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认为,社会进步与主体性发展是双向建构的两个方面.主体性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社会进步是高扬主体性的历史前提和深刻动因,而全球化则是社会进步与主体性发展双向建构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推力.社会现代化、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为主体性的发展展现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李云芝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8(2):10-12
人类社会的公平正义、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平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提高公民意识,在追求社会不断进步过程中,人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着自己。 相似文献
3.
方志远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5):5-9,159
明朝是发育比较完整的朝代,有一个主要通过社会内部的变化从凋敝走向繁荣但最终不得不衰亡的过程。明朝建立之后,经过太祖的"重典"治理,经历了成祖的"靖难",又经过短暂的"仁宣之治",国家进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到明朝建国100年前后,逐渐进入到多元化社会。但是,随着多元化社会的继续演进,问题也随之产生。社会的多元化侵蚀着传统道德的底线,腐败痼疾开始持续侵蚀着明代官场并愈演愈烈。社会的多元化推动着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国家的舆论引导机制难以建立,政府的影响力日渐消退。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冲击了单一的农业经济,而政府的政策既阻碍了民间外贸的发展、隔绝了官方与海外的联系,也没有能够及时地由几乎单一的农业税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多种税收并举,从而切断可能得到的财源,国家财政陷入困境。决策者的地域构成和民族构成,使得明朝难以制定出保护、发展海外贸易、边境贸易乃至境内工商业发展的国家财政政策,也无法制定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对非农业地区、对边疆地区海疆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保护政策。这样,当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为争得更多的政治、经济份额欢欣鼓舞时,经济文化欠发达地区却在悄然改变国家的最终命运。东北的女真—满族政权、西北的农民起义,夹击着明朝早已缺乏应对大规模战争能力的军事力量,明朝的灭亡也就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4.
从农民的概念和社会地位的变迁导入,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农民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主体地位,农民现代化与否将关系着21世纪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5.
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高度文明的精神生活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人逐渐学会一种使人真正成为人的生活方式,这便是休闲。休闲是人类文明发展和“以人为本”的体现,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提出“再继续奋斗几十年 ,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现代化不仅包括“物”的现代化 ,更包括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 ,最根本的是人格的现代化 ,因为现代化人格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人格 ,本质上是现实社会关系的集中反映 ,它的形成和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条件的制约 ,同时已形成的人格又对社会进步起到或推进或阻碍的作用。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重大转型时期 ,中国人在继承传统人格优良成分的基础上 ,实现人格创新 ,即具备民主意识、科学精神、创新观念和惜时态度等现代人格特征 ,将对中国的社会进步起到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海军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21(2):105-106
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之一就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本文从先进文化在"三个代表"中的地位、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及其本质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性,指出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9.
社会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与人的价值追求的统一 ,二者统一有其深刻的现实的物质基础———物质生产实践。传统理性主义发展观造成了社会的发展与人的自身发展的断裂。可持续发展为社会、人、自然的协调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是科学与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西汉前期出现了持久、深入的对秦朝二世而亡的历史反思。这一反思对“黄老之治”的形成和当国者对轻徭、薄赋、节俭、省刑等与民休息政策的选择起了直接的作用。历史反思能否促进社会的发展 ,关键在于这种反思必须反映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 ,必须形成一种广泛的社会思潮 ,必须有当国者参与或直接影响其治国理念和政策选择 ,还必须有一个适宜的社会大环境。 相似文献
11.
社会思潮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意识现象,它具有巨大的能动性,能对社会发展起巨大的影响作用.社会思潮具有新的特点,往往走在社会变动的前端,我们通过对社会思潮的研究,可以洞察到深层社会变动的端倪,更好地促进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2.
民族文化大省建设是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结合云南多民族省份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旅游自然资源的实际确定的发展战略目标之一。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内容广泛 ,本文根据近几年有关地区的实践情况从三个方面讨论了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对云南社会经济进步的影响。通过研究旨在说明 ,民族文化大省建设不仅是一个文化建设的问题 ,同时它也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互联系。民族文化建设只有与经济发展相联系 ,并推动和促进经济建设 ,提高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这样的民族文化建设才是积极的和有意义的。同时还指出了在发展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李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25(2):29-31
现代大学数学教育不仅承载着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还蕴含着知识的升华——数学意识的培养及其应用。数学意识可以理解为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能动反映,是人脑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去感知、分析、处理问题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口众多,特别是农民多这一国情,决定了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民主体现代化的问题极其重要。本文从哲学角度分析和论述了农民主体的形成、成长及其历史地位,阐明了实现农民主体现代化的重要性,即农民主体现代化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与长远意义,并且明确地提出它将关系着21世纪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5.
社会进步的当代认同既表现为当代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或者说是得到当代人类普遍认同的评价标准,也表现为社会大众根据这些标准对客观事实的价值评价和对当代社会进步事实的普遍认同。社会进步的当代认同,引领和推动着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人们在实践中树立忧患意识、科技意识、未来意识、一体化意识及协调发展意识,也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历史进步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在现实社会里既不存在离开社会的人 ,更不存在离开人的社会。只讲社会不讲人或只讲人不讲社会 ,都不是真正科学的社会历史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但即便在社会主义的条件下 ,人的全面发展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它必须经过一个逐步完善、不断提高和不断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社会进步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社会进步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社会进步道路的复杂多样性 ,社会各个领域进步的不协调性 ,社会进步代价的不可避免性等方面。要正确看待社会进步的复杂性 ,既要反对历史悲观主义 ,也要反对盲目的历史乐观主义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社会,大众媒介与社会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可分割的联系,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在社会发展中呈现出人际与大众融合的趋势。大众媒介与社会互动的核心问题是:媒介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为了推动社会的快速发展,大众媒介在新的历史时期,还必须做出更大努力的现实思考。 相似文献
19.
社会进步的代价生成有其自然根据和社会根据,其生成的最重要根据应从人之为人的社会性根源中寻找。劳动实践是人之为人的社会性根据,而实践活动本身又分为创价和代价两个侧面,实践永恒的内在矛盾就是创价和代价的矛盾,而社会进步代价产生的根本原因也就产生于这一矛盾的不断运动之中;人—自然—社会是一个相互作用、充满矛盾的领域,"人、自然、社会"三者矛盾运动经常发生失衡,从而产生大量的"异态化"现象,导致进步代价的产生;社会进步代价的生成还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20.
文化遗产保护可以唤醒人们的文化意识,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民族自豪感,并且使口头与非物质遗产自然状态存在的农村和牧区的人们通过文化保护而提高社会参与意识。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分别精华与糟粕,社会应该是不断进步的,惟有精华才值得保护。以为越古远越值钱、越稀少越值钱的遗产价值观是不足取的;以文化发展后杂糅的形态或纯粹模仿的形态来作为重点保护对象的倾向,是不符合遗产保护精神的。文化遗产保护既要改造它所存在的不合理的社会生态环境,又要促使这些文化事象在保留自己的特质和精华的同时,也改变自己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