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在研究农村、农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具有悠久的传统,这一传统可追溯到百年前。列宁在革命前的著作中已为研究农村的社会问题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基础。二十年代,根据列宁的倡议进行了一系列具体社会学研究,并利用这些研究成果制定了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各种问题的措施。社会学研究工作经过战前和战后数十年的衰落,于六十年代、特别是七十年代又逐渐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2.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为苏联制定了科学计划,详细论述了科学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新作用,规定了党组织领导科学工作的政策,并特别强调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中广泛利用科学成果的问题.列宁制定的科学政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至今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是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的新课题。本世纪产生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原来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列宁曾认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要想建成完备的社会主义,需要在无产阶级革命政权下发展生产力,进行文化革命,在物质基础和科学文化方面赶上发达国家水平,成为“文明国家”。他认为,只有实现了这一点,才能“使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完全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实现这一历史任 (一)  相似文献   

4.
一些人认为十月革命是一个错误,它使国家走进了死胡同,后来的全部发展只不过是加深了布尔什维克在十月革命时期所犯的错误。自然,由此便得出全盘否定我国人民在十月革命以后的全部发展道路,也否定了列宁和列宁主义。另一些人则断言,十月革命具有真正的社会主义性质,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在我国曾经实现了,这就决定性地促进了苏联变成世界强国。  相似文献   

5.
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砸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后,政权建设怎样进行?这是列宁十分重视并着力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经过几年的革命实践之后,列宁提出了政治改革的学说。列宁关于政治改革的学说的核心,就是实现无产阶级民主。一、要给人民民主权力列宁提出要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就是建立高度民主化的国家政权。他提醒我们决不  相似文献   

6.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理论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教导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主义政党。”①共产党领导革命的过程,也是寻找革命理论的过程,而只有寻找到正确的革命理论,才能获得革命的胜利和共产党自身的成熟。列宁曾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文中,谈到俄国革命者找到“唯一正确的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化了“大约半个世纪”的时间,“经历了闻所未闻的痛苦和牺牲”。中国共产党也是如此,本文只论述中共成立初期对革命理论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当时俄国的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列宁正确地运用《资本论》的理论科学分析当时俄国实际状况的结晶.《资本论》对列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资本论》指引列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列宁运用《资本论》的理论和方法批判民粹主义,列宁在《资本论》启迪下系统研究黑格尔哲学.列宁以马克思的《资本论》为典范,运用其中的理论和方法、特别突出运用揭露矛盾和分析矛盾的唯物辩证法,对帝国主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深刻研究,撰写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简称《帝国主义论》),明确提出和论证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和最高阶段,揭示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基本特征,为俄国在帝国主义时代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依据,提出并论证了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国内胜利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十月革命后,列宁又运用《资本论》的理论和方法提出、制定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纲领及各项方针、策略等.  相似文献   

8.
郑历兰 《学术交流》2008,(2):176-178
在当代中国,从革命文化向建设文化转变,是历史的必然.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从革命文化向建设文化转变的开始;而和谐文化论的提出,则标志着在认识上从革命文化向建设文化转变的大体完成.和谐文化论揭示了建设文化的主题和总特征是建设和谐文化,而其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9.
罗贤娇  王瑜 《创新》2021,15(6):1-11
马克思以唯物史观研究俄国等东方社会发展问题时,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列宁第一次把马克思这一理论设想付诸实践,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列宁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实践探索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跨越资本主义不可能一步到位.首先是通过革命跨越作为社会"制度"即上层建筑层面的资本主义;其次是通过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在经济基础层面跨越资本主义;最后是利用社会主义制度对"国家资本主义"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限制,以避免资本主义的灾难,从而实现全面跨越.二是在农业生产上采取"迂回过渡"策略,对农业生产进行了一定的"妥协".列宁的探索留下了宝贵启示:"跨越"需要以把握"世界历史"趋势为前提;"跨越"不是要从经济上全面"拒斥"资本主义;既"占有"又"避免"是跨越的基本原则;"跨越"是一个辩证的历史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10.
罗贤娇  王瑜 《创新》2021,15(6):1-11
马克思以唯物史观研究俄国等东方社会发展问题时,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列宁第一次把马克思这一理论设想付诸实践,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列宁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实践探索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跨越资本主义不可能一步到位.首先是通过革命跨越作为社会"制度"即上层建筑层面的资本主义;其次是通过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在经济基础层面跨越资本主义;最后是利用社会主义制度对"国家资本主义"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限制,以避免资本主义的灾难,从而实现全面跨越.二是在农业生产上采取"迂回过渡"策略,对农业生产进行了一定的"妥协".列宁的探索留下了宝贵启示:"跨越"需要以把握"世界历史"趋势为前提;"跨越"不是要从经济上全面"拒斥"资本主义;既"占有"又"避免"是跨越的基本原则;"跨越"是一个辩证的历史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11.
<正> 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能不能搞社会主义,如何搞社会主义,这是既老又新的问题。历史进入20世纪以后,首先把这两个互相关联的问题提到俄国的面前。当时,许多自命为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俄国革命不是立即实现社会主义,就是停留在民主革命阶段,舍此没有其它道路。列宁则提出了与此不同的新看法,他认为:“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没有……向纯粹的社会主义过渡的纯粹的资本主义,只有某种中间的、新的、前  相似文献   

12.
列宁在1907年和1921年历经两次思想上的重大转变 ,从而在对资本主义、民粹主义以及俄罗斯革命的道路等问题上 ,完成了肯定—否定—肯定的认识周期。但1921年以后的列宁思想决非是对1907年前列宁思想的简单回归。学术界把1921年以后的列宁思想称为列宁晚年思想 ,它是列宁对传统和自身的超越 ,是基于对俄罗斯社会性质重新认识的、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理论模式 ,是东方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13.
列宁的世界革命理论是俄国布尔什维克在落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指南,它建立在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逻辑之上。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的世界革命理论在实践中得到调整,但列宁晚年并没有放弃世界革命。世界革命曾在长时间内成为苏联对外战略的重要目标,它在实践中的失败说明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存在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列宁“最后构想”提出的背景,概括了蕴涵在“最后构想”中的关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尝试以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评析列宁的文化建设思想,以发掘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早在十月革命之前,布尔什维克的《星报》和《真理报》上所发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诗歌,就常常体现出对列宁革命思想的宣传: 自由属于全体劳动人民, 权利属于所有被压迫者!然而,苏联诗歌直接接触列宁题材却是在十月革命以后。二十年代初,象征派诗歌十分活跃,这一流派的M.杰拉西莫夫等人曾以象征主义手法在诗歌中对列宁形象进行艺术概括,他们的尝试引起文化艺术界的浓厚兴趣,以致各种类型的艺术先后都出现了这一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列宁晚年思想日益受到研究界的重视,正在形成一个独立课题。大家较一致的意见是,加强研究列宁晚年思想,对提高我们进行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理论水平,是有积极意义的。 一、应当把列宁晚年思想看作一个轮廓粗略的思想体系 列宁的晚年著作凝集着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最后思想,它们构成了一个轮廓粗略的、新鲜而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体系。它既涉及对十月革命的反思,也涉及社会主义总体观念,还涉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重大组织措施,亦即体制问题。 概括地说,这一体系可粗划为三个分支:1.关于建立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5,(10):25-29
马克思为不平衡发展理论提供了思想源头,列宁揭示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规律并以此为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首先获得胜利的理论基础。毛泽东、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指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平衡协调发展战略,丰富了不平衡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8.
<正> 资本主义薄弱环节思想是列宁指导俄国革命的一个基本思想,它不但带来了十月革命的胜利,而且鼓舞苏联人民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可是,从《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开始,理论界却往往把列宁这一思想等同于他在1915至1916年间提出的“一国胜利论”,因而限制了这一思想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一国胜利论”,而他的资本主义薄弱环节思想却包括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艾革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文化问题的理论,是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文化观产生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在一贯强调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的同时,也一贯强调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不但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指导,而且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也是毛泽东的一贯思想.  相似文献   

20.
论列宁“遗嘱”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原著解读基础上 ,深入探究列宁以“遗嘱”为代表的有关俄罗斯文化传统与社会主义建设关系思想。文章认为 ,列宁晚年侧重从文化传统、民族心理习惯层面剖析十月革命后俄国面临的文化困扰、文化“脱节”现象 ,其结果表现为对社会发展进程前资本主义性质的严重文化制约 ;列宁文化批判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引起全党的重视 ,能否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与俄国社会实际发展进程自觉进行有效的文化建设 ,关系着共产党及其事业的兴衰成败 ;2 0世纪实践证明 ,“遗嘱”文化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社会主义执政党必须成为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