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发展格局,生态文明建设已经纳入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当中。传统《专利法》尽管促进了科技进步,但同时也加剧了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对《专利法》新的要求。本文《专利法》生态化为研究对象,首先从生态技术研发、生态技术传播、生态技术应用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专利法》生态化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从立法宗旨、专利审查、强制许可三个方面对《专利法》提出了改革对策,希望对推动我国《专利法》生态化建设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生态环境问题制约着我国向“绿色、生态、文明、美丽”的发展路径转变。本文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有机马克思主义理论,基于“生态经济观”视角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现存的问题及其原因,比如超越环境再生能力和自净能力的生态阈值,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失衡以及生态反馈缺乏实时适时性,生态预警机制缺失,生态反馈评价机制缺失等,初步建构有机生态经济路径以实现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的目标,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内涵和特征,从生态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制度等五个方面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熵权——主成分分析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各省域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进行评价,发现我国各省域生态文明建设绩效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当前生态经济建设贡献度最大,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绩效存在明显线性正相关关系,而各省域在生态环境和生态制度两个方面建设差异性不明显,且各省域建设水平都相对较低。并且在空间格局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分为五个等级;从空间格局演变特征来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水平纵向上是中间高,南北低,横向上是从西往东依次递增;总体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水平呈现出"东部居首,大西北居尾,中部居中,两翼偏低"的格局特征。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生态环境安全事关城市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要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治理思想为指导,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安全,尤其是妥善处理和应对与之相关的冲突,重点应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快并完善环境立法,确保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健全并修订环境标准,确保有法能依、有据可查;三是严格并公正执法,确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四是健全和畅通公民环境权司法救济的渠道,确保有理可申、有怨可诉。  相似文献   

5.
能源开发利用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是关系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本文分析了能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影响的特点,根据特点不同将能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影响区分为常态影响和事故影响,又将常态影响区分为污染式影响和破坏式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说明了不同影响方式的特点,并针对不同的影响类型提出了防范和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和生态危机的持续显现,使自然环境这一人类生命支持系统已经脆弱到不堪重负的境地,也使人们开始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十二五"将"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纳入未来五年中国发展目标,说明政府已经对此有了高度的重视。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是加强其生态责任。而当今生态问题的一个主要根源便是政府生态责任的缺失,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在于政府决策中的生态自觉。本文将从经济建设中政府生态责任的意义、政府生态责任的缺失以及强化政府生态责任的对策这三个方面来详细论述经济发展中政府的生态责任。  相似文献   

7.
陈希 《经营管理者》2013,(30):187-187
随着PM2.5问题的出现,生态环境问题所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如何为社会的发展创造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生态文明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思考的重大问题。为此,文章从马克思深邃的自然观中我们得到了指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践创新,旨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面对当前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双重威胁,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自觉地加入到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列。我国作为一个高耗能国家,深刻认识低碳经济的内在规律,转变发展观念,才能实现长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一环,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不仅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而且是关乎民族生存的长远问题。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建设重大意义的深刻理解,是科学发展观在生态领域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0.
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道路的理性选择,是应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的良方。生态环境危机既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有着深刻的制度根源,折射出严重的制度危机。只有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创建有助于人与环境友好的绿色制度文明,才能走上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机盎然的绿色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到2020年使我国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这一重大战略目标,为全国各族人民描绘了山川秀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蓝图。把森林建在城市,把绿色留在身边,已经成为广大人民提高生活质量和享受建设生态文明成果的迫切需求。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肩负着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并深刻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强调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努力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程度。这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在我国的研究和实践有着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观教育是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和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具体体现,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通过生态文明观教育使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转化为自觉保护生态的文明行为,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道德升华。  相似文献   

13.
江楠 《领导科学》2012,(29):40-41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各级政府应明确自身肩负的生态责任,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主导作用.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各级政府应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的规章制度,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积极提倡节能减排,促进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利用政治、经济、法律、宣传教育等多种措施,积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到2020年使我国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这一重大战略目标,为全国各族人民描绘了山川秀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蓝图。把森林建在城市,把绿色留在身边,已经成为广大人民提高生活质量和享受建设生态文明成果的迫切需求。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肩负着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5.
《领导决策信息》2014,(24):18-19
正6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联合批复了《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按照《方案》要求,贵州将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立足自身优势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积累经验、提供示范。这既是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机遇,又是贵州省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大机遇。6月9日,贵州省召开生态文明建设大会,全面安排部署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6.
赵心梦 《领导科学》2021,(1):126-126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逐渐提高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度,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建立,以此在推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切实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思想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作为我国经济学类较为典型的系列教材之一,《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导论》(李欣广著,中国环境出版社2015年版)一书推进了生态理念与经济学相关理论的有机融合,系统阐释了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思想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学理念。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全球各主要国家都将绿色发展作为经济增长的核心新动力。美国出台了《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日本和欧盟则分别制订了“绿色发展战略”和“2020发展战略”。2015年3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将“新四化”的概念提升为“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绿色化”概念首次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成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路径,这是党中央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的又一项重大决策。“绿色化”不是简单的植树造林和增加国土绿色覆盖率,而是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我国现有价值观、生产方式和制度建设中去,将经济发展方式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发展转化为以创新为基本动力并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生态安全的效率型集约式发展。正如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种贯彻“绿色化”思想的经济社会建设方式将为我国经济硬实力的升级提供新动力。  相似文献   

18.
生态环境形势日益严峻,生态文明建设面临重大挑战,正已成为严重制约中国社会安全、生活安全与经济安全的瓶颈。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审计监督在其间的作用不可或缺。国家审计应当在总结已有环境审计实践的基础上,吸取多年来资源环境审计工作中的经验,正视审计过程中的各种不足,在持续发展创新审计理念的基础上,厘清生态文明建设的审计思路,并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促进国家审计的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19.
赵珂 《决策探索》2013,(24):65-66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并通过决议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在新形势下,国家审计应不断加强环境绩效审计,充分发挥建设性作用,从完善国家治理的角度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新时代我国要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高等学校,尤其是农林类院校,更应该努力成为我国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并逐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倡导者和先行者。在这其中,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论从课程体系、时代特征,还是功能定位上看,无疑都将成为高校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培育生态文明理念的一项创新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