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改造城中村的现实途径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郭艳华 《探求》2002,(4):39-42
城中村作为一个规模较大、结构比较复杂、运行比较特殊的社区,在由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的转型过程中,有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亟待解决。本文论述了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分析了城中村形成和产生的原因,城中村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城中村改造应坚持的原则及对策措施。并指出城中村得以存在的最主要根源在于城乡二元管理体制的存在,因此,在管理体制上寻求突破,是城中村改造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2.
论列宁“遗嘱”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原著解读基础上 ,深入探究列宁以“遗嘱”为代表的有关俄罗斯文化传统与社会主义建设关系思想。文章认为 ,列宁晚年侧重从文化传统、民族心理习惯层面剖析十月革命后俄国面临的文化困扰、文化“脱节”现象 ,其结果表现为对社会发展进程前资本主义性质的严重文化制约 ;列宁文化批判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引起全党的重视 ,能否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与俄国社会实际发展进程自觉进行有效的文化建设 ,关系着共产党及其事业的兴衰成败 ;2 0世纪实践证明 ,“遗嘱”文化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社会主义执政党必须成为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  相似文献   

3.
易杰雄 《浙江学刊》2007,2(3):35-40
在列宁看来,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新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这种唯物主义既是实践的又是辩证的同时也是历史的,即他所指的“现代唯物主义”。发展观是否科学,关键看承认不承认事物的内在矛盾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源泉;承认不承认事物的运动、发展不仅有量变,而且有渐进过程的中断、飞跃、质变;科学发展观的规律不仅适用于人类社会,同时适用于自然界、人类认识与思维。列宁关于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于1914—1915年在瑞士伯尔尼期间集中时间和精力研究哲学所留下的八个笔记本中,特别是其中比较完整的《辩证法的要素》、《谈谈辩证法问题》、《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的纲要》和列宁关于那些应当构造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知识领域的原则性指示以及他在《再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同志和布哈林同志的错误》一文中提到的辩证逻辑的要求中。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初叶,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同时,十分关心东方革命,特别是中国的革命运动。1908年,列宁指出:“在中国,反对中世纪制度的革命运动近几个月来也表现得非常强烈。的确,对这个运动还不能作出明确的估计,因为关于这个运动的消息很少,而关于中国各地造反的消息却很多,但是,‘新精神’和‘欧洲思潮’中国的强有力的发展,特别是在日俄战争以后,是用不着怀疑的,所以中国的旧式的骚动必然会转变为自觉的民主运动。”列宁在消息很少的情况下,已明确指出当时的中国革命运动与世界革命的联系,及其民主性质。辛亥革命爆发后,列宁以满腔热情  相似文献   

5.
列宁论改革     
与社会主义命运攸关的革新浪潮正在苏联兴起.革新的主要内容是进行有计划的、大规模的改革.每当在党的历史转折关头,人民都运用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求教于具有深远意义的思想,即列宁主义思想.戈尔巴乔夫指出,我们生活在不同时代,我们在另一种历史条件下详细制订和实施自  相似文献   

6.
阿德拉斯·科瓦克斯是匈牙利最出色的年轻电影导演之一。卢卡奇逝世前几个月,阿德拉斯·科瓦克斯对他进行了一次电视采访。本文摘自这次采访记录。这次电视采访的部分内容,曾在卢卡奇生前放映过。  相似文献   

7.
正如苏共二十七大政治报告指出的那样,官僚主义是阻碍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及经济体制根本改革的严重障碍.因此,党号召要同官僚主义进行坚决、无情的斗争.完成这一任务不是轻而易举的.它要求在许多方面完善我们的社会生活,首先要改进管理方式.要提高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及其他国家机关工作的效率,坚决根除本位主义、官僚主义并改变不负责任的态度.列宁同国家机关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和拖拉作风作斗争的实践,为我们今天克服这些消极现象提供了锐利武器.管理苏维埃国家的全部活动,就是要使每个机关都建立起严格的制度.列宁本人就是表率,他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善于灵活地支配时间,合理地安排工作日.他要求别人做的事,自己首先做到.列宁坚决反对把辩论变成无休止的争论,他特别不能容忍空谈、泛泛的议论和吹牛撒谎等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者永不认为自己的经济理论是绝对真理,是在任何历史、民族及其他条件下永恒不变的原理。马克思本人把自己的经济学说首先看成是行动的指南,在其生前就反对人们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教条。列宁明确指出:“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做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者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学者中间对苏联政治体度流行着一种看法:认为苏联政治体制是由列宁和斯大林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列宁在世时这个体制已经形成,斯大林执政后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这种看法把事情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了。笔者主要是结合列宁和斯大林在政治方面所起的作用,大致考察一下苏联政治体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最后据此对列宁时期政治体制和斯大林时期政治体制之间关系问题讲点意见。  相似文献   

10.
在公开性的条件下,社会公众对我国历史上的最棘手的问题表现出日益浓厚的兴趣。禁止讨论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少了。证明之一是读者来信。读者在来信中问到:是否有过对列宁的个人崇拜?也出现了一些文章,在这些文章中用遮遮掩掩的形式提出了下述看法:出现了个人权力体制和个人崇拜,这种现象是违背民主原则的,它在斯大林主义时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列宁还在世时就能够看到。首先,希望不要简单化地解释“个人崇拜”和“个人权力体制”这两个概念并将其混为一谈。如果个人崇拜首先是社会意识现象的话,那么个人权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列宁“最后构想”提出的背景,概括了蕴涵在“最后构想”中的关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尝试以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评析列宁的文化建设思想,以发掘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韩庆军 《社科纵横》2004,19(6):22-23
列宁用民主集中制来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 ,建立了一个坚强的布尔什维克党 ,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但是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 ,列宁的民主集中制的思想实质上就是集中制的思想。今天 ,我们党仍然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但是与列宁时代的民主集中制思想无论在内涵还是在实践上都有了许多不同 ,增加了许多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又与时俱进的内容。了解列宁集中制思想的萌芽和产生、发展和成熟以及走向极端对新时期党建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砸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后,政权建设怎样进行?这是列宁十分重视并着力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经过几年的革命实践之后,列宁提出了政治改革的学说。列宁关于政治改革的学说的核心,就是实现无产阶级民主。一、要给人民民主权力列宁提出要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就是建立高度民主化的国家政权。他提醒我们决不  相似文献   

14.
“不是心理学,不是精神现象学, 而是逻辑学=关于真理的问题。” ──《哲学笔记》第186页 真理问题是认识论的中心问题,是黑格尔《逻辑学》的主题。按照黑格尔的说法,“真理不仅应是哲学所追求的目标,而且应是哲学研究的绝对对象。”(《小逻辑》第 93页)列宁在对《哲学史讲演录  相似文献   

15.
论医学院校通识教育的本质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平  冉隆平 《社科纵横》2009,24(3):132-133,156
医药高等教育存在的过度专业化倾向,使其在健康观发生巨大改变、人类社会需求日益增高的今天面临着挑战。教育者开始反思高等教育的本质、目的与意义。在反思中,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想或理念被融入现代高等教育。本文试图在医学教育中寻求一种通识教育的有效途径,达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17.
何家理 《唐都学刊》2001,17(2):105-107
教育实习是师范学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实习基地有德育教育、培养能力、提供教改信息的综合功能.稳定的实习基地是教育实习质量的保证,师范学校与实习基地之间形成一种互利互动的机制是教育实习基地得以巩固的惟一出路.  相似文献   

18.
把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和《哲学笔记》等哲学认识论著作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我们就不难发现,在列宁的认识论体系中,核心范畴是主体和客体,基本矛盾是主体与客体的矛盾。列宁的认识论就是以主客体及其关系为中心而展开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一、主体和客体的界说 对主体和客体这对范畴的界说,列宁不仅坚持了马克思提出的“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8页)等光辉思想,而且作了许多新的阐释。关于主体范畴,列宁提出了“具体的主体(=人的生命)”(《列宁全集》第38卷第…  相似文献   

19.
每当社会大变革时期,新旧观念之间总会发生异常激烈的冲突。当前我国社会正在进行的改革也同样如此。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观念变革已愈益成为人们所热衷的话题。改革的实践已经促使人们的许多观念开始发生变化,并将继续发生变化,新的观念已愈益为人们所接受,并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悄悄地起着作用。新的人才观念、功过观念、义利观念、消费观念、交往观念、时间观念,以及效益观念、决策科学化观念、信息观念、系统观念、竞争观念、信誉观念、市场观念,等等,所有这些新的观念的树立,都是我们的改革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人们也越来越感到,要使改革进一步健康发展,必须继续破除一些陈旧的观念,代之以新的观念。对当代社会这一深刻而又伟大的变革,已有必要从哲学上来作一考察,探索其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20.
论列宁晚年思想及其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列宁晚年思想及其实质杨晋川列宁的社会主义实践及其思想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十月革命前为第一个时期;十月革命胜利到新经济政策前为第二个时期(亦称之为战时共产主义时期);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到他去世为第三个时期。列宁逝世时只有54岁,应该说不存在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