而成"七大古都"的).而"重中之重",毫无疑问,前期是西安,后期是北京.这就很容易理解,我们之谈论"都市想像与文化记忆".为何首选这两座城市.  相似文献   

17.
河北南部一带在中国古代曾先后崛起邯郸、邺城、大名等重要城市,这些城市在各自时代都发展为地区乃至北方中心城市。在东汉末年和北周末年两个时期,冀南中心城市先后发生了由邯郸到邺城、由邺城到大名的转移。中国一乱一治的宏观历史环境,冀南特殊的地理状况,以及水陆交通条件的变化等构成了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商丘古城"概念的界定是商丘社会历史研究中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之一。4000余年历史长河中的商丘大地上,"宋国都城"、"秦汉睢阳城"、"隋唐宋城"、"宋南京城"、"明归德府城"等都是中华历史上的重要城市和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所内蕴的"始祖文化"、"商文化"、"火文化"等也是中华民族的源头文化,更是商丘的特色文化。由于种种原因,"商丘古城"的能指与所指经常游离,影响了研究者思想的的表达与交流。所以,"商丘古城"概念的提出,有利于把商丘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古城形态统一起来,挖掘、提升其内涵,促进传统文化的整合。  相似文献   

19.
殷墟位于安阳地区洹河冲积扇上,因殷商后期都城遗址的发掘及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和陶器等珍贵文物而闻名中外,被评为20世纪我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我们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和实地考察,分析了殷商都城形成和发展与古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殷商都城中轴线形成的背景.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良好的社会人文基础不仅是商王在此建都的主要影响因素,还保障了商朝273年不再迁都及政权的稳定.通过资料数据分析,证实了殷商都城营造格局里中轴线的存在.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都城中轴线萌芽时期,对以后各朝代中轴线思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殷商时期是我国玉器发展史上继新石器时代晚期之后的又一高峰。玉器和有器制作是殷代重要的手工业;贡纳也是殷代贡纳的重要组成部分。殷墟甲骨文中含有丰富的玉资料,利用这些资料进行相关考察,势必会对殷代古玉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