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南亚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仅仅是南盟发展的一个开端,关于自贸区对区域内贸易的有利影响仍存有诸多猜疑。作为南盟国家中面积最大和工业发展水平最高的贸易伙伴,印度必须积极推动南亚区域经济合作向纵深发展。本文重点研究印度同整个南亚自由贸易区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及贸易关系,并通过有关指标对区域的宏观经济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
《公关世界》2009,(8):61-61
各有关企、事业单位总经理、董事长、相关领导:印度是我国南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河北省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与“印度西孟邦国家工商会”间交往历史悠久,彼此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经贸合作,双方曾于2005年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功举办了“2005中国河北企业经贸洽谈会”、“2006年协会组织河北省内企业家赴印举行经贸洽谈会”、“2008年于厂东省佛山市成功举办了2008印度不锈钢产品采购洽谈会”,为进一步推动中印经贸关系,扩大我省对南亚市场的进出口。  相似文献   

3.
2006年6月15日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正值该组织成立5周年。与以往几届峰会不同的是,伊朗、蒙古、印度以及巴基斯坦将作为观察员参加峰会.此外,阿富汗、独联体以及东盟也将作为主席国客人参与进来。因此,此次峰会将超越中-俄-中亚的区域.融入西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元素.更具有亚洲的整体意义。  相似文献   

4.
吟风 《老年世界》2011,(18):28-28
蛇,在南亚文化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尤其在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人们不仅崇拜蛇,而且还把蛇视为“神”的化身,其中眼镜蛇尤受崇敬。  相似文献   

5.
国外资讯     
《金色年华》2014,(4):6-6
1 中国今年前两月仍为俄最大贸易伙伴国 莫斯科4月7日专电俄罗斯联邦海关局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俄中贸易额今年前两个月同比增长41%,中国目前仍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俄中贸易额为1392亿美元,占俄罗斯外贸总额的12%。俄罗斯对华出口额为57亿美元,同比增长85%;进口额为82.2亿美元,同比增长12%。俄罗斯与第二大贸易伙伴——德国今年前两个月贸易额为1036亿美元,同比增长24%。  相似文献   

6.
2001年12月13日,印度国会大楼遭遇6名恐怖分子袭击,12人死亡,20多人受伤。这是印度首都新德里迄今发生的最为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印度认定这一事件与巴基斯坦有直接关系,而巴基斯坦政府却予以否认。为此,印巴矛盾再度激化,彼此在克什米尔地区集结大量军队,两国边境地区不断发生交火事件,大规模武装冲突呈一触即发之势。结怨于“蒙巴顿方案”追根溯源,印巴之争起因于英国殖民主义的“蒙巴顿方案”。50多年前,印巴还是同一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民族民主解放运动日益高涨,印度“圣雄”甘地倡导的非暴力抵…  相似文献   

7.
欧美的贸易保护主义盛起之时转变外贸地理方向成为我国外贸的一项重要工作,恰逢中国率先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了东亚开放的地区主义,处于“一带一路”交汇处的阿拉伯国家便成为了我们天然的经贸合作伙伴,从而对阿拉伯国家的外贸出口呈现出愈来愈强的重要性。本文基于贸易引力模型,通过中国对阿拉伯国家联盟中的20个国家2001年~2010年间的货物贸易出口数据,测算了同各国间的贸易潜力,基于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间存在的较大贸易潜力提出了几点结论与启示。  相似文献   

8.
目前,东盟是我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我国是东盟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十多年来,对促进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自贸区发展过程中的障碍与其前景。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的贸易长期维持着以制成品换原油的格局,近年自海合会国家的非油气商品进口迅速增长,其中主要是石化产品。海合会国家石化产品将冲击中国市场,国内有关石化企业应积极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非油气进口商品的增长将加剧中方逆差,可以扩大服务贸易等方式平衡双边贸易。中国在海合会国家的承包工程业务正向大型化发展,但原有廉价劳务优势在逐步减弱,应尽早实施属地化经营。海合会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中海自贸区谈判不宜久拖不决。  相似文献   

10.
海合会国家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地区,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国与海合会经贸关系的发展现状及中海FTA建设的主要障碍。2001~2013年,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的双边贸易总额增长了近15倍,中国成为海合会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沙特、阿联酋是中国在中东地区排名第一和第二位的贸易伙伴。中国对海合会国家直接投资增长快,但规模较小,海合会对中国的投资集中于石化和金融领域,海合会国家是中国对外工程承包的重要市场。中国与海合会已经举行了五轮FTA谈判,中国应抓住此次国际油价暴跌的机会,加大从海合会进口原油的力度和规模,加快建设石油战略储备,借助建立中海自贸区消除石油贸易的"亚洲升水"问题,推动我国与海合会国家的"1+2+3"经贸合作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印巴是南亚两个最重要的国家.两国的加入意味着,上合组织在覆盖范围和功能上实现了双重外溢.上合组织将因印巴两国的加入而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刚刚结束的上合组织乌法峰会正式启动印度、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组织的程序.这就意味着,长期以来关于上合组织扩容的设想成为现实;同时,也意味着上合组织内部建设基本完成.过去十多年来,有关上合组织增加新成员国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也存在着巨大的压力,特别是西方媒体不断制造舆论,认为上合组织是对抗北约的机构,等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南亚地区成为恐怖主义活动的重灾区,印度和巴基斯坦、阿富汗是南亚地区遭受恐怖主义危害最为严重的三个国家。通过南亚地区恐怖主义现状总结出,南亚地区恐怖袭击活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与南亚地区合作反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中东与巴基斯坦反恐形势的互动是当前巴安全局势恶化重要的外部因素之一。基于巴所处的联系南亚与西亚、中亚的特殊地缘位置及其伊斯兰文化属性,本文重点考察了阿富汗、伊朗、沙特三个有重要相关性的国家对巴反恐局势的影响;基于全球恐怖主义网络的运作机制,本文从资金流、信息流、人员流三条主要联系渠道,分析了巴基斯坦恐怖势力与中东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巴局势恶化对“动荡弧”地带安全局势的影响,并就巴局势恶化对中国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中国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中东与巴基斯坦反恐形势的互动是当前巴安全局势恶化重要的外部因素之一.基于巴所处的联系南亚与西亚、中亚的特殊地缘位置及其伊斯兰文化属性,本文重点考察了阿富汗、伊朗、沙特三个有重要相关性的国家对巴反恐局势的影响;基于全球恐怖主义网络的运作机制,本文从资金流.信息流,人员流三条主要联系渠道,分析了巴基斯坦恐怖势力与中东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巴局势恶化对"动荡弧"地带安全局势的影响,并就巴局势恶化对中国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中国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发生8.7级地震:12时21分,印度西南海域又发生7.5级地震。两次地震引起了巨大海啸,东南亚和南亚的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印度、泰国、马尔代夫等多个国家受到波及,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截止到2005年1月31日,各国遇难总人数约达23.4万。面对这场无情的灾难,中国政府和人民高度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展开规模空前的国际大援助。  相似文献   

16.
中国和印度是两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龙”与“象”分别是这两个国家民族精神的象征。近代以来,两国关系历经许多风雨,既是近邻、伙伴,又是竞争对手。如今,随着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21世纪“龙”与“象”的竞争与合作问题,不仅关系到亚洲地区的安全、稳定与经济发展,而且也  相似文献   

17.
中俄地区合作是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俄两国地区合作发展势头良好,潜力巨大。中国已经成为俄罗斯许多联邦主体的重要经济伙伴。近年来俄罗斯各联邦区与中国的贸易都保持了积极的增长势头。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中俄两国地区合作将不断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自2013年秋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阐述"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印尼倡议建设"海上丝绸之路"以来,至今不过半年多时间,一个关于"新丝路经济带"的大战略构想已在中国渐次展开。 "新丝路经济带"不光涵盖"陆上丝绸之路",还包含了"海上丝绸之路"。若打通"陆上丝绸之路",中国的经济和战略影响力能够通过中亚、南亚辐射到欧亚大陆;而借助"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影响力能够覆盖亚太地区和印度洋沿岸国家。这"一带"、"一路"通过两条"走廊"即中巴(中国—巴基斯坦)和中缅(中国—缅甸)联接起来,最终将形成一个内外互联互通的大战略格局。  相似文献   

19.
非常画面     
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神舟六号飞船绕地球飞行76圈后,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平稳落地,两名航天员身体状况良好。这是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出舱后向人们致意。由于巴基斯坦最近几天频遭雨雪袭击,数千灾民的生活境况变得更加艰难,各国救援队向巴地震灾区输送了大量医务人员及药品、食品等物资。图为巴基斯坦民众等待救援物资的发放。南亚地震目前已在巴基斯坦造成近4万人死亡,死亡人数还可能继续上升。10月12日上午9时,神舟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贝叶文化?
  “贝叶文化”(Palm-leaf culture)是亚洲一项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广义上理解,它是对以“贝叶经”为主要载体的佛教文化的一种象征性称谓,其范围当覆盖从佛教缘起地印度,北及阿富汗、中国、日本列岛、朝鲜半岛、蒙古,南到斯里兰卡、尼泊尔、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等亚洲国家和地区。但由于佛教北传方向的国家和地区没有或已佚失刻写贝叶经的习俗,故“贝叶文化”在狭义上常被认为是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尼泊尔、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和越南南部,以及中国云南等流传巴利语系佛教的南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佛教文化形态。这些国家和地区至今仍或多或少地保留着刻写、制作、使用贝叶经的传统和习俗,因此被视为亚洲的“贝叶文化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