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最近,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在21个中央国家机关业务部门、科研教学单位指导下,与地方合作,在全国展开了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买验区的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3.
《大江周刊.城市生活》2008,(4)
3月24日,从江西省教育厅传来两条消息,其一是"今年江西省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人数比去年增加57971人",其二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将与招生编制、专业设置挂钩"。然而不得不说,后者并不能给目前的就业形势以多少希望。工作岗位供求关系的结构性矛盾,毕竟不是小修小补就能解决的局部性矛盾。 相似文献
4.
5.
6.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共中央政治局最近召开了专门会议,研究明年经济工作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问题.解决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是我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同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提高劳动效率,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直接联系在一起;解决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得民心工程,而且能有效地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具有现实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大城市圈经济是经济发达地区发展阶段的体现和必由途径 据统计,我国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以北京和天津为中心的大北京地区三大城市圈(群)人口只占全国的7.5%,土地占全国的1.24%,但GDP却占全国总额的30%,引进外资占全国的73%.这一事实,突出地表明了大城市圈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何等重要,其核心地位又是何等的凸现. 相似文献
8.
有着宗法人伦的强烈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必定对人才要素的纯业务本领的要求降低若干百分比。无论是今天就业难,还是从前就业率很高,人才的事业成就感都不会很高。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之痛
从从前的"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到如今怎一个"难"字了得!多少道出了今天的大学生就业之痛.
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卢强对当前的就业情况进行了概括,他认为,大量岗位缺人干,众多毕业生没事干,直接反映出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体制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就业大众化趋势的严重不适应." 相似文献
10.
在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悲壮画面上,一群群半职业体仪态万千、优雅可人地飘过,这一幕不是梦,就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新型就业群体的从容和优雅生活,引起了诸多就业专家的深层次探讨和争议.国内首席人才媒体<职业>杂志将首创的半职业体概念和几大争议焦点抛给业内的权威专家以及草根职民,摆设擂台,观现象听声音. 相似文献
11.
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进行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截止到2007年5月底,在接受调查的2006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5.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27.25%.从上述数字,能感受到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一个字:难! 相似文献
12.
目前,又到了大学生就业的季节,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能否掌握正确的职业岗位选择标准,不仅关系到个人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而且影响到个人的成长、成才和职业理想的实现。在职业选择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希望找到一份理想的职业,因为就业不是单凭主观愿望就能够实现的,所以大学生选择就业岗位期望值不要过高,要注重个人优势的发挥,主动搜集人才供求信息。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进行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截止到2007年5月底,在接受调查的2006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5.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27.25%。从上述数字,能感受到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一个字:难!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之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是贯彻就业指导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02]19号)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的需要.就业指导不仅要从毕业指导向生涯辅导转变,更应从注重就业指导的实用性向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转变,这是就业指导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经济发展模式选择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期间,预计我国年均新增劳动力将在1000万左右,但是,按照目前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即GDP增长1%,可以增加80万个就业岗位,如果经济发展速度保持在7%,约增加600万个就业岗位。显然,新增加就业岗位的数量是不可能满足就业需要的,需要提高GDP增长对就业岗位的拉动效应;并且,新增加就业岗位的层次分布(或岗位对技能的要求水平), 相似文献
16.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有效工具。随着城市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城市管理者开始仿照企业的做法,通过打造城市品牌、塑造城市个性来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吸引和集聚城市发展需要的各种资源,其中吸引大学生就业至关重要,因为城市发展最关键的资源是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7.
唯好优是一个专门针对女大学生的职场衔接培训营,旨在助力女性的职业发展,让女大学生能够在职场中更加得心应手地去拼搏。唯好优CEO刘治敏,多年前从河北农村考入中国农业大学,从中国扶贫基金发展会的实习生成为了创业者,从一个青涩的小姑娘成长为女强人。她的调研足迹遍布了大江南北,她梦想着让所有女性能够拥有和男性平等的职业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甚至八九十年代,这三个字身上闪烁着的是无比荣耀的光圈。它曾一度和“人才”。“国家栋梁”等词联系紧密,同时也是一种高贵身份的象征……如今,在21世纪经济发展迅猛的今天,它却成了“失业人群”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群体,大学生这个称号也褪去了它原有的华丽外衣,当代大学生就业难这个现实问题那么赤裸裸地摆在了世人面前。让我们那么深切地感受到“今非昔比”这四个字所蕴涵的真正含义。而在大学生的这场身份变迁中,不同年代的大学生又演绎着怎样的就业故事呢?一路看来,恰似一部历史发展剧,不同年代有着不同的精彩和无奈,可看来看去,这场大学生的身份变迁究竟是部喜剧还是悲剧,年代不同,答案自然各异…… 相似文献
19.
况昌勋 《大江周刊.城市生活》2010,(1)
前不久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0年的工作重心定调,此次会议格外受到大学生的关注。记者经过历时5天的调查发现,现在有近八成的大学毕业生最关心加快分配制度的改革。为此,记者针对2009年大学应届毕业生和近三年内毕业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一共发放了500份调查问卷、对数十位大学毕业生、大学教授或用人单位进行访谈。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