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论"文学是人学"的三个维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文艺理论在理解“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时,往往倾向于从认识论和知识论哲学出发,将文学活动中的人仅仅看成是思维主体和认识主体。这种思维视觉的局限扼杀了“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的理论张力和推衍能力。惟有从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主体、以人为目的这三个维度出发,才能准确把握“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的理论含蕴,从而对这一传统命题作出恰当的阐释。  相似文献   

2.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规律的。 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和物。这两个因素组成三种关系,按人们认识发展的先后顺序,首先是物与物的关系,如机器与机器、工具与机器,原料、材料与机器的关系,这是工程技术学研究的对象;其次是人与物的关系,主要是人与机器、环境的关系即人——机——环境系统;最后是人与人的关系即人——人系统。人——机——环境系统和人——人系统都联系到人,人是有心理活动的,对这两个系统的管理必须掌握人的心理  相似文献   

3.
论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的本质的三个论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的本质观上 ,亚里士多德曾提出三个重要命题 :“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是理性的动物”和“人是政治动物”。这是他分别从理性认知和社会生活两个视角对人的哲学的把握。“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这一命题集中体现和概括了古希腊爱智慧的传统 ;“人是理性的动物”这一命题强调人超越于动物的精神属性 ;“人是政治动物”这一命题素朴地猜测到人的社会属性。只有全面地理解和把握这些命题才能比较客观地评价亚里士多德在人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亚里士多德的人的本质观的缺陷在于 ,他没有充分重视和发挥手脑结合的劳动实践 ,而这恰恰是理性和社会性得以产生和统一的基础 ,是人的真正本质。亚里士多德的人的本质观是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的人的本质观的一个古老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4.
1学英语绝非死记硬背这一条道。一个“死记”,一个“硬背”,会把好多人吓跑。即使一些人能“死 ,硬”地支撑过来 ,也必然是苦熬苦练 ,这始终让人厌恶 ,算不上是学习语言的好路子。多数人会中途败下阵来。实际学语言哪里是这副模样 !它和学其他学科一样 ,靠动脑筋思索 ,举一反三 ,会归纳 ,整理 ,这是基本的。其次是勤练。勤练是语言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这不光指练嘴皮子说得多利索、流畅 ,讲话有快有慢 ,有的人不慌不忙、慢条斯理 ,边思索边谈 ,是慢节奏 ;也不仅仅是搞什么听力 ,磁带往往是“读”文章 ,和日常讲话有出入 ,而且一人一个口音 ,…  相似文献   

5.
在东北流传着这样一条谚语:人帮人,亲上亲。这是东北重要的地域文化的一个总结,而这恰恰是闯关东人留下的性格形态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怪诞能使人注意、醒悟、警惕丑恶,能启发人的反向思维,这是它的认识价值。怪诞引发的惊骇、惊赞能强迫注意,铭刻记忆,被广告和风头主义艺术广泛应用,这是它的震撼价值。怪诞作为外美内恶的审美对象,能给人带来顿悟快感,自信快感,本能复仇快感和理智快感,这是它的快感价值。怪诞形象在世界各地都被人用来驱逐邪恶、战胜可怕,这是它的威慑价值。  相似文献   

7.
曹文轩 《社区》2010,(20):6-6
“能够写文章——能够写一手好文章,这是一个人的美德。” 这是我爱向中学生们说的一句话。我对他们说,千万莫以为文章的事只是那些作家的事。你若想成为一个完人——完美的人、完善的人、完整的人。就当知道这完美、完善、完整,有一个重要的考量指标,这便是:你能写文章,写一手好文章。你日后无论从工还是从政、从军、从商,都得有这个基本本领。文章既是一个人的面子,也是一个人的里子。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三个命题,从不同层面揭示了人的本质。劳动实践是人的最根本的本质,人的需要是人的深层次本质,社会关系是人的现实本质。“劳动实践本质论”、“人的需要本质论”、“社会关系本质论”这三个命题是辩证统一的。探讨这三个命题及其辩证统一关系,对于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人学,正确认识人的本质,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春水  南侨 《华人时刊》2010,(4):78-79
纽约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城市,很多人带着敬仰来到这个城市,很多人充满复杂的情感离开这座城市,这座城市总是忙忙碌碌,停不下脚步。城市里的人也是匆忙的。在这样一个城市里生活,对于从事媒体职业的人,每一个细胞应该都是惊喜的。  相似文献   

10.
路灯的故事     
连岳 《社区》2012,(14):22-22
在鼓浪屿有一条偏僻的小路,这条路没什么人走。尤其到了晚上,有人探了探头,却不敢走。 这路上,有一只路灯,站在路的直角弯,经常整夜见不到一个人,甚至一个星期都见不到一个人。这对路灯来说,是很寂寞的,它在傍晚六点醒来,到了下半夜,眼神发亮,非常有精神,到了早上六点,闭上眼睛睡觉了。路灯跟人的作息时间是刚好相反的。 白天。这条小路倒是有一些人。白天人们比较敢走陌生的小路。其实白天和黑夜没什么区别。不过人是很奇怪的动物。此时正在睡觉的路灯看不见路上的人,它也许梦见了一些人。  相似文献   

11.
周建洪  陈万民 《老友》2009,(5):28-29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2人已正式退休,7人退居二线,平均年龄超过55岁;这是一项艰巨而浩大的工程,涉及金额3亿余元,是铅山县有史以来最大的项目。甘于奉献、挚爱家乡、开拓创新的精神使这二者联系在了一起。这一提起来就让人肃然起敬的群体就是至今仍奋斗、奉献在伦潭水利枢纽工程的一群"老兵"。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常认为,人文文献的数字化,就是数字人文;或者在数字时代,仍然诉求人文主义,就是数字人文。这是两种基于形式含义的理解。数字人文的形式结构是数字的,实质则是人文的,这是数字时代必须承诺的基本规定性。人文主义为数字时代限定了基本价值,这也是数字时代公共生活的本质要求。换言之,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这一原则不仅不为数字时代所动摇,相反为数字时代所夯实。这是一个跨越不同技术时代的价值共性。如果数字时代的人文取向被扭曲,公共生活丧失了人是目的的规定性,那么,数字时代就会是一个危害人文价值、颠覆公共世界的可怕时代。杜绝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僭取,维护“人是目的”的基本价值规定性,乃是在数字时代之中和这一时代之外需要守持的基本理念。这是技术工具不至于成为控制人的方式,将人工具化的唯一正当出路。  相似文献   

13.
活着的层次     
正人是非常矛盾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大多数时候,人是自私的,但有时人又很无私;人都是自恋的,但也有不少人特别在乎别人的看法和感受,一心要活给别人看。特蕾莎修女说:"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说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一点也不假。小孩子一开始说话,就能说:"这是我的妈妈,这是我的爸爸,这是我的玩具……"美国纽约电话公司曾就电话通话内容做过一项调查,看哪一个字是人们常用的,结果发现是"我"字。在500次电话通话中,"我"字用了3900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里有一句名言:世事洞明皆学问,讲的是一个人在社会上与人相处、洞察人情,这是一门学问。人到老年,这门学问还需要继续研究吗?当  相似文献   

15.
人们常常怀疑笼统地提出“什么是人”这一问题是否科学。某些哲学家提过这问题,然而,这是一个虚幻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不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不同的专门学科探索着人的活动的不同方面;没被探索的方面还没有;所有的“专门”学科一起描绘出一幅人的完整图象。另一方面,抽象的人是不存在的;只有具体社会的具体的人:奴隶主和奴隶,地主和农奴,资产阶级和无产者。  相似文献   

16.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部辉煌的历史,都试图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对前者,有的人能作到或已经作到了,而对后者,几乎每个人都无法作到。这是因为,人的价值其中包括单个人的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或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创造和奉献,二是社会对人或个人这三个要素的需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使这一理论更加深化和具体化。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并提出了在现阶段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措施,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8.
文汇 《社区》2010,(12):27-27
清晨的第一杯水很重要,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常识。但是,这第一杯水到底应该怎么喝,大多数人就未必能说清楚了。其实,这第一杯水喝起来很有讲究,主要是按下面四个步骤进行:  相似文献   

19.
一切具有思维能力的正常人,为了从事各种不同的活动,总具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严格地说:“动机是一个人发动和维持活动的心理倾向。”人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但它们都是以需要为基础的。一个刚刚摆脱先天无条件反射的新生儿就能以哭声求得奶水,这是生理性的需要。这种根据人的生理性需要产生的动机叫自然性动机。随着年龄增长,人们需要互相交往,需要受教育,这种根据人的社会性需要产生的动机就叫社会性动机,有的人顾全大局,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这是正确、高尚的动机,有的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这是错误、卑下的动机;有的人为了  相似文献   

20.
人是什么?究竟该怎样理解人的本质?历史上可谓众说纷纭。但只有马克思把实践引入唯物主义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学说,才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的存在,人的本质就在人的实践活动之中,实践是全面理解人的一把钥匙。那么,单个人在社会性的实践活动中所展示的本质是什么?实践又是怎样形成人的本质呢?本文认为,人的本质是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对立统一。一方面,人的实践活动肯定人、确证人,生成人的现实性本质。这是对人的本质的唯物主义解决。另一方面,人的实践活动又使人不断超越,否定现实,从而使人的本质具有理想性特征。这体现了人的本质问题上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