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依据身份表征理论,言语交际中交际者的身份外显为个体我、人际我和群体我。称呼语作为身份的外显言语标记,其使用和转换是交际主体身份协商的结果,是其语用身份建构与凸显的语言手段,是元语用意识调控之下元语用策略的使用。身份作为交际主体固有而重要的语用资源,发话人借助元语用意识调控,在语用平衡理论的框架下,采用身份标记语的称呼语对话语走向进行调控,力求达到语用力量与交际需要的平衡,完成即时语境中的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语句的不同成分所承载的信息内容在重要程度上有差异,这种差异影响它们在线性序列中的位置分布。从位置的分布来看,信息焦点可分为无标记焦点和有标记焦点。从受强调的程度来看,信息焦点可分为主焦点和次焦点。语序不同的语言结构突出的信息焦点不一样。因此,在用语言传递信息时,发话者需要根据信息内容选择最恰当的语言结构,有时甚至需要借助句法手段来突显信息焦点。  相似文献   

3.
主位是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小句信息的出发点。主位有标记性,即分为有标记主位和无标记主位。许多语言学领域的学者对标记主位的划分都是立足于"盖然率"。本文基于韩礼德、胡壮麟和黄国文的研究,从语气的角度划分标记主位和无标记主位,试图探索出一个清晰的判定方法,以便在语篇分析中清楚准确地辨认标记主位,更好地理解语篇的话语内容和发话者的意图。  相似文献   

4.
在言语交际中,称呼语是重要的交际手段。称呼语受社会规约的限定,但在实际交际语境中,称呼的使用是复杂多变的,往往要受到交际场所、交际者的身份地位、心理背景等语境因素的制约,称呼语的转换常常通过对V形式和T形式的逆向使用实现。称呼语的转换具有调节人际关系距离、表达情感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5.
以形态的复杂程度为标准,凉山彝语形容词可以分为无标记形容词和有标记形容词两大类,无标记形容词可以通过附加、重叠、复合等方式转换为有标记形容词,典型的无标记形容词是单音节形容词,其典型的句法功能是作定语,而典型的有标记形容词是重叠与附加相交叉的多音节形容词,其典型的句法功能是作谓语,无标记形容词和有标记形容词句法功能的典型性是渐变的,它们在表达否定、疑问等语法手段上有一定的对立特征.  相似文献   

6.
元话语是指语篇中能标示话语结构、提请对方注意或表明发话者态度的各种语言手段,它依附于话语而存在,虽不是话语的主体,但在交际过程中起调控话语主体信息的作用。本研究以顺应—关联模式为理论框架重新审视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元话语标记的作用。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顺应—关联模式的理论框架内,跨文化交际中元话语可以视作发话者在寻找关联和顺应语境的基础上选择的结果,了解并关注其角色有助于发话者和听话者更好地养成元话语意识,以便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以中国大学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COLSEC)中学生对话部分作为观察语料库,以美国口语语料库(CSAE)第一部分作为参照语料库,研究中国大学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中用于获得话轮的语用标记词的主要特征.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使用者在使用语用标记词作为话轮转换策略方面存在差异;第二,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在语用标记词的使用上存在多用和少用两种倾向;第三,对具有同一个语用功能的不同语用标记词,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使用者在选择倾向上有所不同;第四,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倾向于过度使用本族语使用者较不常用的语用标记词,而少用本族语使用者较常用的语用标记词以达到话轮转换的目的.本研究对英语口语教学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非母语者在汉语会话中对话语标记的使用也是中介语系统的一部分,因此会呈现出不同于汉语母语者的特征,同时,不同交际者由于个体相关因素的影响,也会在话语标记的使用上表现出个性差异。我们认为,其共性特征主要是受到相同母语文化背景的影响,而不同交际者所体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则与他们的学习经历、性格特征以及交际能力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9.
基于SECCL 2.0和Friends两个英语口语语料库,对比分析了中国学习者和美国本族语者在主观标记语使用方面存在的差异.以本族语者的使用情况为参照标准,在考察的40个标记语中有约一半被中国学习者过多或过少使用.此外,中国学习者在使用主观标记语时还存在一些明显的搭配偏差.中国学习者不能像美国本族语者那样准确、熟练使用主观标记语的原因有学习策略、母语迁移、中介语石化、会话环境等.  相似文献   

10.
基于 SECCL2.0和 Friends两个英语口语语料库,对比分析了中国学习者和美国本族语者在主观标记语使用方面存在的差异.以本族语者的使用情况为参照标准,在考察的40个标记语中有约一半被中国学习者过多或过少使用.此外,中国学习者在使用主观标记语时还存在一些明显的搭配偏差.中国学习者不能像美国本族语者那样准确、熟练使用主观标记语的原因有学习策略、母语迁移、中介语石化、会话环境等  相似文献   

11.
称呼语转换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社会语言学领域,称呼语最能反映语言的功能。不同形式的称呼语反映了交际双方所属的社会角色, 彼此之间的亲疏程度以及所处的交际环境。称呼语的转换有其独特的语用含义,它可以指示情感,人际关系,可以以言行事,还可以成为交际策略。称呼语的转换提示了交际双方社会关系的变化,受到情景,权势关系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词语的语用意义指词语在实际运用时所蕴涵的意义,或者说话人要通过这些词语意图表达的意义。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说话人在同一场合对同一对象采用不同称呼的情形。这种不同称呼方式在对话中交替出现的现象,我们称为称呼语的替换使用。本文结合《爱情的故事》中Oliver对其父亲称呼的频频转换的分析,指出其蕴涵着丰富的语用含义--拉近或疏远了说话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而不是社会距离。这是称呼方式的替换使用所包含的一个重要的语用含义。  相似文献   

13.
称呼语是语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称呼语转换是受目的驱使的重要言语行为,是言者实现其预期交际目的的手段,也是言者有意拉大或缩小双方心理距离、社会距离等目的的表现。本文以《北京人》剧中曾思懿的称呼语转换为例,运用目的原则等语用学理论来探讨称呼语转换策略对处于目的一致关系和目的冲突关系中的言谈者实现其交际目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称呼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会话中广泛地被使用,本文除了从传统的角度介绍了称呼语的分类范畴,还以一种新的语用学角度来研究社会交流和文艺作品中的称呼语.这种称呼语的语用功能,比如其社会指示功能,礼貌标记功能,及在会话结构的分析中所起到的作用对于语言学和文学研究的结合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日语被动语态的表现形式为「V未然形+れる/られる」,汉语被动表达式则分为有标记被动表达式和无标记被动表达式。文章首先分析了汉语中有被动标记及无标记被动表达式的使用规则,并以这些规则为依据,选取了《心》和《雪国》及一些典型例句为研究对象,将汉语被动表达式的使用规则运用于文本中,探讨和分析了日语中完整的直接被动句在翻译成汉...  相似文献   

16.
基于LLC和SECCL两个语料库中的数据,研究了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语的使用,由此揭示了他们对英语标记语的掌握情况.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在话语标记语使用方面与本族语者有很大不同.中国学生对oh, I think ,well,的使用过多, 而对sort of 使用明显不足;且中国学生使用话语标记语的情况语境与英语本族语者有显著不同.结果说明中国学生并未完全掌握好话语标记语的用法.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语用平面的焦点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点是发话人着重强调的信息 ,可分为自然焦点和对比焦点。自然焦点是句子未知信息中的核心、重心 ,在汉语中一般位于句末 ,它经常出现在静态的孤立句中 ,是一种无标记形式。对比焦点是发话人根据表达需要着重强调的信息 ,这种信息既可以是已知的 ,也可以是未知的 ,其表现形式是运用标记词和标记格式 ,是一种有标记形式。自然焦点和对比焦点不能在同一个句子中共现。  相似文献   

18.
在话语中,"也是"常常并不承载话语命题意义,语义弱化使得"也是"虚化为话语标记语。作为话语标记语,"也是"具有连接话语的篇章功能和表达情感的情态功能:它或标示前后话语之间的解释说明、轻微转折关系,或标记话题转换,或表达委婉的语气、批评和埋怨的情绪。  相似文献   

19.
对抽样调查中的真实语料及英语为母语者的语料库对比分析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语用标记语的使用方面同母语者有很大的差别;任务类型、任务难度对语用标记语的使用有一定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语用标记语的教授应该成为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可通过选择认知负担适当的任务来操纵资源的分配,以最大可能地实现学生对于语用标记语的恰当使用和习得。  相似文献   

20.
称呼语与语用距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称呼语是指用来称呼别人和自己的词语。它常是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个信息,用来引起受话者注意和保持发话者同受话者之间的联系,对于日常交际和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不仅是语法单位,而且还是言语交际单位和语用单位。称呼语是交际双方特定语用距离的反映。语用距离是在交际过程中推断、洽商、确定的。交际者可以凭借称呼语维持或改变现有的语用距离,并透过称呼语凸现思想、感情、态度等言外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