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佛诠儒 返本归儒--论袁宗道对“四书”的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宗道是公安派中的首开风气者 ,他通过诠释“四书” ,为晚明文学思潮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依凭。与李贽及袁宏道的“狂禅”气象不同 ,袁宗道诠释“四书”虽出入佛禅 ,但归本于儒。他与宏道和而不同的学术取向 ,体现了公安派文学思想的多样性。宗道的“四书”诠释 ,对张岱的《四书遇》亦有启迪  相似文献   

2.
袁宏道是晚明文学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居士。佛学思想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其诗文风格及文学观念的改变。袁宏道诗歌可以弥补和印证文中论述佛理之不足。其性命双修而以性为本、随缘方便、任运自适的佛学观念在诗歌中都得到了印证。论佛不礼佛的特征在诗歌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佛学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朴质自然的语言风格、空灵的意境及山林化的题材诸方面,这种影响在后期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明代后期文学思想演变的一个侧面——从屠隆到竟陵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史研究者习惯上把明代后期以李贽、汤显祖、袁宏道等人为代表的文学思潮称为晚明文学新思潮。在这一思潮中,作为纯粹的文学理论而出现的,是袁宏道的“性灵说”。将“性灵说”的来龙去脉作一番探讨,可以从一个侧面窥探明代后期文学思想演变的过程,对研究晚明文学新思潮的形成、发展和消退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4.
公安派因李贽而习禅,伴随着“狂禅”运动的兴起,在京师谈禅论学,达到鼎盛。然学术及政治的嫁接导致了公安派在文坛上只能是昙花一现。政治上对立的党争双方在反“狂禅”这个学术问题上达成默契。联合剿杀了这场运动,李贽身死,公安派成员逃避政治迫害,离散逃亡,归于沉寂。袁宏道在反思之后,风格为之一变。  相似文献   

5.
公安派是晚明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其代表人物是袁氏三兄弟,即袁宗道、袁宏道和袁中道;其中以袁宏道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他们从事文学活动时期,正值复古主义充斥整个文坛。针对时弊,袁宏道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中郎  相似文献   

6.
晚明文学家袁宏道对于后世文学的影响,概括讲是两大主张,一是“独抒性灵”,一是“闲适人生”.前者是一文学主张,后者是一人生态度.本文在中国文人精神的历史沿革中解析袁宏道的“闲适人生”,指出其意义有二:一则是沿袭了发源自庄子的中国文人士大夫的“以闲求适”、“以无所可用为用”的消极隐逸精神;二则是在晚明张扬自我、肯定感性的世俗文化背景上,开辟了物我直观交融的感性审美视野.  相似文献   

7.
袁宏道"独抒性灵"的文学主张,实际上是对写作主体个性的要求.袁宏道性灵的张扬与消歇,与其禅学思想和生命情怀的转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晚明学术发展史上具有路向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明中叶以后 ,以公安三袁为主力的公安派高举“性灵”大旗 ,开创了与“复古”论调大相径庭的一代风气 ,影响甚大。而公安三袁中尤以袁宏道为重 ,袁宏道的文学思想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识时通变的文学发展观 ;二、“独抒性灵”的创作主张 ;三、“本色轻淡”的艺术趣味。  相似文献   

9.
赵伟 《东方论坛》2006,(2):90-97
以佛教义理阐释儒学,是晚明人文思潮的一个重要特征。作为其中的重要一员,袁宗道因为生死问题接触佛教,而后潜心禅宗,以禅学诠释儒学;又和袁宏道一起大力推行净土,提倡念佛法门。袁宗道为纠正禅宗之弊和推动净土在晚明的展开,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晚明诗文领域,以公安三袁为首的公安派声势最为浩大,而其中又以袁宏道声誉最隆,成就及贡献最大。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袁稽动宏道》说:“中郎之论出,王、李之云雾一扫,天下之文人才士始知疏沦心灵,搜剔慧性,以荡涤摹拟涂泽之病,其功伟矣。”何为“中郎之论”?“弟小修诗……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景会,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魄。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袁宏道《小修诗叙》)后人因此称公安派的文学思想为“性灵说”,并以“独抒性灵,不…  相似文献   

11.
晚明文坛,模拟涂泽之病甚重,汤显祖力为解驳于前,袁宏道一扫云雾于后,可谓晚明文坛之英杰。两人于长安(指都城北京)雪夜相识,虽年岁相差较大,而结为忘年之友,相互见重。详考袁宏道与汤显祖的诗文集,二人往来甚密,时间跨度长,而其交往最为繁密时期恰恰在袁宏道欲打破文坛复古风气之时。袁、汤之交,大体有三个阶段:(1)闻名与相交:汤显祖见重于袁氏兄弟;(2)为官任上:袁宏道树旗,汤显祖助阵;(3)辞官以后:忘年之友的人情温暖。  相似文献   

12.
由湖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公安县共同发起的“公安派”文学研究会筹备工作会议,于一九八六年元月十四日至十五日在公安县召开。十五日(古历乙丑年十二月初六)是“公安派”主将袁宏道(中郎)诞生417周年纪念日,会议举行了隆重的诞生纪念仪式,湖北大学张国光、华中师大黄清泉两位付教授分别作了学术报告。会议一致认为,晚明文坛上以公安袁氏三兄弟(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同为领袖,又以“三袁”家乡命名为“公安派”的文学革新运动,在中国文学史上曾经发生广泛而深远的积极影响。公安派不仅在历史上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前进,而且他们追求真、  相似文献   

13.
赵伟 《东方论坛》2005,(2):103-109
晚明李贽、管志道、罗汝芳等人被程朱学者尤其是<四库全书>的编篡者称为"狂禅",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思想与学说中的禅儒互释.狂禅派人物认为佛禅和儒学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因此,佛禅和儒学可以相互阐释,这样就能更容易明了佛禅和儒学的本旨.认识到狂禅思潮中的这种禅儒互释,对于我们更加深入理解狂禅派人物看似矛盾的内心世界,以及狂禅思潮为思想界和文学界带来了的活力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袁宏道思想转变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宏道的思想在其结束吴越之旅后发生了急遽的变化 ,表现为其佛学思想由禅宗转为净土 ,心学思想由左派趋于右派 ,这一转变是受在佛学上持净土立场的宏和在心学上持右派立场的徐渭的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晚明时期一些思想家和艺术家倡导“唯情论”,试图通过情这一路径追求普遍意义和永恒价值。这种趋向由李贽发起,在袁宏道审美观的演变过程中更趋明显,随后的汤显祖表现出对超越肉体的精神意义的情的渴望与追求,而冯梦龙则试图以主体的内在情感为道德规范的基础。这种种努力和探求,使得晚明思潮明显地表现出一种路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袁宏道是晚明“公安派”(“三衰”)中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性灵”说,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就袁氏提出的“趣、真、质”三个概念的考辨,论述了“趣、真、质”的内涵其实就是自然化人性论。它们的表现形式或曰承载体是文学、文论,而袁氏的文化心理却借助于它们显示了出来。本文所试图揭示的问题也基于此。  相似文献   

17.
袁宏道后期美学思想与前期差别很大,前期主要是禅道思想的融合,而后期则基本上是儒道思想的结合。这种转变的发生,既有当时社会形势的变化等外在原因,但更主要的是袁氏思想发展的内在必然。综观袁宏道美学思想发展的全过程,可以看出,它始终没有突破传统的儒释道精神的框架,并不具有近代式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活于明代万历、天启年间的袁中道,与两位兄长袁宗道、袁宏道因在文学创作中唱响“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反拟古之音而名震晚明文坛。在晚明社会思潮的整体流变中,袁中道独特人生际遇与个性特征,促成其文学创作前后的转变。通过其在人生不同阶段作品呈现的心境变化,阐释创作转变的典型表征,分析背后的社会原因、时代历史影响及创作个体的矛盾倾向,可展现性灵派晚期的活动脉象,透射多重社会危机影响下晚明文人创作心态和价值选择的变化样态,从中亦可窥视晚明文学创作群体在思潮流变影响下困顿与迷失的微观镜像。  相似文献   

19.
袁宗道是晚明公安派的主将之一,他的诗文理论是公安派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刻的见解是公安派文学革新运动的先声。袁宗道提出了反对复古模拟、主张"文学发展观"、崇尚独创、以真为美等文学革新的主张,为后来袁宏道的全面系统的"性灵"理论的提出起了决定性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晚明的山水小品文,比前代的山水文学更具“人趣”.以袁宏道和张岱的作品为例,这种“人趣”,一是真情之趣:晚明文人将个性生命的认同置于传统社会规范之外,追求性灵之本真之情;二是世俗之趣:山水游记中混杂着对世俗百态的描写,写山水即是写世俗.小品文的特点和文人的山水观念,共同契合了晚明思潮影响下的审美趣味,从而造就了散文史上的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