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据上海市统计局提供的最新资料显示,1997年本市国民经济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市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首次超过3000亿元,人均GDP在全国率先突破3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水平阶段,按1980年可比价计算,人均GDP提前三年实现了翻两番的战略目标,标志着上海经济由此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人均GDP3000美元是个什么概念经济发展是一个连续演进的过程,人均GDP只是一个标志性的信号,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处于一个怎样的发展阶段和国际地位。近年来,国际比较中用得最普遍的是世界银行的划分方法,它按照人均GDP水平将国家(地区)划分为四类:低收入(725美元以下)、下中等收入(725—2895美元)、上中等收入(2895—8956美元)和高收入(8956美元以上)。按照此划分,上海已从下中等收入步人上中等收入阶段。另一种较为成熟的方法是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一切生产活动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我国人均占有土地资源偏少,耕地尤为紧缺,因此,切实保护耕地,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乃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首要任务。但另一方面,工业化、城市化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目前我国人口的城镇化率还只有28.6%,尚处于城市化的初级阶段,与中等收入国家已达58%、高收入国家达78%相比,差距很大。在今后15年内我国城镇化水平必将逐修提高。据1978年到1994年统计,我国城市数量由161座增加到612座,即增长了28倍.其中大部分靠外延扩张,再加上…  相似文献   

3.
珠三角正处重大发展转型关头 1.珠三角正站在向现代化冲刺的新历史起点上.2006年珠三角(9市,下同)人均GDP达5908美元,已高于2005年世界中上等收入国家平均5625美元的水平,非农产业97.2%,比重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非农就业比重达86.2%.按西蒙·库兹涅茨的工业化五阶段说,珠三角已跨入第五发展阶段,也即工业化的成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陈智 《四川省情》2021,(5):59-59
2020年,我国GDP总量突破人民币100万亿元大关,人均GDP达1.05万美元,连续两年跨上1万美元台阶。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实现人均GDP过万美元,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综合实力与以往相比有很大不同,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按世界银行2017年标准,人均GDP在3956美元至12235美元之间,为中等收入经济体。可见,中国已经走到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河边"。  相似文献   

5.
马崇明 《统计研究》2006,23(5):78-79
一、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经济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基础,从人均GDP当前价美元来看,按世界银行标准,日本已步入高收入水平国家,韩国处于中等收入水平国家,而中国和印度处于低收入水平国家,尚不及世界平均水平。2002年中国人均GDP989美元,按人均GDP现代化标准6000美元,中国2002年人均GDP基本现代化标准实现度仅为16.5%。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2002年人均GDP4520美元,虽与日本、韩国相差较大,但与中国人均GDP基本现代化标准6000美元相比,已经过半。显然,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乃至整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现代化达标程度偏高,而以汇率计算则可能…  相似文献   

6.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调整收入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小康社会是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全面并且发展相对平衡的小康,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所面临的主要难点是解决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现阶段,我国居民人均GNP还不到1000美元,刚刚进入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的行列,而且居民内部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7.
高戈  冯水玲 《山西统计》2003,(11):18-18,23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那么,总体水平的小康与全面小康社会有什么不一样以及2离全面小康社会还有多远?谈几点体会。一、总体水平的小康与全面小康社会有什么不一样总体水平的小康是一个低水平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较高水平的小康。2000年底,我国人均GDP只有800多美元,仍属中下等收入国家的水平,仅相当于日本人均GDP的2.3%,居世界第72位。而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总体水平的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注重物质生活的提高外,还特别注意人们的…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推动了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革,在这种结构变革之下,收入差距对刑事犯罪的影响作用也在发生变化.文章利用1993-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面板门限模型,以城市化水平作为门限变量,检验收入差距对刑事犯罪的非线性影响以及城市化发展中的门限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收入差距对刑事犯罪存在基于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单门限效应”,当城市化水平进入较高的区制(城市化水平高于45%)时,收入差距的增大对刑事犯罪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同时离婚率和人均GDP都与刑事犯罪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9.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公布了按汇率法对世界176个国家和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结果。200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2372亿美元,占世界的3.8%,相当于美国的11.8%,继续保持世界第六位。中国香港位居第28位,中国台湾省位居第17位。国内生产总值位于世界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中国、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和墨西哥。2002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963美元,仍为中下收入国家水平,人均收入水平列世界第111位,比2001年上升了两位。中国香港位居第17位,中国台湾省位居第30位。人均国内生产…  相似文献   

10.
2006年,中国的人均GDP突破了2000美元(但农村居民纯收入仍然只有3587元),这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应该说每月不到1300元人民币的这样一种人均水平,无论从中国现实的购买力还是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都很低。在这样一种人均水平基础上的9%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不算高。从发展上看,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的解决,如就业问题、收入分配问题、国企改造问题、地区间发展不平稳问题等,都要依赖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所提供的物质基础。保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高速增长,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现有对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研究存在缺乏理论基础、操作相对机械、结果不够精准等不足。为此,本文基于脆弱性理论将中等收入群体定义为经济收入较高且足够稳定的非脆弱群体,然后依托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脆弱性估计法和核密度估计法确定中等收入群体脆弱性水平的上下限标准,进而估算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最后剖析家庭进入和退出中等收入群体的微观驱动因素并研判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演变趋势。结果发现,第一,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标准可以设定为1%和10%的脆弱性水平所对应的家庭人均持久性收入,2014年和2016年对应的比重分别为29.82%和32.71%,而且城乡和地区分布差异较为明显,城镇和东部地区趋于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第二,人力资本、职业特征、家庭负担、收入结构是驱动家庭进入到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因素;要达到2035年“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对应的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要求,2016—2035年中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人均持久性收入增长率至少应达到3%和5%。  相似文献   

12.
陈小丽  王磊 《统计与决策》2016,(19):126-129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持续扩大,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与社会稳定带来日益严重的负面影响.通过测算湖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和城镇化率,分别描绘出湖北省90年代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变动轨迹及发展现状,进而实证分析湖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镇化建设的动态关联.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城镇化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产生正向冲击,两者之间保持一种同升同降的长期关系.对此,文章提出推动中心镇镶嵌发展,带动周边农村地区建设,加快推进“人的城镇化”,逐步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罗良清 《统计研究》2004,21(12):13-5
一、基础教育经费总量偏低首先 ,从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 (表 1)看 ,我国作为一个下中等收入国家 ,其水平虽与下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持平 ,但与上中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还有差距。经济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基础教育的经费投入 ,政府对基础教育的重视正是我国政府所缺乏的。从表 2若干经济发达国家与中国的基础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相比较的结果可以看出 ,我国这个比例是明显偏低的。表 1基础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比较 (2 0 0 2年 ) %基础教育支出 /财政总支出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0 82 8下中等收…  相似文献   

14.
《统计教育》2005,(9):64-64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 F)近期公布的2004年按汇率法计算的世界180个国家和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 D P)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结果,2004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前10位国家座次排定。位居世界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中国、加拿大、西班牙和韩国。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方面,卢森堡、挪威、瑞士、丹麦、爱尔兰、冰岛、美国、瑞典、卡塔尔和日本分居世界前十位,中国居世界第112位。2004年,中国以国内生产总值16494亿美元,居世界第七位,与上年持平。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1269美元,仍为中下收入国家水平,居世…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对现代化的概念及评价指标的研究是一个重大而迫切的课题。本文借鉴国际上相关指标,提出以12个指标构置成现代化指标体系,并运用这些指标进行国际比较及其预测:1.综合实力现代化目前国际上最通行的综合实力对比指标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广东作为一个省,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代替人均GNP,是可以接受的。表11997年部分国家人均GNP1997年,世界银行对世界133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NP进行了分类,共划分成四个档次,即低收入(785美元),下中等收入(786~3125美元),上中等收人(31…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化持续快速发展。2000年城镇化率36.2%,2008年提高到45.7%,年均增长1.2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年均增长率3.55%,是全国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的6倍。照此发展速度,2035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超过75%,接近经合发展组织(OECD)高收入国家目前的平  相似文献   

17.
中国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是“扩中提低”,即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使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得到明显扩大。从中等收入群体的统计意义与经济意义入手,在理论层面展开关于中等收入群体界定标准的讨论。理论分析的结果表明,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依据设定收入上下限的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界定实际生活中的中等收入群体。当收入分配格局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时,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下限应当略高于收入分布的下四分位数,而收入上限则应略高于收入分布的上四分位数。从不同收入分配格局的结构特征来看,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合理范围应当在50%以上且不宜过高。参考部分发达国家的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作为验证,当社会收入分配格局表现为比较合理的“橄榄型”结构时,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大致保持在60%左右,并且低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以及高收入群体的规模比例接近3∶6∶1。进一步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测度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并基于国际比较视角分析中国在打造合理分配格局方面存在的问题。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尚不足40%。相比一些发达国家,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小、水平低”,且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较...  相似文献   

18.
袁霓 《统计与决策》2005,(15):78-80
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达到1087美元,比上年增长9.1%.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男女性之间的工资差距是如何变化的呢?男女性的工资差距是由于其生产力水平不同造成的还是由于其它因素造成的呢?男女性的教育回报率是否相同?为回答这些问题,本文除了对城镇男女职工平均工资收入差异进行描述,利用明瑟(Mincer)收入方程计算男女教育回报率外,并运用传统的奥克萨克(Oaxaca)收入分解方法和阿普尔顿(Appleton)收入分解方法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异进行分解,来说明不同变量对工资收入性别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梁来存 《统计与决策》2012,(20):148-151
在农民风险倾向随收入变化的假定下,政府保费补贴额的下限(或上限)取决于:效用函数的具体形式,效用曲线拐点处的农民收入水平(或农民理想的效用水平),农民自身收入水平,农民、政府的保费支付比例。文章以湖南为例,其分析表明,湖南农民2011年的人均纯收入超过了补贴下限对应的3204元的收入水平,农民属于中等收入层次,收入每增加1%,效用水平提高0.22%,(理想效用值为97时的)补贴上限为年人均238元。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作为社会经济活动链条重要环节的居民消费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搞好居民消费管理反过来也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统计资料,在试测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收入及其分配状况、社会保障支出、城镇化水平等变量,运用回归分析比较方法对影响居民消费支出因素进行了对比检验。主要结论有:城镇化水平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统计意义上高于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反映收入分配均衡程度指标的基尼系数,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效应可能没有显著性差别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