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联绵词 ,是由两字联绵起来 ,成为一个声音组织 ,不可分割地表示一个意义的双音节单纯词。它不能分析为两个词素。简言之 ,它具有语音的连贯性、语义的不可分释性和构词的单纯性。单音节词占主导地位 ,这是古代汉语的实际。突破这一实际 ,为汉语带来新的转机的是双音节词的出现。联绵词就是较早出现的双音节词中的一种。然而历时几千年 ,同是双音节词中的复合词蓬蓬勃勃地发展 ,一跃而居于汉语词汇的主导地位 ,而联绵词虽发端较早 ,却始终处于陪衬地位 ,原因何在 ?究其根源 ,是因其与生俱有的局限性所致。与双音节复合词相比 ,联绵词自身…  相似文献   

2.
联绵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绵词是汉语词汇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本文在综合前贤时哲对联绵词研究的基础上,概述了其研究状况,分析语言学界对联绵词的分类情况,并归纳出界定联绵词的标准。同时就语法学、词汇学界对联绵词的研究作些介绍。  相似文献   

3.
汉大赋中的联绵词特别丰富。联绵词两字之间在语音上的联系,词的读音与书写形式的变化不一,以及一部分词义的具体性和另一部分词义的模糊性,都带有强烈的口语特点。汉大赋大规模使用联绵词,更增强了文章的口诵特色。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联绵词,诸家解说大抵相同,即由两个音节联缀成义而不能分开解释的单纯复音词。这种定义对联绵词的解释和教学来说诚然有益,然在读书、备课之际,笔者感到联绵词的情况比较复杂,并不如上述那样单纯,有必要进行再思考。众所周知,从上古汉语书面语看,单音词的优势是明显的。愈往远去愈是如此。先秦时代的典籍中,出现了数量可观的复音词,其中包括联绵词。追溯这些复音词的来历,通常经由如下途径:  相似文献   

5.
联绵词名义再认识关童“联绵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很早就受到人们的注意。自《尔雅》起,历代“雅书”在“释训”中就有所集,但并无明确的称.名和标准。直到宋代张有才提出了“联绵字”Z这一名称,明代方以智才为之下了第一个定”义,未谋才有目的地著录《骄雅...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太平广记》中的唐人小说为材料,从汉语词汇史的角度,对联绵词的词汇概貌、词形、词义、用法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唐人小说中的联绵词总体上以继承为主;联绵词词形的发展变化逐渐趋于稳定;词义发展出现两极分化;用法有趋于松散的表现;语言的同化规则和人们的心理类推作用对联绵词形、音、义的发展变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联绵词习惯上称联绵字。作为一个术语,它是在宋代张有的《复古篇》中被提出来的。以后递相传用,但含义广狭有很大的不同。经过王力、郭在贻几位前辈的提倡,基本上被确定指非迭音的复音单纯词。有关联绵词的研究,不晚于隋唐时代就开始了。明清以后,逐渐形成了系统搜集和研究的局面。研究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8.
许多词汇学著作及“现代汉语”教材在谈到单纯词时,都指出联绵词为其 中一类,有些书还将联绵词分为双声的、叠韵的和非双声叠韵的三小类。对于大多数联绵词的归属,大家都无异议。但是有个别词,如“鸳鸯”、“匍匐”等的 归属就存在分歧。后者已有文章专门讨论过了。(见《中国语文》1990年第2期)本文作者 只想就三个自认为值得商榷的词:“鸳鸯”、“犹豫”、“蝙蝠”,谈一点个人粗浅的看法 ,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联绵词是古代汉语遗留下来的,因此我们分析它们的时候就应该从古汉语的角度来分析 。(1)鸳鸯──邢福义、胡裕树、黄伯…  相似文献   

9.
汉语联绵词 ,是汉语中固有的双音节单纯词 ,在整个汉语词汇系统中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类型 ,涉及语音、词汇、文字等多方面的内容 ,对它的研究古已有之 ,但缺少科学理论的指导。选用“明”母起首的联绵词为材料 ,从音系学角度入手 ,对联绵词的声韵特点进行分析 ,可以从音理上探求一些比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联绵词成因的研究,既有方法论上的意义,又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其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它不仅有助于对联绵词运用中词形纷繁的历史现象的正确认识,有助于对词义的准确把握,而且为同源词的系联和探源、同义词的确定和辨析、词义引申系列的整理和描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汉语中有一部分双音节词(其实是词组),古人称为“联绵字”,现在又叫做“联绵词”。从语音上来看,这一部分双音节词往往有双声、叠韵的关系。如何解释这一现象,马真同志在《先秦复音词初探》(连载于《北京大学学报》一九八零年第五期、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一文中提到“音变造词”说,他认为:“既然可以采取音节重叠的方式来造词,自然也可以采取在音节重叠的基础上改变其中一个音节的声母或韵母的方式(即部分重叠)来造词,先秦汉语中的迭音词,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就都是这种音变造词方式在双音词中的推广。……由音节重迭到音节的部分重迭,再进一步就是任意音节的组合(非双声迭韵的联绵字),这是用音变造词方式构成复音词的最后一步。”什么是汉语中的“词”,“词”是怎样构成的,本文不准备涉及这个较为复杂的问题。现在仅就汉语中部分双声联绵诃的构成问题提出一点极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从藏语词类的自身变化中呈现出来的词的重叠形式和联绵形式,是藏语构词法的显著特征之一。这类词由于结合能力强,造句使用率高,对丰富藏语词汇,加强语言的感情色彩,提高表述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藏语重叠词及联绵词的构词规律和方法作一初步的探讨,以求教于专家和同行。  相似文献   

13.
对"委蛇"一词从文字上进行了考析探讨,认为该词是字各有义的合成词;"委蛇"之"蛇"的读音应是"也"的上古音(同"移"),"也"为"蛇"的古字,其上古音也是"蛇"的上古早期音;词的书写形式多样不能说明其文字就是表音不表义的,而要作具体分析;"双声叠韵之字"不可求诸文字的说法是有失偏颇的.  相似文献   

14.
联绵词与单音节词有音近义同的现象,如"窟隆"和"孔","葫芦"和"瓠","辗转"和"展".这是语言现象,但不能排除文字现象的可能性,即单个书写形式跟两个音节对应.上古文献中文字跟语言不对应的现象并不少见,这提示书面语以单字形式记录双音节词的可能性.除了联绵词单字形式的事实,一字的两读正好构成联绵词两个音节的奇特现象也暗示联绵词的单字记录形式,并透露出部分联绵词来源于复辅音声母的迹象.这对认识双音节词的演变以及早期汉字的性质,提出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庄子》中使用的联绵词比较多。根据联绵词的语音特点和使用情况,可以把《庄子》中的联绵词分为双声联绵词、叠韵联绵词和非双声叠韵联绵词三类。研究发现,《庄子》中联绵词的意义古今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汉语词汇中的重言词和联绵词在准确地表情达意和构建带有音乐节奏的语言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重言词和联绵词在《诗经》中已经大量广泛地使用,很多人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诗经》之后,这种语言形式出现了怎样的发展和变化,后代的文学作品怎样运用它们来表情达意,这也是汉语  相似文献   

17.
英语重叠词和汉语联绵词在各自的语言中均占据着较大的部分。在对比研究英语重叠词与汉语的联绵词时,以两类词的形态、语音、语义、象似性为切入点,可以深入探讨两类词的形成理据,并可由此对它们的认知理据和认知模式等机制进行比较,从而能深化其各自的研究,并揭示出人类语言的某些共性。  相似文献   

18.
[1]《南都赋》:“琢狎猎,金银琳琅。”(71页)“猎”(来,叶),善音:“土(崇)甲(狎)切”。李善音系统“来”母绝不与“崇”母相混,“叶”、“押”两韵亦不相杂。谨按;李善音”猎”以“上甲切”,当为联绵字的易读。”’狎”.善音“胡(匣)甲(狎)切”,是知李善将“狎猎”视为迭韵联绵词。李善注:“狎措,饰之貌。”《六臣注文选》吕向注:“众饰貌。”“狎猎”亦表示“重接貌”或“花叶参差貌”。如《文选·西京赋》:‘’披红葩之呷猎。”李善引薛琼注:’‘狎猎,重接貌。”《六臣注文选》张铣注:“狎猎,花叶参差貌。…  相似文献   

19.
李智泽同志《〈孟子〉与〈孟子章句〉复音词构词法比较》(《中国语文》1988年第5期)一文将“匍匐”列为叠韵联绵词,张耕夫同志在《“匍匐”是叠韵,还是双声?》(《中国语文》1990年第2期)一文中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匍匐”应属于双声联绵词。二者孰是孰非?笔者以为,“匍匐”既双声,又叠韵(宽式),是个双声兼叠韵的联绵词。查“匍”字上古并母鱼部,“匐”字并母职部,它们并母双声是毫无疑义的,问题在于阴声鱼部和入声职部是否韵近。张文认为二部主元音不同,不能阴入对转,因而不能用“通韵”说来解释。笔者以为,不能阴入对转并不能排除二部间的韵近现象。据王力先生的古音学说,鱼部的  相似文献   

20.
从联绵词看汉字与汉语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中字和词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字是音形结合的书写符号,词是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就联绵词而言,承认它是由字构成的词,但它的字形又与词义无关,而是"因声表义",可以说,联绵词的形音义关系集中反映了汉语字词之间复杂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