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论述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学生情感的形成、教师情感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指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运用情感因素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认知过程的发展和语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情感因素与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洁 《广西社会科学》2008,(10):200-202
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应采取有效策略减少焦虑、抑制等消极情感因素的影响,促进大学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3.
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瑾  谯秋春  李诗和 《天府新论》2007,(Z1):283-284
英语学习效果不尽人意,在很大程度上与学习过程中所体现的各种情感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因素包括:焦虑、抑制、学习动机,和学习者之间及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素包括移情,课堂交流等,在英语教学中间避免其负面影响,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Krashen提出了著名的“监察理论”,该理论的核心由五项基本假说构成,其中包括情感过滤假说。本文作者试图通过对情感因素的探讨从而说明其对我国大学外语教学的启示作用。文章主要从社会文化环境、动机和态度、焦虑、个性特征、自尊与自信等方面逐一进行讨论,并总结出大学外语教学应该作哪些策略性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大学英语教学运用情感因素等相关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6.
大学德育是一个需要智慧也呼唤智慧的教育领域。德育优化是指对构成德育的主要因素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使各种有利的影响形成合力,以实现德育的预期目标。大学德育优化主要包括德育主体性优化、德育目标的优化、德育内容的优化、德育环境的优化、德育过程的优化、德育途径的优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发挥着教育引导作用。现有的大学德育模式,其德育效果并不明显。大学德育建构模式认为,道德既是被给定的,同时又是自我设定的。大学德育生活化模式是学校德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大学德育是一种文化活动。大学德育的内在文化品性要求在大学德育中引入文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将大学德育放在文化的视域中进行特殊考量。其基本立意在于开拓一个崭新的德育文化思维空间,梳理大学德育与文化的内在联系,从文化反思的角度审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德育中的文化性缺失问题,以文化观照大学德育的发展,提升德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绿色德育"即是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德育。"绿色德育"旨在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广大中小学校在实施"绿色德育"的过程中,需要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落脚点,以道德心理结构为切入点,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学校的德育课程做出调整和建设。具体而言,学校要引入传统国学经典,提升道德认知水平;组织主题班会课,增强道德情感体验;开展实践活动,促进道德行为产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指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情感因素在听力教学中的作用,进而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郑凤梅 《云梦学刊》2002,23(3):90-92
德育实效是学校加强和完善德育工作的着力点。更新德育观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完善德育评价方法是提高学校德育实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对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秋香 《云梦学刊》2007,28(6):113-114
作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主要力量,家庭、学校和社会均面临严重困境。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家庭、学校及社会应充分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及政府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重视寝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庭 《云梦学刊》2006,27(1):129-131
寝室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寝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主要表现在学生管理和自我管理、党团工作、德育实践活动、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规与安全教育、学风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全员育人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郑亮 《云梦学刊》2009,30(5):92-96
西域作为中原文化整体想象的结果,在东方文化的价值体系中曾经长期承担的作为东方文化的互补和参照的功能。在大唐帝国时期,中原文化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形成了以中原文化为中心的东亚文明,在这样的背景下,西域实际上已逐步融入了中原文化,西域以西替代了曾经的西域的角色,也就是说西域实现了由他者向自我的角色转变。通过理解作为与东方文化相对的西域文化,对于理解今天的新疆地区的文化,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的高校西迁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正芒 《云梦学刊》2002,23(5):36-39
日本侵华严重摧残了中国的高等教育。高等院校根据战局的发展而适时西迁 ,却使历尽劫难的高等教育得到恢复和一定发展。抗战时期大批的高校师生 ,在十分险恶的环境和极端困难的条件下 ,怀着救国救民的理念 ,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心 ,继承奋发自强的传统 ,艰辛辗转 ,长途跋涉 ,战胜困难 ,奋力开拓 ,使我国高等教育在战火的严重侵扰下仍弦歌不断 ,并创造了辉煌的教育业绩 ,培养了杰出的科学人才 ,改变了西部的落后面貌 ,在中国西部写下了教育史上的卓著篇章  相似文献   

16.
章宏伟 《云梦学刊》2010,31(3):37-45
卜正民《为权力祈祷: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是一部开风气之作,以晚明地方士绅捐赠佛寺活动为其分析的核心.使用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来考察晚明中国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公共领域作为一个生长于欧洲社会文化背景下的西方观念,能否在中国这样一个典型的东方社会生长和发展,中国是否存在一个市民社会体系或者是否存在着公共领域.卜正民这部著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和靶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