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巴金不但没有专门构建过悲剧美学体系,而且连象鲁迅那样为世人所公认的悲剧定义似乎也没有.他只是在创作谈中,在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学贡献出高觉新、汪文宣等不朽悲剧典型的半个多世纪的艺术耕耘中,以他艺术家诚笃的心灵,彻悟出悲剧的真谛的.巴金对悲剧本质的见解“他们追求的都是同样的东西——青春,生命,活动,幸福,爱情,不仅为他们自己,而且也为别的人,为他们所知道所深爱的人们.失掉了这一切之后所发出的悲哀,乃是人类共有的悲哀”(《复仇·自序》).“《万尼亚舅舅》的主题倘使是‘白白地毁灭的美’,那就是说,庸俗势力,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毁灭了人生的美”(《印象·感想·回忆》).巴金上述的这两段话体现了他对悲剧美学的精辟见解.我们结合着他的创作实践从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1876—1916)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他出身贫农家庭,很早就靠艰苦劳动而独立生活,所以他很熟悉劳动人民的生活,为他们鸣不平。他积极参加美国工人运动。他的小说和政论文章尖锐地揭露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寄生生活,痛斥了他们精神上的贫乏空虚和贪得无厌。他的作品有《野性的呼唤》(中译本为《荒野的呼声》)、《雪虎》、《铁蹄》和《马丁·伊登》等,这些作品都已  相似文献   

3.
约翰·契弗 (1912— 1982 ) ,是美国著名短篇小说作家。他和家人居于纽约市郊区中心地带的斯卡巴勒。契弗本人不仅喜爱郊区 ,而且对郊区了解颇深。他创作的一系列具有高水准的短篇小说 ,都是以纽约市郊区中上层住宅区作为背景。一般说来 ,契弗的短篇小说主要有四类背景。第一类是城市背景。契弗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某些人的生活方式》(194 3年 )和第二个短篇小说集《巨型收音机及其他故事》(195 3年 )就是以纽约城为背景的。这些故事集中描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居住在纽约市区的一对对移居到城市后成为美国社会中产阶级的年轻男女。这些人…  相似文献   

4.
评诺曼·梅勒的《白色黑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诺曼·梅勒生于1925年,是最能反映时代重大问题的美国当代作家。梅勒具有多方面的创作才能。他写作小说、散文、政论等,并创造了一种综合历史、小说、独白、论战为一体的新的文学形式。诺曼·梅勒的主要作品,长篇小说有《裸者与死者》(1948),描写驻太平洋一个岛上的一支部队,书中反映了大量的政治事件,通过对三个军官的描写讽刺军队里的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的现象;《北非海岸》(1951),通过对居住在一所公寓里的资本家、“马克思主义者”、托洛茨基分子、好莱坞演员等各种各样的没落人物的描写,反映革命的政治力量的失败;《鹿园》(1955),描写一个好莱坞电影明星、电影剧作家等聚居的场所,揭露、讽刺虚无主义、懦弱无能和欺骗伪善等美国的社会现象;《一场美国梦》(1965),描写一个杀死自己妻子的凶手的荒唐生活,最后逃出法网,通过一系列强烈的凶杀、色情等描写,塑造了一个“希泼斯特”的形象;《我们为什么在越南?》(1967),描写一场在北极圈内猎熊的故事,转弯抹角地反映了越南战争。散文作品有《我自己的广告》(1959),用作者自己的话说,他的目的是要“在我(他)们的思想意识中闹革命”。在这个文集中有一篇具有关键性的文章,即我们在这里介绍的《白色黑人》。梅勒在这篇文章里评述了美国的存在主义者,即“希泼斯特”。这篇文章之所以被一些批评家称之为“关键性”,因为它不但使我们了解作者本人的思想,并且有助于我们研究、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文学作品的倾向、思潮,乃至语言、风格,有助于了解50-60年代以来美国青年中一部分人的思想和行动。梅勒的其他散文作品如《总统的文件》(1963)、《食人肉者与基督教徒》(1966)、《性的俘虏》(1971)等也都是一些评论文章。诺曼·梅勒的报导文章有关于一次群众游行的《夜晚的军队》(1968)、关于共和党和民主党竞选总统的会议的《迈阿宓和芝加哥之围》(1968)、关于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月球上的一场火灾》(1971)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题材、体裁、主题、表现手法和风格等方面分析了《狂人日记》所显现的外国作家对鲁迅的影响 ,认为 ,在题材和体裁上 ,鲁迅的《狂人日记》受了果戈里同名小说的启发 ;在主题上 ,体现了尼采的部分精神人格 ;在表现手法上 ,尤其是心理描写的处理上 ,借鉴了安特莱夫以至爱伦·坡的经验 ,表现出他们共同的“阴冷”和象征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6.
(一) 刘再复是“文革”后文艺界出现的著名理论家和散文诗人。近几年,他在出版和发表大量文艺理论著作的同时,创作和发表了数量可观的散文诗作,结集出版的已有《雨丝集》、《告别》、《深海的追寻》,《太阳·土地·人》、《洁白的灯心草》。他的散文诗以其深邃的思想、雄奇的想象、宏大的构思、奇妙的文笔、诱人的美感赢得了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人的喜爱。  相似文献   

7.
关于老子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子平生事迹,司马迁《史记·老子传》所记很简略,有错误,又有传疑的说法。参考他书也只能描写一个轮廓。老子姓老名聃,(《墨子》《礼记》《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战国策》等书均称他为老聃或老子,《吕氏春秋》又称他为老耽:耽与聃古通用。可证他姓老名聃。)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见《老子传》)生于春秋末期,曾任东周王朝的图书馆员,掌管图书,孔丘  相似文献   

8.
<正> 《死去的太阳》是巴金继《灭亡》之后写的第二部中篇小说。这部作品中的主人公吴养清尽管不如《灭亡》中的主人公杜大心丰满,但在巴金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序列中还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作者曾说,他的这部以五卅事件为题材的小说,是要“写一个小资产阶级在这事件中的多少有点盲目的活动,以及由活动而幻灭、由幻灭而觉悟的一段故事。如果读者觉得我底英雄有点幼稚、滑稽,那么请他明白小资产阶级大半是这样的。”(巴金《死去的太阳》序)由于作者真实地刻画描写了吴养清在五卅事件中的思想面貌,就使我们通过他看到了二十年代中国一小部分知识分子的面影。对今天的读者来说,要了解那个历史情境中某些知识分子的性格心理,要了解他们走上革命道路的思想历程,这本小说还是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一切考证都要实事求是。本文只讨论《金瓶梅》,所以在题目之前加上它的书名。《金瓶梅》作者屠隆说创自黄霖先生的《金瓶梅作者屠隆考》(《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3期)。他根据屠隆的《鸿苞·舆图要略》和《由拳集·少司马屠公传》,查出屠隆的祖先来自江苏武进。武进古称兰陵,刚好和《金瓶梅》所署兰陵笑笑生的籍贯吻合;他  相似文献   

10.
吕才(公元600-666年),博州清平(今山东高唐)人,是唐初著名的学者。他的生平在新、旧《唐书》中记载得较为简略,人们无从了解其家世谱系。吕才少好学,善阴阳方伎之书。由于他多以儒家经义为据,指出诸阴阳术书往往事不稽古,义理乖僻,巫史的言说附妄凭妖,以售其术,比较充分地表达了唯物主义的观点,所以受到阴阳术士的激烈反对。但也由于他对阴阳家的批判“颇合经义”(《旧唐书·本传》),故能见容于当世。吕才一生著述甚多,除见之于本传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外,据《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以及清人的考辑所著录,他的撰述尚有多种,但是除《全唐文》所辑录的八篇遗文外,其余均已散佚无存。  相似文献   

11.
引言 人类最初研制武器的情景必定很似于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的影片《2001年:空间奥德赛》(1969年)所描述的那样。读者不妨回想一下早期类人动物——不可避免是雄性——的形象,他把一块被风吹干的兽骨抛到空中,当兽骨落下时,他伸手接  相似文献   

12.
陈晶 《云梦学刊》2001,22(4):88-90
斯蒂芬·克莱恩是美国早期富有天赋的自然主义作家,他的第一部小说<街头女郎玛吉>显示了他的自然主义创作思想.在这部作品里,他把人类描写为周围环境力量的受害者,同时也是人类无法驾驭、无法充分理解的社会经济因素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罗洛·梅(Rouo nay)是美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不仅有丰富的心理治疗经验,而且有大量的哲学心理学著述。他的《自我的追寻》、《焦虑的意义》、《心理指导的艺术》、《心理学与人类困境》、《创造性生活的源泉》、《爱与意志》等书籍,在西方有很大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爱与意志》.罗洛·梅生活在西方世界面临着种种危机的时代.尤其是第二汶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14.
怎样正确认识和看待马可·波罗与他的故事《马可·波罗游记》 ,特别是找到一条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这对“马可·波罗学”来说已是当务之急了。解决马可·波罗问题的关键 ,是不能只躺在《马可·波罗游记》上去研究所谓的“马可·波罗学”。其实“马可·波罗”这个名字不一定是指某个特定的人 ,而是指当时的一批东西交通的开拓者。“马可·波罗”就是他们的代名词 ,《马可·波罗游记》就是他们当时历险经历的总结  相似文献   

15.
人类文化史已经证明,农耕出现之前,一般说来,人类艺术只描绘动物而不描绘植物。“从动物装饰到植物装饰的过渡,是文化史上最大的进步——从狩猎生活到农业生活的过渡——的象征”。这个著名的论断概括了人类艺术发展的重要事实。在人类进入以植物为艺术描绘对象的时代以后,人们最初描绘植物的动机绝不象我们今天所想象的那样简单。比如我国古代在诗歌中最初以“兴”的形式咏唱树木——这是艺术中描绘树木的最早的方式之一——就是如此。事实证明人们最初以树木为“他物”起兴,主要并不是出于单纯的艺术审美动机,而是有着其他的更为复杂的原因。我们研究树木兴象的起源就是要揭示这个原因及其社会历史根源。 就现存的最古老的诗歌来看,以树木为“他物”起兴的诗,其“所咏之词”多是有关宗族乡里之思和福禄国祚观念的。前者如《诗经》中的《唐·有杕之杜》、《唐·杕杜》;后者如《周南·樛木》、《小雅·南山有台》。“他物”与“所咏之词”之间的这种广泛的一致性并非偶然,它们之  相似文献   

16.
说到台湾省当代的现实主义作家,就不能不谈杨青矗了。杨青矗是从六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位台湾省的知名作家。他的作品,主要是短篇小说,有短篇小说集《在室男》、《妻与妻》、《心癌》、《工厂人》、《工厂女儿圈》(《工厂人》第二卷)等,其次的有散文、杂文等。他的创作,刚刚面世便显出朴实地写真的特点。他关心他所处的时代,坚持反映社会,反映人生,肩负医治社会的心灵病态的责任,针砭社会的黑暗面。他怀着人道主义的同情,描写工人、农民、司机、园丁、裁缝、酒女等台湾下层社会中的卑微的“人间小角色”,反映他们困苦的物质生活,表现他们痛苦的精神状态,作他们的代言人,为他们抱不平。七十年  相似文献   

17.
应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邀请,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人类学教授伊恩·赖斯·惠特克在参观访问内蒙古自治区期间,1987年4月14日来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同民族所,历史所有关科研人员进行学术交流。 惠特克教授是国际知名的人类学家,著述颇多,发表有《游牧民族拉普人群落的社会关系》等四部著述世界少数民族问题的专著和60余篇文章,其中一篇《蒙古人秘史》是关于蒙古学的论文。他此次访问,主要是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历史和生活状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通过对巴金中长篇小说中的爱情描写的分析,探究巴金小说爱情描写的独特性和它在作者整个创作中的位置与意义,并从一个侧面揭示巴金创作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不同阶段的特征.爱情线索与作者的“曲笔”《灭亡》《新生》和《死去的太阳》,是巴金早期的三部中篇.主要表现大革命时期,走向社会的青年革命者的斗争生活,特别是他们的精神状态。但三部作品都贯穿着重要的爱情线索。这些爱情的描写,在作品中各有其用,而其共同之点是把爱情作为一种“曲笔”,借以充分地表达作者的感情和体现其创作目的.《灭亡》,从根本上说不是恋爱小说,巴金渲泄的不是爱情上的苦闷,也不是一般地表现革命与恋爱的矛盾。主要是抒发对罪恶社会极端曾恶的感情,表现在现实面前极端愤懑的心境,同时赞颂杜大心为信仰而牺牲一切的崇高人格.这些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杜大心与李静淑的爱情描写来达到的。作者曾自述道:“我创造李静淑出来给我解决爱与憎的问题”①。“我曾用了一点曲笔,加了一点爱情故事,而且造出杜大心与李静淑的关系来。”他还指出《灭亡》第十章《爱与憎》(主  相似文献   

19.
<正> 孔子是我国最早的史家之一。关于他著《春秋》之事,屡见于先秦、两汉人的记载。他的治史态度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史家,司马迁就是其中一个,然而他们毕竟有所差异,今试作比较如下: 一,直。孔子主张“秉笔直书”,他赞美“书法不隐”的董狐,许以为“古之良史”(《左传·宣公二年》)。他的《春秋》也由此而使“乱臣贼子惧”。这一点与司马迁的“不虚美,不隐恶”的“直录”(《汉书·司马迁传》)笔法是一致的。但孔子又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这就严重地影响了他的治史风格,以  相似文献   

20.
陆文学即“茶神”陆羽。《新唐书·隐逸传》云:“陆羽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上元初,更隐苕溪,自号桑苧翁,阖门著书……。诏拜太子文学,徙太常专太祝,不就职。贞元未,卒。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祀为茶神。”他的别号除“桑苧翁”外,《国史补》载他曾自称“竟陵子”,《上饶县志·寓贤》说他曾号“东岗子”(《唐才子传》同)。而《文苑英华》收有一篇《陆文学自传》,欧阳修在《集古录·跋》中认为该文乃出自陆羽手笔,可见他又曾以“陆文学” 自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