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特设课程是国家教委1995年以教师司[1995]7号文件下发的《关于试行:“高等师范专科教育二、三年制教学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规定要设置的一类课程,它要求该类型的课程要占三年制师专总课程时数的20—10%。对于应开设的具体特设课程,《通知》并没有作出规定,但提出了一般的原则。如何结合师专自身的实际,在国家教委的原则指导下,设置该类型的具体课程,是师专面临的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为了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并在认识的基础上对我校特设课程的设置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可供选择的方案,《特设课程》课程组按研究计划,收集了成渝地区四所师专的现行计划,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新教学方案》在“课程设置”中规定:高等师范专科教育设置公共课程、学科课程、教育课程、特设课程、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新教学方案》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将活动课程纳入到整个课程体系当中。活动课程论是教育史上有重大影响的课程理论之一。活动课程与分科课程是学校教育中的两种基本的课程类型,与分科课程相比,活动课程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上具有特殊的功能。师专开设活动课程要处理好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地方高校服务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社会、经济、科技和教育发展对特设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探讨了高师生物专业特设课程——经济植物种植课程体系设置的内容和教学方案,提出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针对师专生物专业教学现状,面向基础教育发展需要,围绕高素质初中生物教师培养目标,揭示了师专生物专业特设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体系结构以及特设课程特点,指明了特设课程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深入、全面地分析了特设课的性质和特点,揭示了新形势下师专生物专业的培养方向和目标。结合师专生物专业特点和农业经济区发展格局,提出了特设课“多元化模块”设置方向。运用系统论、生态论原理,探讨了特设课设置体系内在结构规律,提出了特设深“生物论假说”、“课程金字塔”结构形式和高素质生物“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6.
师专美术专业的教学任务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初级中学美术教师,这是师范学校性质所决定的。因此,如何培养出适应初级中学美术教育师资是当今师专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笔者最近走访了我省六所师专美术专业(均为二年制),并调查了其课程设置的情况,深感六所学校美术专业课程设置与初级中学美术课教学实际不相适应的现象严重,使人感到改革美术专业课程设置的任务十分紧迫。 根据六所学校美术专业课程设置的内容,可大致将其分为三大部分(可能不太科学):一,绘画(素描、水彩、水粉、油画、国画、创作)。二,应用美术(美术字、图案、设计)。三、史论(艺术概论、中国美术简史、外国美术简史、教材教法等)。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师专教育占有一定的地位。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基础教育目标的转轨,对师专教育改革提出了诸多要求。其中,师专课程改革巳成为师专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本文对师专课程改革的有关问题作一探讨。 课程问题历来是教学中的根本问题之一。教什么与学什么,显然是教学的关键所在。随着时代的更替与社会的发展,学校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总会发生变化。这就意味着传统的课程需要修改,新的课程需要增设,课程内容要吐故纳新,以便与教育发展及社会发展相适应。我国师专教育,如同其他各类师范教育一样,其课程设置特点是师范性课程与专业性课程并举。这样的课程结构,作为一种历史的沿承,自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只要师范教育继续存在,这样的课程还会存在,这一点似乎难以非议。当然讨论问题不能就此止步。倘若我们不是简单地对师专课程结构的表面形态进行分析,而是对师专各类课程的开设体例及其课程实际内容进行讨论,或者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师专课程的设置,我们便不难发现,目前我国的师专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均存在严重弊端,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从当前师专教育模式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情况,提出师专专业模式的改革应主动适应中等教育改革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师专主辅修专业设置的根据和原则。  相似文献   

9.
我系承担的世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改革课题——农业经济区高师生物专业学生“一专多能”培养及特设课设置体系的研究,依据立项报告所提出的实施步骤,已进入特设课程设置体系研究阶段。我系从1986年全面推行主辅修教学体制改革以来,对课程的设置进行过多次调整,包括对辅修课与特设课的关系是什么、“一专多能”与师专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是什么、现有特设课程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服务课程以及课程之间的搭配组合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和深入的讨论。为了力求特设课程的设立不仅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有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受课题组委托于1997年11月下旬对我系900余名毕业生中已知通讯地址的300人进行信访调查,现已回收112封信,经统计、整理、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升格为师专后,在课程设置方面尚未形成与培养目标相契合的课程体系。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幼儿师专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彰显办学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可行路径。文章以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个案对幼儿师专课程设置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调查显示:课程设置存在实践课程薄弱,理论和实践缺乏联系;各类课程结构、比重、内容缺乏合理性;课程组织实施效果欠佳等问题,对此,提出设置课程注重专业视角,兼顾学生兴趣需要;积极探索、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以及凸显实践取向,改革课程内容和创新课程实施方法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课程设置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因素.民族地区高师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必须遵循六项原则(1)普遍性原则;(2)特殊性原则;(3)师范性原则;(4)厚基础原则;(5)宽口径原则;(6)开放性原则.只有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设置课程,正确处理好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才能建立起一套富有民族地区特色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2.
1995年,国家教委师范司颁发了《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二、三年制教学方案》(简称新教学方案)。它改变了过去教学计划以学科专业课为主的单一课程结构模式,形成了以公共课程、学科课程、教育课程、特设课程、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为内容的新课程体系,这是师专课程改革的一次飞跃。它着眼于21世纪的基础教育,充分体现了师专教育由传统教育思想向现代教育思想的转变,由经验型教学方式向设计型教学方式的转变,由学科知识型培养模式向综合智能型培养模式的转变。其根本出发点是通过对课程的总体设计,把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有…  相似文献   

13.
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原则,是对文化素质教育内容和形式的体现。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应当遵循科学的原则,包括体系化原则、渗透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并且紧密围绕思想政治教育,把握为人的全面发展而服务的目标,这样才能有效指导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特设专业建设又是提升高等学校整体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小学教育对小学教师专业知识及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承担培养小学师资的高等院校要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计划、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进行相应改革。因此,调整教学计划,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有效提高教师素质;深入课程与教材的建设,推动教学改革;大力开发特设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实践功能,创新实习模式;提高科研能力,带动学科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剖析了师专数学教育课程设置与结构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改革课程设置与结构的原则和目标,对数学及其教育的观念进行了重新认识,提出了课程设置与结构改革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16.
师范专科教育是我国师范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培养数量足够、专业配套、质量合格的师资队伍的历史重任。由于它的服务范围具有明显而固定的地域性,因而它具有很强的地方性特点,以致在培养规格、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安排等方面则应充分体现这一特点。本文仅就师专的专业设置改革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以求教于行家。一、师专专业设置的历史回顾与现状我国的师专教育始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最初是师范大学和一般大学中的高等师范专修科,后变为独立建制的高等师范学校。专业设置为单、双科并存。建…  相似文献   

17.
理工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工院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现状是 :1、重理轻文 ,文化知识教育和素质培养不同步 ;2、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建构一套适应理工院校的科学、系统、合理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 )课程设置原则 ;(二 )课程定位 ;(三 )课程设置的三个层面 ;(四 )课程设置的三个板块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中国大学礼仪教育的实际情况,借鉴韩国礼仪教育的经验,应从如下几方面加强中国大学生的礼仪教育:礼仪教育基本是种养成教育,应该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礼仪教育要特别强调礼仪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礼仪教育要想取得成效就必须与实践相结合,要让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中理解礼仪知识和规范;学校应将礼仪教育列入文化素质教育的总规划中,列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目标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根据学生礼仪教育的根本任务和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设置课程。  相似文献   

19.
一、指导思想“校县共育”的综合教育改革,是为了打破传统封闭的办学模式,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结,实行“棱县共管”,共同育人(包括推荐优秀毕业生报考、招生、入学教育、定期交流。见习、实习、社会调查、毕业分配等),培养自愿服务于家乡的师资,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服务,按照市场法则,建立开放式的师专教育体系,努力探索一条我国师专一类学校同当地县、区政府合作培养初中师资的道路。二、组织领导1、成立“校县共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主管教育的副市长。副主任:九江师专校长;九江市教育局长。委员:各县主管教育的副县长;…  相似文献   

20.
当前,学分制作为一种优越的教学管理制度,已经在全国普通高校,尤其是在本科院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实施。学分制最主要的特征,即选课制。因此,是否具有一支水平较高、能开设多门选修课的师资队伍,是一个学校能否实行学分制的关键所在。然而,对于师专这一特定层次的高校来说,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特别是不少学校在师资队伍方面还相对较弱,实行学分制便显得十分困难。1995年2月,国家教委《关于师专教育二、三年制教学新方案》(以下简称“新方案”)开始颁布试行。“新方案”将师专各专业的课程分为6大模块:公共课程、学科课程、教育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