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属于两种异质文化,一为主德的文化,一为主智的文化。自近代以来,中国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西学东渐的激荡下,围绕着科学与人文的两难选择,构成百年来的科学与人文思潮。回顾和考察这一文化思潮,妥善处理好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对今天我国的文化发展和建设事业不无裨益。历史经验表明,未来中国文化的发展趋势必然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大思潮的沟通、汇合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由我校孙中山研究所副教授段云章、邱捷合著的《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军阀》(全书约38万字),是“孙中山研究丛书”第一批专著中的一本,已于1990年6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以较为翔实的史料和深入的论证,考察研究了孙中山一生与近代军阀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孙中山为近代中国革命而不懈奋斗的政治性格,是近年来孙中山研究中又一新的成果。(中国)孙中山研究会秘书长金冲及教授为该书  相似文献   

3.
刘德龙、张廷兴、叶涛等民俗学者撰写的《民间俗信与科学文化》一书,2002年2月由山东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全书34万字,100多幅插图,分为总论(论俗信)、传统节日俗信、人生礼仪俗信、衣食住行俗信、社会  相似文献   

4.
我校经济系教授魏永理撰写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纲》下卷,已由甘肃人民出版社于1990年12月出版。该书53万字,共分五章,对1914到1949年旧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演变、乃至最后崩溃,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论述与分析。同目前已出版的同类著作相比,该书具有自己的体系结构和历史分期;在内容方面,既吸收了学术界的最新成果,也提出  相似文献   

5.
大型资料工具书《辛亥以来人物传记资料索引》,由本校历史系资料室编辑、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它收录了辛亥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活动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等各领域的人物一万八千余人的传记资料八万余条,约二百万字。书后并附有大陆及港  相似文献   

6.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学热”取代80年代的“文化热”悄然升温,保守主义在经历了激进主义的狂风暴雨之后,终于迎来了它的温馨岁月。随着保守主义在现代中国思想谱系中的重新凸现,大陆学人们开始回眸、反思与检讨近代以来的保守主义。在此之前,港台与海外学者已注意到近代中国保守主义思潮的探讨,重要成果如傅乐诗的《近代中国思想人物论———保守主义》、艾恺的《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等。“国学热”出现之后,大陆学者探讨保守主义思潮的论著则有喻大华的《晚清文化保守思潮研究》、胡逢祥的《社会变革与文化传统———中国近代文…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回答了科学社会主义何以必要以及何以实现的基本问题。以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审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整个出场行动,可以发现,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也历经了一个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过程。中国式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因其空想性和所谓的“中国特色”而退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运动因其科学性和真正的中国特色而在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有了领导核心和组织基础;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科学社会主义具有了真正的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使科学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改革和教学的需要,由安微省教育委员会高教一处组织编写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一书,已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由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等14所院校的教师参加编写。我校社会科学系张素叶副教授等3人任该书主编,陈宇文、孙晴蔚、秦华、刘志迎、方罗来等参与部分章节的编写工作。 本书具有新、广、简三个特点,所谓新,是它吸收了中共十三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  相似文献   

9.
葛荣晋著《中国哲学范畴史》已于1987年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荣获第二届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 该书是中国第一部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编写的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的学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的联邦主义研究》一书,是张继才教授潜心学问、笔耕不辍、长期致力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研究的重要成果,通过历史与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占有丰富史料的基础上,坚持论从史出和推陈出新的治学准则,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有助于推动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不愧为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研究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1.
在明清理学思想专制的氛围中,曹雪芹通过宝玉"女儿说",展现了人与生俱来的至情人性;但在儒释道一体的封闭思想体系下,贾宝玉陷入了困境,或儒或佛,其至情人性终归泯灭.根据人的主体超越性与历史局限性的辩证关系,鲜明地展现了贾宝玉至情人性的文化困境.  相似文献   

12.
在明清理学思想专制的氛围中,曹雪芹通过宝玉“女儿说”,展现了人与生俱来的至情人性;但在儒释道一体的封闭思想体系下,贾宝玉陷入了困境,或儒或佛,其至情人性终归泯灭。根据人的主体超越性与历史局限性的辩证关系,鲜明地展现了贾宝玉至情人性的文化困境。  相似文献   

13.
已故北京大学徐通锵教授曾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美国语言学和中国语言学原本几乎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为什么却走了不同的道路?笔者将这一发人深省的问题命名为徐通锵难题.徐通锵先生自己对这一难题的解答,可名之日徐解;笔者对这一难题的解答则名之为鲁解.中外史实证明,国家之强盛必然带来其学术文化的强势,这即是笔者提出来的国力学术相应律.近年中国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大增,中国语言学人自可循不崇洋,不排外之原则,以中国语言学的优良传统为根源,取西方以及其他地区的语言学的精华而融通之,坚定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的中国语言学.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从历史教育的角度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发挥着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独特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增强对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对此,同济大学进行了积极的教学探索和改革。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文学是人学”的角度梳理当代文学50年的发展,认为当代文学所表现的人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政治性(神性)的人;真善美的人;非理性的假丑恶的人;日常生存中的俗人;感性欲望中沉浮的人。与此相应,当代文学的审美风尚也依次发生了这样的嬗变:政治伦理美学、人性论美学、审丑的现代主义美学、生存论美学、感性美学。当代文学审美风尚的变化是与对人的认识的变化差不多同步进行的。对人的认识的更新,是新的审美表现方式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6.
中华经典是中国观念文化的典范性著作体制。这一历史性的文本体制包括儒家、道家和佛教中国化以后的经典。经典凝涵着古代思想主体探究自然事物、人的心性、社会世运变迁与教化的思想原理。这些原理智化了历代民族成员,给人们以深长的人文理性涵泳。经典的共殊关系及其鉴取会通,经典的原理旨趣及其历史应用,经典的教益价值及其现代需求,是现代人文理性生成培养的意义境域。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的人性理论丰富多彩 ,这些早熟的人性理论并不具备产生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础。但是 ,中国的性善论以其人本取向为现代管理理论确立了人文价值目标。以性善论为人性基础的管理理论告诉我们 ,管理要有人文价值目标的支撑 ;管理是人本管理 ,它不应该是对人性的压制 ,而是对人性的张扬。  相似文献   

18.
由于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政治上的失势,更重要的是佛教内部的腐败没落,近代中国佛教处于极为严峻的困境之中。为了振兴佛教,佛教界人士纷纷积极探寻和尝试佛教的变革之路。其中,以欧阳竟无为代表的居士佛教和太虚领导的佛教革命最为瞩目,此二者,体现了正本清源和革故鼎新两大不同的佛教变革路向。对于近代中国佛教的变革,从佛教弘化的角度,可以概括为弘法主体二元化、弘法理念世间化、弘法方式多样化等三个方面的特色。近代中国佛教变革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为佛教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私权保护模式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公权力适度干预,帮助改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另一类则是设立私权加以保护,比如以知识产权或者特别权利的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支配权赋予特定的民事主体。比较两种保护模式可以发现,私权保护模式不仅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弘扬和发展,而且与我国的长期利益相悖。同时,将作为私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权的内容仅仅限定为一种人格权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20.
在近代中国,随着西学东渐,中西文化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相继出现了文化传统主义、文化折衷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三种文化思潮。尽管这些文化思潮都有偏颇之处,但是它们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和学术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