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锦狮 《领导科学》2012,(28):30-31
中国人最讲人情,这既成就了中国人重亲情、友情、乡情之义,构建了中国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丰富的人脉,但也由于人情的牵制,造成了中国人的原则性、是非观、大局观的失落.人情影响着人们的交往和社会行为,其互惠性、功能性、实践性、功利性显而易见.作为领导者,处在世俗的人情网中,处在公共关系、权益的关节处,人情对其的影响自然比一般平民百姓多得多. 人情对社会关系的调节起着某些积极的作用.一个罔顾人情、不讲情理的领导不是好领导,但问题的关键是领导者在人情关系中怎样把握好大方向、大原则、大是非.  相似文献   

2.
许一 《领导科学》2012,(31):50-51
费孝通先生指出,中国是人情社会.人情无疑是中国文化背景下组织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本预设.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王法、天理和人情三者是并列的.所谓情理,中国人往往把情放在理的前面,当情与理发生矛盾的时候社会舆论往往倾向于情,在组织中人情往往先于天理、王法成为评价领导者的首要标准,所以,当人情与事理、制度冲突时领导者要比其他人承受更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广大农村是一个相对传统与封闭的社会,在这种特殊的"关系格局"中,人与人之间的人情交往有着特色的功能与模式,维系着特殊传统下的农村的关系模式,本文从人类学与社会学的角度观察农村社会人情交往的互动行为的社会功能,揭示社会转型时期的这种交往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视野     
<正>基于人情教化的治腐力策人情作为在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不仅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更有着重要的现实社会价值。人情,是维系社会关系、维持社会运转的重要机制。同时,人情也是把双刃剑,既可以成就一个人、凝聚一个团体、助推社会进步,也可能毁掉一个人、带坏一个群体、  相似文献   

5.
频闻 《领导文萃》2008,(23):1-1
与西方的契约型社会不同,我们已习惯于将我们休养生息的这片国度称为熟人社会、人情大国。契约社会顾名思义重社会规则、法度而疏于人情、亲缘。契约与法的刚性总是或明或暗地疆陌人情的偏离度。而熟人社会自然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关系网络的铺设,以人情关系的纵横交错淡化、弱化规则的刚性边界。  相似文献   

6.
通过梳理中西文化视角下两种不同人际关系理论的已有研究,明晰了人情关系和社会交换关系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厘清了两者的异同点,指出人情关系与社会交换关系在交往原则和交往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异,具体表现为人情关系的超规性、义务性、特殊主义、非对称性、互报性、高情感性、长期导向,分别对应社会交换关系的合规性、自愿性、普遍主义、对称性、互惠性、低情感性、短期导向.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这两种人际关系对现代中国企业及其员工的交叉影响作用,构建了“员工关系偏好企业关系管理策略整合模型”.此外,对未来的有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典型的人情社会。人情作为一个文化概念,不只普遍的存在于社会中个人的意识层面,且外显于个体的行为层面,并对社会关系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渗透到管理中来,使我国管理具有人情化的特点。本文立足于哲学视角,分析人情的渊源,并探讨如何正确处理管理中的人情问题,以期对建立中国特色现代管理模式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情社会,"人情"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影响。在交往活动中,人的情绪、情感的表达需要合乎情理,说一个人通晓"人情",也就是指他通情达理,能够以常情、常理的方式表达、表现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因此,"人情"也可以用来指称一个人待人处世所应具有的常理之情,亦即人之常情。依照常理、常情,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普遍通行的、约定俗成的待人处事之道,亦即人心、世情,它们也是"人  相似文献   

9.
由于中国人"互依自我"和"关系导向"的国民性,中国服务企业具有发展关系营销的先天优势。西方顾客关系理论侧重企业作为营利性组织整体和顾客的企业互动,而忽视管理者、员工和顾客作为社会个体的社会互动,缺乏对社会人情的考量和借重。同时,本土企业的管理者、员工在工作中往往自发采用人情手段,但缺乏将之提升为竞争战略和管理手段的理论依据。本文一方面梳理出中国式顾客关系的核心变量——信任、承诺—企业真情、承诺—社会人情,另一方面构建了一个经由企业互动导向、变革型领导和员工互动响应对中国式顾客关系的、企业互动和社会互动共同作用的双驱动模型,揭示本土关系营销中人情关系裹挟管理行为和商业行为的特征,而以珠三角地区209家服务企业为调查对象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相比只考虑企业互动的单驱动模型,加入了社会互动因素的双驱动模型的拟合性得到了改进,路径系数的显著性检验也得到了更强的支持。最后本文就中国本土服务企业顾客关系的本质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湍东镇清凉庙村落后的经济使得这里的村民对政治的热情度不高,在农村调查之中,笔者发现"人情"因素对于政治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并且"人情"已经成了一个影响到民主进程,村民收入等诸多方面的一个问题.如何处理人情与政冶的关系是一件需要长期调控和积累的过程.中国乃礼仪之邦,人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情与政治冷漠作为两大社会问题在经济并不十分发达的清凉庙村是确实存在的,怎样切实的落实精神文明建设,怎样从宏观和微观上解决人情物质化的变迁以及政治冷漠度的加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两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人热情,讲究"呼啦"一下子一拥而上。比如吃饭结账,一伙人会为争着埋单而在那里撕扯;比如谁家有急事,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立马就会聚拢过去七嘴八舌出主意。几千年的历史,差不多是人情交织的历史。但好多事成在人情上,也坏在人情上;温暖在人情上,也扭曲在人情上。好人情是一笔沉重的欠账。在人情泛滥的社会里,最先沦陷的,往往是契约和规则。  相似文献   

12.
在前两期“对话”栏目中,我们分别从宏观的角度剖析了传统文化对企业疲软病的治愈以及《易经》“体、相、用”对商业本质的透析.这一期我们将从微观视角,以传统文化中“家本位”为切入点,探讨亲情信任关系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历来,中国的人情观念是人际交往关系的重要部分,也是当今中国大多数企业发展的基本逻辑.中国企业从发展伊始就与人情密不可分,大部分企业是在家族企业基础上发展而来,其特有的人情模式是维系企业发展的纽带.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有的人情关系不足以满足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西方科学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被不断引入.然而,并不是所有企业家都能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管理模式很好地融合,用得不好,反而会出现管理混乱甚至倒闭.  相似文献   

13.
杨士明 《经营管理者》2009,(16):164-164
中国是一个非常注重"人情"的国家,人情关系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还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活动,本文详细阐述了人情关系在餐饮企业营销过程中前期、中期及后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透过社会网观点看本土管理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智超  罗家德 《管理学报》2011,8(12):1737-1747
在社会网理论架构下,合理的治理机制和社会结构实质是在密网与疏网、结构洞与密封团体、耦合与脱耦、自组织与层级治理之间取得动态平衡。中国人社会行为与网络结构特质是"差序格局"和"情境中心"的,因此"圈子"、"熟人关系"(人情交换)、自组织治理机制是理解中国本土管理之道的关键所在。中国本土管理思想与社会网观点有契合之处,社会网分析可以为研究中国本土管理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有力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5.
<正>从近年曝光的腐败案件中不难发现,大部分违法乱纪的官员都栽在"熟人"关系上,人情成为他们逾越不过去的陷阱。几乎所有领导干部都曾饱受人情的困扰。事实上,人情本无错。人情是人与人之间纯粹、美好、质朴的情感,这是人情的本原,也是人性的本原。但是,人情又隐含着腐化变异的风险,当它参与物质或利益交换时,那些附着在人情上的种种消极属性已然扭曲了人情的原貌。这时候的人情,或是掩盖非分企图的遮羞布,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交易结束的关系对权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权力是厂商间控制机制的重要因素,关系作为面子、人情和情谊的集合体,不但是权力的重要来源,而且是特定条件下的有效控制方式.以商业关系结束为背景,收集来自辽宁、浙江和四川的312份问卷数据,基于AMOS 7.0推估结构方程模型发现,在商业关系的各个阶段关系都有着独特的作用,面子、人情和情谊对组织的影响力整体上大于他们对依赖度的影响,在互动公平的干扰下,权力较大的厂商其关系损失也更大.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关系是厂商保留未来合作机会、减少冲突和摩擦、实现中国式商业关系圆满退出的重要控制方式.然而,随着影响关系运行的外部因素的变化,关系在中国市场中的工具性价值可能会下降.  相似文献   

17.
人情     
正人情,就是人的生命里众多之情的集中概括,也指人与人交往中所构筑的利益关系。李渔所言的"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深入浅出地道出了人情的玄机。什么都可以欠,不要欠人情。欠了人情要记得还,真心诚意还。什么都可不放在眼里,不要把人情不放在眼里。容不了人情,人情也容不了你。人情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生命的每一段,没有人情的滋润,你无法成长。成长的每一境,没有人情的河流,你难以跋涉。人  相似文献   

18.
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面子是中国人情社会的潜规则。作者在书中运用“人情与面子”这一理论框架,对中国历史上的官场运作规则给出了更透彻和深入的阐释,揭示了实际上支配着中国社会运行的“潜规则”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9.
<正>人情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沃土,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包括恩惠、情谊,甚至包括情面和礼节应酬等习俗。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政治生活中,人们都重人伦、讲人情,可以说每个人都置身于一张人情网之中,人情成为立身、处世、办事必须考虑的因素,有着极高的心理文化认同。"撼人心者,莫先乎情。"对领导干部来说,面临人情关系,难免会陷入两难境地。不近人情难以凝聚人心,团结力量,谋事创业,但如果为  相似文献   

20.
人情主义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民俗基础,是中国儒家"尚情"伦理文化中土生土长的特定道德哲学范畴,是体现儒家和中国伦理文化的一种重要的、处理各种伦理关系的方法原则,也是一种体现人格提升、人性完满的伦理精神形态。因此,讲情重义本是人性之美,人情往来亦是理所当然。但人情歪风却背离了人情主义的原旨,既无关礼仪亦脱离情感,其实质是庸俗的关系主义文化对正常伦理文化的侵袭,其讲求的"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是投机心理下的利益交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