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谢质彬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
释“零”“落”兼释“受”“萚”谢质彬一释“零”“落”“零”与“落”是同义词。古籍中常见。有时合用,有时分用,意思一样。《说文》:“落,凡草曰零,木曰落。”这是就对文而言;若是散文,则二者可以通用。训诂家所谓“对文则异,散文则通”,指的就是这种情况。那... 相似文献
2.
邓帮云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7(3)
禁是汉语中常见词(字),词义抽象.许慎视为从示,林声的形声字,先贤与当代学者多从.笔者则从文字学、民俗学、人类文化学的角度,分析认为禁应是形声兼会意,林既是声符,也是形符.林既表明了社祭的场所,又暗示出禁的目的,即保证社祭的神圣、严肃、连贯. 相似文献
3.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津关令》中出现的"郎骑"实际上就是在史籍中频繁出现的"郎中骑将","郎骑"和其他郎吏买马规定的不同表明"郎骑"是要自备马匹从事皇帝的保卫工作的,由此可知西汉初年郎吏中存在"私马从军"现象。 相似文献
4.
欧潮泉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3)
彭英明同志的文章《部落产生及其浅探》(下简称彭文)对我在《论部落》一文创用的“前氏族部落”一词提出异议,认为只有“后氏族部落”而没有“前氏族部落”。现释于后,作为对此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栾栋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5(2)
“熔铸”一词是冶金学用语,同时也是人文类的治学方法.本文以熔铸研究为圭臬,检索了比较研究由来已久的弊端和学科命名的局限.比较研究的浅显性、牵强性和附会性,急需拓展熔铸性研究,以突破比较学科和比较方法的实证性滞留和类比性制约.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中,比较研究学科仍然会发挥一定的作用,但也有待克服其与生俱来的弊端和既泛且滥的问题.倡导熔铸研究不是要取消比较研究,而是要促成后者的高端冲刺,以期出现一个突破性的飞跃和创新性的升华. 相似文献
6.
梁韦弦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91,(1)
在儒家的经典中,“别”与“和”是经常出现的两个重要概念。这两个概念各自的含义是什么?两者的关系如何?能否正确理解这些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涉及到能否正确把握儒家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精髓的问题。 有的同志在论及儒家的伦理思想时,曾引《孟子》上说的“夫妇有别”与《礼记·礼运》转述的孔子讲的“夫妇和”相比较,认为《孟子》中的“‘夫妇有别’一语有问题,不似孔子的‘夫妇和’(和好),为合理”。依这种理解,显然孔孟提倡的夫妇之间的道德规范是不同的,即孔子重和谐而孟子重尊卑,所以似乎孔子的主张更为进步和合理些。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7.
宋开玉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3)
汉字是表意性极强的文字,就是说可以从字形上考知字义,进而了解它所代表的语言中的词的词义。在造字之初,这种联系尤为密切,因而,“以形说义”成为传统训诂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随着汉字的运用及其形体的不断变化,“以形说义”方法的局限性也就愈加突出。从我们目前了解的汉字发展的几个阶段来看,汉字越是走向成热,它的形体的抽象性越来越高,表意性越来越差。在几经演变之后,汉字的形体与字义之间一望而知的关系便被蒙上了迷雾,同时,人们的认识在加深,语言在发展,词汇在不断地增加,文字系统也在不断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刚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40-142
战国铜器铭文中有一个从庚从肉的■字,此字后面往往是记录容量的词,从语法位置判断这是一个与容字相当的动词。郭沫若等学者指出■应读为容,但各家对字形的分析却莫衷一是,我们根据垣上官鼎中此字写作庚,判断此字是庚字的异体。庚又是镛的本字,与康、空为同源字,三字皆有容义。 相似文献
9.
任爱君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
“一国二制”是契丹辽朝“因俗而治”政策的历史表现,它形象地概括了契丹国家早期的历史形态;但以往的研究中,却往往以这种“分治”的现象来论定契丹辽朝的国家体制为多元化形态;本文结合对辽代人口生活方式、文化接收系统等方面发生的历史变迁,对“一国二制”这一形式作了深入探讨,揭示其发展特征,从而认为,南北政治体制的兼容并蓄、杂揉发展,是契丹国家体制发展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0.
论文运用"以形索义"的训诂方法对"昔"的古文字形进行了考释,辨正了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以该字借义为本义之误,依据甲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及古文字学家的研究成果,探究了"昔"的早期构形及其构意,并梳理了"昔"与"腊"、"臘"等字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华儿女(海外版)》1998,(12)
1998年7月1日,“会归纪念玺”带著内蒙古680万各族青年对香港特区政府和香港各界青年的深情厚谊,落P香港。这一“向香港特区政府、香港青年敞赠‘回归纪念玺’活动”是由内蒙古青联、内蒙古兴发股份有限公司、中华儿女杂志社共同创意策划并发起主办,由香港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基金协办的。“回归纪念玺”采用享誉中外、普被成吉思汗赞为“腾格里朝鲁”——意为天赐之石的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特产巴林石精心雕琢而成。“回归纪念玺”晶莹剔透,斑斓绮丽,润泽细腻。印高70厘米,面宽29.6厘米,田面29.6厘米×29.6厘米,重110公斤… 相似文献
12.
13.
王治功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4(6):24-26,61
"易"字在甲骨文、金文中是由左右结构两个形体构成的会意字,其本义是表示日出山谷夜去昼来的变化,而不是蜥蜴之象形。阳字是由三个形体构成的会意字,而不是从从易的形声字,其本义是日照为阳。阴字是由三个形体组合而成的会意字,表示无光的暗凉之境即为阴。易由语言文字,经概念提升为阴阳学说的名称。阴阳则经概念、范畴,提升为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兼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14.
殷伟仁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
列维一斯特劳斯发现人类的思维结构在神话中被忠实地复制出来,他同时还指出,这些基本的内在结构也存在于文学、艺术、语言和文字之中.这一揭示表明,思维、神话、语言、文字等是古代文化中有内在联系的几个链节.把握这种内在联系,能够帮助我们解开各个“链节”的奥秘.这一点,也适用于“形天”神话.《山海经·海外西径》云:“形天与帝争神(原文“争神”上有“至此”两字,今从清郝懿行校删——引者),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这是著名的形天神话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15.
芮忠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5)
公元1004年宋辽“澶渊之盟”的订立,迄今已近1000年,以往不少学者论及这一历史性事件,①笔者就这一历史事件,谈点个人的看法。 北宋景德元年(1004),宋辽檀渊订盟后,“二方既定,中外略安”,②真宗因寇准有社稷功,“待准甚厚”,就连寇准退朝,真宗也“月送之”。③可见,真宗为澶渊订盟而心满意足。初战之时,大敌当前,北宋朝野惊慌失措,京都开封危在旦夕,王钦若密奏真宗迁都,遭到寇准的痛斥,对寇准怀恨在心。战后王钦若便向真宗说“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澶渊之举,以万乘之贵而为城下之盟,何耻如之!”“陛下,寇准之孤注也,斯亦危矣”。④显然,这是王钦若为报复与深嫉寇准的谗佞之言,后代的史学家多数接受了这种“屈辱说”。进步的史学家则从订盟后出现的“南北弭 相似文献
16.
姜智芹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
中国评论界对赛珍珠及其作品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她是传教士的女儿,又在教会办的学校里教过书,充当了文化上的侵略者;有人批评她把苦力和保姆当做中国人的代表,把中国人写成半边黑半边白的形象,丑化了中国人;熊玉鹏在题为《赛珍珠与中国小说:读〈大地〉》一文中认为,她的《大地》三部曲谈不上是史诗,因为它偏离了二、三十年代中国 相似文献
17.
常征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2)
《诗》曰:“周王于迈,六师及之”。(《棫朴》) 又云:“整我六师”(《常武》) 读史者据此,每视“六师”为“天子六军”之代称,而以六师或六军称天子之军,如“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白居易《长恨歌》)。黄以周《礼书通故》释此曰: “天子国制 六军,其出征, 只用六师,不尽 发正卒;不足, 则徵诸诸侯。故 《诗》述天子六 军,皆曰六师。 《常武》为宣王 亲征,亦惟曰‘整 我六师’。六师 万有五千人,其 相似文献
18.
殷伟仁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1)
一、问题的提出 典籍中的“句吴”,金文或作工廬(工廬王剑)、工欧(者减钟)、攻欧(攻欧太子姑发剑)、攻玫(夫差剑)、攻教(夫差戈)、攻激(吴王光戈)、攻吴(夫差鉴)、吴(吴王光鉴),皆为古吴国之国名。句吴的含义及其取名的缘由,因涉及吴文化起源的一些关键问题,学者曾多所探讨,现将主要观点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付建荣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3-17
"播掿"一词仅见于《乐府诗集》,前贤对其有不同的解释。"播掿"应为"薄落"的音变体,其衍生方式经历了这样的过程:由单音词"落"衍音产生叠韵联绵词"薄落",再由"薄落"音转为"播掿"。"播掿"义犹"落魄",状处境衰落失意之貌,属于"落"字族叠韵联绵词。 相似文献
20.
中亚最重要的两个“文明词汇”无疑当属“汗”(qan)与“合罕”(qa'an,qaran)这两个称号了。这两个词的词源在史前阿尔泰语言中一直还没有找到,①成为一些著名学者所研究的课题,如白鸟库吉、符拉基米尔佐夫、伯希和、韩百诗、柯立夫、克拉德、舒尔曼、 相似文献