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二日至六日在南京举行了纪念吴敬梓逝世二百三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这是继一九八一年在安徽召开的吴敬梓诞生二百八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之后,关于吴敬梓和《儒林外史》研究的第二次全国性学术活动。三年来,关于吴敬梓和《儒林外史》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据粗略统计,从一九八一年到一九八三年三年间公开发表的论文达一百一十余篇,出版了吴敬梓年谱、传记两种,  相似文献   

2.
拓荒同志的《林则徐与王鼎的知交》一文(载一九八四年第二期《福建论坛》,以下简称《知交》),是深入研究林则徐的一篇佳作.但文中关于“林则徐因病奏请开缺调治,清廷赏假三月.在此期间,林则徐抱病来到王鼎的故乡一一陕西蒲城,缅怀恩相王鼎”的提法,笔者不敢苟同,略陈刍荛之见,祈请赐教. 道光二十六年三月二十日,陕西巡抚邓廷桢,病卒于西安任所.三月三十日,清廷命署理陕甘总督林则徐继任,仍暂留甘肃,会同陕甘总督布彦泰办理青海“番务”,俟办竣后赴任②.六月二十四日,林则徐离开兰州,赴陕西巡抚新任,七月初九  相似文献   

3.
吴敬梓著有《文木山房诗说》,自近代以来,鲁迅、胡适等人均言不存,也未见于当今关于吴敬梓的各种资料集。近日笔者在上海图书馆发现了吴敬梓著《文木山房诗说》清代手抄本,不分卷,据考证为现代著名考古学家和版本目录学家王献唐1948 年“劫后所得”( 见《光明日报、文化周刊》1999 年6 月24 日拙文《吴敬梓失传著作〈文木山房诗说〉在上海发现》和7 月1 日涂宗涛《王献唐与吴敬梓〈诗说〉》) 现将《诗说》全文整理刊出,其中每则序号为笔者所加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并转陈美林同志: 拙稿《论<儒林外史>对原型的摄取》(载在《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第二期),曾提及有些研究者“强调他在秦淮寄居的时候,家已败落”,注释涉及《吴敬梓身世三考》,“关于家族纠纷性质问题,有所论述”,我的意思是,因此,关  相似文献   

5.
关于万历《山西通志》的一些问题薛愈《中国方志大辞典》148页有这样一段话:“山西省部份,有明代万历《山西通志》一种,系明李维桢修纂,该志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脱稿未及时雕印,后由新任山西巡抚祝徽于崇祯二年(1629)作序并梓行。故著录学界对其纂修...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根据新发现的《刘氏宗谱》,对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身世和家世上几个问题进行考辨。一、刘铭传的生卒时间。关于刘铭传的生年,国内外各种有关专著和专论均说是一八三六年,这是正确的。《刘氏宗谱》也明确记载:“讳铭传,字省三,生于道光丙申年七月二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为什么没有自立为帝?是中国近代史研究学者的热门话题。近代著名的政论家章太炎在《失机论》中曾说:“吾尝谓曾文正之克金陵也,豪俊之士,杂沓云合,龙骧虎步,高下在心,不以此时建号金陵,而俯首下心以事辫发之孱胡,其昧于大义,而为中国遗无穷之患也,亦甚矣。”章太炎在这里指出曾国藩没有自立为帝,是近代史上重大失机事件。 人们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呢?因为曾国藩曾任两江总督,钦差大臣、协办大学土的要职。1861年11月20日,清廷又命曾国藩管辖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省军事,自巡抚、提督等以下文武百官皆归他节制,这是清朝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同时,他的亲信左宗棠督办浙江巡抚,沈葆桢为江西巡抚,李续宜由湖北巡抚凋为安徽巡抚,严树森由河南巡抚调为湖北巡抚,李鸿章署江苏巡抚。不仅如此,曾国藩的势力还伸展到西南内地,所谓“西至四川,东至海,则皆倚国藩为一”当时曾国藩的势力真是达到清朝的半壁江山,同时,拥有当时最强大的军队。因此章太炎论述到“或渭是时西有骆文忠,南有左文襄,各拥旄节,皆非肯相者。然文襄与官文,贸首之仇也。使曾公子佛尔图春许奏之顷,激厉将  相似文献   

8.
朱洪 《学术界》2001,(3):105-114
《安徽史学》1999年第 4期刊登张小曼《“述而不作”必须符合历史的真实———从张西曼挺身而出为陈独秀辩诬谈起》一文 ,是反驳我在该刊 1999年第 2期《关于历史人物传记中“述而不作”的原则》一文的。我因为手边没有该期刊 ,很久后才见到此文 ,又因无暇顾及 ,延搁了下来。但心里总有一笔文字债未了。以张小曼的呵斥口气 ,原不必复 ,然她扣到我头上的纸篓子 ,竟将我和王明、康生牵扯上了 ,且涉嫌对民主人士“是何居心” ?又上挂下连的与“文革”期间诬陷刘少奇、邓小平联系在一起 ,因此 ,不是儿戏 ,不可不答。(一 )  事情起因于拙作《从…  相似文献   

9.
<正> 吴敬梓对释道“异端”颇为不满,在拙作《吴敬梓修先贤祠考》(载《南京师院学报》78年4期)中已曾提及。但因该文重点在于考证吴敬梓修复、祭祀泰伯祠的事实经过,以说明他的崇儒思想,而对他在《儒林外史》中不满释道的表现并未详加阐述,今再为文论说。在我国封建社会中,释道二教虽不断被封建  相似文献   

10.
张祜,字承吉,中唐著名诗人,当时有“海内名士”之称,交游甚广。韩国学者柳晟俊先生在《张祜之诗交及其诗》一文中,定温庭筠为张祜诗交,未言何据,后文也未述及。臆其说盖据《全唐诗》卷五一一《题李修源》,题下小注:“一作送温飞卿赴方城。”《全唐诗》的小注缘于洪迈的《万首唐人绝句》。《万首唐人绝句》七言卷四十三在张祜名下收录了《赠李修源》;七言卷七十张祜名下又收录了《送温飞卿赴方城》,字句稍异于前篇。云:“方城新尉晓衙参,却是傍人意未甘。尽夜与君思贾谊,潇湘犹隔洞庭南。”《旧唐书》温庭筠本传载:“杨收怒之,贬方城尉。”杨…  相似文献   

11.
《全清词·顺康卷》(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四册收有满族词人佟国器的6首词,其小传云:“佟国器,字汇白,原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东北),移居江苏南京,隶汉军正蓝旗。”谓“汇白”为佟国器的字,非是。“汇白”是其号,“思远”才是其字。佟国器历官福建巡抚、江西南赣巡抚和浙江巡抚  相似文献   

12.
姑苏文庙东廊有林则徐所书《大唐中兴颂》(楷书石刻),见后若有所思:林公何以书于道光乙未夏六月?林公书此又何以未载于日记?林公何以以“天宝遗事”耿耿于怀? 考林公《日记》,粗知林公作书分三种情况: 兴之所至,鬱之所结:前者如于江苏巡抚任上诗酒雅集之诗友唱和;后者典型的便是钦差大臣被罢免之后,1840年古历十月初八至十一月几乎日日之“竟日作字”。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乡土情结”一个奇特的“鲁迅现象”:鲁迅,中国新文学运动的主将,大都市里生活、创作、战斗的文学大师,其小说创作,竟主要描写农村.《故乡》、《风波》、《孔乙己》、《杜戏》、《祝福》、《阿Q正传》、《明天》……它们不仅数量大,而且是鲁迅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所在.  相似文献   

14.
周昭王南征史实索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史记·周本纪》云:“昭王之时,王道微缺,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其卒不赴(讣)告,讳之也。” 周昭王“南巡狩”,据说是为了讨伐荆楚;“不返,卒于江上”是溺死于汉水(详后)。但是,《左传》僖公四年记齐桓公伐楚事,管仲代齐侯以“贡包茅不入”和“昭王南征而不复”两条罪状质问楚方。楚方承认“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对第二条却矢口否认道:“昭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反倒责备对方缺乏调查研究。这又是怎么回事? 关于昭王南征史事,《宗周钟铭》、《过伯簋铭》、《簋铭》均有记载,见于史籍文献记  相似文献   

15.
庄子主张“全性保真” ,而《庄子》内篇七篇中竟无一篇专论“全性保真”的问题。原来 ,这是因为误解《庄子·养生主》主旨所致。关于《养生主》的主旨 ,自古以来有阐明保护生命的要领和阐明养护精神的要领两说 ,但两说都不妥当 ,按之《养生主》一文有扌干格 ,按之庄子思想有牛氐牾。其实 ,《养生主》主旨乃是阐明保性的要领。如此理解则与《养生主》文义、庄子思想若合符契  相似文献   

16.
抗日民族英雄、原国民党陆军中将戴安澜,1904年10月19日生于安徽无为县风和村。后赴南京,考入安徽公学。肄业时,适值第一次大革命,戴安澜痛感“列强未驱,军阀未除,革命未竟”,于1924年毅然投军广东革命政府。翌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  相似文献   

17.
屈原不是自杀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屈子的死因,从来都认为是投江自杀。其根据主要是取之于屈赋,赋中有许多辞句都确乎为投江自杀的表白。例如: 《离骚》:“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悲回风》:“宁逝死而流亡兮,不忍为此之常愁”。“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惜往日》:“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沉流”。“不毕辞而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不仅以上辞句都被视为投江自杀的自  相似文献   

18.
三百多年来,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归宿问题,在史学界一直纷争不息,为了还历史以本来面貌,解决历史悬案,现就粗浅之见陈述于诸大家,以助悬案早结。一、李自成确未殉难九宫山通城说与通山说,地址虽异,而论据雷同。他们都以清军追剿李自成大顺军的统领和硕英亲王阿济格闰六月初四到京的“甲申疏报”和南明湖广总督何腾蛟的《闯贼伏诛疏》为证据。因为这两个文献资料,都说李自成死在九宫山,而未明指何州何县。通城、通山,虽然中隔崇阳,而都有九宫山,所以同种文献,两说并重。其实两说的力据,还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登莱巡抚陈锦、山东巡抚丁文盛、廷绥总兵王埏、陕甘巡按魏琯、绥远巡抚王正志等人的五个  相似文献   

19.
论《后出师表》非伪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寿不载《后出师表》(以下简称《后表》)于他所著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也不收录于他所编辑的《诸葛氏集》。后来习凿齿在他所著《汉晋春秋》里收录了《后表》,并说:“此表,《亮集》所无,出张俨《默记》。”因此,引起后人关于《后表》是伪作之说。清人钱大昭在《三国志辨疑》中说:“窃疑是表后人伪撰,习凿齿未之深考而载之耳。承祚不载此文,极有卓见。”近人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  相似文献   

20.
试论《儒林外史》,“善善恶恶”的整体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儒林外史》题名曰“外史”,系对应于正史中之《儒林传》而言。吴敬梓“以《史》《汉》才作为稗官”,既有继承古代史家“不虚美,不掩善”、“寓褒贬,别善恶”的传统史笔的一面,又有突破官修正史体例的拘缚,以其独创的“史外之史”的稗官小说全面反映那一时代的知识阶层乃至整个社会的现状,表述他的“褒贬是非”的鲜明态度的一面。闲斋老人于乾隆元年(1736)作《儒林外史序》说:“稗官为史之支流,善读稗官者,可进于史,故其为书,亦必善善恶恶,俾读者有所观感戒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