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月八日,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纪念日。一年来,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怀念周总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为党为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他崇高的革命品质,他对同志、对群众的无限关怀,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光辉形象。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虽然与世长辞了,但他的精神不死,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三十多年前,我曾多次见过周总理,他高尚的革命品质和优良作风,给我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一九四一年皖南事变之后,党中央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政策是“荫蔽精干、长期埋伏、积  相似文献   

2.
我叫徐立业,今年68岁了,中共党员。原籍山东枣庄,从小跟随家人逃荒要饭来到了皖东的半塔镇。这里地处两省(皖,苏)四县(来安、天长、六合、盱眙)交界处,山岭环绕,物产丰富。因此,在抗日战争时期,便成了我们新四军在皖东的一个重要革命根据地。当时新四军的第五支队司令部就设在离半塔不远的冯郢,半塔镇上驻扎了一个教导大队。经常有些上级首长来这里。  相似文献   

3.
“文革”十年,四人帮推行文化专制主义、搞“阴谋文艺”,闹得文坛“万马齐喑”,“八亿人民八个样板戏”,能发表作品的只剩下个别作家诗人.但是文学创作活动并没有完全被扼杀,只是河水在冰底下流.一批老作家在疯狂的批斗、迫害喘息之后,就动笔写了.更多的是大批青年人(相当多的是上山下乡知青),拿起笔来写小说、诗歌,无处发表,而广泛抄传.这方面情况,1977年到1979年,我在文化部政策研究室工作,接触一些.如《第二次握手》的手抄本,我和冯牧看了,认为不错.正巧,一家青年报刊接到一份通报,列了十几部在青年中(包括部队)流行的手抄本“反动”小说,列在第一的就是《第二次握手》.编辑部一位同志打电话来问我(当时我们正在抓为遭错误批判、禁锢的文艺作品落实政策、平反).我回答:《第二次握手》刚看过,不是反动小说、而是写得很不错的中篇小说(八万字).另一部《一只绣花鞋》,看来像是惊险故事,请他们想办法把所列十几种小说手抄本找到,我们也派人参加,一起看看.后,报社一位女记者到公安机关找收集的手抄本,发现了《握手》作者被关在牢  相似文献   

4.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我在香港主编的《新儿童半月刊》被迫停刊。1942年春天,我们杂志社的同人和社长曾昭森共四个人,撤退到桂林筹备复刊。到了桂林,我看到救亡戏剧运动蓬勃发展,觉得应该提倡一下演儿童剧,便想把原来刊登在《新儿童半月刊》上我写的两个儿童剧本拿来上演。一个是《中国小主人》,写的是一个地下游击队的儿子的故事;另一个是《国庆日的礼物》,是写两个爱国的小孩子的。那时我是个二十岁出头的青年,桂林对我一切都是陌生的。要上演儿童剧,除了心头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杰出的中国民主革命活动家杜斌丞先生在为中国民主革命奋斗献身的一生中,对文化教育事业也曾呕心沥血,做过卓越的贡献。周恩来同志曾称赞他是“革命的教育家”,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杜斌丞先生是陕北米脂县人。他家和我的老家是邻居。我在原籍读小学时,他就经常关怀和指导我的学习。后来我入了杜先生领导的榆林中学,从此以后,他一直是我最敬佩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6.
2月28日上午,广西社科联编辑部邀请两刊(《广西社会科学》、《改革与战略》)部分作者举行“学习邓小平理论座谈会”,现将与会部分同志的发言整理发表于下。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们敬爱的朱德委员长逝世一周年了。当七月六日这个悲痛的日子到来的时候,我厂广大职工沉浸在深沉的怀念中,敬爱的朱德委员长对我厂视察时的情景又展现在我们面前。朱德委员长对我厂的亲切关怀、热情赞扬,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一九六六年一月上旬的一天,春风和煦,大地送暖。经过伟大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厂里到处呈现着一派欣欣向荣的革命景象。这天上午,厂党委及社教工作队的领导同志接到通知,有中央首长来视察。听到这个消息后,个个高兴万分,紧张地做接待准备。  相似文献   

8.
辛兰亭同志为新疆的经济建设出过大力,是新疆经济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同他一道工作的同志,对辛兰亭同志精明能干、富于管理经济的才能,实事求是、廉正无私的品德,豪爽坦荡、忠厚朴实的性格,无不表示钦佩和仰慕!想起同他一道工作的那些艰苦岁月,心头象闪过一道亮光,似乎辛兰亭同志重现在我们面前——他逝去整整二十年了,但却仍然活在人们的心间。  相似文献   

9.
何其芳同志离开我们五年了。但是,他的声音,精神,流芳人间。他那诅咒黑暗,鞭笞反动,讴歌党和人民,赞美光明,严于剖心自白的诗章,就象一团烈火,依旧在我们的生活中燃烧着,使人灵府朗然,添增生活的勇气,增多奔向“四化”的热力。他写于抗日战争前期的《夜歌》,表现了对新生活的爱和对旧世界的憎。这些诗,词切情真,渲达诗人心海里几经涨落的波涛。诗人曾在《夜歌》(五)中提到他“在想着很多很多的同志”。其中就有王清同志。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三六年,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发生了一件震动中外的大事,便是“七君子”事件。七君子是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章乃器、王造时等七位先生。他们于这年五月,响应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在上海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后面简称“救国会”),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释放政治犯,并与红军议和,建立统一的抗日政府。十一月二十二日,国民党政府竟以所谓“危害民国罪”将他们逮捕,关在苏州高等法院。直到“七七“事变之后,才被迫将他们释放。 七君子成为当时中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相似文献   

11.
桂林山水甲天下,在我国历史上一向就很有名。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的一段。那时桂林曾一度成为当时西南一带的革命文化中心,军事、政治重镇。桂林之所以会一度取得这样重要的地位,有它的主客观原因。客观方面,1938年10月,武汉、广州相继失陷,国民党政府迁移到重庆,因此同广东、江西、浙江、福建、江苏、安徽、上海一带的联系,都要通过桂林,甚至经香港等地与国外的联系,也以走广西这一路比较近便。其次,当时国民党内部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等人在坚持抗战和支持抗日民族  相似文献   

12.
十数年前,我初读《党项与西夏资料汇编》上卷(1、2册),即心仪韩先生其学其人。后识先生之面,年节必登门贺岁,得亲聆先生讲述家境、身世。先生终生忧劳,晚年仍不免于清贫,遂养成坚毅的性格,故能40年精勤不懈,完成500万言巨帙———《党项与西夏资料汇编》,实为当今史学界罕有之壮举!是书堪为西夏史史料学奠基著作。我草成"四十寒暑甘寂寞,五百万言足千秋"一文,请先生审定,先生严肃指正文中缺误,并谈及时下学风不正,感慨系之。故而嘉许我以"知音"二字,我视为无上荣光。  相似文献   

13.
“为读者服务”是刘少奇同志提出的一个正确口号。在文化大革命中,这个口号遭到了林彪、“四人帮”的批判,被污蔑为修正主义新闻观点。本文从党的宗旨,党报的性质和党报的传统等方面,论述了这个口号的正确性,批驳了林彪、“四人帮”对刘少奇同志的污蔑,并对如何为读者服务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14.
在迎接上海解放三十五周年的时候,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怀念当年主持和领导过上海工作的老市长——陈毅同志。解放之后,我在上海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即现在的上海市政协)工作,经常听到陈毅同志的教诲,迄今犹铭刻难忘。当时,陈毅市长兼任市协商会主席,经常同各界人士见面,协商和讨论国家和地方上的大事,或作形势报告,或开座谈会,或研究上海市的大政方针,或听取意见和建议。他那豪爽的气概,大义凛然;坦率的胸怀,肝胆照人;而他渊博的知识,诙谐的语言,更是妙语横生,令人敬佩;往往使人豁然开朗,悟出道理,得益非浅,在上海人民中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列举几个事例,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建设前进道路上,还存在着许多没有被我们认识的必然王国。尤其是,在“左”的思潮泛滥和压力下,敢不敢对这些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进行探索,是一场严重考验。孙冶方同志作为一个党性坚强的优秀共产党员,经受住了这场考验。他不唯书,不唯上,发扬实事求是的学风,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进行了勇敢的探索,敢于提出许  相似文献   

16.
我和冶方同志相识很晚,但我们之间的了解较深,这种了解是通过工作上的多次接触而加深的。他是我敬佩的一位学者,也是我学习的榜样。当他逝世的噩耗传来,我怀着悲恸的心情在寄去的唁电中说:“孙冶方同志是党的正直无邪、有骨气和群众观点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是我们知识分子学习的楷模,他的浩气长存!”  相似文献   

17.
一九四五年八月,苏联出兵东北。党中央发布命令,利用机会进占东北。首先派冀东军区的曾克林,还有唐凯率领卢龙分区的七百多人出山海关,直到沈阳。进沈阳后,曾克林同志曾飞延安汇报。此后,党中央决定派更多的部队和干部到东北来。我曾听曾克林同志简单地讲过这件事。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三十周年。西藏的民主改革,是西藏历史上翻天覆地的一件大 事,是百万农奴翻身解放的盛大节日。在我们隆重纪念西藏民主改革三十周年的时候, 回忆一下我院建校初期,为西藏民主改革培养民族干部的那一段紧张、艰苦而又愉快的 日子,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1957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上,作了《关于正确 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报告。在报告中,毛泽东同志审时度势,对当时的西藏实际 情况作了精辟分析,认为西藏民主改革的条件尚不成熟,明确得出在我国第二个五年计 划期间,西藏不进行民主改革。同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讨论西藏工作,提出在暂不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机关党委授予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孙冶方同志以模范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公布以后,在全国特别是在社会科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看了报刊上陆续刊登的模范事迹介绍,人们无不为孙冶方同志那种坚持真理、勇于探索、忍辱负重、献身事业的崇高精神所感动,无不对孙冶方同志这位具有远见卓识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和坚强的共产主义者由衷敬佩,也都会感到孙冶方同志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的称赞是当  相似文献   

20.
我和丁玲同志虽然不算很熟悉,但也曾经有过几次接触。今年是她八十整寿,是她从事文学创作的第五十七个年头。回忆起她坎坷的创作生涯与我们不多的交往,不胜感慨。 丁玲同志最早的一篇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的时候,我已经是《小说月报》的读者和投稿者。关于丁玲同志的创作道路,以及她的发展与成就,有些事情虽然年代已经久远,但是总的回想起来,我还是记得很清楚的。 一九二七年,我回到家乡浙江天台,去做一个县立小学的校长,遭到地方封建旧绅士势力的诬陷,把我当作共产党,以致被反动当局逮捕并囚禁起来。这就使得我好久没有机会看到《小说月报》。后来我被保释出来,回到上海。又隔了一些时候,我才在《小说月报》上看到一篇署名“丁玲”的小说《莎菲女土的日记》,真是觉得又新鲜又高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喜悦心情。在此之前,文坛上发表的小说,特别是署名某某“女士”的文章,——譬如冰心女土、庐隐女土等等,——我差不多都是阅读的,此时,看见新出现—位女作家,而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