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为知识的一个基本要素,确证理论是当代西方知识论所集中研究的一个主要问题。"确证"概念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其规范性的特征;二是它与"真"的联系。一般认为,X是得到确证的,仅当它已经或至少能够通过引用一些理由来进行证明,这就涉及到作为理由的信念与被确证的信念之间的支持关系。从结构上看,确证似乎形成一个无限回溯的系列,基础主义要解决的就是确证上的无限回溯问题。基础主义这个"阿基米德"点遭到了反基础主义的批判,当然反基础主义本身在西方也受到了挑战。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学界的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的学派之争虽然没有德日刑法学那么广,但是影响巨大。在实质解释论占据多数"阵地"的情况下,倡导形式理性的形式解释论需要的是坚守。现代法治是形式法治,且罪刑法定原则也是倡导形式理性优先于实质理性,因而在司法领域,形式解释论具有合理性。中国具有实质主义法学传统且当代中国已陷入法律实质主义的泥潭和守法危机,因此现实的中国更需要的是形式解释论的坚守。  相似文献   

3.
当代西方知识论的“基础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主义的问题源于知识的确证,其基本主张有两项,一是把知识的论证区分为基础与非基础的信念,二是断定基础信念的存在。基础主义又可分为“强的基础论’与“弱的基础论”。弱的基础论可再区分为“外在论”与“给定论”。对基础论的挑战主要来自一致论。文章认为,从知识确证的角度上说,基础论有相当的合理性,但其主张也有片面之处,例如基础信念往往并不具有基础论者所设想的那种直接的确证性、不可纠正性,等等。  相似文献   

4.
罪刑法定原则是现代刑法三大基本原则之一。罪刑法定原则的意义在于限制国家的刑罚权,保障公民自由和人权,也就是国家司法机关行使刑罚权与公民自由之间给定了一个明确的界限。刑事法律的适用客观上存在一个解释问题,即解释的合法性问题。在合法性问题上,又存在经验主义与规范主义之争,马克斯.韦伯和哈贝马斯就是经验主义与规范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们分别论述了刑法适用解释的合法性诉求,并指出刑法适用解释的实际功能。  相似文献   

5.
基础主义在解决知识回溯问题上陷入了困境,这直接导致了另一种重要的替代理论——一致主义的产生。不过,一种完整的一致主义理论需要依靠它所指定的一致概念来界定,这样自然就转向了一个倍受关注的问题:究竟什么是“一致”?一致主义者通常按照两个可供取舍的思想来理解一致:经典的回答把“一致”理解为蕴含的一致,而新近的回答则是把“一致”理解为解释的一致。现在我们讨论的重点是前者。  相似文献   

6.
传统知识论主张确证是知识的必要条件之一。对于确证回溯困境如何解决以及确证回溯是否会引发怀疑论,基础主义、一致主义与语境主义虽然各自给出答案,但都有不合理之外。从确证的结构分析入手,可以概括出一条“确证原理”。通过比较“确证原理”与“认知闭合原则”之异,可以知道确证回溯在什么情况下将陷入怀疑论,而在什么情况下则不会。人们对于理由是否必须逻辑蕴涵的问题意见分歧,说明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认识观。确证概念自身需要深入细致的分析,而这个重要的环节在以往知识论发展过程中被忽视了。因此,我们认为“加溯困境”的实质就是确证的概念含混不清的问题。唯有明确了认识的规范性,确证问题才有可能最终解决.  相似文献   

7.
过程可靠论认为确证源自于可靠的信念形成过程,但它无法保证外在过程的可靠性必然与主体的内在确证相联系,这就会产生新恶魔问题与元不一致问题。同时,过程可靠论还面临着如何明确规定这种过程的普遍性,使之能够运用于具体场合的问题,即普遍性问题。对于这三大难题,索萨的德性知识论以“理智德性”为核心概念,通过构造确证与适切的区分、动物知识与反思知识的区分,形成了颇具创见的解决方案。然而,索萨的方法未能弥合可靠性与确证之间的差距,对动物知识和反思知识各自的价值维度界定不明,且对认知者要求过高。因此,虽然索萨的德性知识论为解决三大难题提供了新思路,但其本身也尚待完善。   相似文献   

8.
形式解释论拘泥于"语义应有射程"原则,忽视体系性考察,导致罪刑不均衡的现象,导致与司法实践的脱节。近年以来,实质化的刑法观对刑法解释论的冲击势不可挡,"开放犯罪构成"、"刑法功利主义"、"风险社会"等理论的出现预示着传统解释论的转向。罪刑法定必须满足罪刑均衡的具体要求,二者相互统一;文义解释必须符合体系解释为具体要求,二者一体两面。将罪刑均衡作为实质解释论应当坚守的制约因素,对司法实践中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基础主义为知识寻求自明的基础与笛卡尔的做法颇为相似,两者都预设了某种基础,但却基于不同的认识方式。笛卡尔因"对象化的认识方式"而导致困境,基础主义则围绕着信念的确证问题,把知识的确证因素归结为内在的机制或状态,虽摆脱了近代的认识方式,仍困难重重。两者陷入困境的根源如康德所言,是理性超出经验之外对绝对的追问,是理性所无法解决的。  相似文献   

10.
胡适是五四时期最早注意到启蒙解释范式风险的知识分子。在问题与主义之争中,他提出要用“评判的态度”整理国故,主要针对的是当时启蒙者普遍“以理验物”的解释弊端,认为他们对“科学思想”的普适性的推崇,有重蹈宋明儒学格物论覆辙的可能。胡适相信,作为一个客体,传统只有在阐明了其演进的过程后才能得到理解,而“历史演进法”则可为这种研究提供一个系统、客观的逻辑框架。  相似文献   

11.
连贯与认知关联关系密切。翻译过程中,译者通过关联识解原文连贯,构建译文连贯。连贯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连贯的衔接性强,翻译时可通过语码转换实现,而对于隐性连贯,译者需要付出更多认知推理努力,寻找最佳关联。在重构译文连贯时,译者既要考虑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同时还要兼顾目的语的特点和连贯规范,考虑译文读者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2.
连贯是语篇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是把语篇各个部分信息相连,从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重要因子。本文从局部、全篇、显性和隐性四个方面对语篇的连贯特征进行探讨,并根据这些特征建立综合英语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期建立最佳的外语学习课堂,达到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3.
连贯是语篇领域中的一个复杂概念,它可能由衔接手段实现,也可以由非衔接手段实现。不同的语篇具有不同特征的连贯。连贯呈现出显性与隐性、静态性与动态性、微观性与宏观性的二元性特征。语篇连贯的二元性特征揭示了连贯是语言形式、语用、心理认知在语篇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连贯是语篇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影响语篇连贯有多种因素 ,语境则是其中之一。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拟对语境在语篇连贯中的功能进行分析 ,探讨语境与连贯之间的关系 ,揭示语篇连贯的某些成因与机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连贯作为许多交际层面互动因素的过程,在语篇层面的修辞写作、语用和跨文化交际方面受到广泛关注。科技英语摘要的语篇连贯性问题属于跨文化交际和语篇层面的研究,在语篇标准、认知、语用、文化等方面,中西存在着汉英语篇差异。对语篇层面科技英语摘要写作存在的差异及干扰因素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有助于提高英语学习者科技英语摘要的写作能力和写作质量。作为有效解决连贯性问题的语篇分析(TA)、对比分析(CA)和功能语法学理论,正在对英语教学与研究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为探究中国工科EFL学习者在科技英语摘要语篇写作中的连贯性问题,对60名非英语专业博士生的科技论文摘要进行案例分析,并从认知、语用和文化差异三个方面来洞悉干扰科技英语摘要连贯性的潜在因素。结果表明,母语迁移影响科技英语论文摘要的连贯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16.
连贯是语篇分析的一个基本研究领域,始终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语言学家们对其术语的界定仍然得不到统一。文章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述了连贯的概念及其归属,重点阐述了连贯与语用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初步探讨了捕捉语篇意义的语用技巧。  相似文献   

17.
连贯是语篇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可分为由衔接手段支持的显性连贯和由非语言因素支持的隐性连贯。隐性连贯与不连贯的区别在于前者在语篇内存在统一的语域而后者没有。隐性连贯的存在有其社会和认知的基础,它有三个特点:它是隐性的,外指的和认知的。  相似文献   

18.
语篇的连贯有三个层次--语法(形式)、语义、语用.只有在第二和第三层次上连贯的语篇才是真正连贯的语篇.而位于第三层次的话语意图起核心的作用.没有它的选择、调控与整合功能,话语就无从建立"相关".  相似文献   

19.
大学英语写作中的语篇连贯通常涉及两方面的内容 :文章基础上的语篇连贯与读者基础上的语篇连贯。前者包括 :( 1)论点的统一 ;( 2 )论点的组织 ;( 3)衔接。而读者基础上的语篇连贯涉及到一篇文章在多大程度上能被读者理解。为了便于读者正确理解 ,作者应遵守交际的原则 ,保证内容充实、切题和表达准确 ,所以 ,语篇连贯又可以被解释为在兼顾读者的同时又遵守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