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1943年夏季,我进入了中国西南腹地大小凉山,初访彝家,至今,岁月流逝已经整整四十年了。那次深入凉山调查之后,写出了《凉山彝家》一书。我在该书1944年序言中说:“我于十余年前曾经梦想过游历凉山深入‘(亻罗)(亻罗)国’,外人所谓独立(亻罗)(亻罗)的区域。抗战以后,辗转川滇从事任教,于是很有机缘亲历伟大的西南后方,去年夏天前往凉山彝区考察,因而实现了从前的梦想。”在那个时代,能顺利平安地进出凉山,确实是许多人的梦想,我也为这次梦  相似文献   

2.
文化艺术旅游是以有形的和潜在的文化艺术资源作为旅游载体,具有一定艺术性、鉴赏性和传承性的旅游体验形式,它是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重点。探讨文化艺术旅游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特征有助于界定凉山彝族文化艺术旅游的开发范围。凉山彝族文化艺术旅游丰富多彩,神话传说、音乐舞蹈、信仰婚嫁和服饰美术皆是凉山彝族的文化瑰宝。在尝试民族文化主题公园、旅游主题节庆和文化艺术博物馆等开发模式后,实景舞台剧是文化艺术旅游开发成功模式的又一发现。因此,建议策划《彝·印象》实景舞台剧以填补凉山彝区文化艺术旅游开发生动性和真实性的文化缺失。  相似文献   

3.
束世征先生在去年《新建设》杂志第六期上发表了关于解放前四川凉山彝族社会性质的意见,认为“截至民主改革前为止,凉山彝族的主导的生产关系还是领主农奴制,但已是趋于没落的领主农奴制社会。”我觉得这个结论是值得商榷的。束先生的论证是从土司制度开始的,  相似文献   

4.
郭老对凉山彝族社会的情况早有接触。他是四川乐山沙湾镇人,西距凉山不过数十至百余华里。这里直到现在仍保留下来的许多“蛮洞”,原是历史上彝族土司控制下僚人富有者的住室。彝族土司的统治势力直到明末清初才遭受比较严重的打击,可以想见郭老的家乡曾经长时期受过彝族奴隶主的威胁。当郭老殚其精力治古代史时,早就注意到彝族社会的情况,如在《青铜时代》和《十批判书》中都曾提到。  相似文献   

5.
罗妞牛 《南方论刊》2013,(6):93-94,58
通过凉山彝族传统文献和民间故事中对蛙的阐释的概述,展现蛙在凉山彝族人们心中由来已久的崇敬;通过凉山彝族生活中的蛙符号的概述,展现蛙符号在彝民族文化生活中的广泛运用;通过凉山彝族现实生活中涉及到蛙的习俗的概述,展现凉山彝族现实生活中体现出对蛙的认识。通过文章的论述,让凉山彝族人们能够了解彝族传统文化对蛙的阐释,了解现实生活中彝族涉及到蛙的习俗文化内涵,传承和发扬彝族的传统文化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凉山彝族妇女婚育观的现代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凉山彝族妇女婚育观的现代变迁冯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凉山彝族妇女处于纵向历史转变时期和横向的社会经济结构变动中,其诸种观念受到来自传统和现代两种力量的作用,传统的婚育观、家庭观、道德观、价值观都发生了新变化,与此相应,其婚育行为也正处于传统与现代...  相似文献   

7.
试析凉山彝族传统临终关怀行为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人临终关怀的实践来源于自身的文化土壤,同西方意义上的临终关怀有很大的区别。本文从彝族人的生死观、临终状况的界定、临终关怀的特点和临终病人的权利几个方面对彝族人传统临终关怀行为进行尝试性的分析,认为该文化事项根植于彝人的传统,它借助宗教仪式来实现对临终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支持。这种传统临终关怀行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文化濡化和实践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家支制度是彝族最重要的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家族制度,对家族成员的道德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传统家支道德给予了凉山彝族最丰富的精神营养,拥有许多优秀的道德规范.然而,在现代社会转型期,一些优秀的传统伦理道德出现弱化、滑坡等现象,并滋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直接影响了凉山地区和谐社会的建构.对此,彝族家支开始尝试运用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功能来解决当代彝乡令人困扰的社会问题,以使家支道德在凉山彝乡面对重大困境之际发挥最大功效,传统家支道德吹响了现实突围的号角.  相似文献   

9.
凉山彝族“兹莫统治时期”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凉山彝族的研究,虽已有了半个多世纪,但人们所研究的课题多半是解放前的凉山彝族社会,而较少探讨其历史问题。列宁曾强调指出从基本的历史联系来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意义,他说:“为了用科学眼光观察这个问题,最可靠、最必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  相似文献   

10.
凉山彝族道德研究的一部开拓之作——评苏克明等著《凉山彝族道德研究》李绍明彝学专家苏克明教授带领四位中青年学者,潜心凉山彝族道德问题探究,撰出二十余万字的学术专著《凉山彝族道德研究》,由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该著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  相似文献   

11.
凉山彝族双重社会分层体系、家支身份与经济地位关系的分离以及婚姻匹配规则的转变,是彝族家支体系具有“资本”意义的根本原因。“家支资本”可视为彝族种姓身份在婚姻选择上的博弈筹码,影响着凉山彝族的阶层流动。凉山彝族特有的通婚规则,使“家支资本”参与婚姻选择并与经济资本进行兑换,不断攀升的彩礼使“异类匹配”的婚姻逐渐增多。家支的“资本化”和高额彩礼的出现,看似强化了彝族的家支身份认同,实质上加速了彝族等级身份系统的解体。  相似文献   

12.
<正> 解放前五十年,我国现代汉语修辞学,主要是在西洋和日本修辞学的影响下建立的。清朝末年,西方文化源源不断地传入我国。当时,一些知识分子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或出国,或在国内努力学习新学,传播新学。随着参照西文文法写成的我国第一部现代文法专著《马氏文通》的诞生,现代汉语修辞学的著作不久也相继问世。我们看到的最早的修辞学著作,是1905年出版的汤振常的《修词学教科书》和龙伯纯的《文字发凡·修辞》卷。我国现代汉语修辞学大致经过了草创时期、趋向成熟时期和进一步发展时期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吕喜林 《阴山学刊》2007,20(3):69-74
近代以来,包头地区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社团,可分为:秘密结社、慈善救济团体、革命团体、日伪反动团体等。这些社团的出现整体上是受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发展的大环境影响所致。包头地区的社团具有近代以来全国各地社团的共同特点,同时也具有内蒙古地区的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一本問题提出的必要我國古史分期問題爭論了几十年,至今还未能得出結論,这里面是确有些症结問題,糾纏不清,难于解决。例如,有人根据斯大林所說,在奴隸制度下,奴隸是奴隸主所能当作牲畜來買賣屠殺的。而秦漠則“殺奴婢皆当告官”,顯然这时的奴隸主已無权自由处死他的奴婢,因而他推断汉代不是奴隸社会。这一推断是不大妥当的,我們知道,即在典型奴隸制國家如雅典共和國,在法律上并沒有准許奴隸主可以任意殺戮奴隸的条  相似文献   

15.
导言民族学家认为,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社会文化进行历时的追踪调查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对于处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文化加速度现象,使得社会文化卒生巨变的民族和地区进行追踪调查就更有意义。因为当今世界上的各个民族,那怕它是处在天涯海角,也无不面临着一个受到现代技术的挑战.因而要大幅度地调整自身的文化系统以适应时代要求的问题。一个民族学家如果既能把握住社会文化变迁的脉搏,又能设身处地地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着想,帮助自己的研究对象探索出一条成功地进行社会文化调整,并且借助现代技术的力量加速其经济文化繁荣的道路,那他的工作成果就一定会令人嘱目。我认为民族学界同行的肩上都负有这种使命。  相似文献   

16.
三、社会文化变迁的规律和凉山彝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性以上概述的,是凉山彝家在过去四十年里取得的成就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成就和问题同时也构成了我们探索凉山彝家现代化道路的基础和出发点。我们要找出凉山彝家向现代化发展的最佳道路,就不能不对上述情况进行一番消化,以求从中总结出规律来。这又迫使我们去接触又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问题,那就是社会文化的变迁。民族学家们都知道,大千世界里任何有人们共同体存在的地方,都会有知识的积累和交流。这种积累和交流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物质生产方式即社会经济基础的改变。基础的变更又迟早要影响到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从而迫使有关的人们共同体在上层建筑方面做出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奴隶社会究竟终止于何时,这一问题目前虽然尚无定论,但学术界一般的意见,都认为应在春秋战国之际。不过在中国的西南地区,由于古代多民族杂居,社会发展又不平衡,大部份区域至秦汉时代仍然处于奴隶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发展阶段。对于这一部分民族奴隶制的研究,无疑的属于中国奴隶制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所呈现出的若干规律性,也将大大丰富中国奴隶社会历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作者通过田野调查和查阅有关彝族历史文献资料,对石林彝族密枝节作了全面的考察,证明密枝节是彝族十月太阳历的新年,指出它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每一个民族,都因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有自己的婚姻及家庭形式。蒙古族,人口约三百四十一万余人,主要聚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于东北三省、新疆、甘肃、青海等地。其中牧区的蒙族人口占有重要地位。解放前牧区蒙古族的家庭与婚姻,是建立在封建领主制和牧主经济的基础之上,它充分体现了这一经济基础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一、彝族原始宗教的概念与内容我们在研究彝族的原始宗教时,既要清除过去有关彝族"原始宗教"概念的模糊性和岐义性,不能把"原始宗教"等于"自然宗教";同时,更要充分考虑作为原始宗教意识和行为的主体——一定历史阶段上的人(社会群体),也就是"氏族"、"部落"以及"原始民族".原始宗教,正是氏族、部落以及原始民族的各种宗教形式的总称.彝族的原始宗教也是这样.因而那种以"不同时代"的各种宗教形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