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匏安烈士 1 91 9年 1 1至 1 2月发表的《马克斯主义》一文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史上的一篇颇为引人注目之作。经过对照分析 ,杨文与顾兆熊、李大钊、陈启修稍早发表于《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的三篇文章之间 ,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似是对顾、李、陈三文中的有关内容改写、加工和统编而成的。杨文作为华南第一篇宣传马克思主义文章的意义 ,并不因此而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阐述了杨匏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与特点,及其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与发展,并试图给予恰当的评价。杨匏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准备虽有时代的局限性,但他开放性的思想维度、治学方法,及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高度自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初步探索,给今天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4.
5.
付兰梅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沈从文,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风格独特的优秀作家。人们通常从文学作品解读的角度分析他。其实他更是一位文学理论家,他的创作思想更能体现出其人格魅力和创作个性。本文力图从他作品中关于创作的谈论把握其文学创作现。 相似文献
6.
7.
8.
9.
司马光作为宋代的名臣大儒,有很大的空间进行学术探讨。司马光有着深厚的儒学积淀,同时又时刻以儒者的规范要求自己。本文由此从三个方面对司马光的文学创作思想进行论述:一是司马光对文学“文以载道”、“有适于用”的文学功用的认识,二是司马光对文学创作诚实不虚、严谨朴素的态度,三是司马光在诗歌创作与鉴赏方面对隐逸生活、平淡闲远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近代美学史上,王国维是一个非常重要又非常复杂的人物。说他重要,是因为他学贯中西,博大精深,尤其是“在文学的修养的深湛与见解的精辟上,不但‘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前无与比肩的,就是以后也很少有人能及他。”说他复杂,是因为在他的美学思想中,深刻与肤浅杂糅,真理与谬误并存,所以,又有待于认真的分析与全面的评价。本文拟从文学创作的动因、主体对客体的审美关系和态度,以及如何创造有境界的文学语言三个方面,对王国维的文学创作思想作初步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
苏文菁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6)
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原道”篇是其庞大理论体系的起点,篇中刘肥提出了“自然之道”、天地自然之美是“道”的外在表现形式,而“人文”则是圣人“原道心而敷章,研神理而设教”、取象乎“河”、“洛”而形成。这一衍化生成过程,刘勰称为“道沿圣以重文,圣因文而明道”①。论述了人为的艺术美与原始的自然美的关系,推崇自然的文学创作。“物色”篇专论各种自然现象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它讲述了《诗经》、《楚辞》以来的文学创作中的自然,实际上是将中国的自然山水文学做了一次小小的概括、总结。刘勰提出自然山水对于触发人们艺术… 相似文献
12.
霍志军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3(5):137-142
李梦阳多负气节,为明代"前七子"领袖,是当时文坛的翘楚.受陇右地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李梦阳表现出执拗个性、刚正不阿,崇尚气节、敢于担当的人格节操.李梦阳的文学思想体现出以社会参与为核心的关学品质,具体表现为:(1)极力弘扬儒家的文学教化功能;(2)以复古求新变,达到提升士人精神的目的 ;(3)尚情贵真,散发出浓烈的庶民气息.李梦阳的文学创作传承"工部精神",深刻地反映了明代矛盾重重的社会现实,表现出淳厚闳伟、刚毅强奋的风格.李梦阳以秦人而为"秦风",其诗中描写了秦陇地区特有的山川形胜、民俗民风等,均与明代中原、江南士人不同.凡此,显示出特定地域文化对作家人格心性的深度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观察是文学创作的出发点和基础 ,观察深入 ,感受才能深刻 ,反映也才能透彻。但深刻的感受源于我们看世界的眼光的独特和清新。作家和诗人必须以非凡的观察力 ,时刻保持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特殊亲和力 ;保持与天地的直接对话 ,才能创造出能够准确反映现实生活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4.
15.
生活于清王朝由兴盛走向衰落时期的管同,十分关注现实,在思想观念上趋于求实、求变,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在学术思想上他受老师姚鼐的影响,推崇程朱理学,但是他并不迷信程朱理学,对于汉学也积极利用之;他在诗文理论上推崇阳刚之美,并根据自己的创作实践,总结出了一些艺术经验;他的散文创作能够将诗歌的技法、骈文的句式等融入其中,并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和环境烘托等手法,这对于拓展桐城派的廊庑,丰富桐城派的创作技法,矫正桐城派的枯弱文风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马立新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2):193-198
红色理性是一整套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的理论和原则,其核心内涵即“暴力革命论”,深层内涵是以全人类为本位的人道主义。它与政治理性和人文理性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区别与联系,对革命战争文学的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使作家的文学价值取向趋向一元,而且极大地制导着创作主体的思维意识,使之呈现出特有的思维模式。剖析红色理性对创作主体思维的作用机制有助于进一步开掘革命战争文学的创作规律,为革命战争文学研究提供新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7.
张鸣凤是明代重要的广西籍作家,他一生游历颇广,勤于笔耕,著述颇丰,仅留存者,依然有<羽王先生集><桂胜>和<桂政>等.张鸣凤的诗、文反映了他的生活情趣和人生历程,取得了较高的文学成就,得到了王世贞、吴国伦等的肯定,在广西籍作家中非常难得,为广西在我国文学史上赢得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8.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耶利内克的小说与戏剧不是对既有现实的现实主义描摹,也不是对词与物相统一的传统语言的承袭。她从负面的角度描写丑陋和荒谬,旨在通过模仿事物的对立面来表现事物的本性,是以否定的形式摧毁经验现实来警醒和疗救这个社会。耶利内克作品中对性与婚姻的大胆切入、对政治和家乡的辛辣讽刺、对语言和表现形式的突破革新,都是其创作中否定美学的表现,这样的表现手法可看作新的认识途径,最终实现文学的社会批判价值。 相似文献
19.
论鲁迅学医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早年学医养成的明察深思的精神,掌握的病理学、解剖学、药物学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对他文学创作的表现手法、艺术风格和题材选取,都有深刻的影响。医生的眼光,使他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和民族劣根性的揭露更加深刻、犀利;信手拈来的医学知识,使他的作品更有战斗力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20.
“主流文学”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学现象。就中国当代文学整体而现,1985年之前的文学创作基本上沿着现实主义的方向演变而来。“文革”前十七年形成现实主义大一统局面,主流的存在及其垄断性地位显而易见;“文革”中现实主义精神失落,取而代之的是成为政治运动奴婢的伪现实主义文学;新时期以来,以对十七年现实主义文学的全面恢复为开端,逐渐走向深入,并表现出开放性特征,现实主义再次雄居主流地位,规定和制约着时代文学的总体走向。1985年前后,文学新潮迭起,形成当代文学史上空前繁盛和复杂的创新态势,在新潮的挑战中,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