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世界各民族都拥有自己的文化和作为文化核心部分的哲学,它是各民族智慧的集中体现。黑格尔对中国哲学,特别是孔子哲学抱有偏见,事实上,孔子的哲学范畴"仁"与苏格拉底的哲学范畴"善'互有同异。孔子哲学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是崇高的。黑格尔对孔子哲学的偏见主要缘于他对中国汉语文及孔子哲学的不了解。  相似文献   

2.
"气"作为中国文化和哲学精神本源范畴,一直贯穿于中国文化和哲学史的始终。可以说,"气"既是哲学范畴也是诗学范畴。"气"既是文学的,又是美学的,更是文化的。"气"在从哲学范畴向美学范畴的转化过程中,其生命美学特质得到了充分彰显。  相似文献   

3.
论“特征”     
特征是不是一个哲学范畴?学术界存在着歧见.文章认为,无论是从特征的词义、词性看,还是从哲学范畴的意义及确认标准看,特征都是一个哲学范畴,并且是一个高于本质的哲学范畴。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对老子哲学抱有偏见,认为它只是处于哲学的初级阶段。事实上,老子的哲学范畴“道”与赫拉克利特的哲学范畴“过各斯”互有同异.在辩证法方面,老予并不逊色于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林是西方哲学史上辩证法奠基人之一,老于的辩证法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则是影响较大的派别之一,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黑格尔对老子哲学的偏见主要缘于他对中国汉语文及老予哲学的不了解,甚至是曲解。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的哲学思想,运用了“天”、“人”、“元气”、“阴阳”等哲学范畴,并提出事物的发展是“自动自休”等命题,构成一个丰富深刻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范畴体系。他虽然较多地使用中国古代哲学的传统范畴,但赋予它以新鲜的内容,继承和发展了荀卿、王充等哲学家的哲学思想。他的哲学思想,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史上处于一个重要阶段,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哲学范畴与思维方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一个时代的思维方式就是由当时的哲学范畴结成的"网",范畴的特点决定和体现着思维方式的特点,范畴系统的演变决定和体现着思维方式的变革.优化哲学范畴系统对优化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柳长铉的新著《哲学范畴系统论》一书,1990年由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较系统地探讨了众多哲学范畴间一幅纵横交叉的内在联系,对哲学范畴系统结构的研究作出了一个可对哲学范畴系统结构的研究作出了一个可喜的尝试。这部书由二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通过对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历史追溯,阐明了哲学范畴系统结构的历史渊源、基本前提和基本原理。这种追根溯源的历史探讨,一方面,有助于启迪人们对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哲学思考:另一方面,对于坚持历史和逻辑的统,坚持哲学发展的方向,坚持哲学理论特点作用,颇有启发性和开拓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沿着中国思想史发展的轨迹探讨了“志”这一哲学范畴的提出和演变过程,进而论述了“志”在中国“人类学哲学”和“宇宙学哲学”中的不同的地位,以及在当今哲学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朱熹创立的"理本体"观念,以其对形上之"理"阐释的完善性、缜密性和深刻性而为理学家普遍认同。其中,朱熹提出的"格物穷理"的认识方法论,是一个重大的发明。由于本体论与方法论的一致性,使得朱熹的形而上学哲学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朱熹哲学的形成及其后的发展过程中,形上之"理"这一哲学范畴逐渐替代了"道"这一在中国文化中被广泛运用的哲学范畴。形上之"理"的产生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后的儒家学者再没能做出真正的哲学意义的超越。这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显著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的主旨是对中西哲学范畴比较的目的做初步的讨论。比较的方法取决于比较目的。我们为什么要进行中西哲学范畴比较?这是在进行具体比较之前必须讨论的问题。通过对道与逻各斯的比较基点的讨论,本文认为进行中西哲学范畴比较的主要任务,是在比较研究先哲对社会历史变动精神反思的基点上,弄清楚中西哲学思维方式的不同,以达到关注现实中国人生存状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指出,以往关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研究,存在着一个较普遍的方法论上的问题,即以现时代的哲学范畴和原理为模式,去理解和判定历史上各种观念、学说的性质归属,而古今思维方式所涉及的哲学范畴和原理的涵义并不完全相同。这就难免造成用“应该怎样”的标准去判定“事实上怎样”的倾向,进而影响传统思维方式研究的准确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有其特定的认知结构,它以“心”为认识主体,以“象”为认识对象,以“术”为认识结果,“心”──“象”──“术”构成中国传统思维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谓中国哲学是指中国古典哲学或中国哲学史。近十年来,中国哲学的研究呈现为多向发展的势态,其中主要有三个趋向:一是向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靠拢或转移,即通过中国哲学考察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民族性格、价值观念等等;二是范畴研究,即建立中国哲学范畴的逻辑体系,考察各种概念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是微观研究,即对中国哲学史上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学术界似乎存在着一种勿庸置疑的看法。即认为“道”作为一个哲学范畴的出现,理所当然地始自老子。但事实上,早在《左传》和《国语》中“道”就已经完成了由一个具体对象的名称——道路向哲学概念的上升和抽象(详见拙文《“道”的哲学抽象历程》,《文史哲》1992年第6期),而老子的贡献则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道”由一个一般的哲学范畴明确地上升和抽象为一个统摄宇宙和人生的最高本原或本体概念。但是,老子为什么要选“道”来作他的最高哲学范畴,老子又是如何把“道”由一个一般的哲学范畴提升到自然和人的最高统摄物的位置?笔者试图就此进行初步的探究,并求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4.
汤一介纪念文集出版座谈会召开2007年3月4日,《探寻真善美———汤一介先生八十华诞暨从教55周年纪念文集》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召开。该书邀请了国内外40余位学者,就中国哲学范畴研究法、中国哲学的内在性和超越性问题、中西文化交流与文化理论等论题,有针对性地对汤一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和辩证思维方式贯穿于他对中国社会的哲学思考中,并创造性地处理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实然”和“应然”、“系统”和“要素”、“规律”和“价值”三对哲学范畴的关系。邓小平的哲学思维方式不仅形成新的时代精神,也给中国社会提供了思维方式变革的方向和示范。  相似文献   

16.
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哲学范畴系统化的方法》(苏联学者格拉日丹尼科夫著)值得注意。 范畴系统化问题不是一个新的课题,但是哲学发展的每一时期都必然要重新提出和探讨这个课题。在这方面,《哲学范畴系统化的方法》一书的主要特点在于建立了一个叫作局部  相似文献   

17.
论自由心证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自由心证制度的产生入手,论述了这一证据制度产生的必然性、合理性以及自由心证制度的本质所在.又通过剖析"实事求是",说明它只是一个抽象的哲学范畴,不能作为一个证据制度而存在,进而说明中国应当确立自由心证制度.  相似文献   

18.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基本范畴,“文气说”以“气”论文具有极大的包容性。本文论述了“气”从哲学范畴到文论范畴的演变,并从创作主体、创作功能和创作风格三个方面对“文气说”细加辨析。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在中国哲学史还是中国美学史上,“气”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有着独特地位.揭示“气”作为美学范畴的形成过程,对于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美学体系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拟就“气”这一美学范畴的形成做一点粗浅的分析,试图揭示“气”从哲学范畴转化为美学范畴的内在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20.
气论与中国美学的生命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是中国古代美学、艺术理论使用最广的范畴之一。它在由哲学范畴向美学范畴的转化过程中,其审美的心理内涵和艺术内涵越来越丰富,它以宇宙生命为依归的万物一体观孕育了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生命精神,甚至构成了以“气”为内在逻辑的审美心理体系,对美学理论和艺术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