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范志红是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学博士,中国食品科技协会营养支持委员会理事,中国酒店协会美食营养顾问,中国烹饪协会美食营养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营养膳食推广工程专家顾问团顾问,江苏城市频道"万家灯火"主讲人,卫生部健康教育巡讲专家,第6届首都十大教育新闻人物。她出版有《点食成金》、《健康从原生态开始》、《给孩子最好的食物》等15本食品营养科普著作。这个被许多网友誉为"中国最会过日子的主妇"和"中  相似文献   

2.
公关财智会     
正本期推出部分公关公司专家实战团成员:公关财智会专栏将对专家进行逐一详细介绍,敬请关注!王芳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学院公共关系学系副教授,中国高教学会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从事《国际传播》《公务礼仪》《媒体公关》《危机公关》等课程教学科研工作,曾获"海南省精品课程","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教学荣誉。曾担任共青团海南省委、海南省教育厅、海南省文明办礼仪巡讲专家,省总工会礼仪巡讲专家,并多次担任礼仪形象大赛评委、裁判。其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水平,曾为海南省委组织部、海南省教育厅、省  相似文献   

3.
《女心理师》火了,伴随这场治愈之旅,一个扎心的事实浮出水面: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有"病"的不只是他们,而是……作为一档心理题材电视剧,《女心理师》上映后广受热议。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就像镜子,映射出亲子关系中常见的问题:孩子抑郁自杀、讨好型人格、暴饮暴食……有很多观众哭着说,在剧中看到了自己。深挖每个孩子的问题,或多或少牵出父母的问题,话题#看完《女心理师》我妈道歉了#冲上热搜,更是引发了一场父母自我检讨的浪潮。  相似文献   

4.
本期带您一起读的书是《这样做父母就对了》。父母都希望养育健康快乐的孩子,营造快乐和谐的亲子关系。然而,现实却是,孩子问题频出—厌学、抑郁、暴力等;父母抓狂应对—吼叫、威胁,甚至是打骂。孩子问题愈发严重,亲子关系也愈发紧张。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本书提供了答案。这是一本由19位国内外知名心理学专家口述而成的心理学普及读物,包括武志红、李中莹、蔡仲淮、张怡筠、苏珊·佩罗、简·尼尔森等。  相似文献   

5.
作者简介 刘国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访问学者,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公共关系学会(PRSC)理事,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客座研究员,福建省品牌建设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泉州品牌发展专家智库专家.出版《网红经济》、《共享经济2.0》、《雷军:乘势而为》、《品牌形象论》等专著10多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相似文献   

6.
《公关世界》2009,(1):F0003-F0003
谢安庆,现为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兼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教育委员会主任;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艺术指;导委员会专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科学研究会会员;山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济宁市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济宁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研究生导师。受聘为中央民族大学、  相似文献   

7.
《寻找幸福的起点》和《雅里克》这两部俄罗斯儿童电影,讲的都是被父母抛弃的六岁小男孩苦苦寻觅自己幸福的故事。不管是父爱还是母爱都是孩子幸福的源泉。为人父母,就要承担起养育自己孩子的责任,给予孩子健康快乐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8.
"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孩子不是从婚姻表面的形式上学会爱情,他们是从父母的关系模式中学会爱情的。这句话的意思说白了就是:爱情不是看书学来的,而是从父母的关系模式中学来的。"父母双方彼此相爱就是对孩子学习爱情和亲密关系的最好教科书。如果父母相爱、互谅互助,孩子就会从日常生活的耳濡目染中,相信男女能够很好相处,并从中学到如何跟异性打交道,建立信任,维持稳定、和谐、长久的亲密关系,否则他们就容易怀疑、害怕、排斥甚至逃避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也就是说:孩子长大后,与其让他看一些爱情心理学的书,不如父母用自己相亲相爱的行动来训练孩子来的有效。  相似文献   

9.
对于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父母的理解和接纳非常重要。但是,父母毕竟不是专业人士,光靠他们努力是不够的。尤其是当孩子入学后,怎样让孩子融入学校,不打扰老师,不受同学排斥,不被学校要求退学?这些都是让父母头疼的难题。别着急,可以请专家来介入。下面这位专家不仅让孩子学会适应学校的技巧,还帮他争取到了老师的支持……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入学会遇到很多困难。因为,他们行为刻板、听指令性差,不遵守规则,老师很难统一要  相似文献   

10.
领导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对员工的心理行为有着直接影响。良好的心态和恰当的行为不仅可以提高领导者的威信和工作绩效,而且有利于企业建设、发展和员工的健康成长。领导者的PAC心态结构及其行为表现加拿大精神分析专家贝尔尼(Berne)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PAC分析模型"。他认为,每一个人在心理上都有三种心理状态:父母心理状态(Parent)、成人心理状态(Adult)和儿童心理状态(Child),简称PAC心态。父母心态是权威的、教诲的,对待别人就像父母对待孩子一样,以权威和优越感自居,在行为中常常  相似文献   

11.
正爱有许多误区。爱得不得法,就害了孩子;爱得不明白,就步入了误区。是伺候孩子袁还是使用孩子?糊涂的父母心甘情愿做孩子的保姆,事事替孩子代劳。在家里替孩子叠被、穿衣,甚至喂饭;在外面替孩子背书包、背画板、背水壶,明明是孩子能干的事,全由父母包办了。孩子呢,全然不把父母的辛苦放在眼里,他认为:你为我服务,应该!谁让你生了我!  相似文献   

12.
1999年初 ,一篇《做父母应当考执照吗?———一位华裔博士的忠告》特稿①引发了中青年家长的深思 :“开车尚且持有执照 ,父母生下孩子是否就自然具备了做家长的‘执照’呢?”这篇文章说的是 :1994年 ,美国儿童精神病专家维斯曼出版了一本引起争议的书———《实行父母执照制———我们能不能防止儿童被虐待》。维斯曼在书中列举了大量事实 ,指出美国当前有数以百万计的失职父母 ,造成千百万儿童的健康、教育和成长受到伤害 ,进而影响了美国的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因此 ,他认为只有通过法制 ,建立父母执照制 ,确立称职父母的行为标…  相似文献   

13.
《现代妇女》2007,(12):26-27
有一位公共关系学专家曾说过,"要想让孩子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的人才竞争,就必须让孩子学会与周围的人交往、合作,否则就难以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一个懂得合作的孩子成人后,会很  相似文献   

14.
正问:当初离婚的时候,因为前夫家里条件好,法院就把孩子判给了他。2个月前,前夫遭遇车祸去世了,于是我想把孩子(7周岁)要过来,而且我有抚养孩子的能力,但前夫的父母不同意。请问:我该怎么办?答:《婚姻法》第21条和第28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  相似文献   

15.
艺术简介张守中,1936年1月生于北京,祖籍河北丰润。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考古学家会员,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考古学会(二届)名誉理事,河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钱币学会(四届)理事,河北省直机关书法家协会顾问。先生从事文物考古工作50余年,是考古制图  相似文献   

16.
【汪培珽简介】她,毕业于美国纽约圣约翰大学,在有了两个孩子之后,决定成为全职妈妈。在用心陪伴一对儿女成长的过程中,深感在亲子教育上"用对方法"的重要性,于是将亲身的教养经验整理研究,自创"爱孩子也爱自己的7堂课"教养策略,在幼儿园、小学、基金会、图书馆和成长团体之间积极推广,举行演讲并接受咨询。她一边养育孩子一边写作,先后写了《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还好,我们生了两个孩子》《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十年》《管教啊,管  相似文献   

17.
正画家简介李汉平,1934年出生,启东市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香港书画院特聘画家,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近年专攻金笺画。参加全国美展的代表作有《鱼满仓》、《鱼港之晨》、《运新棉》、《韶山灌区引水坝》、《桂林山水》等。出版的画册有《美术家李汉平》、《李汉平画黄山》、《李汉平画张家界》、《李汉平百鸟图》、《中国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李汉平》等。  相似文献   

18.
于诺个人简历
  于诺,1973年生于河北辛集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建国会员,民建中央画院画师,民建河北省教科文专家委员会委员,石家庄市政协委员,辛集市政协委员,辛集市东方画院院长。2000年进修于文化部第八届中国重彩画高研班,2008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师从李魁正教授。
  其作品有:《吐鲁番葡萄熟了》、《蜀山揽胜图》、《希望》、《清气》、《秋憩》、《又是一年春风至》、《风影》、《家园印象》、《苇塘新歌》、《淀上五月》、《草原花香》、《清韵》、《秋园寻趣》、《浮云清梦》、《圣地花雨-武当盛开曼陀罗》、《静夜》等。  相似文献   

19.
<正>"六一"儿童节又到了。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快快乐乐地成长,但是现实生活中,孩子的课余时间甚至是学龄前都被各种兴趣班所充斥,没有了自由玩耍的时间。到底有多少父母为孩子报了兴趣班?他们又是基于什么心理呢?更好地了解,才能成就更幸福的家庭。本期,《婚姻与家庭》杂志社联合新浪女性频道共同推出—  相似文献   

20.
拯救网瘾孩子的关键在哪里?从2005年到今年的今天--我们网瘾门诊部救助成功的十几个孩子看,关键在于培养孩子的生活目的性和其控制自己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影响外,关键的关键,是家长,也就是孩子父母与孩子的沟通程度.一般讲,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比较亲密,比较了解,而且是亲生骨肉,能够以爱心、真心、耐心帮孩子,启发孩子,让孩子从网瘾陷阱中回归到正常.事实证明,只要做到了这"三心",加之方法对头,坚持到底,绝大部分网瘾孩子是能挽救过来的;哪怕这中间有反复,最终总能将孩子引入健康之路.我们门诊部就遇到这么一个由父母从外省带来的、在高中一年级读书的网瘾孩子,经过我们的心理治疗,加上我们告诉其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帮到孩子的心里去.这样,孩子在我们这儿基本转变后,与其父母回去,不久,就恢复了正常,好好读书上学了.现在,将父母与孩子相处需要注意的10个方面写在下面,供有网瘾孩子的父母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