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彩云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3)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载体深度契合了先锋队政党理论,从先锋队政党理论出发探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合理性,对于传承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坚持和完善新型政党制度,思考以关联性促进实效性的途径,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先锋队政党理论的视域深入探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也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制度、道路"三位一体"整体构架下,论证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下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要求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下的政党监督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联平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3):5-11
中国的政党监督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内在机制,它是一种新型的民主监督。中国政党制度的创新性赋予了中国政党制度下的政党监督新的价值意义。中国政党监督把人民民主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把执政、参政行为作为互相监督的直接指向,把政党制度建设作为实现监督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3.
政治共识一般包括基本价值共识和程序性共识。前者是内容,后者是表现形式,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对前者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双方统一于政治实践之中。政党制度与政治共识之间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就中国情况而言:一方面,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中共和民主党派在追求民族独立这一基本价值共识过程中所形成的程序性共识的重要产物,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与民主党派基本价值共识的发展有力促进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发展;另一方面,在目前中国社会利益与结构以及社会思潮发展日趋多元化、异质化背景下,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则有利于在有效整合社会多元思想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基本价值共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赵宬斐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9-17
中国政党制度百年内生性演进逻辑是在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指导下,在十月革命先导示范下,为救亡图存,促进"启蒙"与"救亡"双重变奏,推动"民族"与"民权"双重建构,不断展现出的中国政党制度的"中国化"逻辑.在百年探索过程中,中国政党制度经历了"移植"与"再造",进而彰显出凝聚性、体系性、累积性和集成性等内生性特质,这些内生性... 相似文献
5.
潘越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3(4):30-32
从1905年我国第一个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到今天,已经过去了100年。百年历史,铸就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既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结果,也是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势力较量,以及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共同奋斗的结果。本文对此进行了梳理,从而验证了我国政党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合理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吴洪宝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8-1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近代中国多党制尝试失败及一党独裁破灭后的历史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产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政党制度。完善当代中国政党制度,需要执政党的领导方式进一步民主化和法治化,逐步根除权力过分集中、以党代政、人治代替法治等现象;需要制度实现机制进一步规范化和程序化,妥善解决参政议政功能不足、政治协商滞后随意、民主监督难以运作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邵景良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0(4):112-115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这一政党制度有五个方面的内涵:(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这一政党制度有四个特点,概括地讲是“一党领导,多党合作;一党执政,多党参政”.(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客观存在.(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优越性.(四)西方的多党制在中国行不通.(五)巩固和发展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相似文献
8.
王明元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3(5):78-81
法治中国的形成与发展,建立在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三者关系理性定位的基础之上,而政党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制约着社会主义法治制度的构建。本文拟通过理论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政党制度做一些简要的评论,并就这一政党制度的完善与发展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占伟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0):1-3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具有鲜明、浓厚的中国特色。这种协商型的政党制度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 相似文献
10.
朱昔群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5(1):17-21
本文从政治市场模型和政党的功能出发,说明了不同政党制度相对于政治体系运行的效率以及政党制度相对于不同历史条件和国情的适应性,并运用这两方面的原理分析了中国政党制度形成的历史理由,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
对新型政党制度发挥效能应具备的适应性、正确性、高效性、稳定性等要件进行分析。阐述目前影响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效能的主要因素:民主党派的界别模糊化与参政议政内容的趋同化,民主党派的参政合力不强与总体参政质量不高,部分党派成员的参政内容缺乏全局性与长效性、民主党派参政的制度和机制建设存在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新型政党制度效能的建议:增强政党意识,提升民主党派参政动力;增强理论创新与实践能力,提升民主党派参政能力;加强交流合作,提升民主党派参政合力;加强机制建设,保障民主党派参政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王业兴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2):15-18
我国的多党合作制与西方两党制、多党制有着根本的区别。政党是现代政治生活的核心力量,任何一个国家不仅要依据国情选择政党体制,执政党本身也需要现代化。执政党现代化首先需要执政理念科学化、党内关系民主化、党政关系法制化、党群关系和谐化。 相似文献
13.
范荫秋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3):25-2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是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国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行了充分的理论阐述和实践运作。各民主党派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加国家和社会活动,使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形成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的特征,从政治性质上看,是无产阶级专政;从政治形式上看,是民主共和政体.因此,在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前提下,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李彦林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6):12-20
“一党执政”等于“一党专制”似乎是一条不可挑战的公理,诚然偏见、先见、权威导致了误读,从而混淆了“一党执政”与“一党专政”的含义,然而造成当前巨大困境却在于官方和学术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一党执政在中国的逻辑必然性。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从纵向看自上而下,横向看由政治国家到市民社会,与西方典型的民主逻辑颠倒;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不是市民社会而是政治国家,改革的重点不是国家如何实现法治化、现代化、民主化,而是党如何实现法治化、民主化、现代化;在党与国家的关系上,不是国家领导党,也不是党政分开、以党代政、党政合一,而是党要领导国家,党高于国家。 相似文献
16.
董新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5):5-8
关于建立党的监察制度的思想是列宁建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际共运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执政党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的重大措施。实践证明 ,列宁关于建立党的监察制度的思想对于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国能源税收政策的分析,阐述了中国现行税收政策在促进节能方面存的不足。根据国家节约能源法的原则要求,提出了运用税收政策调整能源价格、完善现有能源税收优惠政策、增强现有税种的能源保护功能以及开征有利于节约能源的限制性税种等一系列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久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0(2):59-61
本文从现代企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中概括出现代企业制度的三项重要内涵,并结合我国国有企业自身的特点,较深刻的理解中央对国企改制提出的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实质内容,以便使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不会偏离方向,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19.
20.
论当代中国政党权威的强化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海涛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2):1-5
政党权威是中国现代政治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中国在实现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的转型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巩固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权威,一方面还需要顺应权威转型的趋势,在积极推进社会转型的同时加快自身的转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