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展示方东美与宗白华的思想关联,力图揭示他们在进行中西文化比较时所共同面临的理论困境。本文认为,方东美和宗白华在为中西文化比较建立范式的同时,将跨文化语境中的相对与绝对的矛盾展现出来,理解这一矛盾,将有助于我们深入探测“中国生命美学”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2.
学界研究宗白华美学思想,一般把重心放在他自20世纪30年代发表的一系列阐述中国艺术境界的文章上面,认为这一时期是宗白华的生命美学收获期;至于1920年5月他去德之前的言论,多被理解为一个关注青年时代苦闷的"五四青年"的形象,认为这一时期为宗白华的人生艺术化阶段.这样的研究无疑抓住了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核心所在,如中国艺术境界的特征、中西画学的比较等.至于对散步美学的理解,多表层借用宗白华的话:"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看重逻辑统一性的人会轻视它,讨厌它,但是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却唤做'散步学派',可见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对不相容的."而就"散步"和"逻辑"如何在宗白华美学思想中相容,研究却不甚明了.这种不明了对于理解宗白华美学思想体系的宏富全整性可能会造成若干的缺失.这里主要就宗白华美学、艺术学讲演稿中的会意审美、形式自觉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为理解宗白华美学散步与逻辑的相容做些铺路石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人文学科理论家的文字往往蕴含着他独特的精神基因和人格基因,美学学科尤为如此.在众多的中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中,宗白华留给人们最为深刻的印象就是他那浓烈的诗意情怀.宗白华的这一特征与他的内倾型人格有着直接的联系.内倾型人格的主要特征是偏于内省、情绪悲观、做事稳妥.根据现在所能看到的材料进行判断,宗白华是典型的内倾型人格.内倾型人格使宗白华特别注重内心体悟,使他思考问题的视角更多地集中于自身及对象的精神世界,这一特点直接影响了他美学思想的发生."艺术是创作主体人格的外化"是宗白华的基本美学观念.这一观念的产生乃至其美学思想的发展都直接得益于他的内倾型人格.宗白华的美学思考之所以具有浓烈的诗意情怀与他对人格境界的追求有直接的关系,而他对人格境界的强调也正源于他的内倾型人格和建基于此人格基础上的美学观念.把握宗白华的基本人格特征是我们理解其美学思想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4.
王进进 《云梦学刊》2004,25(6):21-23,37
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宗白华研究进行回顾和评价,可以分为90年代和新千年以来两个时段。其中宗白华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有意境、宗白华美学思想的生命美学特征及宗白华美学思想开创现代美学的新范式等等。  相似文献   

5.
叔本华的天才思想使宗白华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天才的价值及其所应具备的素质与自己价值追求及天赋的契合使宗白华产生了强烈的天才情结。在宗白华看来,天才追求的对象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而体悟与表现宇宙人生真相的最好方式是艺术。对宇宙人生真相的不懈探求直接影响了宗白华的美学风貌。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一直比较重视宗白华美学思想与西方思想、中国老庄思想关联的研究,但对其与佛学思想关联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宗白华思想与佛学关系密切,在哲学层面,宗白华依据佛学理论来理解叔本华等西方哲学家,确立体用兼备的人生观思想,关照军事、科技等现实生活,佛学是其哲学思想的最高精义;在美学层面,宗白华依据佛学理论确立同情说、静照说、意境说等,佛学是其美学思想的最高境界。总之,宗白华依据大乘佛学的精深义理来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解决他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佛学是宗白华美学思想最深的心灵。  相似文献   

7.
朱光潜和宗白华是中国现代史上两位并立的美学大师,有人拿二者比较,指出:“作为美学家,宗白华的基本立场是探寻使人的生活成为艺术品似的创造。这与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有所不同。朱光潜乃是把艺术当作艺术问题来加以探索和处理……在朱光潜的学术思考中虽也涉及一些人生课题,但在学术研究的基本定向上,人生的艺术化问题在宗白华那  相似文献   

8.
侯宏堂 《阴山学刊》2008,21(5):10-18
兼为诗人和哲学家的美学家宗白华,终生在美学殿堂里散步,取得了卓越的美学成就。他在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和中西艺术的深切体验的基础上,以中国传统美学为本根,以西方现代美学为参照,以哲人的睿智、深邃和诗人的敏感、灵视,精深微妙地把握了中国美学和中国艺术的精髓和灵魂。宗白华立足于本土思想资源、极具民族特色、富于诗情和哲思的中国美学研究,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坚实而厚重的基础,同时更为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转换提供了范导性的尝试。要而言之,宗白华的中国美学研究有三大贡献,即基于中国形上学的生命美学观,由古典而现代的艺术境界论,富于开拓性的中国美学史研究。  相似文献   

9.
刘建平 《学术界》2023,(7):161-169
在宗白华的美学思想中,存在着“可信”和“可爱”的审美理想冲突。宗白华所追求的审美理想应是富有生命精神的、雄丽的、能对时代精神起到振衰起敝作用的,这是“可信”的一面;然而,宗白华在他的艺术创作和“散步美学”中向我们呈现的审美理想却是忧郁恬静、闲和静穆的,这是“可爱”的一面。一边是“舞”的生命精神,一边是“静寂”的审美意趣,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理想“悖论式”地融合在一起,使得宗白华的美学思想充满了紧张、矛盾与张力。这两种审美理想是如何形成的呢?又是如何在宗白华美学思想中“逆反”地融合在一起的呢?从“可信”与“可爱”的视角出发去探究宗白华的美学思想及其悖论,能够克服学界对宗白华美学思想研究中片面化、简单化、肤浅化的问题,进而揭示其思想的丰富性和多元维度。  相似文献   

10.
宗白华美学研究方法论及其文化与跨文化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梳理了宗白华关于美学研究方法的一些主要观点,如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美学,美学研究应与出土实物相比对,重视戏剧和艺术家美学思想研究,注重以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眼光来审视美学研究等等。这些观点体现出宗白华美学研究方法论的文化与跨文化意识,具有科学性和理论价值,对现代美学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宗白华的人生态度和品格要理解宗白华的美学思想,就要了解他的人生态度和他的品格。宗白华曾是“五四”时期我国最大的文化统一战线团体——少年中国学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在加入少年中国学会的时候,他曾同王光祈一起发过誓言:“此生不再入第二党会”。他大半生始终实践着自己这一誓言。“五四”以后,少年中国学会分化解体,他的小资产阶级的  相似文献   

12.
作为深受佛学影响的美学家,宗白华的美学追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佛教的精神和境界。本文主要以《流云》为其创作实践的代表、以《美学散步》为其美学理论的核心,从佛学的角度观照宗白华的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13.
有着浓厚老庄情结的宗白华,通过对魏晋六朝的审美人格、山水诗画之艺术意境的精微阐发间接地彰显了老庄艺术精神。这种以文化溯源的方式对老庄艺术精神的创造性阐释,体现了宗白华对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现代重建的深沉思考。  相似文献   

14.
北京大学哲学系叶朗教授继承邓以蛰、朱光潜、宗白华等老一代美学家谨严扎实、不断创新的学人风范和治学精神。在美学研究的道路上探寻,前进。一方面化大气力整理、研究中国传统美学的丰富遗产,另方面又致力于现代形态的美学体系的建设,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杰出学者。一叶朗1960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留校从事美学的教学和研究,开始踏上了他的美学探寻之路。他的第一项工作是在宗白华的指导下,和于民一起选编“中国美学史资料”。这部资料选于1963年完成初稿。以后长期搁置,  相似文献   

15.
云慧霞 《阴山学刊》2004,17(1):36-40
青年时代的宗白华用《流云》小诗的清新勃发来表达自己对少年中国的憧憬和向往。他诗歌的魅力虽然与其自身的诗性品格有关,但更多地是时代和社会环境使然。在宗白华的诗歌及其诗学理论中,同样也包含着他早期的唯美主义倾向与对黑暗的研究。而对小诗这一诗体的选择,反映了他的诗性品格和早年对哲理情思的追求。《流云》小诗奠定了宗白华一生美学著作的基本音调。  相似文献   

16.
宗白华艺术理论的形成与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有着莫大的关联,其美学思想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独树一帜。本文从宗白华的艺术理论与柏格森生命美学的关系出发,认为他接受了柏格森的生命创化理论,由此确立了他的人生观,并提出人生艺术化的看法。他运用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来解释艺术的本质、创作和欣赏。后来他逐渐超越柏格森的思想,把它和中国传统哲学的生命宇宙观相融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的生命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围绕宗白华美学的性质问题,一直存在着“古典”与“现代”之争,尤其近年来随着焕活中国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呼声的日益高涨,对于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宗白华美学来说,再次被越来越多学者重视,关于宗白华美学性质的认识也逐渐从单一走向深入,而对宗白华美学价值的肯定也从依附他者以获得自身价值走向对其自身独有价值的自信。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宗白华美学不仅仅是一种古典形态的美学,它实际上融合了自康德以来的德国古典哲学思想和现代存在主义-现象学美学思想,并将它们与中国形上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建构了一种寻求生命境界的美学形态。这种美学既是现代的,也是中国的。  相似文献   

18.
王进进 《殷都学刊》2008,29(4):149-153
理解宗白华的散步美学,探析其比较意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他美学成就的获得建立在博取古今中外艺术文化众长的基础之上。所以本文从分析比较意识的原动力——文化使命感和比较意识表征中的“博”在文化参照与“专”在画学的结合入手,旨在述评比较意识与宗白华美学思想相交合的价值以及在文化心态和方法论层面带给当下美学研究者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宗白华意境理论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白华是中国现当代美学思想界一位风格独特的美学家 ,他善于借鉴西方学术思想 ,并将其融入对民族艺术和民族古典美学理论的阐发中 ,他对古典意境论所作的深化和拓展工作 ,既构成他美学思想的核心 ,又是他的主要理论贡献 ,他以自己极具中国特色的理论形态为当代中国学人重建民族美学理论提供了自信和范例。  相似文献   

20.
“同情说”是宗白华美学思想的精华,是认识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基础.宗白华的美学“同情说”受到了叔本华的同情伦理学、庄子的齐物哲学、禅宗的妙悟思想的影响,其精神蕴涵十分丰厚,表现为社会同情的伦理精神、物我会通的艺术精神、人我不二的禅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