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及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它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自古以来是重后裔的.时至今日,虽然"养儿防老"或"传宗接代"的传统生育观有淡化的趋势,但当今时代的人更注重生育孩子在满足家庭精神需要、情感需要方面的作用.即孩子对家庭来说,仍然是最重要的,是我们绝大多数人成年之后家庭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全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存环境以及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现代人更容易患不孕不育症!不孕不育不仅是一个家庭问题,也正在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九璋 《女性天地》2014,(1):53-53
饮食防“恐”之营养建议:卫生是最优先考虑的因素。从小培养孩子“食必卫生”的良好习惯。当餐桌上出现一种新的菜肴时,父母应鼓励孩子大胆地尝试,品尝一下不同风味的美食。  相似文献   

4.
幼儿教育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幼儿在学前阶段没有行为规范,也没有形成行为习惯,所以可塑性很强,行为习惯引导相对容易。幼儿园教师会根据幼儿成长需要和教育任务,把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作为主要教育目标。但同时,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过程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也要重视家庭教育在幼儿良好行为教育中的作用,只有通过家育才能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  相似文献   

5.
教子之方     
(1)对孩子提出的“为什么”,您的回答能令孩子满意;即使答不上,也不令孩子失望。(2)老师或其他人指出孩子的毛病时,不护短。(3)尽量不要打骂或挖苦孩子。(4)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去做。(5)对子女能一视同仁。(6)经常教育孩子能遵纪守法。(7)对孩子的正当需要都尽量给予满足。(8)孩子年龄越大,让孩子做的事情越多。(9)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期待孩子成才。(10)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11)尽量不在孩子面前数落孩子的缺点。(12)对孩子的失败不泼冷水。(13)每天都给孩子在外面自由玩耍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张黎黎 《现代妇女》2014,(11):88-89
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法,选取个案小A及其母亲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一年的研究,研究的主题是早期阅读中,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想象力。研究者深入家庭观察,并与小A、小A的妈妈、小A的老师交流,综合研究资料,研究者提出了家长在早期阅读中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注意事项,并就如何发挥幼儿园对家长的指导作用提出了建议。希望家园合作,培养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促进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初春的上午,阳光倾泻在窗台上,明亮而舒缓。泡一壶香茗,静坐一隅,凝神拜读从北京寄过来的《婚姻与家庭》杂志。这是我每个周末特有的休闲时光。在丝丝缕缕的书香中,任充满生命力的文字在心里游走,会觉得生活无限美好。翻开杂志中的"小编漫生活"栏目,我会心一笑,看着它,就犹如看到自家的孩子那般亲切,一个个小故事或逗人发笑,或催人沉思,或引人遐想……伴随着袅袅茶香,我的思绪回到了2018年。  相似文献   

8.
心理专家发现,对自身仪表的重视与否,将影响到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及一生的心理成长。那么,过分地注重外表会不会影响学习,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仪表习惯呢?中国的家长总是喜欢为自己的孩子做主,"他还小呢"是最常用的理由。其实,说出来可能让人吃惊,孩子从两岁开始,就已经对自己的形象有意识了。那个阶段,孩子刚刚建立起"我"的概念,自我意识逐渐提升。家长不要怕他"小",应该主动和孩子沟通他的穿着  相似文献   

9.
小月 《金色年华》2005,(6):12-13
陶宏开教授认为,孩子上网成瘾,沉迷于网上玩乐,主要原因是家长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从许多个案例来看。上网成瘾的孩子家庭无一不是矛盾重重。亲子关系缺失、错位,而导致这一现象的责任大多在于父母的教育。一方面过度宠爱,另一方面是过度严厉,急功近利,只重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人格培养。以致孩子滋生孤独、厌学、冷漠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心知     
正爱顶嘴的小孩不易染恶习日常顺从家长意见的小孩,其实喝酒和嗑药的比例更高,而坚持己见的小孩面对朋友的不良诱惑,多能果断地加以拒绝。这样的研究结果,是不是让你大吃一惊?其实,家庭是训练孩子跟他人打交道的地方。孩子拥有"争论能力",就不容易染上不良习性。尽管顶嘴会让家长不高兴,但在家庭内部培养出的交际能力,会树立孩子对自己意见的自信。  相似文献   

11.
李志刚 《职业》2008,(6):76-77
大一学生自编教材办讲座 1984年,田林出生在武汉市武昌区南湖附近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由于母亲的严格管束,田林从小胆小内向,上三年级了,还不敢在课堂发言。意识到孩子的问题,父母亲抓住机会,“放任”、锻炼孩子。逐渐地田林学会了自我管理学习、娱乐安排得井井有条,于2000年7月考取了武汉市的重点高中——武汉外国语学校。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夫妇俩毅然说服儿子开始住读生活,一周只许回家一次。  相似文献   

12.
李志刚 《职业》2008,(16):76-77
大一学生自编教材办讲座 1984年,田林出生在武汉市武昌区南湖附近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由于母亲的严格管束,田林从小胆小内向,上三年级了,还不敢在课堂发言.意识到孩子的问题,父母亲抓住机会,"放任"、锻炼孩子.逐渐地田林学会了自我管理,学习、娱乐安排得井井有条,于2000年7月考取了武汉市的重点高中--武汉外国语学校.  相似文献   

13.
莫非 《女性天地》2010,(2):18-19
离婚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难言的痛,特别是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了伤害。著名演员张丰毅和吕丽萍离婚时,他们的孩子张博宇才两岁。如今,这个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已经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男子汉了。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张丰毅和吕丽萍是怎么做的呢?  相似文献   

14.
正家务活不再是令他们头疼的"任务",而是让他们获得很多乐趣和成就感。豆豆8岁半,小福快5岁了,两个男孩作息规律,做事自律,能和睦相处。我一直觉得,自己把孩子培养得很成功。直到有一天,我生病躺在床上,叫豆豆帮我倒杯水,他像没有听见似的;叫小福,他转头喊:"爸爸,妈妈要喝水!"我才突然发现,原来这么多年来,他们基本没干过家务活,认为家务是大人的事。围绕家务活问题,我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兄弟俩抱着看热闹的态度参与,脸上的表情也明显写着"多大  相似文献   

15.
没有哪个孩子那么恨家庭、恨父母,他们离家行为的背后都有着复杂的原因。"其实我不想流浪"是大多数孩子的心声。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适学流动儿童存在教育分流情况,在流动儿童小升初的时候,父母会根据孩子的成绩、家庭情况等相关因素进行"返乡"或"留京"的抉择。但是,无论是返乡还是留城,他们都难以实现社会向上流动,返乡只不过是延迟了教育分流的时间。加强职业教育,引导流动儿童转变职业观念,这既可以解决大龄流动儿童的出路问题,也有助于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入。  相似文献   

17.
育儿不再只是一个纯粹的家庭问题,也是关于福利国家和性别平等争论的主要战场。在育儿家庭政策方面有代表性的是北欧国家,挪威在育儿方面的政策制定和实施经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国际视野中,挪威的育儿家庭政策不仅是"妇女友好"的福利政策,同时也是"孩子友好"的福利政策,对我国出台育儿家庭政策可提供一定的借鉴,包括制定法定的休假政策、采取局部地区试点实施和设立专门的机构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8.
小小我的爱     
<正>当你唱着"花园里花朵真鲜艳"的时候,你一定会想到少年儿童,幼儿园的孩子。她们是花朵,她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不能不歌颂她们,多么希望她们健康成长,多么企盼她们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下面我就作一首《小小我的爱》的歌来唱和赞美他们吧。诗以"我"为中心,突出了一个"爱"字,宣染了幸福快乐的我,被家庭、社会和政府所关爱,也反映了自己的一点小委屈、小情绪——"打我骂我是爱我?"党和政府允许生二孩后,他们有了哥哥(姐姐),或妹妹(弟弟),他们是多么的幸福。作为祖国的花朵和未  相似文献   

19.
在家庭介入中,我们可以看到家庭互动中出现的问题大致表现为:家庭权力之争、老问题上的纠缠不清、孩子成长中从依赖到独立或互相依赖而引发的冲突、由家庭角色理解和承担上的差异带来的摩擦、家庭决策方面的争执,还有其他错误的沟通方式。  相似文献   

20.
正武志红在《巨婴国》一书中写道:依赖、自私、脾气大,而当婴儿成长为成人,心理状态却还处在母婴共生、全能自恋、偏执分裂状态下时,就被称"巨婴"、"妈宝男"。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留言区里普遍的观点是,过多的给予,会把孩子培养成巨婴。这句话,当然对,但在这起新闻里,刘女士和前夫给孩子的,恰恰不是太多,而是太少。至少,他们没有给孩子,或告诉孩子,这四件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